中医按摩疗法有两种方法:一是以足底为主体进行足部按摩法;二是足底贴敷与足浴。这种疗法是通过对人体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贴敷、浸洗等手段,对全身各系统疾病起到治疗、康复以及养生保健作用的一种民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足部按摩:
【取穴】: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大脑(头部)、甲状腺、尿道及阴道、肝、脾、腹股沟、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
【治法】:用轻、中度手法对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与阴道反射区进行刺激,每个穴位刺激3一4分钟,之后再对腹股沟、肝、脾、前列腺反射区进行刺激,每个穴位各刺激3一5分钟,然后再刺激大脑(头部)、甲状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反射区各3分钟。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按摩时,患者以有得气感为度。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4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足底贴敷:
1、附金膏
【原料】:熟附子、滑石各15克,熟地黄20克,金钱草30克,泽泻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细末,备用;用时取20克药末,将葱白捣烂绞成汁,调合成膏状,敷在两足心涌泉穴上,上盖敷料,用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温阳补肾,利湿清热。适用于肾阳不足、肾阴亏虚所致的腰膝无力、小便不利、恶风怕冷或尿路结石等病症。
2、桂枝细辛麻黄汤
【原料】:麻黄、桂枝、苍术、白术、细辛、羌活、独活、红花各3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择净,加入适量清水,浸泡5一10分钟,加水煮沸20分钟,在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
洗浴时要不断加入热水,让周身汗出。每日1次或隔日1次,连用3一10次。尿量可以达到2500毫升左右。
【功效】:温阳通络,祛风活血。主要用于旧气不足、风寒外袭所致的手足四肢关节疼痛、遇寒加重,或者皮肤遇冷就会瘙痒难耐,舌苔白,脉沉细。
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是人体的阴晴表,能够很准确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足疗是运用中医原理,集检查、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 足疗包括两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双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足疗保健通过对双脚的经穴、反射区施以手法按摩,刺激双脚反射区,从而调整脏腑虚实,达到透达筋骨、散风降温、理气和血,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以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功效。不用打针吃药就可以促进健康,虽然它不是体育运动,但“足”可以替代运动的不足。在促进健康的传统疗法中,足疗保健是最简单、最安全、最具效果的保健方法。 以促进健康,虽然它不是体育运动,但“足”可以替代运动的不足。在促进健康的传统疗法中,足疗保健是最简单、最安全、最具效果的保健方法。 如今,足疗保健能够美容这一新的论断也得到了证实。专家研究发现,足疗美容与化妆美容、手术美容等方式相比,根本区别在于治本,是现在任何一项单纯的美容术都无法比拟的。其原因在于:脚心集中了与身体所有器官相关的经络穴位,适当地刺激脚底,就能够刺激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激素,从而激发皮肤细胞的活力,加速其新陈代谢,减少色素沉着,从而使得肌肤白皙柔嫩且富有弹性。 初次做足疗的人会感到很疼,做的次数多了疼痛感会逐渐减轻,因为足疗不是一般地抚摸,只有对相应反射区用力按摩才能达到效果。 力度由轻到重,刺激性手法与放松的手法相结合,每个反射区按下去停顿5---8秒。 足疗的操作步骤为:按摩前先蒸烫脚或洗泡脚20分钟左右,让足部毛孔张开,用热毛巾将足部擦净、包裹,先按左脚,顺序是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按摩的时间一般在30至45分钟。 进行足浴时,水温以40℃~50℃,暖和舒适为宜,要边洗边加水以保持水温。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足够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水量以淹没脚的踝部为宜,每次浸泡20~30分钟。泡的时候用手缓慢、连贯、轻松地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 做完足浴后,应该将毛巾以按压的方式,将足部稍微擦干,然后再由下往上,为足部擦上护足霜。
中药足浴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泡脚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 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此法操作简单, 防病治病有效, 且对人体无不良作用, 颇为患者接受。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1.治疗原理足与人体健康关系很大, 关于足部的养生研究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前就有《黄帝内经》记载: 阴脉集于足下, 而聚于足心, 谓经脉之行; 三经皆起于足。既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 三阳经的终点。足掌有300 多处穴位、67 个反射区, 是人体的一个缩影。通过足浴和足部按摩刺激, 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 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 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 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及免疫力。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诸内必形诸外”, 内病外治是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通过对足部的浸洗及按摩, 可起到治疗相应脏器疾病的目的, 从而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状态, 起到防御疾病的作用。
2.适应证应用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 具有广泛适应证: 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 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 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 胃下垂、便泌等胃肠道疾病; 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
3.治疗方法药液准备: 将准备好的中药放入2 000 ml 水中武火煎煮40 min 后, 再文火煎至1 000 ml , 取汁后再加水2 000 ml 煎至1 000 ml , 将2 份药汁放在盆中 浸泡双足, 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足部按摩: 在浸洗过程中进行足部按摩, 先取脚趾、足背、足跟、脚掌、小腿前后及足三里、承山、涌泉等穴, 再按摩相应放射区。时间: 每次浸泡20~30 min , 在晨起或睡前进行, 1 次/ d , 7 d 为1 个疗程。
4.护理要点泡足过程中若药液冷却, 应加热后再用。饭后不能立即进行足浴, 以免影响消化。因为足浴可加强胃肠蠕动, 为保证足浴的治疗时间, 足浴前应排尽大小便。足浴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 详细解释足浴的作用及方法,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 室温适中, 不要直接吹风, 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 让患者心旷神怡, 精神放松。水温保持温热, 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 太热会烫伤皮肤, 尤其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不宜足浴。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 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等。冬天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 冬天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处理。
依靠手法的力度和力的方向实施的治疗。手法由于轻重不同,其渗透于内的力度也有所差别,基本上分为浅(皮毛)、略浅(经脉)、中(肌肉)、略深(经筋)、深(骨髓)几种。
中医的按摩治疗是通过外力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通过手的力量和技巧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而达到治疗目的。中医按摩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
扩展资料 当人体肉体疲劳时,首先出现足部血液循环不良,代谢终产物,钙盐、乳酸微晶体等物质沉积。当人体某个器官功能不正常或患病时,由于病理反射的影响,使足部的血液循环更为不良,更容易产生沉积物。
运动员在经过一天剧烈运动后,每公斤血液中平均含有30毫克的乳酸,按摩双足30分钟后,进行采血检查,约下降5毫克,经过一段足浴时间,血液中的乳酸降低20毫克左右,恢复到几乎不感觉疲劳时血中的乳酸水平。可见,热水足疗是消除肉体疲劳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足部按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