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单叶蔓荆的功效,帮你认识单叶蔓荆

时间: 2023-04-24 14:06:28

单叶蔓荆的功效,帮你认识单叶蔓荆

对于单叶蔓荆,这是我们大家爱生活中都不陌生的了吧,这是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一种中药材了,但是说到单叶蔓荆的具体功效,这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的了吧,实际上单叶蔓荆是非常好的一种中药材哦,那么具体单叶蔓荆是什么样的呢,一起看看吧。

单叶蔓荆子是蔓荆子的变种,入药以后可以治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症。单叶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可以治疗各种出血的症状,不管是咳嗽出血还是创伤出血都可以用单叶蔓荆子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对于清肺热、凉血来说,单叶蔓荆子同样表现非常好,适用于想要清热的朋友。

单叶蔓荆能够治咳嗽吐血,血崩,血痢,创伤出血止血,清湿热。治咳嗽吐血,血崩,血痢,创伤出血,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它的好处是特别出色的了,这是我们现代人也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了,大家就不妨试试这样的中药材来保健了。

单叶蔓荆,落叶小灌木,植株高约2m。全株被灰白色柔毛。主茎匍匐地面,节上常生不定根,幼枝四棱形,老枝近圆形。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长 2.5-5cm,宽1.5-3cm,表面绿色,背面粉白色;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下面1裂片最大,宽卵形,内面中下部有毛;雄蕊4,伸于花冠管外;子房球形,密生腺点,柱头2裂。核果球形,径约5-7mm,具宿萼。花期7-8月,果期8-10月,通过了我们的介绍之后,大家就一定可以更好的清楚单叶蔓荆的情况了吧,这是我们大家要注意不能错过的哦。

上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了单叶蔓荆的情况,可以发现单叶蔓荆本身就是非常出色的一种中药材了,不过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对单叶蔓荆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了,但是单叶蔓荆还是很好的中药材了,我们是可以通过单叶蔓荆来保健的,不要错过。

中草药:蔓荆子叶的功效与作用

蔓荆子叶
(《岭南采药录》)
【异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叶或枝叶。植物形态详"蔓荆子"条。
【化学成分】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1~0.12%。叶(干)含挥发油0.28%。油含α-蒎烯和莰烯55%,乙酸松油醇酯10%,二萜醇20%。叶中还含紫花牡荆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和一种四羟基甲氧基黄酮-α-D-葡萄糖甙。
【性味】《陆川本草》:"辛苦,微寒。"
【功用主治】①《岭南采药录》:"叶,治跌打损伤,捣烂冲酒服,渣外敷;煎服治头风。"
②《陆川本草》:"枝叶,消肿止痛。治刀伤止血,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冲酒饮。外用:捣敷。

提醒您:蔓荆子叶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草药: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蔓荆子
(《本草经集注》)
【异名】蔓荆实(《本经》),荆子(《本草经集注》),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蔓青子(《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
【植物形态】①单叶蔓荆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有香气。幼枝4方形,密生细柔毛,者枝渐变圆,毛渐脱落。单叶,叶柄长5~18毫米;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长2~12厘米;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刺,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筒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花期7月。果期9月。
生长海滨、沙滩、湖畔等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
②蔓荆(《本经》),又名:白背木耳(《岭南采药录》),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
形态与单叶蔓荆相似,所异者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在同一枝条的上部或下部有时为单叶;小叶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中间小叶通常比侧生的长约1/3,叶柄长1~3厘米,密被细绒毛。聚伞花序多数,相对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花期7月。果期11月。
生长于平原草地、河滩和荒地上。分布我国沿海各省及云南、广西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或枝叶(蔓荆子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
【药材】干燥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沟;用放大镜观察,密布淡黄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内分四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此外,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即紫花牡荆素。
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
【炮制】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性味】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珍珠囊》:"苦,辛。"
【归经】入肝、胃、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太阳经药。"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①《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②《本草经集注》:"主发秃落。"
③《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④《药性论》:"治贼风,能长髭发。"
⑤《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
⑥《珍珠囊》:"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
⑦王好古:"搜肝风。"
⑧《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⑨《广西中药志》:"治胃痛。"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
②《医学启源》:"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
③《本草经疏》:"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
④《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选方】①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千金方》)
②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③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兰室秘藏》蔓荆子汤)
【名家论述】①《纲目》:"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②《本草经巯》:"蔓荆实,"神农"味苦,微寒,无毒;《别录》加辛平温。察其功用,应是苦温辛散之性,而寒则甚少也。气清味薄,浮而升,阳也。其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风头痛、脑鸣、目泪出者,盖以六淫之邪,风则伤筋,寒则伤骨,而为寒热,甚则或成湿痹,或为拘挛;又足太阳之脉,夹脊循项而络于脑,目为厥阴开窍之位,邪伤二经,则头痛、脑鸣、目泪出。此药味辛气温,入二脏而散风寒之邪,则诸证悉除矣。邪去则九窍自通,痹散则光泽脂致。其主坚齿者,齿虽属肾,而床属阳明,阳明客风热,则上攻牙齿,为动摇肿痛,散阳明之风热,则齿自坚矣。去白虫、长虫者,假其苦辛之味耳。"
③《本草汇言》:"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疝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④《药品化义》:"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阳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淫所致,以此凉之,取其气薄主升,佐神效黄芪汤,疏消障翳,使目复光,为肝经胜药。"
⑤《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
⑥张寿颐:"凡草木之子,多坚实沉重,性皆下行,蔓荆之实,虽不甚重,然其性必降,《本经》谓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固皆清泄降火之功用。《别录》虽加以辛字,而主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仍是内风升腾之病,用以清降,断非疏散外风之品。《日华子》谓治赤目;张洁古谓治头沉昏闷,止目睛内痛;王海藏谓搜肝风;皆是息风降火,其义甚明。独甄权谓治贼风;洁古又谓治太阳头痛,散风邪;则误作疏散之药,绝非《本经》、《别录》真旨。盖内风、外风,治法含浑,久为汉、魏以来通病,甄权等此说,实属误认,奈何濒湖《纲目》,亦谓其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竟以甄权等之误说,反加附会而为之证实。近三百年,更无人能知蔓荆子之真实功用矣。然濒湖亦谓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证,则试问风而属虚,岂有再用浮散主治之理?《千金方》以一味蔓荆子为末,浸酒服,治头风作痛,亦是内风,非祛散外风之法,其用酒者乃借酒力引之上行,使药力达于头脑之意。轻用一钱五分,重用可至三、四钱。"

提醒您:蔓荆子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药蔓荆子起什么功效

名称蔓荆子英文单叶蔓荆子Simpleleaf Shrub Chastetree Fruit拉丁文单叶蔓荆子Fructus Viticis Simplicifoliae,蔓荆子Fructus Viticis Trifoliae。异名蔓荆实《本经》,荆子《本草经集注》,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蔓青子《中药材手册》;原植物单叶蔓荆又名:荆条子、沙荆《山东经济植物》;蔓荆又名:白背木耳《岭南采药录》,白布荆、海风柳《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番仔埔姜(福建),白背布惊、白叶、水稔子(广东)。品种考证出自《本草经集注》;①《唐本草》:“蔓荆,苗蔓生,故名蔓荆。生水滨。叶似杏叶而细,茎长丈余,花红白色。今人误以小荆为蔓荆,遂将蔓荆子为牡荆子也。” ②《蜀本草》:“《图经》云:蔓荆,蔓生水滨,苗叶蔓延,春因旧枝而生小叶,五月叶成如杏叶。六月有花,浅红色,蕊黄。九月有实,黑斑,大如梧子而虚轻。冬则叶雕。” ③《本草图经》:“蔓荆,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近京及秦、陇、阴、越州多有之。苗茎高四尺,对节生枝,初春因旧枝而生。叶类小楝,至夏盛茂。有花作穗,浅红色,蕊黄白色,花下有青萼。至秋结实,斑黑如梧子许大而轻虚,八月、九月采。一说作蔓生,故名蔓荆,而今所有,并非蔓也。 ④《纲目》:“蔓荆,其枝小弱如蔓,故曰蔓生。” ⑤《广雅疏证》:“蔓荆,倘是蔓生,则《本草》当入草部,今乃列之木部上品,阴非蔓生之物,《本草》木部有蜀椒,又有蔓椒,岂得谓椒蔓生哉。《唐注》以蔓生者为蔓荆,尤为乖谬也。”药用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Vitex rotundifolia L. f.;V. ovata Thunb.]和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果实。形态1、单叶蔓荆 落叶小灌木,植株高约2m。全株被灰白色柔毛。主茎匍匐地面,节上常生不定根,幼枝四棱形,老枝近圆形。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长2.5~5cm,宽1.5~3cm,表面绿色,背面粉白色;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下面l裂片最大,宽卵形,内面中下部有毛;雄蕊4,伸于花冠管外;子房球形,密生腺点,柱头2裂。核果球形,径约5~7mm,具宿萼。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喜生于海滨沙滩地及湖畔,亦有栽培。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 2、蔓荆 落汁灌木,植株高1.5~5m。具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三出复叶,对生,有时偶有单叶;叶柄长1~3cm;小叶片卵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9cm,宽1~3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侧脉8对;小叶无柄或有时中间1片小叶下延成短柄。四锥花序顶生,长3~15cm,花序梗密被灰白色绒毛;花萼钟形,先端5浅裂,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长6~10mm,外面有毛,花冠管内及喉部有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伸于花冠外;子房密生腺点。核果近圆形,径约5mm,熟时黑色;萼宿存。花期7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边、沙滩、河边、平原及村寨附近。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产地单叶蔓荆子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销全国,并出口。蔓荆子主产于海南、广西、云南。销全国,并出口。炮制1.蔓荆子 《雷公炮炙论》:“去蒂子下白膜一重。”《洪氏集验方》:“洗令净。”《汤液本草》:“捡净,杵碎用。”《奇效良方》:“去萼。”《医宗金鉴》:“为细末。”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生品擅于发散风热,多用于风热表证。 2.炒蔓荆子 《圣惠方》:“炒熟。”《晋济方》:“微炒。”《本草蒙筌》:“依时收采,阴干,妙研去衣才用。”现行,取净蔓荆子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白膜(宿萼)呈焦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放凉,搓去白膜,筛去灰屑。炒后可缓和辛散之性,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多用于清阳不升,开窍失职,两目昏糊。 3.蔓荆子炭 《丹溪心法》:“炒黑色。”现行,取净蔓荆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黑色,及时喷淋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摊凉。 历代对蔓荆子的炮制方法有去萼、去白膜、清炒、酒炒、清蒸、酒蒸等。其中广犯应用的为清炒法。现代对蔓荆子的炮制,多采用炒黄法和蒸法,少数地区还有炒焦法、酒炒法等。认为炒后可使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和煎出成分,并缓和辛散之性。用时要求捣碎。 贮干燥容器内,炒蔓荆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蔓荆子炭防止复燃。化学成分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 (Camphene)和蒎烯(Pinene),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Vitexicarpin),即紫花牡荆素(Casticin)。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Vitricin)。果实含挥发油约0.16%,油中主成分为茨烯和蒎烯。此外,尚含黄荆素(5,3’-dihydroxy-3,6,7,4’- tetramethoayflavone,vitexicarpin,casticin)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及脂肪油约6.1%。种子含艾黄素(5-hydroxy-3,6,7,3’,4’-pentamethoayflavone,artemetin) 和黄荆素。药理作用1 抗微生物作用 蔓荆子水煎剂,在体外对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茵,支气管败血性博代杆菌,变形杆菌,黄色微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水煎浸膏对结核杆菌的抑制浓度为1:100 ,其1:10浓度的水煎剂对孤儿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2 镇痛作用 单叶蔓荆果实的70%甲醇提取物300mg/ml和500mg/ml灌胃,对小鼠醋跋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9%和32%;此外也能提高小鼠热板致痛和大鼠角叉菜胶炎症致痛的痛阈。另报道蔓荆子水煎刑和醇浸液l0g/kg腹腔注射(小鼠热板法)和灌胃(小鼠扭体法)均有明显镇痛作用。蔓荆子生品和妙黄品的水提取物或醇提取物30g(生药)/kg腹腔注射,小鼠热板法实验表明均能显著提高痛阈。 3 抗炎作用 蔓荆子甲醇提取物300mg/kg,500mg/kg和1000kg/kg灌胃。对小鼠腹腔内色素渗出的抑制率分别为搬13%,18%和16%,发明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4 降血压作用 单叶蔓荆子果实水提取物有降低兔血压的作用,此降乐作用可被阿托品、氯异吲哚胺对抗,被毒扁豆碱增强,但稍加强。荣格尔和赛庚啶影响,表明此降压作用与中枢诱导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有关。另报道更荆子水煎刑1g/kg,2g/kg,3g/kg和4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猫的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而其醇浸剂1g/kg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均有显著降压作用。 5 抗凝作用 蔓荆子提取物0.2g(生药)/ml,0.04g(生药)/m1和0.01g(生药)/m1在体外均能显著延长牛凝血酶凝聚人血纤维蛋白原的时间,表明有较强抗凝作用。 6 祛痰和平喘作用 蔓荆子水煎或醇浸液20g/kg小鼠酚红法试验表明有显著祛痰作用;其水煎液和石油酸提取液能对抗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表明有平喘作用。 7 对肠管平滑肌作用 Magnus法试验表明蔓荆子甲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缓激败所致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蔓荆子水煎液或醇浸液对离休豚鼠回肠平滑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8 其他作用 蔓荆子醇浸掖能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蔓荆子50%甲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对—经基苯甲酸和对面香酸在0.001mol/l时的抑制活性分别为71%和34%.”蔓荆子成分对经基苯甲酸和香草醛对酪氨酸酶也有抑制作用,说明蔓荆子具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此外,蔓荆子成分蔓荆子黄酮对5-脂氧合酶有抑制作用。蔓荆子热水提取物体外实验对宫颈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9 毒性 蔓荆子水煎液270/kg灌胃或90g/kg腹腔注射,小鼠全部存活,相当临床剂量/kg的900倍和300倍。其醇浸液小鼠灌胃的LD50为629.78g(生药)/kg。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应用与配伍用于头痛、齿龈肿痛。蔓荆子味辛质轻,上行而散,能除头面之风。治风热头痛,常与薄荷、桑叶、菊花等同用,以疏散风热。风邪上犯、头风作痛,《千金要方》用本品为末酒浸服;亦可与川芎、防风、荆芥等同用,以疏风止痛,如《丹溪心法》治头风方。气虚头痛,清阳不升,常与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等同用,以升阳补气,祛风止痛,如《卫生宝鉴》顺气和中汤。若血虚头痛,可与当归、川芎等同用,以养血除风止痛;治风热上攻,牙龈肿痛,常与石膏、白芷等同用,以散风热,坚齿止痛。 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内障失明。蔓荆子之性升浮,能散风邪、升清气,从而清利头目。治风热上扰,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常与桑叶、菊花、青葙子、决明子等同用,以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若肝经热盛,白翳遮睛,常与防风、羌活、蝉蜕、草决明等同用,以除风热而消翳膜,如《医宋金鉴》洗刀散。若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或睑眦赤烂,可与五倍子煎汤内服、外洗,以清热消肿,收敛止痛,如《博济方》神效驱风散。中气不足,清气不升,内障失明,常与人参、黄芪、炙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升清,治障明目,如《兰室秘藏》蔓荆子汤。 用于湿痹拘挛。蔓荆辛散苦燥,又能祛风胜湿,以除痹舒挛。治风湿在表,头身疼痛,难以转侧,常与羌活、独活、川芎等同用,以祛风胜湿,如《内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汤。若风湿相搏于筋骨之间,筋挛骨痛,可与川芎、何首乌、威灵仙等同用,以养血祛风,舒筋通络,如《医学启源》神仙换骨丹。用法用量6.00 - 10.00 g使用注意胃虚者慎服。附方1.治感冒头痛 蔓荆子、紫苏叶、薄荷、白芷、菊花各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外感风热头、目痛,神经性头痛 蔓荆子9g,桑叶、菊花、薄荷、白芷、荆芥子各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肺热壅盛,痰嗽喘急 蔓荆实(去白皮)、大黄(锉)、威灵仙(去土)、天麻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用二钱匕,蜜酒调下。(《圣济总录》蔓荆实散) 4.治偏头痛 蔓荆子10g,甘菊花8g,川芎4g,细辛3g,甘草4g,白芷3g。水500ml,煎取200ml,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5.治高血压头晕病 蔓荆子9g,野菊花、钩藤、草决明各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风毒攻眼,赤肿痒痛 黄连、蔓荆子各半两,五味子二钱。上锉细末,分三次,新水煎,滤清汁,以手拨洗效。(《银海精微》涤风散洗眼方) 7.治目翳 单叶蔓荆果实15g,石决明9g,木贼6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8.治虚劳目暗 用蔓荆子一升,以水九升煮令汁尽,取出曝干,如此二度后,捣罗为末。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日二三服。(《普济方》) 9.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口父咀,每服三五钱,水煎。(《兰室秘藏》蔓荆子汤) 10.治中耳炎 单叶蔓荆、十大功劳各15g,苍耳子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11.治耳聋 用蔓荆子微炒一升,以酒二升浸,寒七日,暑三日,去滓。任性饮之,虽久聋亦瘥。(《普济方》蔓荆酒) 12.治乳痈初起 用蔓荆子一两二钱,炒,研为末。酒、水各一碗,煎一碗,半饱服,渣敷患上。(《本草汇言》) 13.治产后乳汁不泄,结滞不消热肿 蔓荆实(烧存性)、皂角刺(烧存性)各一两。上二味,合研为散。每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二灰散) 14.治须鬓发秃落不生 蔓荆子二两,附子二两(去皮脐生用)。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酒五升令和,于瓷器中密封,二十日药成。用时先以乌鸡脂涂之,后取药汁梳须发,十日后良。(《圣惠方》) 15.治妊娠卒小便不通 蔓荆子二两。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煎葱白汤调下一钱。(《普济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