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材比较熟悉的人们来说,土贝母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种中药材,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那么既然土贝母很不错,我们服用土贝母的时候会有哪些副作用吗,这是我们大家不清楚的,下面就让我们对土贝母进行了解。
土贝母是非常不错的一种中药材,药用价值非常强,但是实际上土贝母也会存在副作用,而且土贝母的副作用和其他药物一样,主要体现这种药材的主要成分上。皂苷类是土贝母的主要活性成分。这种成分相对于其他成分而言,含量比较大。专业人士曾将针对土贝母这种主要成分做过毒理实验。而且如果我们服用土贝母太多,这样就会导致出现食欲减退以及体重下降的情况。不过总的来说我们服用土贝母还是比较健康的,只要我们可以适量服用土贝母,那么就对健康有帮助。
但是如果我们服用的太多了,那么就会导致存在服用土贝母中毒的情况出现,而且还会导致呕吐、心慌、气短等症状的情况出现。所以说既然土贝母的副作用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在服用土贝母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服用土贝母是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的,不能自行服用。另外服用土贝母的时候要禁止摄入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肠胃造成影响,这是我们在服用土贝母的时候需要对待的细节,这样才能够更健康的利用土贝母。
服用土贝母本身非常不错,对多种的疾病来说都有帮助,但是在服用土贝母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这不利于我们健康,所以说服用土贝母的时候就要注意适量,我们一定不能服用的太多,否则就导致健康受到影响。
为什么都是贝母有土贝母,川贝母,浙贝母,但是它们功效不一样呢?因为像是川贝母跟浙贝母的话,一般针对于像风热咳嗽患者有效果。因为川贝母的话更适合于老年人,因为他药性和缓,但向青年人来讲的话可以选择浙贝母。
1.川贝母介绍:
首先咱们说川贝母,川贝母的话就和他这个名字一样。是四川主产的一种贝母。它的气味有点儿偏苦中回甘,这个川贝母偏寒性,作用的话有清热润肺或者说是化痰止咳。现在临床上一般都用来医治肺阴虚久咳,肺热燥咳等一系列问题。
2.浙贝母介绍:
之后再来说浙贝母,浙贝母的话,跟它的名字一样,是产自于浙江一带的贝母。但是浙贝母的话跟川贝母相比,它的寒性要大上许多,一般用于像是清热化痰止咳解毒。因为他这个寒性较大。所以说没有可以润肝肺的作用。如果说服用,还可能会导致腹泻。所以说川贝母适合像岁数大或身体较虚的人使用,但浙贝母的话,像是青壮年的话都可以使用。但是浙贝母的寒性较大,所以说不太适合长时间服用,一定要看看当时的症状适不适合或者是服用的时间长短一定要计算好。
3.土贝母介绍:
土贝母的话,一般像是分布在河南区域较多。他也叫地苦胆,或者是草贝或者是大贝母。虽然说他也是清热解毒,是个好东西,但是也不能过度服用,因为是药三分毒。
但是它的作用非常好,有像是针对于炎症或是恶性肿瘤方面都有相对于抗衡的。而且像是于针对于乳腺炎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都有治疗效果。而且像是针对于毒蛇咬伤或者是刀伤斧头砍伤。还有结核或是流脓,还有结核未破都可以使用。
概述: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锻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别名: 象贝母,大贝母,元宝贝,浙贝,土贝母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瘰疬,痰核,咽干口燥,舌红,脉滑数。浙贝母,玄参,牡蛎各120g。为末,练蜜为丸,每服三钱,一日二次。方中浙贝母为臣药。
2.改容丸(《疡医大全》)治雀斑。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g。上为细末,用皂角10荚,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丸,早晚擦面。方中浙贝母与诸药配伍治雀斑。
3.单味研末,频频掺之,治耳窍肉破烂(耳疮)。
一、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川贝母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1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1个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此外,也可以取川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将川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日 1次,每次1―2克。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
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土贝母
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因此,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
二、贝母的食用方法
贝母梨
材料:
梨3个,贝母15克,黑糖3大汤匙。
做法:
1. 梨洗净后,在梨的上1/4处横着切开,上部分做盖,将梨核挖去,待用。
2.将贝母捣碎成粉末,分别放入3个梨中,上面撒上黑糖,盖上梨盖。
3.将贝母梨放入蒸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梨汁和果实一齐食用。
贝母炖猪肺
制作方法:
1.将猪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挤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块。
2.猪肺、雪梨与川贝母,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冰糖及清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
每日1次,佐餐食用。
当归贝母苦参丸
处方:当归15克,川贝母粉3克(分冲),苦参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与用量:服上方5剂后,咳嗽、气急已减大半,黄稠痰、黄腻苔已除,上方加减共服10剂,诸症消失,病告而愈。
疗效:证属痰热蕴肺,气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热宣肺,化痰逐瘀。
三、川贝的副作用有吗 哪些人不适合吃
川贝母是常用中药,传统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化痰,而且自古至今用药只取其地下鳞茎。通过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已发现其临床应用的新方向;通过对代用品及微量元素的研究,对解决自然资源匮乏、扩大药用来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川贝一般是没有副作用的,不过平时食用需要注意适量,而且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小孩老人等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需要注意的是,川贝主要适用于燥热所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口干、痰少稠黏、色黄、咽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但若是寒性咳嗽,服用川贝母粉就如“雪上加霜”,是很不适宜的。如果口淡不渴、咽痒,以晚间咳嗽为主,痰稀白者,切忌使用。
此外,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质润泄散,降而微升;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乳痈,疮肿。所以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慎服。
四、如何挑选川贝母呢
正品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厘米,直径0.3~0.9厘米,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正品青贝: 和松贝类似,呈类扁球形,高0.4~1.4厘米,直径0.4~1.6厘米。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
伪品: 主要来自于百合科贝母属其他植物的鳞茎以及百合科植物益辟坚的球茎。
益辟坚: 大小和川贝母相仿,呈短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质地坚硬,断面呈角质样或有时略带粉性,味苦而微麻。
浙贝母鳞茎: 系浙贝母切割鳞茎繁殖所得,类圆锥形,表面黄白色,直径0.5~1.5厘米,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有时两瓣大小相近或开裂,先端渐尖,底部平或微凸,味苦,常冒充青贝出售。
平贝母和伊贝母鳞茎: 采取幼嫩鳞茎,硫熏去外皮,按照大小分级冒充川贝销售。外形和松贝极相似,近球形,体型往往较小,直径一般小于0.5厘米,色白,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断面粉性,口尝味淡,或有时微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