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药材,代赭石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并且对于我们人体的许多的病症都是有着非常不错的治疗作用了,那么大家对于代赭石的治病疗方了解多少?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代赭石的治病疗方。
代赭石可以帮助我们起到非常不错的治疗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梗等这些症状的作用,如果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出现了这些病症了,那么适当的服用一些代赭石,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治疗作用的,我们可以将代赭石和其他的一些药材搭配起来服用,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二升,日三服。(《伤寒论》旋覆代赭石汤)。
治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火烧醋淬十次,细研水飞,日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白汤调下,连进三服。见脚胫上有赤斑,即是惊气已出,病当安也。无斑点者不可治。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等这些病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见的,一旦我们大家出现了这些病症是非常的难受的,并且严重的危害身体的健康,这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服用代赭石的这个治病疗方来治疗的。
相信我们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代赭石的一些治病疗方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代赭石的治病疗方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大家可以将这些治病疗方记住的,如果出现了这些病症,那么通过这些药方就是可以治疗疾病的。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黏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
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相关。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方一】顺经汤(《傅青主女科》)加知母、麦冬、旱莲草
【出处】《中医妇科学》(六版)
【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沙参12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黑芥穗9克,牡丹皮12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旱莲草15克。
【功用】滋阴润肺,降火止血。
【主治】阴虚肺燥型倒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月经量少,或无月经,颧赤唇红,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熟地黄、白芍、当归养血调经;知母、牡丹皮、旱莲草、黑芥穗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茯苓健脾益肺。全方使阴液足而虚火清,肺燥除则吐衄自止。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荆芥炭能使出血时间缩短。知母可解热、杀菌。麦冬能升高白细胞、镇静、抗菌。旱莲草有镇静、止血、抗菌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二】丹栀逍遥散(《和剂局方》)加牛膝、代赭石、黑芥穗
【出处】《中医妇科学》(六版)
【组成】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薄荷15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生地黄15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白茅根30克,茜草10克,牛膝15克,代赭石10克,黑芥穗9克。
【功用】疏肝泻火,降逆止血。
【主治】肝经郁火型倒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深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加牡丹皮、栀子、代赭石、黑芥穗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代赭石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荆芥炭能使出血时间缩短。知母可解热、杀菌。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代赭石打碎先煎。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三】倒经组方
【出处】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郑连山。
【组成】(1)丹参12克,炒牡丹皮6克、黑山栀9克、郁金9克、牛膝12克、茜草12克、连翘12克、枳壳9克。
(2)丹参12克、牡丹皮6克、黑山栀12克,郁金9克,牛膝9克,茜草12克、生地黄15克、元参12克、杞子12克、玉竹12克。
【功用】滋阴降火,清肝降逆,引血下行。
【主治】阴虚阳盛,火热炎上的倒经症。
【方解】治疗以补阴抑阳,清肝凉血,清肺胃之热,并加入引血下行之品,如牛膝、茜草、郁金三药同用,能获相得益彰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郁金水煎剂能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醇提物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茜草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和升高白细胞作用。沙参可调节免疫平衡,祛痰。
【用法】水煎服。
【按语】本方由许建人整理发表。若经前、经期肝火肺热者,可加茺子、泽兰、香附、陈皮;阴虚火旺者忌用破气辛燥、炭类涩血之剂,以防伤阴滞血;经期中不宜用炭类及过多的清热凉血剂,防成痛经;经后则宜补阴抑阳。
【方四】百合地黄粥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30克,生地黄30克,粳米30克。
【功用】滋阴润肺,引血下行。
【主治】经行吐衄属肺肾阴虚者。患者表现为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
【方解】百合有润肺止咳之功,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还可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鲜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二便因热下血,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百合水提取液有止咳、祛痰、镇静、强壮、抗过敏作用。生地黄水提液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
【用法】先将生地黄水煎取汁200毫升,与百合、粳米再加适量水共煮为粥。1日1剂,分服。
【方五】藕柏方
【出处】《中医验方》
【组成】鲜藕2段,侧柏叶60克。
【功用】凉血止血,降逆止血。
【主治】倒经。
【方解】藕节味甘、涩,平。归肝、肺、胃经。功能止血,消瘀。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侧柏叶味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功能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二者合用,有凉血止血,引血下行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藕节能缩短凝血时间。侧柏叶煎剂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还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等作用。
【用法】捣烂取汁,加黄酒少许,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方六】沙参苓芍粥
【出处】《药粥治百病》
【组成】沙参20克,茯苓20克,白芍20克,粳米适量。
【功用】滋阴凉血,降逆止血。
【主治】经行吐衄属肺肾阴虚者。患者表现为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
【方解】沙参养阴润肺,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沙参可调节免疫平衡,祛痰。茯苓利尿镇静,白芍可镇痛、解痉。
【用法】前三味水煎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粥。早晚服食,连服10天。
【方七】知柏地黄汤加味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20克,茯苓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知母20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桑叶20克,旱莲草2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炙甘草15克。
【功用】滋阴清热,降逆止血。
【主治】肺肾阴虚型倒经。症见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月经多见提前且量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解】方以熟地黄滋肾养阴;沙参、麦冬养阴润肺;山茱萸、山药滋肾补肾;泽泻泻肾降浊、牡丹皮配山茱萸泻肝火、茯苓配山药渗脾湿;知母、黄柏滋肾泻火;桑叶、旱莲草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柏降压、镇痛、解痉。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知母可解热、杀菌。
【用法】水煎服。
【方八】凉血止衄汤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牡丹皮各15克,生地黄15克,藕节、白茅根各50克,大黄1.5克,牛膝12克。
【功用】清热平肝,凉血降逆。
【主治】肝热上逆,血随气上所引起的衄血、倒经。
【方解】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牡丹皮、生地黄清热凉血;白茅根凉血止血;藕节收敛止血;大黄、牛膝引血下行。全方共奏清热平肝,凉血降逆之功。
【用法】水煎服。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胆草有杀菌、镇静、降压作用。白茅根能显著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水煎剂和水浸剂有利尿作用。大黄有杀菌、止血、健胃之效。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方九】降逆通经组方Ⅰ号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当归、白芍各9克,生地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6克,代赭石20克,牛膝9克,蚕砂15克。
【功用】降逆通经。
【主治】倒经症。
【方解】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生地黄凉血止血;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蚕砂和中化浊。全方共奏降逆通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代赭石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蚕砂煎剂有抗炎、促生长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蚕砂包煎。代赭石先煎。
【方十】降逆通经组方Ⅱ号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桑白皮9克(或吴茱萸炒),南沙参、麦冬各12克,生地黄15克,白芍9克,代赭石20克(先煎),淮牛膝、牡丹皮各9克。
【功用】降逆通经。
【主治】倒经症。
【方解】方中桑白皮有止血清肝之功;南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生地黄凉血止血;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牡丹皮泻肝火。全方共奏降逆通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白皮有轻度止咳作用,能利尿、镇静、止痛。代赭石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代赭石先煎。
【方十一】川军活血化瘀汤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2克,川芎、生川军、益母草、牛膝、甘草各10克,生地黄20克。
【功用】疏肝清热,滋阴降火。
【主治】倒经(经行吐衄)。
【方解】方中生地黄凉血止血为君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化瘀为臣药,川芎、生川军、益母草、牛膝、甘草清热凉血,引血下行为佐药。全方共奏疏肝清热,滋阴降火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益母草有强心、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疗程15剂,配合中成药当归丸或桂枝茯苓丸调治。
【方十二】加减疏经汤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白芍、川牛膝、黄芩、生地黄各10克,佛手、香橼皮、木贼草、绿萼梅、柴胡、白蒺藜、甘草各6克,木蝴蝶5克。
【功用】养血疏肝,调经降逆,醒脾益胃。
【主治】倒经(经行乳衄)。
【方解】方中白芍、川牛膝、黄芩、生地黄清热凉血,引血下行为君;佛手、香橼皮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绿萼梅疏肝和胃,理气化痰;木贼草疏散风热,白蒺藜、柴胡疏肝解郁;木蝴蝶疏肝和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血疏肝,调经降逆,醒脾益胃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香橼有抗炎、抗病毒、健胃、祛痰作用。木贼有较明显的扩张血管、降压作用。柴胡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汁分2次服。月经期后服六味地黄丸以益肾固本,月经再至时继服本方3剂,连续数个周期。
重楼「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痈疮,下三虫,去蛇毒。」(《本经》)
重楼又称蚤休、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之力甚强,善能消肿止痛,适用于多种热毒证。余将蚤休用于多种内脏急性炎症,有显著解毒消炎效果。
肺炎方: 重楼9克,杏仁15克,大贝母9克,桔梗9克,百部15克,黄芩10克,鱼腥草30克,青蒿15克,甘草3克。适于急性肺炎等肺部感染,见咳嗽稠痰,烦渴,胸闷或痛,舌红苔黄,脉象滑数。若高热,如生石膏;便秘加熟大黄、牛蒡子;喘甚加白果;咯血加白及、茅根、藕节。
重楼息风定惊,高热惊风抽搐者宜之。
脑炎方: 重楼9克,僵蚕9克,石菖蒲9克,黄连4.5克、甘草3克,钩籐15克,竹茹10克,贯众15克,鲜荷叶12克,土茯苓15克,紫花地丁15克。适用于病毒性脑炎等脑系感染,症见发热、头痛、抽搐、烦躁、呕吐、复视等。
若为结核性脑炎,加葎草花、夏枯草、青蒿、丹参;乙型脑炎加生石膏、大青叶、滑石;便秘或大便溏滞不爽,必用熟大黄。
消痫镇惊汤: 代赭石30克,重楼10克,石决明30克,炒枣仁15克,珍珠母30克,白人参3~6克,天竺黄12克,桑椹15克,法夏12克。适用于癫痫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抽搐吐沫,以及非惊厥性发作之其它类型癫痫。
重楼之用,清热解毒之外,要在其「主惊痫」。
食管癌是指下咽部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食管癌亦称食道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为多见(占57.2%),下段次之(占29.6%),上段最少(占13%)
食管癌的扩散与转移有三种形式:①直接扩散:一般是沿黏膜向下层扩散。由于食管无浆膜,肌层如受累,病变容易穿透肌层,延伸至食管内外并可侵犯到邻近器官如肺。临床表现:1.进行性咽下困难,咽下疼痛,食管返流。中晚期症状:吞咽困难、梗阻、疼痛、出血、声音嘶哑、体重减轻和厌食。
终末期症状和并发症:恶液质、脱水、衰竭、纵膈炎、脓肿、肺炎、致死性大出血、黄疸、呼吸困难,昏迷。
该病属中医学“噎嗝”范畴。
【方一】
【组成】鲜白花蛇舌草、鲜半枝莲草、鲜冬凌草、蛋黄油、纯枣花蜂蜜。
【功用】祛瘀散结,益气,解郁。
【主治】食道癌。
【方解】白花蛇舌草、鲜半枝莲草、鲜冬凌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蛋黄油润滑、祛腐、生肌。蜂蜜清热、解毒、润燥、止痛。
【药理】白花蛇舌草、鲜半枝莲草具有抗肿瘤活性,冬凌草中有大量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提取物,其中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冬凌草甲素、乙素为冬凌草抗肿瘤和杀菌作用的有效成分。蛋黄油有减少疤痕组织生成之功效,可使组织较快愈合,蜂蜜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用法】先将前三味鲜草阴干,各取500克共为极细末,加入蛋黄油150克,枣花蜂蜜1350克,搅匀做成药丸,每丸重5克。饭前半小时口含化服,或开水化开含服,日3次。
【方二】
【组成】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刘寄奴30克,金佛草10克,代赭石3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炒枳壳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元参10克,清半夏10克,丹参10克。
【功用】清热解毒,理气降逆,活血消症。
【主治】食管癌。
【方解】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刘寄奴活血化瘀,香附、炒枳壳、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沙参、麦冬、元参益气养阴生津,丹参活血化瘀,半夏燥湿祛痰,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代赭石降逆止呕。
【药理】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活性,郁金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炎镇痛作用,丹参具有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再复发的作用,沙参含皂苷及香豆素(花椒毒素),对艾氏腹水癌及肉瘤S-45抑制作用最大,还发现沙参有抑制脾脏功能从而抑制体液免疫,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半夏中中甲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郁金中郁金香苷A、B、C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中含多种氨基酸。刘寄奴有抗缺氧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
【组成】干蟾皮0.3克,山药粉适量。
【功用】驱邪扶正。
【主治】食道癌。
【方解】方中蟾皮可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胀。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药理】蟾蜍皮制成的制剂华蟾素能抑制喉癌细胞株Hep-2生长并诱导其分化及凋亡。蟾酥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有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蟾酥中主要的抗癌成分是蟾蜍二烯内酯。蟾蜍二烯内酯之一蟾蜍灵(bufalin)能诱导多种白血病细胞分化并诱导HL-60细胞凋。有报道蟾蜍灵是细胞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抑制剂,联用维甲酸或顺铂抗自血病效应增强。
【用法】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4丸,1日3次。
【方四】
【组成】韭菜挤汁20毫升,蒸鸡蛋2枚。
【功用】通胃气,散郁结,除胃气。
【主治】食道癌。
【方解】韭菜有通胃气、散寒邪的作用,可治胃寒气滞、胀闷作痛。韭汁能活血散瘀。
【药理】现代研究表明,韭菜含有挥发油、硫化物、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磷、铁等,在肠内有消毒、灭菌的功能。由于其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增进胃肠蠕动,对便秘患者有益处,对预防肠癌亦有重要作用。此外,它还含有挥发油和含硫化合物,具有促进食欲、杀菌和调节血脂作用。因此,对血脂异常症与冠状动脉硬化亦有好处。
【用法】每日分2次吞服,常服。
【方五】
【组成】柿饼2枚。
【功用】润肺,涩肠,止血。
【主治】食道癌。
【方解】本方以柿饼单味药为主药,润肺,涩肠,止血。
【药理】柿饼上糖霜,是喉痛咽干和口腔炎的特效药。
【用法】细嚼噙化,常服。
【按语】柿饼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食。
【方六】
【组成】水蛀10克,海藻30克。
【功用】活血化瘀消积。
【主治】食道癌。
【方解】方中水蛀有活血化瘀之功,海藻可以活血化瘀消积。
【药理】海藻中的海藻多糖、多卤多萜物质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抗病毒的活性。海藻多糖可以与HIV(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结合,使其失活,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防治爱滋病;海藻多糖还可以降低血管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含量,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螺旋藻中的β-胡萝卜素可以保护人的视力。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高不饱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具有提高大脑智力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而在海藻中也可以提取出这两种物质。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6克,黄酒送服。
【方七】
【组成】白花蛇舌草120克,茅樱110克,赤砂糖250克。
【功用】清热除症。
【主治】食道癌。
【方解】方中白花蛇舌草可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药理】白花蛇舌草的药理研究,抗肿瘤作用在体外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较强。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白花蛇舌草有明显促进刀豆蛋白和酯多糖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药物本身对脾细胞具有丝裂原样作用,能明显增加小鼠脾细胞对洋红细胞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增强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白花蛇舌草及复方黄白合剂对注射环磷酰胺后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具有提升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方八】
【组成】黄鳝一条。
【功用】祛风除湿消积。
【主治】食道癌。
【方解】黄鳝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脾、肾经,补虚损,除风湿,通经脉,强筋骨,主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瘘。
【药理】每100克黄鳝肉中,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磷150毫克,钙38毫克,铁1.6毫克,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及多种微量元素;百克鳝肉的含热量为347.5千焦(83千卡)。黄鳝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十分丰富,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用法】黄鳝一条,用纯米酒将鱼煮干为度,连皮带骨用砂锅焙为细末,病势较重则每服三钱,轻者每服二钱五,不可多用,黄酒调服,三服见效,五服痊愈。愈后宜薄饮食,续吃稀饮,切忌不可思虑气恼,忌荤腥食物。
【方九】
【组成】喜树果15克,白茅根30克,山楂15克,半夏10克。
【功用】清热化瘀散结。
【主治】食道癌。
【方解】方中白茅根可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山楂可以消食化积,行气散郁。半夏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药理】方中白茅根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另有报道,从本品分离出白头翁素。根茎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及芦竹素、印白茅素等。山楂所含黄酮类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因此,冠心病患者(包括心绞痛者),宜常饮山楂白糖水。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6克/丸)早晚各服1丸。
【方十】
【组成】雄黄6克,蛤蟆皮、威灵仙、急性子各30克,儿茶、土鳖虫各15克。
【功用】除风湿活血化瘀散结。
【主治】食道癌。
【方解】方中威灵仙可以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儿茶可以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
【药理】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水提醇沉制剂(0.8克/千克)能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脏缺血作用、降压作用;对心脏还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醇水提取物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总胆管末端括约肌。醇提物能松弛动物离体回肠平滑肌,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收缩,且作用持久。威灵仙的根茎与须根均有抑制伯氏鼠疟虫的作用,且须根的抗疟作用明显优于根茎。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克,每日3次。
【方十一】
【组成】硇砂6克,硼砂6克,礞石、丁香各9克,冰片3克。
【功用】化痰降逆消积。
【主治】食道癌。
【方解】方中礞石有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之功。丁香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
【药理】其中丁香中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丁香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减轻恶心呕吐,缓解腹部胀气,为芳香健胃剂。丁香油酚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其水或醇提取液对猪蛔虫有麻醉和杀灭作用,其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对治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砂糖为片。每次1克,每日数次,含化。
【方十二】
【组成】壁虎10条,天葵子30克。
【主治】食道癌。
【方解】方中天葵子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药理】天葵子生理活性物质有清除自由基和抵抗衰老的作用。按照自由基衰老学说,抗氧化作用减弱或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是人体衰老的一个主要原因。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防御体系主要有两套:一是酶防御体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等;二是非酶防御体系,如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类物质等。紫背天葵含有维生素C,而铁、铜、镁等微量元素又是上述酶的辅基,因此,必然会进行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紫背天葵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经常食用可均衡营养。可凉拌、做汤,也可素炒、荤炒,柔嫩滑爽,风味别具一格。在当代,人们常将紫背天葵泡酒、泡水做成药酒或保健茶饮用,具消暑散热、清心润肺的功效。紫背天葵泡水后呈淡紫红色,味微酸带甘甜,郭沫若赞之曰“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酌满情”。
【用法】将上药浸入黄酒内,1周后即成。每次10毫升,1日数次,频频咽下。
滑石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食材,不仅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而且有很好的滋补效果,那么关于滑石有哪些食疗方呢?这是很多朋友都比较想要了解的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介绍后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膏滑石粥
材料:准备六十克左右石膏、三十克左右滑石、一百克粳米、犀角、辰砂各一克。
做法:滑石用布包扎,与石膏同煎取汁,人粳米煮稀粥,粥成调入犀角、辰砂细末即可。
食法:每天服2次。
功效:服用石膏滑石粥可以清心开窍,适用于温病热馅心包、身体灼热、神昏谵语、手足阙冷等症。
滑石茵陈汤
组成:准备四十克滑石(布包),二十五克茵陈,二十五克板蓝根,二十五克建曲,二十五克丹参,二十五克玉米须,二十五克金钱草,十五克大青叶,十五克甘草,十五克白术,十五克泽泻,十五克茯苓,十二克柴胡。
制法:水煎服,2日1剂,10剂为1疗程。
功效:服用滑石茵陈汤可以清热解毒,利胆退黄,健脾护肝,化瘀止痛。对于黄疸型肝炎患者非常适合。
滑石代赭汤
组成:准备七枚百合(擘)、九克滑石(碎,绵裹)、一枚代赭石
用法:上药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别以泉水400毫升,煎滑石、代赭石,取200毫升,去滓,与前百合煎汁合和,再煎取300毫升,分温服。
功效:服用滑石代赭汤可以养阴利水,和胃降逆。
主治:百合病误下后伤阴,小便减少,气逆呕吐者。
海浮石滑
组成:准备海浮石4钱,飞滑石4钱,杏仁4钱,薄荷2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用法:每服2钱,用百部煎汤调下。
主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都有不错的疗效。
以上介绍的关于滑石的食疗方,对于很多的病症都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来服用上述介绍的这些滑石食疗方,为了确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平时不可以盲目地错误的服用滑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