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少患疾病,但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却特别容易得病,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讲,因为孩子处于发育阶段,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不如成人强,所以容易得病,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分析,小孩子身上出现的大多数疾病,尤其是感冒、发烧、咳嗽等问题,都与脾胃受损伤有关,如果家长能够注重帮助孩子养护好脾胃,得病的机率会大为减少,也就不用担心经常打针吃药有副作用影响孩子健康。
脾不运化生痰湿
中医理论中有句话叫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还有一句话叫做“痰为百病之源”。脾担负着运化水液和营养的任务,食物中的营养和水分都要经过脾的工作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小孩子脾胃比较脆弱,吃了寒凉的食物或者吃进大量难消化的食物,都会损伤脾胃的功能,导致水液和营养难以正常运化,积累形成痰湿。
痰湿从呼吸道中排出,就是我们所说的痰,这是有形的。而大部分痰湿却会积累在经络和组织之间的通道中,阻碍气血的流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由此可见,小孩子咳嗽、呼吸道感染及感冒发烧等问题,单纯的消炎、退烧、止咳,反而会使痰湿难以排出,加重病情,想要根治,需要通过强健脾胃来实现。
养护孩子脾胃的两个重点
养护孩子的脾胃,要根据小孩子脾胃的特点来做工作,首先,小孩子的脾胃消化功能不完善,吃得过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胃受损,所以家长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数量,尤其是现代社会,孩子根本不缺营养,每餐只需吃七分饱即可,这样会使得孩子的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还可以让孩子始终有着强烈的食欲,这对健康很有好处。
其次,脾喜干燥而最怕寒湿,家长在饮食中要注意避免让孩子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和湿气重的食物,冷饮、水果和生菜不可多食,油腻和过甜的食物,都有粘滞的特性,容易伤害脾胃,也要注意让孩子少吃。山药、薏米、扁豆等食物有很好的健脾除湿的作用,可以煮成粥让孩子经常喝一些,脾胃强健了,孩子才不容易生病。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脾和胃其实并不是两个分开的器官,而是处于一个系统中脏和腑,它们互为表里,相互关联。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就会影响到这一整个系统的功能。
脾胃所主的主要是人身体的消化和升清降浊。意思主要是指,他们负责把人吃进去的东西消化掉,然后负责把消化所分解出来的精微物质输送到人体需要的部分,把分解出来的糟粕物质排掉。在中医学中,脾属土,是人的后天之本。尤其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脾胃的 健康 ,也更容易出现的,就是脾胃功能的失常。所以家长往往就要注意帮助孩子调理他们的脾胃,这主要是从饮食着手,常用的调理脾胃的方法有这些:
1.喝粥
其实小孩子大部分的脾胃都是比较虚弱的,但是有一句话叫做虚不受补。所以即便小孩子脾胃没有成人那么坚强,也不适合用大补的方法去调养。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注重一些滋养平补脾胃的食物,比如说粥就是很好的。无论是小米南瓜粥还是薏仁红豆粥,又或是山药粥,这些都很适合来调养孩子的脾胃。如果想要恢复胃气,比粥更稀的米汤也是很好的。
2.蔬菜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蔬菜具有很多的营养元素,尤其是它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强健脾胃,锻炼脾胃消化的生理功能。
3.忌寒凉
想要去调理自己孩子的脾胃,光是让他们吃什么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注意让孩子不吃什么,比如说寒凉之类的食物,就是会给脾胃带来很大伤害的。尤其是小孩子,正气比较虚弱,如果长期吃一些寒食、冷食会让他们的脾胃有很大的负担,带来不消化,甚至是脾胃虚寒等疾病。
如何给儿童调节脾胃,饮食上的调节方式和生活上的调节方式很关键,尤其是经常吃不合理的饮食是造成孩子脾胃不好的关键原因,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科学合理的饮食。
父母要帮助孩子调节脾胃不好,就一定要以孩子脾胃不好的原因来进行处理,不管是饮食,还是生活上,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下来,很多父母由于坚持不下来,反而不能帮助孩子有一个很强健的脾胃,这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
第一,肠胃不好,千万不要胡乱吃药,肠胃不好属于急性病,不提倡吃药。毕竟,药物会有副作用,这种肠胃功能不好是需要靠养的,并不是药物就能治疗好。
第二,要合理用餐,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影响了自己用餐的时间,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的问题发生,最为关键的是神经状态长期处于过度兴奋或者是抑制状态,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
第三,要固定饮食时间,三餐要定时定量的吃,生活作息要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严格遵守,时间把握要合理,千万不要让自己有暴饮暴食的习惯。
第四,食物要你以软松为主,一般肠胃功能消化不好,患者吃一点就可以缓解,稍微多吃一点就会有胃胀,特别是晚上还会有胃部疼痛的现象。所以,最好要少吃多餐。
第五,在进食的过程中要细嚼慢咽,很多人由于工作量大,就会快速把食物吃完,但这样非常不利于肠胃消化的,如果想要改善肠胃功能不好的现象,要通过细嚼慢咽来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