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殷门穴穴位位置图

时间: 2023-04-11 05:27:37

殷门穴穴位位置图

目录殷门穴穴位位置图殷门穴的名词解释殷门穴的功效与作用殷门穴的配伍功效殷门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殷门穴的按摩手法殷门穴穴位位置图

殷门穴的位置:位于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另说在承扶下3寸(《针灸大成》)或5.3寸(《针灸集成》)。

殷门穴的名词解释

1、殷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2、名解:“殷门穴”。“殷”,盛大、众多、富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殷门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承扶穴脾土中外渗而至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分散于穴周各部并大量气化,气血物质如充盛之状,故名“殷门”。

3、穴位含义: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4、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5、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殷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腰脊疼痛、腰部扭挫伤、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等。

2、敲打殷门穴,可以缓解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及慢性腰背疼,平时坚持敲打还可以预防腰突症的发生,治疗前列腺炎、尿路不畅、 尿滴沥等症。

3、功效:舒筋通络、强膝状腰。

殷门穴的配伍功效

1、殷门穴配大肠俞穴:治疗腰痛;

2、殷门穴配肾俞穴、委中穴:治疗腰脊疼痛;

3、殷门穴配风市穴、足三里穴:治疗下肢痿痹。

殷门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1、【殷门穴的治法原则】:寒则补之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殷门穴的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殷门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改善下肢疼痛。

3、【殷门穴的拔罐疗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下肢疼痛。

4、【殷门穴的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殷门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腰腿痛。

5、【殷门穴的针灸疗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有闪电样感向下肢放散。

殷门穴的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殷门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下肢后侧疼痛。

常按10穴位可以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会给各种疾病入侵我们身体的机会,除了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外,通过按摩一下穴位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下面我接个大家介绍哪些穴位能提高我们的免疫力。

   1、风池穴

(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

   ① 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2、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

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 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

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3、合谷穴

(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

   ① 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 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4、内关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少阴心包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分。

   按摩方法:

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免疫力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5、殷门穴

(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6、环跳穴

(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针5~8分。

按摩方法:

   ① 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② 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7、阳陵泉穴

(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 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 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8、后溪穴

(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 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② 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 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9、昆仑穴

(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

   按摩方法:

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② 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 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人体八大穴位分别在那?

八大最平安的穴位统治众病
照海穴——辞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恤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关上心结,养颜养心的漂亮穴
外关穴——霎时复原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所有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毕生守护身材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能够加强抗病才能,进步人体免疫性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办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使劲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使劲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凸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使劲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办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绝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使劲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教训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衣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别离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使劲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健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取穴:在大腿前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别离按两腿殷门,同时高低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办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他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使劲揉捻50下。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使劲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前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凸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使劲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能减肥的穴位

1、曲池:屈肘90度,肘横纹头外0.5寸。
功用:清热利湿。
2、水分:腹前正中线,脐上1寸。
功用:利水消肿。
3、天枢:脐旁2寸。
功用:调胃肠、理气血,消积化滞。
4、丰隆:外膝眼直下8寸,胫骨旁开1.5寸。
功用:健脾胃,化痰湿。
5、四满:脐下两寸,旁开0.5寸。
功用:利水除满。
6、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
功用:健脾化湿,活血调经。
7、腹结:脐下1.3寸,旁开4寸。
功用:通腑化浊。
8、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取之。
功用:滋肝益肾,健脾利水。
9、关元:腹前正中线,脐下3寸。
功用:益气固体,利水化湿。
1.足三里 膝盖外侧下方1根手指处。是强身健体的长寿穴位,可以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四肢无力等症状。
2.三阴交 在内脚踝向上3根手指宽的位置。特别适用于
1、使用双手,以画大圆周方式由右至左施抹乳液至小腹与腰部,连续画圆5次。
2、由臀部上方朝腰部以画圆的方式推压5次。
3、由胸部下方开始垂直往下向腹部,以双手重叠波浪式按摩3次,再顺同方向以柔捏手法按摩5次,促进脂肪分
合谷穴减肥按摩法:
经常按压合谷穴,能够使大肠经脉处组织和器官的疾患减轻或消除,实现排出体内堆积毒素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按压合谷穴简单快捷,不管是在开会还是在坐车都能随时随地给自己来个健康穴疗!
具体位置: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交点的位置。
按压方法:指压时朝小指方向用力,用双手拇指交替按压两手的穴位 20次。
耳穴减肥是在进食前或饥饿时按压耳穴,可减轻饥饿感,抑制人体脾胃的消化功能,经治疗后普遍感觉身体轻松,体重下降
很多人都觉得找穴道似乎很难,其实只要静下心,根据穴道所在位置按下去,会有以下两种感觉,这就表示你找到穴道啦。
1.酸麻感:当我们按压穴道时,会出现轻微酸酸麻麻的感觉。
2.凹洞感:按压穴道所在的位置,可以感觉到有个小小的凹洞。
如何测量穴道的位置?
穴道书上教我们找穴道时,经常会使用“寸”作为测量单位,这是指我们自己身体的相对比例,每个人都不一样,测量方式是利用“手指”作为比对工具,就能轻松量出位置了!
一寸:大拇指关节的宽度
一寸半: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
二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
三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
如何正确按摩穴道呢?
基本按摩手法
按:手指的指腹,或食指、中指关节,施力按压穴道;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部、腿部),也可以用手掌按压。
摩:利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特定部位表面,进行稍大范围的摩擦动作。
推:利用手指或手掌,在穴道上以“直线来回”或“圆弧方向”推动。
揉:将手指或手掌按在穴道上,轻轻画圆揉动。
按穴道的次数与呼吸法
1.持续按压5-10秒,按压时配合吐气。
2.慢慢放松,配合吸气。
3.休息2-5秒,再重复按压。
4.每回重复5-10次,每天早晚各一回,保持恒心一定会看见效果呢!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