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是一种比较有名的中药材,用于治病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对于人体出现的很多病症有着比较显著的疗效,用芍药做成的治病选方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服用,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有关于芍药的治病药膳选方。
1、腹中虚痛
做法: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功效:服用本方可以温中补气,对于腹中虚痛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2、骨痛
做法: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功效:服用本方可以有效治疗骨痛的情况。
3、脚气肿痛
做法: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功效:出现脚气肿痛的病症时,可以服用本方进行缓解治疗。
4、消渴
做法: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
功能:本方可以消渴,疗效显著。
5、鼻血不止
做法: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功效:本方可用于治疗鼻血不止。
6、鼻血、咯血
做法: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功效:出现鼻血、咯血的病症均可选用本方进行治疗。
7、崩中下血(小腹痛)
做法: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功效:本方可以治疗崩中下血。
8、刀伤
做法: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功效:本方对于刀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够让伤口愈合的速度加快。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芍药的治病药膳方式有很多的,出现了以上介绍的这些情况时,都可以用这些少药的药膳方来进行治疗,不仅能够起到比较理想的疗效,而且药性比较温和,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进行选用,都可以收获比较满意的效果。
芍药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组成】赤芍药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天冬(去心,焙)各90克杏仁(去皮、尖、双仁,炒)50枚
【用法】上四味,粗捣筛。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1块如枣大,切碎,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风湿痹。身体疼痛,恶风微肿。
提醒您:芍药饮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腹痛案
袁某某,女,36岁,工人,2010年1月19日初诊。
患者右侧少腹疼痛半年,经市内各大医院B超、化验多次检查,未能确诊,并以「盆腔炎」「附件炎」迭经治疗,疼痛依旧,毫无疗效。经介绍来本院寻余治疗。刻诊:右侧少腹拘挛疼痛,牵引全腹,发则痛甚,不能俯仰,时缓时急,伴有头晕,神疲纳差,时呕恶,腰困痛,小腹坠胀,白带量多,质如腐乳,时有黄色,经涂片检查未发现有滴虫,霉菌等。月经延后,舌质淡,苔白润,脉微弦。考虑肝脾不和,血瘀湿阻,投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2克,红籐15克,败酱草15克,乌梅10克,竹茹10克,制香附15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5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2010年1月25日):服前方后,少腹已不疼痛,白带显著减少,无呕恶,饮食量增,偶有头晕,腹胀,舌脉正常,拟定前方减去竹茹,加陈皮6克,枳壳10克,再进5剂。药后诸证消失,病遂告愈,随访至今前症从未复发,一切正常。
按:《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言:「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又言:「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方证的病机是肝虚血滞,气机不调,脾虚湿胜,健运失常,以致肝脾不和所致,方中六味药可分为两组,一是归、芍、芎入血分,以和血舒肝,敛肝止痛;一是苓、泽、术入气分,以健脾益气,淡渗利湿,合用共奏养血活血,健脾行水的功效,临床可广泛应用于男女老幼腹中挛急疼痛而符合上述病机者,而妇人盆腔炎、 *** 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膀胱炎、输卵管肿胀、子宫肌瘤等所致的腹痛,以本方加减,均能收到预期的疗效。本案即属其例,病属肝脾不调,投以当归芍药散养血疏肝,并加红籐、败酱草清热解毒,柴胡、制香附理气活血,如此则气血通调,水湿祛除,热毒清解,则腹痛自愈。
特发性水肿案
祁某某,女,50岁,医生,2009年2月24日初诊。
患者头面四肢肿胀半月有余,晨起较重,眼胞浮肿,面皮有紧急感,双手拘急不舒,手指伸展费力,身体强著不利,难于转侧,白日活动后则缓解。伴有身倦乏力,食欲减退,精神欠佳,二便正常,月事三月未行,面色虚浮,脚胫部可见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西医多次尿常规化验未发现异常,又做血便常规、X线、B超检查、心电图、心肝肾功能测定均属正常。诊为特发性水肿,建议中医治疗。证属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水气不行,治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茯苓18克,泽泻20克,制香附15克,广木香6克,大腹皮10克,益母草10克,泽兰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2009年2月28日):药尽3剂后,肿胀渐消,肢体活动便利,精神、饮食亦随之好转。原方继进8剂,肿胀悉消,精神、饮食如常,追访一年余,肿胀未复发。
按:特发性水肿,属于功能性水肿的范畴,多发于中年妇女,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实验室检查亦很难发现异常,亦无特效疗法。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肤胀」「水肿」大致雷同,其发生,关键在气血,归咎于肝脾,肝之疏与结,脾之运化与否,直接影响气血的运塞和水的流止。气行,血利,水就行,人则康;气滞,血瘀,水就聚,人则肿。所谓「血不利则化为水」。所以,肝气疏泄得当,脾气运化适宜,气机流行,血脉通畅,水道通调,津液随之升降上下出入,就不会水肿。反之,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血不利,水液猪留,就会罹患水肿。因此,治疗本病时,不可一味盲目而见肿消肿,应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治病求本,不利尿而水自行,肿自消。当归芍药散,仲景虽为妇人腹中诸疾痛而没,其主治以腹痛为主症,但其病机是由于肝郁血滞,脾困水停两个因素所致,为血水同病的专方,施之本病,颇为妥当。使肝脾和,气血调,则水湿去。更加香附、木香、大腹皮理气畅中,利水消肿;泽泻、益母草活血利水,疗效益佳。
原料:
山药、排骨、葱、姜、盐、黄酒
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断,蒸2分钟
2、排骨洗净,砂锅加满水,煮开,撇去浮沫
3、放姜片葱结,加黄酒,转小火
4、煨一小时,捡去葱结,放山药,开中火沸腾后再转小火
5、半小时后加适量盐,继续煨半小时至山药排骨酥烂即可
小贴士:
山药蒸过后,可去除滑腻的汁,这样煮出的汤比较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