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关于黄岑的治病药膳偏方搜罗

时间: 2023-04-25 14:19:06

关于黄岑的治病药膳偏方搜罗

黄岑这种中药材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其实在中医界,这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药材,因为这种药材对于很多的病症能够取得非常不错的疗效,用黄岑可以做成很多的治病药膳方,这受到了很多患者的青睐,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讲解这些关于黄岑的制定药膳偏方。

1、黄岑治小儿心热惊啼:黄岑(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小儿出现心热惊啼的情况时可以选用本方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2、黄岑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岑(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本方可以用于治疗产后血渴,饮水不止的情况。

3、黄岑泻肺火,降隔上热痰:片子黄岑,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本方可以用来泻肺火,降隔上热痰。

4、黄岑治慢性气管炎:黄岑、亭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如果患上了慢性气管炎的话,那么平时可以选用本方进行改善调理。

5、治淋,亦主下血:黄岑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6、黄岑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芥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7、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岑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本方可以治疗吐血衄血。

8、黄岑治肝热生翳,不拘大人小儿:黄岑一两。淡豉三两,为未。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吃,温汤送下,日二服。忌酒、面。

用黄岑制成的药膳偏方,对于上述介绍的这些病症都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疗效,大家如果有上述介绍的病症的话,那么不妨用这些药膳偏方来进行治疗。一般来说都可以收获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服用的方法一定要合理得当,这就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了。

328、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

328、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刘渡舟

这条论述的是伤寒脉迟下利,禁用寒凉药物的原则。伤寒脉迟,迟是指寒湿之脉,属于阳虚,要见到腹痛下利,当用四逆辈。但是这里误认为是少阳太阳合病的下利,用黄芩汤来除热,导致脾胃阳气受损。按道理应该不能吃东西,但是反而能吃,说为胃气将绝,饮食自救。

对于三阴寒证,不仅要看阳气,还要看脾胃,如果脾胃能营业脏腑气血,正气就能聚集。寒证下利出现的热像都是假象,不能误认为阳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胡希恕

六七日是传里的时间,但是脉迟,迟者为寒。这是从前面无汗的太阳伤寒,脉浮而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这句是从前面这里来的。虽然太阳伤寒是表证,但是浮而迟,说明里有寒,这时候要舍表救里,当用四逆汤。但是这里用了黄芩汤,去热以后胃中更加冷了,这时候应该不能吃东西,反而能吃,必死。所以治病要重视胃,胃不好先调胃。

刘志杰

这里说的是误治,少阴伤寒六七天传里,原因就是脉迟。这人要下利,同时还会厥逆烦躁,这时候用黄芩汤止利,导致腹中更冷,阳虚更加厉害,导致胃气绝。

麻烦哪位高人指教一下这附药怎么煎 黄芩10 薄荷10 枝子10 连翅10 石膏10 甘草5 芒硝 5 大黄5

看了这方子,病人的火毒可是真够大的……这药力可是不小~
方法如下:
先放入石膏,煮开煎上3~5分钟,然后放入黄芩、枝子、连翅、甘草,大火烧开,文火煎15分钟,再放薄荷大黄,煎5~10分钟左右。
把芒硝提前放在空碗里,药汤煎好了兑入,化开了再喝就行。
楼上那个,芒硝先煎?你蒙了啊?不懂别瞎说……芒硝哪有煎的?
下面的参考吧。
煎药的方法 :
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正如《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不小。那么,怎样煎药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呢?
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药要用砂锅,而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锅,这是为什么呢?用陶瓷砂锅来煎药,是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它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糊锅,而且价格也便宜。所以,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也可以。但是一定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后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使病情加重。
煎中药时一般都要加水,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了,井水、自来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要把握好,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水少了,可能不够,煎煮不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误时间,还会使汤液的浓度降低,同样会影响疗效。那么一剂汤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合适呢?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首先,在煎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完全被水渗透,这样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医生有具体的要求,应遵医嘱。
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些药要先煎后下,有些药要另煎,有些药要包煎等等。至于煎药的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通常头遍煎时,应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但也要视具体药物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一些解表药的煎煮时间就应该短一些,因为解表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茎和叶的部分,质地疏松,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时间可以短一些。芳香类的药物象藿香、佩兰、薄荷和一些鲜用的药物,由于挥发性较大,或质地较柔软,如果久煎容易丧失过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时间也要短些。通常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再下,煎至闻到药香味时就可以了。而一些矿物类、贝壳类或动物类的药物,象生石膏、磁石,还有象生牡蛎、生石决明这些药,由于质地比较坚硬,就需要先煎20分钟左右,再下其它的药物同煎。另外,还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药物,比如种子类体积较小的、粉末状的、粘性的、容易烧焦的药物,或带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药物等等,就应该用纱布包好之后再煎煮。
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关键,一般都认为煎药还是煎两遍好,头一遍叫“头煎”,第二遍叫“二煎”。这样可以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增强疗效。通常把这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约300~500毫升。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分服,或者是浓缩给药。但是有些药,象解表类的就不能浓缩给药,而应煎多少服多少。
煎中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上升,使药液很快沸腾,但也容易烧焦;而文火的火焰较小,力道比较温和。煎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烧开,再用文火慢慢地煎。
简而言之,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药之前要浸泡,煎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

柴胡,黄芩,法交夏,夜交藤,酸枣仁,党参一号,麦冬,香附,生地,丹参,茯苓,白芍,茵陈,五味子,

你上面这些药肯定不是一个方子的!我给你详细说一下:
柴胡属于解表药,兼疏肝升阳,寒热往来的症状,如小柴胡汤
黄芩是清热药,主治上焦热证,败火牙痛
夜交藤、酸枣仁、五味子偏重于养心安神,用于治疗失眠,五味子兼养阴,止咳;
法半夏、茯苓、五味子、麦冬主治止咳平喘、利水渗湿,养阴
生地、白芍偏于清热凉血,白芍兼有散瘀止痛的功效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用于止咳平喘的治疗
丹参酒制后用于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用于心血管疾病
茵陈利湿退黄
香附理气解郁,调经解痛
我在中药厂工作,也是中药专业毕业的,治病一定要到专业的地方,不要相信一些偏方,因为病症不一样,方中药味也不尽相同,慎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