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糯米鸡的营养价值糯米鸡的做法糯米鸡的宜忌人群糯米鸡的食疗价值吃糯米鸡的注意事项糯米鸡和粽子的区别糯米鸡的热量孕妇可以吃糯米鸡吗糯米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早餐深受广大人民的喜欢,但是大家对于糯米鸡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它有些什么营养价值,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什么时候做更好?多吃糯米饭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没有坏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祝由网养生网一起去了解一下糯米鸡吧。
糯米鸡的营养价值
1、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谷物,营养丰富。
2、糯米含有补骨健齿的作用,因为它含有大量的钙元素。
3、糯米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4、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
5、鸡肉所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同时容易消化,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6、鸡肉还有改善营养不良和畏寒怕冷作用。
7、鸡肉对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有明显的功效。
8、鸡肉含有的磷脂类对人体生长发肓有重要作用。
9、鸡肉脂肪含量较低。
10、其中鸡胸脯肉具有恢复疲劳、保护皮肤的作用因为它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
11、鸡的大腿肉可改善缺铁性贫血,因为大腿肉中含有较多的铁质。
12、鸡肉具有强化血管、肌肉、肌腱的功能。因为翅膀肉中含有丰富的骨胶原蛋白。
糯米鸡的做法
配料:糯米、鸡肉、干香菇、大白菜、花生油、生抽、老抽、料酒、鸡精
做法:
1、将鸡清洗干净切块放入碗内。
2、倒入生抽、老抽、鸡精、糖、料酒腌制一小时备用。
3、将干香菇泡发备用。
4、糯米淘洗干净后加入盐、生抽、老抽、鸡精、糖浸泡直至糯米涨发后备用。
4、将腌制好的鸡块、泡发好的香菇、涨发好的糯米拌好之后盛入盘中,放入高压锅蒸蒸上一个小时即可。
5、将大白菜的叶子留下,用烧开的水将白菜汆一下备用。
6、用准备好的白菜铺在盘底将篜好的糯米鸡放入盘中即可。
糯米鸡的宜忌人群
糯米鸡作为早餐来说每个人可以食用。但有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糯米鸡。
1、老人、儿童、病人不益食用,因为不益消化。
2、胃肠浦化功能障碍者不宜食用。
3、糖尿病、肥胖、高血脂、肾脏病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
4、肾脏病、高血脂的人不益多食。因为糯米鸡的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都很高。
5、黄疸、腹胀病症患者不宜过多食用。
糯米鸡的食疗价值
糯米鸡的食疗价值来源于它的原料。
1、糯米是温补强壮食品具体很多的营养价值,有补中益气和健脾养胃的作用。
2、同时还有止虚汗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有很好的效果。
3、食欲不佳可以吃糯米鸡。
4、有很多人存在尿频、盗汗的现象建议使用糯米鸡,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5、鸡肉能温中补脾和益气养血。
6、鸡肉还可以补肾益精,除心腹恶气。
7、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的人食用。
8、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吃糯米鸡的注意事项
1、不要将糯米鸡和新鲜枣子一起食用,可能导致温中祛寒,损害身体健康。
2、糯米和赤小豆一起吃可以改善脾虚腹泻和水肿。
3、糯米鸡使用过多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
4、糯米鸡和莲子一起吃帮助骨骼发育。
5、糯米鸡和百合一同食用有改善气血,消除疲劳。
6、吃完后糯米鸡不要吃苹果可能会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
7、糯米鸡中不要加入鸡蛋清会降低营养价值。
8、糯米鸡不要吃李子,会腹泻。
9、糯米鸡不可以与菊花一起食用。
10、凡湿热痰火偏盛的人,不益食用糯米鸡因为会导致发热。
11、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不要食用糯米鸡。
12、糖尿病患者不要食用糯米鸡。
13、肠胃不好的人不要食用糯米鸡会难以消化。
糯米鸡和粽子的区别
对于我们来说粽子和糯米鸡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原料一样,除了这一点他两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粽子用的是粽子叶包裹后用线栓紧,煮熟后是一个整体,而糯米鸡只是用荷叶包起来,蒸熟都是散的。其次它们所使用的馅料也不一样,粽子有两种口味,一般咸的里面会有豆子,咸蛋黄和肉,第二种甜的一般都是碱水粽粘着蜂蜜吃,或者里面有豆沙;糯米鸡却只有一种口味,咸的,里面有肉、鸡肉、香菇等,配料截然不同。所以不要认为粽子和糯米鸡属于同类食品,它们只有原料相同。
粽子是煮或煲的:粽子由生米直接煲熟,要用碱水捞米。
糯米鸡是蒸的:先把糯米蒸熟加饀料后才包裹后再蒸。不须用碱水捞米。
糯米鸡的热量
糯米鸡的热量是242卡/100g。
吃100g的糯米鸡产生的卡路里如果去练健美操需要72.2分钟才能消耗完。因为糯米鸡属于油炸食品,属于高热量食品不建议老人和小孩多食用。
孕妇可以吃糯米鸡吗
答案毋庸置疑孕妇是可以吃糯米鸡的。我们都知道鸡肉是低热量高营养的食品,富含优质蛋白的,同时助于肌肉代谢与增长,最重要的是鸡肉属于温性食物,对于孕妇来说具有温中益气和健康调理的作用,同时对产妇来说有很大的补养作用并且效益都很好。需要注意的是糯米是吃了不好消化的,所以对于孕妇来说不要吃太多了就行。同时孕期要注意饮食均衡,建议孕妇多吃瓜果蔬菜,及时补充各类营养物质。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糯米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过多,想不想自己做一份属于自己美味可口又健康的糯米鸡,你还在等什么,自己动手做一碗味香色美的糯米鸡和家人们一起享用吧。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1.提前准备好糯米,用冷水泡发,洗净,沥干水分。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22.糯米倒入笼屉,隔水蒸15分钟。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33.香菇提前泡发,洗净。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44.烤肉切细粒备用。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55.香菇、豆干、生姜均切细粒备用。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66.准备好老抽、生抽、黑胡椒粉。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77.锅中油热,倒入生姜。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88.加入豆干和香菇,炒匀。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99.倒入烤肉,炒。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010.加入适量盐,炒匀。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111.淋入老抽,炒匀。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212.加入生抽,调好味。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313.加入黑胡椒粉,炒匀。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414.蒸好的糯米与炒好的配料混合均匀(偷懒,直接在炒锅里拌和了)。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515.捏成团。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616.面粉加入适量冷水,调成稍浓稠点的面糊。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717.糯米团在面糊中滚一下,均匀裹上面浆。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818.裹好面浆的糯米团放入油锅中,中火,煎炸至外皮酥黄即可。
糯米鸡的做法步骤1919.炸好的糯米鸡外酥里嫩,软香可口。
相信糯米鸡在大家生活中应该很常见,但是有多少小伙伴试过自己在家做糯米鸡,其实糯米鸡的做法非常的简单,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做法吧!
原味糯米鸡
材料 :鸡肉、糯米、荷叶、香菇、葱、姜、盐、老抽、蚝油
1、糯米用水浸泡2个小时。
2、糯米沥干水后,加入适量老抽,搅拌均匀。
3、鸡肉、香菇、葱切丁。
4、热锅入油,加入香菇炒至金黄、变软,然后起锅。
5、热锅入油,加入鸡肉炒熟,再加入葱花来炒。
6、加入香菇、盐、蚝油,再炒4-5分钟。
7、将炒好的香菇、鸡肉跟糯米混合在一起并拌匀。在荷叶上涂一层油。
9、将适量香菇、鸡肉、糯米馅加到荷叶上,并裹紧。
10、包裹好的糯米鸡隔水蒸90分钟,就可以吃啦。
红豆糯米鸡
材料:
糯米100克、红豆100克、鸡腿一个、油适量、盐适量
1、红豆和糯米清洗干净,浸泡一个晚上,如果时间来不及的话,最少也要四个小时以上,浸泡越久,红豆蒸出来口感越好。
2、鸡腿剁成小块,油锅炒香姜片后,将鸡块倒入锅中炒至鸡块紧缩,加盐调味。
3、将炒好的鸡块和浸泡好的糯米红豆拌匀
4、将所有的食材放在荷叶上,包裹起来。
5、将荷叶包放在蒸锅上,水开后蒸20分钟即可。
虾米糯米鸡
做法:
1、鸡腿洗净,用剪刀直接把鸡肉剪成鸡丁块。然后加入少许生抽,蚝油,胡椒粉,盐生粉腌制10分钟。
2、干香菇洗净放一碗水泡发,切条。瑶柱虾米提前浸泡2小时。(香菇水不要倒掉,等下用来炒肉和蒸饭)
3、热锅下油,放入腌制好的鸡丁翻炒。
4、加入香菇,瑶柱虾米继续翻炒,然后加少许生抽,蚝油,盐继续翻炒。
5、倒入一半泡香菇的水,煮一下入味。取一个小碗以生粉和水1:8的比例,倒入生粉水勾芡。稍微熬稠收汁后装盘待用。
这样炒出来的馅料就会很稠,很入味,锁住味道,上汽蒸的时候馅料就会变成汁融在糯米里,糯米会吸收肉馅的汁,会变得又香又糯
八宝糯米鸡
主料:母鸡1500克
辅料:芡实米15克,莲子15克,薏米15克,金华火腿18克,香菇(鲜)18克,豌豆75克,糯米60克,油菜30克,虾仁10克
调料:淀粉(豌豆)15克,盐3克,鸡油3克,味精1克
做法:
1.鸡去毛、内脏,整鸡出骨(要求体形完整,开口处不能大,不伤皮,肉不烂,骨不带肉),洗净,沥干水。鲜豌豆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在清水中漂冷,除内皮。糯米泡涨。莲子去皮、心。虾仁、芡实洗净,泡涨。虾仁用开水泡一下,与香菇、火腿切成如豌豆大小的丁。
2.将芡实、莲子、苡仁、熟火腿、香菇、虾仁等装入碗内上笼蒸熟,与鲜豌豆混匀,装入鸡腹内(勿装得过多),开口与肛门处用竹封严。
3.把鸡翅放在鸡背上面,摆在盘子上面,放入开水锅中烫一下,然后捞出来备用,机头压在鸡翅的下面,盛入蒸笼里面,加入奶汤,隔水蒸两个小时一直到熟烂为止,然后取出翻扣在汤盘内,抽竹签。
4.把原汤淋入锅中,然后加入奶汤和盐烧开,放入绿色蔬菜煮,然后蓝出来,围在鸡的周围,汤用淀粉勾芡然后加入鸡油,味精淋在鸡上面即可。
功效:
八宝糯米鸡补脾祛湿,益肺滋肾。适用于全身沉重疼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咳喘气短、腰膝酸软等病症。糯米具有很高的食疗功效,本身所含营养物质就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与其它食物搭配,更能起到益气安神、养血止血、滋阴润肺的作用。八宝米结合了很多不同种类的米,做出来的饭很香甜可口,而且营养 价值丰富,搭配鸡肉一起食用的话好消化而且容易吸收,适合补脾胃养胃,而且还可以安神,对保持健康有好处,大家不妨试试这道很美味的菜肴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