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藤作为我们国家传统的药物,对于我们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的了,当然了,双钩藤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治疗我们人体的很多疾病也是都有着帮助了,但是人们对于双钩藤的食疗方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了,那么双钩藤的食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双钩藤的食疗方吧。
1,钩藤饮治肝热生风之小儿天钓。
肝热生风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了,但是很多人对于治疗和预防肝热生风还不是非常的熟悉了,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是可以通过服用一些双钩藤来预防和治疗肝热生风这种症状的,我们可以把双钩藤9g,羚羊角0.3g,全蝎1g,人参3g,天麻6g,甘草2g等等这些药材搭配起来用水煎服哦,有清热平肝熄风之效,为君药。
2,羚角钩藤汤治肝热生风症。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羚角片4.5g,双钩藤9g,霜桑叶6g,滁菊花9g,鲜生地15g,生白芍9g,川贝母12g,淡竹茹15g,茯神木9g,生甘草3g。水煎服。方中钩藤苦微寒,入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熄风之效,为君药。
3,天麻钩藤饮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症。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水煎服。方中钩藤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为君药。
双钩藤的食疗方也是比较多的了,上面我们也了解了很多的双钩藤的食疗方了,当然了,我们可以知道,双钩藤对于治疗小儿天钓,肝热生风症,肝风上扰症等等许多的疾病都是有着很不错的功效了,但是我们对于治疗不同的疾病服用双钩藤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因多种病因引起,与链球菌感染无肯定关系,仅15%~20%有明确急性肾炎史,大多数病人的病因尚不清楚。其病理随病程的发展而变化,早期可保留一些肾小球弥漫性细胞增生性炎症改变,以后表现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性、膜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热上扰:小儿属“稚阳之体”、“头为诸阳之会”、“阳盛则热”,因肺郁不宣,咳嗽气迫,肺不能通调水道。导致全身水肿。
(2)肾虚肝亢:病后肾虚,水不涵木;则尿少而水肿反复发作。
木亢则风生,则见头昏目眩(高血压),风生冷滥,有碍肾关开阖。
(3)脾虚水冷:小儿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真阳不能温煦脾土,脾虚不能制水,水湿不化,则久积影响肾泌浊,则尿少而黄或无尿,故水肿长久难于消失。
(4)热毒壅滞:素有水肿,外感时邪,引动湿热,热毒壅遏,以致阻塞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利,肾的排泄功能障碍,清浊不分,故见尿血、尿淋或尿闭。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慢性肾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症状有水肿、高血压和尿的变化。晚期可有贫血、肾衰竭,表现尿比重固定(1.010左右),酚红排泄率降低等,最后可发生尿毒症。临床上常按其主要表现分为下列类型,但各型之问可以转化。
(1)无症状型或隐伏型:此型比较少见。患者无自觉症状,但尿检查有微量蛋白,少数红、白细胞及管型,肾功能一般正常。上述情况可持续多年,不少患者逐渐自愈,但亦可隐伏发展至肾衰竭。此类患者如果发生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常迅速(一般2~3天内,最多不超过一周)出现典型的肾炎症状。此时容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其实是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2)水肿型或肾病型:此型最常见。有显著水肿。尿检查有大量蛋白和管型,不含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血压不升高,肾功能大致正常,血浆蛋白显著降低,胆固醇增高。常易继发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肺炎双球菌性腹膜炎或肺炎等。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以后水肿消退,可能又转变为隐伏型,如此可反复数次,多数患者最终逐渐发展成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3)高血压型:此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常在26/13kPa(200/100mmHg左右),有时可高达35/21kPa(260/160mmHg)以上。有高血压症状如头痛、头昏、视力模糊等。水肿及尿变化一般比较轻微,但肾功能常减退。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硬化,有棉花样渗出物,火焰状出血,严重时有视乳头水肿。
(4)混合型:即同时有显著水肿、高血压、尿的改变和肾功能减退等。
2.诊断有急性肾炎病史和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等典型病例,诊断无困难。但须与急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风热上扰型
【辨证】素有水肿,复感外邪,发热头痛,脸色微红,烦躁口干,咳嗽痰少,小便淡黄,有时溺闭。指纹淡红已入二关,或脉象浮数。
【施治】清肺利水,息风消肿。
【方药】宣肺息风方:桑皮4g,钩藤、荆芥、白菊、泽泻、茯苓各10g,益母草、茅根各20g,甘草3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口渴烦饮者加石膏20g,肥知母10g,以清阳明胃热;舌苔干燥者加麦冬、花粉各10g,以养阴生津;久病尿蛋白难消失加蒲黄炭、丹皮各10g,以消蛋白。
2.热毒壅滞型
【辨证】水肿反复迁延日久,复感温毒之邪,发热头痛,口渴烦饮,脸红耳热,小便短赤,有时尿血、有时淋沥而痛。脉象洪数,指纹深红已入3关。
【施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方药】银翘白虎汤加减:石膏15g,粳米1撮,生地、丹皮各10g,知母、银花、连翘、桑皮、木通各8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气喘咳嗽者,加麻绒6g,杏仁10g,赤小豆8g;小便淋沥而痛者加萆薜、萹蓄各8g;血尿甚加犀角(水牛角代,磨调)
5g。
3.肾虚肝亢型
【辨证】头及全身水肿,按之有凹,头目眩晕,性情急躁,神烦不安,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小便短少。脉象沉弦,指纹青紫已入二关。
【施治】益肾利水,平肝息风。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枸杞、丹皮、白芍各8g,泽泻、山药、茯苓、车前子、牛膝、猪苓各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头晕目眩者加天麻、双钩藤各10g,以平肝息风(可降压);水肿明显者加赤小豆10g,以利尿消肿。
4.脾虚水冷型
【辨证】水肿迁延不退,按之有凹,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腰酸肢冷,小便短少。舌苔薄白,唇干质淡,脉象沉缓,指纹沉。
【施治】温脾扶阳,固气燥湿。
【方药】温脾胜湿汤加减:附子、白术、茯苓、桂枝、党参各8g,甘草6g,干姜5g,泽泻、猪苓各10g。日1剂,水煎,分3次分服。
【加减】腹中雷鸣者加姜朴6g,陈皮8g,以和胃散寒;小便淋漓加黄芪、革薜各10g,以益气通淋;腰痛酸软者加仙灵脾、仙茅、杜仲各8g,以温肾利湿。
四、辅助治疗
1.验方
(1)桔梗5g,杏仁5g,木通5g,苡仁5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大腹皮10g,陈皮10g,五加皮10g,葱白一小撮(以上为儿童量)。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肺气不宣,脾不健运,水停为患之慢性肾炎)。
(2)党参15g,茯苓9g,山药15g,苡仁15g,扁豆12g,芡实9g,莲子9g,半夏9g,陈皮6g,砂仁6g,香附9g,炙甘草9g,肉苁蓉9g,菟丝子9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脾肾两虚之慢性肾炎)。
(3)芡实15g,白术、枇杷叶、党参各6g,茯苓、淮山药、百合各10g,菟丝子、金樱子、黄精各12g。水煎服,日1剂,分2~3次分服(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脾肾两虚证)。
(4)生黄芪、生苡仁、糯米各30g,赤小豆15g,鸡内金9g,金橘饼2枚。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研细末)和糯米,煮熟成粥。此为1日量,2次分服,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恢复期,属肾阳虚或肾气虚者)。
(5)黄芪、淮山药、薏米、扁豆、谷芽各15g,龟版、粟米须各30g,杜仲12g。水煎服,龟版先煎,日1剂,分2~3次分服(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属脾肾两虚型,以持续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者)。
2.针灸疗方
(1)体针:取三阴交、合谷,内关、足三里穴。水肿甚者加复溜、水分穴;腰痛者加委中、肾俞穴。进针得气后不留针,每天行针1次,6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取肺、脾、肾、三焦、内分泌穴。首先取好穴位,用甲紫作好标记,消毒后选皮内毫针用钳子夹针刺入穴内,盖以胶布,嘱咐患者每天指压3次,以加强刺激。
五、调护
(1)慢性肾炎病程长,应坚持长期治疗,定期复查,以免失治而致肾衰竭。
(2)锻炼身体,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饮食以低盐、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巩固慢性肾炎的疗效。
(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每天按时活动,及时服药。
目录1拼音2倒挂金钩的别名3来源4生境分布5性味6功能主治7摘录附:1用到中药倒挂金钩的方剂2用到中药倒挂金钩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倒挂金钩 1拼音 dǎo guà jīn gōu
2倒挂金钩的别名双钩藤[云南]
3来源茜草科倒挂金钩Uncaria Laevigata Wall.,以带钩的藤入药。
4生境分布云南。
5性味甘,微寒。
6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活血通经。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7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倒挂金钩的方剂 夺命丹 2钱,茯神2钱,蝉蜕(去头足)2钱,陈胆星2钱,钩藤钩5分,桔梗5分,朱砂5分。制备方法:上药为细...
肥儿丸 两,黄连2钱,君子仁1两,当归2两,山楂8钱,内金1两,麦芽8钱,炙草5钱,谷芽1两。功效:《全国...
更多用到中药倒挂金钩的方剂
用到中药倒挂金钩的中成药 肥儿丸 两,黄连2钱,君子仁1两,当归2两,山楂8钱,内金1两,麦芽8钱,炙草5钱,谷芽1两。功效:《全国...
更多用到中药倒挂金钩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倒挂金钩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雷公藤 ,亦可截疟。一名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河白草、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乳藤 行乳汁通气,而能入血分,根止痢疾。细藤者,即遍地金,又名鸡盲草,合鸡肝蒸服专治小儿一切疳眼。《本草...
《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七窍门下]咽喉 实如箸,以刀纵横乱割其端,作之状,又别取一箸缚针钩于其端,令不可脱,先下咽中轻提轻抑探之,觉钩入于...
《本草述钩元》:[卷三土部]釜脐墨 血。但勿入敷疮药中。其黑入肉如黥。不能去也。(仲淳)《本草述钩元》清杨时泰公元16441911年...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九]二十二种陈藏器余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组成5主治6附注 6.1三甲复脉汤 6.1.1组成6.1.2功用6.1.3出处 6.2大定风珠 6.2.1组成6.2.2功用6.2.3主治6.2.4出处 1拼音 ā jiāo jī zǐ huáng tāng yào
2英文参考 Donkey hide gelatin and chicken roe Decoction [中国汉译英词典]
3概述 阿胶鸡子黄汤,中医方剂名。为治风剂,具有滋阴养血,柔肝熄风之功效。主治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筋脉拘急,手足瘛瘢,心烦不寐或头目眩晕,舌绛少苔,脉细数。善治阴虚风动而肝热尚存,见有心烦不寐,脉细数者
4组成
方由陈阿胶(烊冲)二钱,生白芍三钱,石决明(杵)五钱,双钩藤二钱,大生地四钱,清炙草六分,生牡蛎(杵)四钱,络石藤三钱,茯神木四钱,鸡子黄(先煎代水)二枚组成
5主治 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筋脉拘急,手足瘛瘢,心烦不寐或头目眩晕,舌绛少苔,脉细数
6附注
6.1.2功用 滋阴熄风。主治:温病热邪久羁下焦,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
6.1.3出处 《温病条辨》
6.2.2功用 滋阴熄风
6.2.3主治 阴虚风动证。手足瘈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6.2.4出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