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赤小豆麦片粥——润肠通便健脾益胃(双豆麦片粥: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时间: 2023-04-25 06:06:40

赤小豆麦片粥——润肠通便健脾益胃

燕麦片是大家都喜欢吃的食物类型,属于粗粮的一种,含有的纤维素是比较多的,可以起到促进食欲的作用和功效,而且也可以有润肠的作用。燕麦片和赤小豆可以一起煮粥食用,可以健脾胃,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看看赤小豆麦片粥的做法。

赤小豆麦片粥所需材料

红豆30克、燕麦片20克、大米70克、白糖适量

赤小豆麦片粥的做法

1、大米、红豆分别入清水泡发,冲洗干净备用;燕麦片洗净。

2、锅置火上,倒入清水,放入大米、红豆煮开。

3、加入燕麦片同煮至浓稠状,调入白糖拌匀即可。

赤小豆麦片粥的功效与作用

赤小豆又名红豆,是常见的食材之一,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麦片是一种高蛋白高纤维的谷物,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利的,而且这道赤小豆麦片粥营养物质丰富,对于保健来说有好处。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燕麦中含有的纤维素比较多,经常吃的话,可以降压降脂,润肠减肥。赤小豆麦片粥此粥具有降压降脂、清热利尿、润肠通便、健脾益胃、美容减肥的功效。适合很多人吃的一款养生的食谱,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肠胃功能有好处。

关于这道燕麦片赤豆粥的制作,大家都学会了,是一道很有营养的食谱类型,可以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对于润肠通便来说有一定的好处和功效,而且也可以健脾胃,适合肠胃不好,气血不足,食欲不振的人群食用,大家不妨自己做一做。

双豆麦片粥: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材料

麦片100克,赤小豆60克,绿豆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赤小豆、绿豆分别洗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沥水。

2、汤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用旺火烧沸。

下入麦片、赤小豆和绿豆,继续用旺火烧沸。

再转小火煮至原料开花软烂,粥黏稠时。

加入白糖调好口味,稍煮后即可出锅装碗。

大厨提示

应尽量选择以燕麦为原料的原味麦片。如果味道过浓,很可能是加了香味添加剂,最好不要选用。煮制时间要控制好,避免长时间高温煮,以防止维生素被破坏。一般是生燕麦片需要煮20~30分钟,熟麦片应在绿豆和赤小豆煮好后加入,只需3分钟即可。

营养提示

燕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E,每100克燕麦粉中高达15毫克。赤小豆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绿豆能清热解毒、消暑除烦。将三者一起煮粥食用,可以有效的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

红米,小红豆,小米,麦片,三角麦,薏米,红枣,红芸豆粥有什么功效?

红米简介

红米又名“红大米”、“红曲霉”,是南方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粗粮,微微有酸味,味淡。红米的外皮呈紫红色,其内心却是红色,营养价值非常高,有补血、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非常适合儿童、孕妇、体弱者、中老年人。

 红米的功效与作用

1、预防贫血、补血。红米的营养很丰富,其中铁的含量非常高,所以有预防缺铁性贫血和补血的功效。

2、降血压、降血脂。红米中所含的曲霉素K可阻止生成胆固醇,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

3、抗氧化、防治AS。实验证明,红米有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可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对防治AS有重要意义。

4、清除自由基、延迟衰老。现代实验证明,红米、黑米等稻米儿可改善缺铁性贫血、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

红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粗粮,有补血、延迟衰老的功效,也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常吃红米,对自身的滋补保健很有好处哦。

小红豆简介

红豆的维生素b1含量丰富,除了能防止疲劳物质沈淀在肌肉里、预防脚气病外,也能使醣分更容易分解燃烧。红豆是非常适合女性的食物,因为其铁质含量相当丰富,具有很好的补血功能。

: 小米  【营养成分】

和大米比较,小米的营养优势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含有丰富的脂肪,为大米的7.8倍,且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为大米的4.8倍。

——膳食纤维含量丰,为大米的4倍。

——所含钾高钠低,钾钠比大米为9∶1,而小米为66∶l,经常吃些小米,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含铁量高,为大米的4.8倍;含磷也丰,为大米的2.3倍。这就是小米能补血、健脑的原因。

【药用功效】

小米熬成粥后黄香柔滑、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适宜的补品,可以帮助她们增强体力,民间还流行给产妇吃红糖小米粥,给婴儿喂小米粥汤的习惯。

(1)小米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对缓解精神压力、紧张、乏力等有很大的功效。

(2)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

(3)发芽的小米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食欲不振的人不妨多吃。

【食用宜忌】

(1)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氯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麦片的的作用,吃麦片作早餐的女性与选择其他早餐食品或干脆不吃早饭的女性相比,前者体重轻于后者的几率比较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麦片里富含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有关。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试看今人,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我平时给病人开完方子后,总要嘱咐他们在饮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项,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 米红豆汤当茶喝。对于不具备这个条件的病人,可以让他用薏米和红豆熬粥,作为晚餐的主食。
除了红豆薏米粥,大家还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处方来。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薏米红豆加桂圆
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薏米红豆加百合、莲子
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红豆加生姜
肾虚:薏米红豆加黑豆
脚气:薏米红豆加黄豆
咳嗽:意米红豆加梨
食欲不振、身体羸瘦:薏米红豆加山药
泄泻、腹痛、糖尿病:薏米红豆加南瓜
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薏米红豆加芡实
孕妇:减薏米,加少量黄芪、党参
产妇:减薏米,加大枣、小米、红糖


玉米红豆小麦粥——祛湿补气血滋阴

红豆小麦粥是很常见的一款粥品,小麦和红豆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五谷杂粮,经常吃的话能够滋补气血,调理脾胃。玉米红豆小麦粥的做法简单,而且适合多种人群,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可以健脾胃,来看看它的做法吧。

玉米红豆小麦粥

食疗功效:健胃生津、祛湿益气

营养价值: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膳食纤维、钙、铁、锌、硒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皆可食用,尤其适合水肿、小便不利、腹泻、动脉硬化者

玉米红豆小麦粥所需材料

主要食材绿豆、红豆、白豆、玉米、大米、胡萝卜、白糖、小麦

玉米红豆小麦粥的做法

1将食材洗净;胡萝卜切丁。

2加清水将大米、小麦、绿豆、红豆、白豆,以大火煮开。

3加玉米、胡萝卜同煮至浓稠状,加白糖拌匀即可。

玉米红豆小麦粥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具有开胃益智、增强记忆力、润肠通便、保护神经传导和肠胃、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强度和密度等功效。红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助消化、润肠通便、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的功效。大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红豆玉米粥此粥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生津、祛湿益气、润肠通便、利尿消肿的功效。玉米和红豆小麦粥搭配的话可以补充丰富的纤维素,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滋阴润燥的哦,对于提高肠胃的免疫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玉米红豆小麦粥的具体的做法大家都学会了吧,中国人就是很喜欢喝粥,粥的种类也比较多,有益消化和吸收,而且还可以有健脑益智的作用,祛湿补气血滋阴润燥健脾胃,适合的人群也比较多,大家可以放心的食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