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我们省中经常吃到的一种食物,它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对保持健康有好处,大家都是如何吃鸡蛋的呢,有人说煮着吃有营养,有的人说炒着吃,那么到底如何吃呢,鸡蛋和什么食物搭配更佳的完美有营养呢,来看小编下面的介绍吧。
煮鸡蛋不会过多的流失鸡蛋的营养价值,而且这样吃的话营养全,而且油脂比较少。所以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早餐吃鸡蛋已经是人们的一个共识了,认为鸡蛋再早餐吃才能给补充到丰富的营养,其实还是煮鸡蛋最有营养了,保留了鸡蛋的营养不流失,煎鸡蛋虽然好吃,但是油脂过多的话不利于吸收哦,所以还是不要这样吃的好。
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着“全营养食品”的美称。近日,美国《男性》杂志又为鸡蛋戴上了“世界上最营养早餐”的殊荣。该杂志报道,据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鸡蛋除了含有人们熟知的多种营养物质外,还有色氨酸和铬氨酸两种物质,它们是具有很强的抗氧化的作用,而且蛋黄中的抗氧化的含量相当于一个苹果的量哦,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食用,是很营养的一种食材选择。
营养学专家告诉记者,“鸡蛋被评为‘最营养早餐’是有道理的。因为人体在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后,急需补充营养,而鸡蛋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矿物质。这些营养素都是人体所必须的,一般在早餐中食用鸡蛋的时候比较多,搭配主食,牛奶啊或者是蔬菜肉类的食物一起吃,搭配成均衡的早餐,对于保持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鸡蛋如何吃的这个问题,上面小编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可以看出的是鸡蛋还是煮的最有营养,营养流失不多,而且营养价值也是比较丰富的,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而且还有健康的价值,大家不妨这样选择。
蛋的正确吃法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可见,
煮鸡蛋
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和老人来说,还是
蒸蛋羹
、
蛋花汤
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消化吸收。鸡蛋中维生素C含量不高,所以吃鸡蛋时最好辅以适量的蔬菜。
每天吃几个鸡蛋合适?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为了保证膳食平衡、满足机体需要,又不会
营养过剩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中青年人、从事
脑力劳动
或轻
体力劳动者
,每天可吃2个鸡蛋;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较多者,每天可吃2~3个鸡蛋;少年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也应吃2~3个鸡蛋。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但不宜再多。
人们对于鸡蛋的吃法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各个的喜欢和中意的鸡蛋方式。但是想把鸡蛋吃得更健康,我们不再需要讲究鸡蛋上口感,而是讲究的是吃鸡蛋给身体带来的好处。那么研究鸡蛋怎么吃才是最营养的呢。
在各种食物里,鸡蛋的吃法几乎是最多种多样的,致力于烹饪与营养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根据各种研究与实验数据,帮我们列出了3个鸡蛋吃法排行榜,最后发现,不管在哪个榜单里,“带壳水煮蛋”这种做法都排名第一。
“有益心脏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
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接触氧气(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会成为最严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胁之一),因此是对心脏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汤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摊鸡蛋。
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饼,因此蛋黄中的胆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鸡蛋。
鸡蛋打散后再炒,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空气接触较充分,氧化较多。鸡蛋比较吸油,用油量也较大。
“蛋白质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
有研究显示,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摊鸡蛋。
这两种做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
第三名:炒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为97%。
第四名:蒸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仅为30%—50%。
“维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加热温度低,营养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热温度较低,核黄素、叶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热温度较低,水溶性维生素有少许损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五名:摊鸡蛋。加热温度高,所有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六名:炒鸡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损失较多。
看了到上面的文章之后,相信你对怎么鸡蛋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健康的吃鸡蛋,更有利的吸收鸡蛋的有分成分。这才是吃鸡蛋最重要的。
方法/步骤
1
煮鸡蛋
方法最简单,但是不要小看哟。煮鸡蛋可以将鸡蛋中的营养原汁原味的锁定在蛋壳里,可以说,煮鸡蛋的营养成分最高。人体易于吸收和消化。
2
嫩炸(煎鸡蛋)
将鸡蛋打开,放入加油油脂的热锅中,使用文火慢慢煎熟,这种吃法也能是人体充分吸收和消化鸡蛋的营养,但是效果没有煮鸡蛋好,如果给每种吃法打分的话,这种吃法只能打98分。
3
炒鸡蛋
一般家庭最常见的吃法。事实上这种吃法没有第二种吃法好,主要是因为人体消化吸收比较差一点,如果打分的话可以打97分。
4
开水、牛奶冲泡
这是少数人的专利,一般人吃不下,这种吃法很多人不敢尝试。当然,就其营养成分和功效来说,可以打90分。
5
煎鸡蛋(老炸)
有一些人吃鸡蛋的方法就是不同,非要将鸡蛋炸得熟透,两面胶黄,事实上,这种鸡蛋营养成分就会降低,还富含大量油脂。如果评分的话,最多80分。
6
生吃
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和生吃,也不是所有的食物生吃的营养价值最高。鸡蛋就是如此。生鸡蛋里可能含有一些细菌,只有加热煮熟之后才能将这些细菌消灭,而且省吃鸡蛋只能吸收鸡蛋营养的30%到50%。
7
最后,说明一下儿童最好的食用鸡蛋的方法。
蒸鸡蛋和蛋花汤。这两种做法都能够将鸡蛋的蛋白质松解,使得容易被儿童消化吸收。
白水煮最好,沸水煮三分钟再泡6分钟后,拿出既可食用.(煮的太老,影响口感又丢失营养)。其次是炒着吃。----------------鸡蛋怎么样吃最有营养?科学吃鸡蛋最营养的烹饪方法: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 煮蛋为100%; 炒蛋为97%; 嫩炸为98%; 老炸为81.1%; 开水、牛奶冲蛋为92.5%; 生吃为30%~50%! 鸡蛋一天吃多少: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孩子和老人每天一个,青少年及成人每天两个比较适宜。蛋白好还是蛋黄好:正确的吃法应该是吃整个鸡蛋,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而其他营养成分则是蛋黄中含得更多。正确的煮蛋法:鸡蛋于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2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据营养学家介绍:不同煮沸时间的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的。“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香味浓,而且有益人体营养。美国医学界曾发表研究报告,24名成人每日吃两个半熟蛋,6个星期后血脂并没有上升,对人体有益的好胆固醇(HDL)反增加10%。鸡蛋的营养及吃法鸡蛋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常用食品。它的食用对象A相当广泛,从4~5个月的婴儿一直到老人,都适宜食用鸡蛋。解密烹饪鸡蛋技巧摊鸡蛋: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因为温度过高时,鸡蛋中的蛋白质会被破坏分解。尤其是炸得焦脆的鸡蛋,营养损失就更厉害。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时间相对较长,水分丢失较多,摊出的鸡蛋发干,影响质感。因此,摊鸡蛋最好用中火。蒸鸡蛋羹:鸡蛋羹是否能蒸得好,除放适量的水之外,主要决定于蛋液是否搅拌得好。搅拌时,应使空气均匀混入,且时间不能过长。气温对于搅好蛋液也有直接关系,如气温在20℃以下时,搅蛋的时间应长一点(约5分钟),这样蒸后有肉眼看不见的大小不等的孔眼;气温在20℃以上时,时间要适当短一些。不要在搅蛋的最初放入油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鸡蛋羹粗硬;若搅匀蛋液后再加入油盐,略搅几下就入蒸锅,出锅时的鸡蛋羹将会很松软。打蛋花汤:在汤滚之际加几滴醋,则蛋汁入水即呈现漂亮的蛋花。煮鸡蛋:重在掌握好时间,一般以8分钟~10分钟为宜。若煮得太生,蛋白质没有松解,不易消化吸收。若煮得太老,蛋白质结构由松变得紧密,同样不易被消化吸收。特别提示炒鸡蛋忌加味精鸡蛋本身含有多量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钠,若加入味精,加温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谷氨酸钠,即味精的主要成分,鸡蛋本身的鲜味反而被掩盖。锅中接冷水,水面需没过鸡蛋大火烧开后就关火 这时不要掀锅盖让鸡蛋泡在开水中5分钟 即可这样煮的鸡蛋是一层一层熟的嫩嫩的鸡蛋 咬一口下去 里面的蛋黄是一圈圈的特别漂亮 而且营养不流失如果想让鸡蛋老一点,就泡八分钟。 这样煮出来腥味也少一些各种蛋类的营养比较除了鸡蛋,常见的还有鸭蛋、鹅蛋、咸鸭蛋、鸽蛋、鹌鹑蛋等。它们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当,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不同:1、鸭蛋中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最高。2、咸鸭蛋中钙含量高出鸡蛋的一倍,与鸽蛋中的钙含量相当。3、鹅蛋中的脂肪含量最高,相应的胆固醇和热量也最高,并含最丰富的铁元素和磷元素。4、鸽蛋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虽然稍低于鸡蛋,但所含的钙和铁元素均高于鸡蛋。5、鹌鹑蛋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都与鸡蛋相当,然而它的核黄素(VB2)含量是鸡蛋的2.5倍。而鸡蛋中的胡萝卜素却是所有蛋类的蛋黄中最多的。鸡蛋的食疗作用蛋清的食疗作用主要是润肺利咽,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咽痛、目赤、腹泻、疟疾、烧伤;鸡蛋黄加乳汁适量服用有治疗惊厥的作用;蛋黄油可治小儿消化不良;蛋黄油外敷可治疗婴儿湿疹。蛋黄油制法:鸡蛋煮熟,去蛋白,将蛋黄放在小锅内焙煎、取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