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种类是很多的,而且很多的中药材只是相差一个字,但是两者的药性和效果可能是会大大的不同的,甚至是有相反的功效,比如说大蓟根和小蓟根是常见的中药,但是很多人都是对两者不能够很好的区分,下面我们就是一起来看看大蓟根与小蓟根的区别。
大蓟根,也被称为虎蓟、马蓟,在华南地区是被叫做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在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等。大蓟根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根也是有很多的名字,像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而且小蓟根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根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根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根有别。
小大蓟根与小蓟根均有凉血止血的功效,所以是可以很好的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而且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都是可以用来治疗热毒疮痈。大蓟根是散瘀消肿力佳,而小蓟根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根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根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根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根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根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相信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也是对大蓟根与小蓟根的区别有了很好的了解了,两者在疗效方面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们是要很好的进行区分的,两者也是不能够混着使用的,希望上面的内容也是能够对大家是有帮助的吧。
小蓟,民间俗称刺角芽,为菊科蓟属的植物。为了让对小蓟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下,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小蓟,批量货源走销不快,关注药商甚少,市价如前,现荷市饮片售价6元。 小蓟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小蓟锅巴茶
功效:凉血止血,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材料:小蓟炭30克,糯米锅巴50克。
做法:将以上2味共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饮用,每天1剂。 来源:经验方。
小蓟根酒
功效:主治妇人暴崩中,去血不止。 处方:大蓟根1斤切,小蓟根1斤切。 制法:上以酒1斗,浸5宿。 用法:服之,随意多少。 摘录:《千金翼》卷八 小蓟速溶饮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 *** 出血毫无规律,时出时止,或良久方来,或淋漓难止,量多,血色深红或紫红,质地黏稠有块,口干便秘,心烦易怒。脾不统血者不宜用。
材料:鲜大蓟或小蓟2500克,白砂糖500克。
做法:将鲜大蓟洗净后切碎,加水3000毫升,中火煮1小时,去渣,再用文火浓缩,停火待温,入白砂糖吸净药液,冷却晾乾,轧粉装瓶备用。10克/次,滚开水冲服,3——4次/日。
小蓟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小蓟。
2、小蓟忌犯铁器。《品汇精要》
3、小蓟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本草经疏》
4、小蓟不利于气虚。《本草汇言》
小蓟的食疗价值菊科草本植物小蓟、刻叶刺儿茶的根或幼嫩全草。又称猫蓟、青刺蓟、刺蓟菜、刺儿茶、枪刀菜、 小恶鸡婆。根,又称刺萝卜。古方多用根。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秋季采根,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净鲜用。
[效能]叶甘,性凉。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清热除烦。
[参考]小蓟全株含胆碱、儿茶酚胺类物质、皁甙、生物碱等成分。刻叶刺儿菜全草含挥发油、菊糖、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精衍生物等成分。
小蓟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村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或酊剂对兔子宫有兴奋作用。此外,尚有利胆、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用途]用于血热所致的血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或崩漏出血;热毒疮肿;烦热口渴。
[用法]煎汤,绞汁服,或煮食。
[附方]
1,小蓟根汁:鲜小蓟根150g,捣烂绞取汁液服,或沸水冲服。
源于《食疗本草》、《衷中参西录》。鲜根凉血止血作用较强。用于血热所致的衄血、吐血、便血,或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2,凉血五汁饮:鲜藕、鲜地黄、鲜小蓟根、鲜牛蒡根各等分。绞汁,每次1杯,加蜂蜜1匙,搅和均匀,不拘时少少饮之。
源于《圣惠方》。鲜藕、地黄和牛蒡根能清热生津止渴,而除牛蒡外,余药又均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吐血,口干而渴。
3,小蓟饮:小蓟全草、益母草各60g。加水煎汤,去渣再煎至浓稠服。
源于《圣济总录》。该品与祛瘀止血要药益母草配伍,共奏祛瘀止血之效。用于胎堕后或产生瘀血不尽,出血不止。
4,刺儿菜汁:鲜小蓟幼嫩全草小蓟苗150g,切段捣汁服。亦可煮汤作菜食。
源于《食疗本草》、《日华诸家本草》。该品偏于清热除烦。用于夏月烦热口乾,小便不利。
小蓟别名:小鸡角刺、六月霜。
其它应用方法:
1、血热咳血、鼻出血、尿血;鲜根或全草2~4两捣烂绞汁,调蜜或冰糖炖热服。
2、慢性肝炎午后潮热、失眠:鲜根1两水煎,调白糖服。
3、乳痈:鲜全草和蜂蜜捣烂外敷。
4、疔疮:鲜全草1~2两,水煎服;另用鲜根和冷饭、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小蓟营养知识:
小蓟知识介绍: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 *** 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乾,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小蓟补充资讯
小蓟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者忌服。
小蓟食疗作用:
小蓟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肝经;入血敛涩,降而微升;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做法指导:
1. 小蓟忌犯铁器。
2. 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崩漏皆可应用,临床常与大蓟、山栀、侧柏叶、茜草等配伍,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3. 临床单用鲜品捣敷即可收效,若与其他清热解毒,活血破瘀药相配,则疗效更佳。
1、大小蓟茶。
2、[原料组成]大蓟、小蓟鲜草各60克。
3、[制法]将鲜草洗净捣烂,绞取药汁,以温开水和服。
4、[服法]每日2剂。
5、[功用]清热解毒,护肝退黄.适用于传染性肝炎症见恶寒发热,全身皮肤、虹膜黄染,纳差,厌油,肝脾肿大,小便色黄,肝功能异常等。
6、[注意]低血压患者慎用。
大蓟根有药用价值,拿它炖肉,不会觉得有股药味吗?
大蓟根是一种菊科植物,这种植物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就是养血止血、祛瘀消肿,如果在日常生活之中,身体上出现了吐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崩漏下血等现象可以考虑使用大蓟根来帮助进行改善,并且大蓟根还具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所以有高血压疾病者也可以在平时的时候服用。
应用:
1.大蓟配栀子:大蓟凉血止血,栀子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两者配伍,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血热妄行之呕血、咯血。方如十灰散,常再配入小蓟、扁柏叶、茅根等同用。2.大蓟配黄柏:大蓟能凉血止血,黄柏能清下焦湿热邪火。两者配伍,均入下焦,既可清除湿热,也能凉血止血,可用于妇人下焦湿热亢盛,灼伤血络之崩漏不止。3.大蓟配金银花:大蓟能解毒祛瘀消瘀,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能清热解毒,两者配伍起协同作用,治疗肠痈,内疽诸证。
临床报道:
1.治肺结核:用大蓟根每日100g,水煎,分2次口服,每剂加瘦肉30~60g,或猪肺30g同煎更好,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用1~2个疗程。共观察26例,结果:痊愈4例,好转1例,无效5例。2.治上消化道出血:用鲜大、小蓟各30g,水洗净捣烂,挤出液汁,慢火炖开,加白糖服3.治乳腺炎:用鲜大蓟根去泥洗净,阴干捣烂取汁,加入20%凡士林搅拌均匀成膏,备用。用时将药膏敷于消毒纱布上贴患处,4~6小时换药1次。治疗乳腺炎29例,初期23例,2~3日治愈;硬结红肿者4例,5日痊愈;化脓性乳腺炎2例,1星期治愈。4.治荨麻疹:用新鲜大蓟(洗净,刮去表皮,抽去心)100g(干品减平),水煎服。共治44例,服药1~3剂治愈者34例,4~5剂者8例,无效2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