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隐白穴穴位位置图隐白穴的名词解释隐白穴的功效与作用隐白穴的主治病症隐白穴的配伍功效隐白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隐白穴的按摩手法隐白穴穴位位置图
隐白穴的位置:位于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与趾底固有神经的吻合支,及趾背动脉。
隐白穴的名词解释
1、隐白穴: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出《灵枢。本输》。井(木)穴。
2、“隐白穴”:“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银白”。
3、“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4、“阴白穴”:“阴”,地部也。“白”,气也。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理同“隐白”名解。
5、“脾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6、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7、穴位含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8、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9、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隐白穴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腹胀、泄泻、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癫狂、多梦、惊风等。
2、按摩隐白穴的功效: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行气止痛、健脾回阳。
隐白穴的主治病症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龈出血,鼻出血;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癔病,昏厥;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炎;
5、其它:尿血。
隐白穴的配伍功效
1、隐白穴配三阴交穴、地机穴:缓解治疗出血症;
2、隐白穴配大敦:主治昏厥,中风昏迷;
3、隐白穴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衄血;
4、隐白穴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5、隐白穴配厉兑:主治梦多。
隐白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1、【隐白穴的经穴用法】:推拿:点按法、掐法。
2、【隐白穴的特效按摩】:月经过多或崩漏可用艾条灸隐白穴,一般15分钟可见效。该穴位还可治慢性崩漏,每天灸1次,每次3分钟,掐按10—20次。
3、【隐白穴的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治疗呕吐、流涎、昏厥、下肢寒痹。
隐白穴的按摩手法
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足大趾末节两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隐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许,左右各一。其灸隐白穴,只要把艾条的一端点燃后,悬于一侧隐白穴上方1.5厘米处,每次悬空灸15~20分钟,以隐白穴周围肤色转红有热感为止,先灸一侧,然后灸另一侧。每日灸3~4次,待血崩停止后可继续灸1~2天,以巩固疗效。
无论感冒还是心烦,头疼总是紧紧相连。紧锁眉头时,不妨轻轻舒展,因为那把解除头痛穴位藏在两眉之间。头疼时,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揪揉这个部位皮肤,以局部感觉微麻、发胀为宜,如果真有疾患,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红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样。一般揪揉2分钟即可。动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有点力度。一般的头痛立刻能见效。据医生介绍,这儿有个穴位叫“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按摩印堂穴所在的这个部位有助于推动督脉气血运行,缓解头痛、鼻部不适等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