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白附子的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04-22 03:28:13

白附子的作用以及临床应用

白附子是中药材的一种,可能很多人都对它不是很了解,但是它具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功效的哦,对于提高体质有一定的好处和效果的呢,你知道白附子的作用和临床的应用吗,来看看相关的一些内容介绍吧。

白附子的作用

1、中药白附子具有消除面部黑色素作用。用白附子研末于睡前洗脸并以白蜜涂于纸上贴面上,则面部黑色素斑可渐消退,《本草经疏》载:白附子“性燥而升,风药中阳草也,风性升腾,辛湿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白附子可以有祛斑的作用,对于美容养颜去除脸部的黑色素有一定的好处。

2、现代研究:药理研究显示,白附子具有钙通道阻滞,减慢心率,显著抗炎等作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癫痫,脑血栓和不明原因头痛等。

附子应用于临床,辨证配伍得当方可事半功倍,古人云: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肉桂则补命门,得生姜则发散。附子临床应用常入煎剂,久煮久煎可使其成分生物碱、乌头碱受到破坏,以去其毒性。白附子在服用的时候要注意搭配的禁忌,以免有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不利。

关于白附子的临床营养和作用,你都知道了吧,白附子可以有祛斑的作用,对于去除脸部的黑色素有好处,而且还有预防脑血栓和头痛的效果哦,大家可以更多的去了解一些这样的小常识哦,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气味」辛、甘、大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3、赤白 *** 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搽。一天可搽数次。

4、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附子对人体的好处

1、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疲痰核、毒蛇咬伤。

2、内服宜炮制后用。风痰壅盛,经脉拘急,肢体不遂者,可与天南星、半夏、川乌等配伍,以加强祛痰通络之功。 若风邪侵袭面、风痰阻滞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者,可与僵蚕、全蝎等同用,以散风止痉。痰气结聚颈项而致瘰疬肿痛者,可用鲜品捣烂涂敷患处;或与半夏、贝母、连翘等同用。

白附子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白附子的别名7来源及产地8性味归经9功能主治10白附子的用法用量11使用注意12化学成分13白附子的药理作用14白附子的药典标准 14.1品名14.2来源14.3性状14.4鉴别14.5检查 14.5.1水分14.5.2总灰分 14.6浸出物14.7白附子饮片 14.7.1炮制 14.7.1.1生白附子 14.7.1.1.1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 14.7.1.2制白附子 14.7.1.2.1鉴别14.7.2性味与归经14.7.3功能与主治14.7.4用法与用量14.7.5注意14.7.6贮藏 14.8出处 15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白附子的方剂2用到中药白附子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白附子 1拼音 bái fù zǐ

2英文参考 giant typhonium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yphoni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Typhon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iant typhonium rhiz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白附子为药名,出自《名医别录》[1]。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e. 的干燥块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Rhizoma Typhon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giant typhonium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白附子的别名 禹白附、鸡心白附[1]。

7来源及产地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 Engl.的块茎[1]。主产河南、陜西、四川、湖北[1]。

8性味归经 辛、甘,大温,有小毒[1]。入肝、胃经[1]。

9功能主治 白附子具有祛风痰,镇痉,止痛,散结的功效[1]。

1.治中风痰壅,口眼㖞斜,面神经麻痹,偏正头痛,癫痫,小儿惊风,破伤风[1]。

2.治痈肿,瘰疬痰核,喉痹肿痛,蛇、虫咬伤[1]。

白附子为眼科常用化痰药,具有祛风化痰,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

(1)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目偏视,上胞下垂等,常与胆南星、全蝎等合用。

(2)用于眼部痞块、囊肿,突眼证等,常与昆布、海藻、赤芍等配伍。

(3)用于风痰所致目珠疼痛,如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常与全蝎、僵蚕、防风等药配伍。

10白附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3~4.5g;或入丸、散服[1]。一般炮制后用[1]。外用以鲜品捣敷;或熬膏涂[1]。

11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1]。

白附子生品一般不内服,外用适量。孕妇忌用。

12化学成分 本品含肌醇、皂苷、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1]。

13药理作用 动物试验证明有镇静作用,炮制后此作用增强[1]。本品还具有抗结核杆菌、抗凝血等作用[1]。

14白附子的药典标准

14.1品名

白附子

Baifuzi

TYPHONII RHIZOMA

14.2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14.3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奎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14.4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柬。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柬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导管、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2)取本品粉末10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一甲醇(3:1)混合溶液100ml,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液蒸于,残渣加丙酮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附子对照药材10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β谷甾醇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2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如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4.5检查

14.5.1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一法)。

14.5.2总灰分 不得过4.0%(附录ⅨK)。

14.6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7.0%。

14.7白附子饮片

14.7.1炮制14.7.1.1生白附子 除去杂质。

14.7.1.1.1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4.7.1.2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千,切厚片,干燥。

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

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14.7.1.2.1鉴别 (1)粉末黄棕色。糊化淀粉粒团块类白色。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针晶长97~136μm,螺纹导管、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2)同药材[鉴别](2)。

14.7.2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14.7.3功能与主治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14.7.4用法与用量 3~6g。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14.7.5注意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14.7.6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4.8出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