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黄鹌菜的形态特征黄鹌菜的功效与作用黄鹌菜的用法用量黄鹌菜的食用禁忌黄鹌菜有毒吗黄鹌菜的附方黄鹌菜又叫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等,是分布在我国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等地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黄鹌菜的全草或根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感冒,咽痛,乳腺炎,结膜炎,疮疖,尿路感染等疾病有着较好的药用价值。那么,黄鹌菜在药用上都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黄鹌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100厘米。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粗壮或细,顶端伞房花序状分枝或下部有长分枝,下部被稀疏的皱波状长或短毛。基生叶全形倒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2.5-13厘米,宽1-4.5厘米,大头羽状深裂或全裂,极少有不裂的,叶柄长1-7厘米,有狭或宽翼或无翼,顶裂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圆形或急尖,边缘有锯齿或几全缘,侧裂片3-7对,椭圆形,向下渐小,最下方的侧裂片耳状,全部侧裂片边缘有锯齿或细锯齿或边缘有小尖头,极少边缘全缘;无茎叶或极少有1-2枚茎生叶,且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及叶柄被皱波状长或短柔毛。头花序含10-20枚舌状小花,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极短,宽卵形或宽形,长宽不足0.6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宽1-1.3毫米,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白色宽膜质,内面有贴伏的短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舌状小花黄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瘦果纺锤形,压扁,褐色或红褐色,长1.5-2毫米,向顶端有收缢,顶端无喙,有11-13条粗细不等的纵肋,肋上有小刺毛。冠毛长2.5-3.5毫米,糙毛状。花果期4-10月。
黄鹌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感冒,咽痛,乳腺炎,结膜炎,疮疖,尿路感染,白带,风湿关节炎。
①《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痛。治感冒。"
②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通结气,利咽喉。"
③《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抗菌消炎。治疮疖,乳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白带,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黄鹌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品1~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
黄鹌菜的食用禁忌
用药适量。
黄鹌菜有毒吗
无毒。
黄鹌菜的附方
1.治咽喉炎:(1)鲜黄鹌菜。洗净,捣汁,加醋适量含漱(治疗期间忌食油腻食物)。(2)鲜黄鹌菜30g。捣烂取汁调蜜服。
2.治乳腺炎:鲜黄鹌菜30~60g。水煎,酌加酒服,渣捣烂加热外敷患处。
3.治指头疔,带状疱疹:(黄鹌菜)鲜草捣烂,连渣涂敷。
4.治肿痛:鲜黄鹌菜适量,黄土、食盐各少许。捣烂敷患处。
5.治毒蛇咬伤、蜂蝥伤:鲜黄鹌菜适量。捣烂绞汁服,渣敷患处。
任何的中药材,只有在对症以及适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药用功效,否则不仅起不到它应有的治疗效果,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在平时的药用上个,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才是安全可靠的。希望上文中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文学名
黄鹌菜
拉丁学名
Youngia Japonica
别 称
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还阳草
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黄鹌菜属一级无公害蔬菜,可放心食用。
菊科、黄鹌菜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长于山坡、路边、林缘和荒野等地。分布遍及中国,也见于亚洲温带和热带其他国家。茎直立,叶基生,倒披针形,提琴状羽裂。裂片有深波状齿,叶柄微具翅。头状花序有柄,排成伞房状、圆锥状和聚伞状;总苞圆筒形,外层总苞片远小于内层,花序托平;全为舌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纺锤状,稍扁,冠毛白色。花果期4~6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