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黄蜀葵的保健功用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时间: 2023-04-22 01:51:30

黄蜀葵的保健功用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黄蜀葵是一种独特而且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的食材,服用黄蜀葵的话,不仅能够滋补调理身体,而且可以治疗一些病症,比一些药物要更加安全可靠,因为副作用非常小,那么黄蜀葵的保健功用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展开详细的讲解。

1、黄蜀葵有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作用

用法:取黄蜀葵的根部五钱,与藤黄五钱,一起加工成细末,再放入到五百毫升高纯度的酒精中,泡制一段时间后取出清液直接涂抹在肿胀的部位上就可以。

注意:虽然这种方法对于流行性腮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只能用来涂抹,不可以服用,药液是有巨毒存在的,人们切忌不能食用。

2、黄蜀葵有治疗中耳炎的作用

用法:准备三克干的黄蜀葵加清水三百毫升进么煎制,等药汁只有一百毫升时停止,取出药液后可以直接滴入耳朵中对,每次滴入两到三滴每天三次就可以。这种方法对于中耳炎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但是需要持续用两周才能收获效果。

注意:在向耳朵中滴药以前,要把耳朵里的化脓物质清理干净。

3、黄蜀葵可以治疗肺热咳嗽

用法:取七钱黄蜀葵的根部加入清水煎制,取得药液以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就能起到清肺热和止咳的作用。

注意:这种方法对肺热咳嗽确实很有效果,但是不能过量服用。

4、黄蜀葵的根部还有通乳下乳的作用

用法:女性产后无奶时,可以用一两黄蜀葵的根部与黄豆一起炖煮,食用后就能起到下乳的作用。

注意:不可过量食用。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黄蜀葵的保健功效确实是有很多的,如果出现了上文介绍的这些情况,那么不妨服用黄蜀葵的食疗方来进行缓解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所选择的黄蜀葵一定要优质,而且服用的量要有所控制,不能过量。

中草药:蜀葵根的功效与作用

蜀葵根
(《本草拾遗》)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
【化学成分】根含大量粘质;一年生根的粘质含戊糖7.78%,戊聚糖6.86%,甲基戊聚糖10.59%,糖醛酸20.04%。
同属植物药蜀葵根含粘液约30%。同科植物黄蜀葵根含粘质约16%,大部分为阿聚糖、半乳聚糖和鼠李聚糖等所组成。
【药理作用】根可作润滑药,用于粘膜炎症,起保护、缓和 *** 的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遗》:"甘,寒,无毒。"
②《本草述》:"气味甘,微寒滑,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利尿排脓。治淋病,白带,尿血,吐血,血崩,肠痈,疮肿。
①《本草拾遗》:"根及茎,并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
②《本草衍义》:"取红单叶者,治带下,排脓血恶物。"
③《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白带。"
④《本草推陈》:"治丹毒,火疮,烧伤,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小便淋沥:葵花根一撮。洗净,锉碎,用水煎五、七沸服。(《卫生宝鉴》葵花散)
②治血崩、吐血:棋盘花根二两。煨甜酒吃。
③治白带增多:棋盘花根一两。炖猪肉吃或煨水服。
④治大便不通:棋盘花根、冬苋菜各一两。煨水服。(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⑤治肠痈:蜀葵根一钱,大黄一钱。水煎服。(《经验良方》蜀葵汤)
⑥治内痈有败血,腥臭殊甚,脐腹冷痛,用此排脓下血: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乳白芍药各五钱。为末,黄蜡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二十丸,待脓血出尽,服十宣散补之。(《坦仙皆效方》怀忠丹)
⑦治诸疮肿痛不可忍者:葵花根,去黑皮捣,若稠,点井花水少许,若不稠,不须用水,以纸花如膏贴之。(《济生拔萃》)

提醒您:蜀葵根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花?学名是什么?

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又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是锦葵科秋葵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高1~2米。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6~8月。常见于山谷、草丛间。除东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 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可用于清热解毒,润燥滑肠。

本信息

黄蜀葵(嘉 本草)秋葵(通称),棉花葵、假阳桃(福建、广东、广西),野芙蓉(广 西),黄芙蓉(云南),黄花莲、鸡爪莲、疽疮药、追风药(江西),豹子眼睛花、荞面花(昆明)

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Malv. 46, 1787; Ulbrich ex Loes. in Beih. Bot. Centralbl. 37 (2): 156, 1919 (Prodr. Fl. Tsiangtau.) ; S. Y. Hu in Jour, West China Bord. Res. Soc. 15 (b): 136, 1945; 崔友文, 华北经济植物志要315, 1953;Hara Enum. Spermat. Jap. 3: 145, 1954; S. Y. Hu Fl. China Family 153: 35. pl. 18-4, 1955;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植物志2: 215, 图55, 1979.——Hibiscus manihot Linn. Sp. Pl. 696, 1753; Cavan. Diss. 3: 172, t. 63, f. 2, 178 7; Sims. in Curtis's Bot. Mag. 41: t. 1702, 1815; Masters in Hook. f. , Fl. Brit. Ind. 1: 341, 1874; Liu in Bull. Peking Soc. Nat. Hist. 2 (3): 132, 1928; Hsia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1: 58, 1931; Hand.-Mazz. Symb. Sin. l: 610, 1933; in Beih. Bot. Centralbl. 7(b): 164, 1934;贾祖璋, 中国植物图鉴435, 图739, 1937. Hibiscus patmatus Cavan. Diss. 3: 168, t. 63, f. 1, 1787.——Hibiscus manmot var. palmatus DC. Prodr. 1: 448, 1824; Hand.-Mazz. Symb. Sin. 7: 610, 1933.——Hibiscus japonicus Miq. in Ann. Mus. Lugd.——Bat. 3: 19, 1867.-Hibiscus manihot var. t ypicus Hochr. in Ann. Cons. Bot. Geneve 4: 154, 1900.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被长硬毛。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1-6厘米,具粗钝锯齿,两面疏被长硬毛;叶柄长6-18厘米,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11-1.5厘米。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毫米,宽4-5毫米,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厘米;雄蕊柱长1.5-2厘米,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厘米,直径2.5-3厘米,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

产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原产我国南方。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分布于印度。

本种的花大色美,栽培供园林观赏用;根含粘质,可作造纸糊料;种子、根和花作药用

[1]黄蜀葵[2]

【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种子3~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医药用途

【傈僳药】质腊西:种子治大便秘结,尿路结石;根、叶用于疔疮,腮腺炎,骨折《怒江药》。nifsair yot:功用同前《滇药录》。

【畲药】野芙蓉,三胶破:根、叶、花、果用于肺热咳嗽,痈疽发背,表虚自汗,脾虚泄泻,风湿疼痛,劳倦伤脾,黄肿,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畲医药》。

【瑶药】温补迥,水芙蓉:根、树皮水煎服治[3]便秘,白浊,白带;捣烂敷患处治疮疖肿毒《桂药编》。

【白药】华福菜:全草用于拔毒,排脓,消肿《滇药录》。全株治疮疖《滇省志》。

【傣药】文波,不来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种子用于补血,消肿;根外敷治无名肿毒,乳腺炎《滇药录》。烘董(德傣):根外用于乳腺炎,无名肿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疮疖《滇省志》。

【景颇药】棘脚,半检播:叶、全株外敷治疮疖脓肿《滇药录》。

【哈尼药】碧约:功用同景颇族《滇药录》。

【彝药】野棉花:根皮外敷包疮《滇药录》。冶绵华:根皮外用于疮疖《滇省志》。

【藏药】索玛那保:叶、花、种子主治“黄水”病,皮肤病,虫病《藏本草》。

【苗药】朝天木麻,崽狗鞭:根用于阿米巴痢疾,尿路感染,疮疖痈疽《湘蓝考》。Nadang-lishne:根外敷用于生肌拔脓《滇药录》。

【基诺药】补拍勒:根治痢疾,外治疮疖;叶、花外用治烧伤《基诺药》。

求科普,这种植物叫什么

黄蜀葵,别名:秋葵、棉花葵、假阳桃、野芙蓉、黄芙蓉、黄花莲、鸡爪莲、疽疮药、追风药、豹子眼睛花、荞面花,拉丁文名: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6~8月。原产我国南方。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分布于印度。

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它可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食品的制作中。图片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中文学名

黄蜀葵

拉丁学名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别称

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

锦葵目

锦葵科

秋葵属

黄蜀葵

木槿族

分布区域

中国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扩展阅读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 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 

「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 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阴干之。 
宗 曰∶黄蜀葵与蜀葵别种,非是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下剔散,日干之。 
不尔,即 烂也。 
时珍曰∶黄葵二月下种,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开岐丫, 有 人亦呼为侧金盏花。随即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则黑色。其 棱自绽,内有六房,如脂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内,状如 麻子,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剥 皮可作绳索。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嘉 》)。 
消痈肿。浸油,

「附方」新八。 
沙石淋痛∶黄蜀葵花一两,炒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名独圣散。(《普济方》) 
难产催生∶如圣散∶治胎脏干涩难产,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下也。用 黄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产宝鉴》) 
胎死不下∶即上方,用红花酒下。 
痈疽肿毒∶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 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之。(《肘后方》) 
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 伤者,以油涂之甚妙。(《经验方》) 
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子及根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时珍)。 

「发明」颂曰∶冬葵、黄葵、蜀葵,形状虽各不同,而性俱寒滑,故所主疗不甚相远。 
时珍曰∶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或单用,或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 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附方」旧二,新三。 
临产催生∶宗 曰∶临产时以四十九粒研烂,温水服之,良久即产。《经验后方》∶用子 焙研三钱,井华水服。无子用根,煎汁服。 
便痈初起∶淮人用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梃,为末,以锻石同醋调涂之。(《永类钤 方》) 
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一粒则一头,神效。(《卫生易简方》) 
打扑伤损∶黄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展开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分布范围

    4栽培技术

5物种分类

6主要价值

    7植物文化

   

形态特征

黄蜀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被长硬毛。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1-6厘米,具粗钝锯齿,两面疏被长硬毛;叶柄长6-18厘米,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11-1.5厘米。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毫米,宽4-5毫米,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厘米;雄蕊柱长1.5-2厘米,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厘米,直径2.5-3厘米,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1]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黄蜀葵和棉花同属于锦葵科植物,喜温暖、雨量充足、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土壤,怕涝,应选用高地栽培,以蒜地或麦茬口最好。生长温度25~30摄氏度,开花期最适合温度26~28摄氏度,月均温度低于17摄氏度影响开花,夜间温度低于14摄氏度生长不良,喜光。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产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分布于印度。[2]

折叠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折叠种子繁育

3月25日至4月10日(清明前后一个星期),具体还可根据当地气候进行安排,期间用营养钵育苗(土壤及用肥可参照棉花要求),每亩打钵1200~1500个。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多菌灵搅拌种子,苗床禁用除草剂。下种前钵体应先浇水,盖土不要厚。做小拱棚,盖好薄膜,7~10天左右苗出土后,应特别观察天气变化,控制好温度,以防过热或过冷,伤害幼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35摄氏度之间。适时人工除草,每钵留壮苗一株,移栽前可喷一、二次矮壮素和多菌灵。移栽苗高度应不超过20厘米。

折叠苗钵移栽

大麦茬田在5月下旬,小麦茬应在6月上旬移栽,空白田应提前至5月中旬,具体根据当地棉花移栽时间安排定植。用制钵器按行距1.3~1.5米、株距65~80厘米开穴移栽。每亩下复合肥10~20公斤或适量的农家肥,肥沃的菜地应适当控制施肥,将苗钵移入穴中,苗钵上平面与田亩相平,培土,浇足水。

折叠田间管理

对未成活的苗要及时补齐,苗期应少追肥或不施肥,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平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施肥原则是:注重追施腐熟人畜粪肥,农家肥为最佳肥,看苗施肥,化肥不要太近穴,施深肥,注意使用氮、磷、钾平衡的复合肥。在开花中期再施一次高磷、高钾肥,使其多孕蕾多开花。

折叠病虫害防治

黄蜀葵栽培粗放,无重大病虫害发生,基本上不需要打药。6月下旬、7月上旬,刚孕蕾时为了控制植株陡长,可喷2次矮壮素,间隔7~10天使用。特别是梅雨季节应做好清沟挖墒工作,力争做到雨止田干,植株不可太密,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为了防止田间残留病菌,可使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折叠编辑本段物种分类

1b. 刚毛黄蜀葵(云南植物志)(变种)桐麻(贵州)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在于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产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东、广西及台湾等省区。分布于印度、锡金、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地。

Diels发表 Hibiscus forrestii Diels in Notes Roy.Bot.Gard.Edinb.5:252,1912,系根据G.Forrest采自腾冲附近的标本(Forrest 993),据记载:草本,高1.5-2米,花黄色,花瓣基部深紫红色,与刚毛黄蜀葵变种相似,但全株被刚毛,叶浅裂,裂片卵形,花较小,与刚毛黄蜀葵不同云。作者虽未见到模式标本,但腾冲县的标本,有尹文清1200,陈介445,盈江县(与腾冲县相连接)的标本有5910-110,经检定均为刚毛黄蜀葵。由于 Hibiscus forrestii 的模式标本未见,暂记于此,待后考证。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黄蜀葵的花大色美,栽培供园林观赏用。

折叠经济价值

根含粘质,可作造纸糊料;

黄蜀葵作为曾经的国家濒危植物品种,后来被科研人员在深山中发现并培育,研究出了规模化种植的方法以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它可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食品的制作中。

折叠药用价值

种子、根和花作药用。

黄蜀葵

黄蜀葵

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

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于水肿,淋证,乳汁不通;外用于痈肿,痄腮,骨折。 茎或茎皮:甘、滑,寒。活血,除邪热。用于产褥热; 茎皮:外用于烫伤。 叶:甘、寒、滑。解毒托疮,排脓生肌;外用于痈疽疔疮,痄腮,烫伤,(研末敷)刀伤出血。 花:甘,寒、滑。通淋,消肿,解毒。用于砂淋;外用于痈疽肿毒,(浸油涂)烫伤,小儿秃疮,(烧存性研末治)小儿口疮。 种子:甘,寒。健胃润肠,利水,通乳,消肿。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利,水肿,淋证,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种子3~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医药用途:

【僳僳药】质腊西:种子治大便秘结,尿路结石;根、叶用于疔疮,腮腺炎,骨折《怒江药》。nifsair yot:功用同前《滇药录》。

【畲药】野芙蓉,三胶破:根、叶、花、果用于肺热咳嗽,痈疽发背,表虚自汗,脾虚泄泻,风湿疼痛,劳倦伤脾,黄肿,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畲医药》。

【瑶药】温补迥,水芙蓉:根、树皮水煎服治便秘,白浊,白带;捣烂敷患处治疮疖肿毒《桂药编》。

【白药】华福菜:全草用于拔毒,排脓,消肿《滇药录》。全株治疮疖《滇省志》。

【傣药】文波,不来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种子用于补血,消肿;根外敷治无名肿毒,乳腺炎《滇药录》。烘董(德傣):根外用于乳腺炎,无名肿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疮疖《滇省志》。

【景颇药】棘脚,半检播:叶、全株外敷治疮疖脓肿《滇药录》。

【哈尼药】碧约:功用同景颇族《滇药录》。

【彝药】野棉花:根皮外敷包疮《滇药录》。冶绵华:根皮外用于疮疖《滇省志》。

【藏药】索玛那保:叶、花、种子主治“黄水”病,皮肤病,虫病《藏本草》。

【苗药】朝天木麻,崽狗鞭:根用于阿米巴痢疾,尿路感染,疮疖痈疽《湘蓝考》。Nadang-lishne:根外敷用于生肌拔脓《滇药录》。

【基诺药】补拍勒:根治痢疾,外治疮疖;叶、花外用治烧伤《基诺药》。

化学成分

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华乳聚糖(Galactan)13.19 %、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粘液质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铜盐或钡盐精制的粘液质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和淀粉

单方验方

治淋疾: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

消疮排脓:黄蜀葵根,捣烂敷。

治疳疔,痔疮:黄蜀葵根,煎水洗。

治肺热咳嗽:黄蜀葵根七钱。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通乳: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

折叠编辑本段植物文化

崔涯《黄蜀葵》

野栏秋景晚,疏散两三枝。

嫩碧浅轻态,幽香闲澹姿。

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欹。

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