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吃草莓的季节又要来了,春天的草莓肥大鲜美,汁水丰富。超市,水果店一盒盒红通通的草莓非常诱人,很多人都喜欢跟草莓赶赴这一年一度的约会,买上几盒草莓回家吃吃,或者去自助摘草莓,又有乐趣呀。那吃草莓和摘草莓我们都有哪些要注意的呢,下面跟着祝由网养生专家一起看看吧!
1.形状奇怪的草莓不要摘
自个下地摘草莓的人都会知道,草莓地的草莓可不止是只有椭圆形状那么简单,各种奇奇怪怪的形状都有。但这些畸形莓往往是在种植过程中滥用激素造成的,长期大量食用有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孕妇和儿童,不能食用畸形莓,千万不要看到草莓长得奇特就觉得好奇喜欢呀,吃多了对人体有害的哦!
2、半红半青的草莓不要摘
相信大家挑选草莓的时候,都是喜欢那些红艳艳的诱人的草莓,千万不要选择半红半青的草莓。因为被使用了激素的草莓颜色是不均匀的,在果柄处会出现青红分明的现象。就算是我们不小心摘到或者买到这些半红半青的草莓最好还是舍弃不要哦!不要担心浪费呀!
3、表面颗粒太红的草莓不要买
大家都知道草莓上面有一颗颗金黄色的芝麻样的种子,看上去就像人脸上的小雀斑,非常的可爱,但如果你买到草莓发现连芝麻粒都是红艳艳的,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被催熟剂一起催熟的呀!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哦。
以上就是祝由网养生专家给我们介绍的三类型草莓不能吃的知识了,大家去地里摘草莓或者去水果店买草莓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千万不能做马大哈,这些都是比较细节的东西,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也就会发现了。总的来说,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够吃的安全健康的草莓,就是要用心仔细,才能不会买到摘到这些草莓,一定要警惕哦!
种草莓最好避开脖子,尤其是大动脉血管的位置。脖子上布满了血管,尤其是颈部脉窦,在颈部吸草莓很容易会引起总动脉的血液流动性遭受阻拦,严重起来可能会现场窒息休克。
种草莓要避开哪些位置
种草莓是亲热时在对方的皮肤上吮吸留下红印的行为。“草莓”印是由于局部负压引起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红细胞外渗而引起的,“草莓”印其实就是局部皮肤的淤血斑。
尽量不要在颈部种草莓,也不能太使劲,次数也不要太频繁,偶尔几次可以,次数多了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可能会造成迷走神经紊乱或者是颈动脉缺血,严重者还会导致中风。
1. 草莓的生长过程
草莓的生长过程如下图:
实物图如下:
1、发芽
2、小叶子
3、大叶子
4、开花
5、结果
拓展资料:
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 Duch.),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叶柄密被开展黄色柔毛。聚伞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叶;花两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长;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紧贴于果实;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草莓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且有保健功效。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草莓
2. 种草莓的常识是什么
一般种植
1。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约在8-10英寸。
2。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12英寸,株距约在18英寸为好。要及时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于草莓的结果。草莓的产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种植的头几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3。如果不喜欢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种一棵草莓,这样草莓就可以随处蔓生。当然会显得有些零乱,草莓也不大。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摘除一些藤蔓。
4。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铺上一层土,防止霜冻。等土壤上冻后,可以再在植株上铺3-4英寸厚的干草。到第二年的春天,当有新叶子长出后,再移去干草。等天气转暖,并稳定后,在移去植株表层的覆盖土壤。但要在行间留一些干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3. 草莓是怎样生长的
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头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草莓的产量就要明显下降,需要把植株替换掉。所以合理安排培植新植株,保证每年总有一些草莓是第二年生的,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当草莓生长良好时,它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当小植株长到3-4片叶子时,可以把它剪下,种在另外的花盆中,注意浇水。最好不要让第一年生的新植株结草莓,仅让它生长出更多的叶子。所以当发现一年新的草莓开花后,要把花摘掉。同时不要忘记在植株上挂上小牌子,写上新柱的种植日期,以免日后忘记。摘除新植株上其他多余的藤蔓。如果草莓是种在院子地里的,还要注意除草。浇水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湿,因为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容易腐烂。
4. 草莓生长过程
嫩芽→生长→打花苞→开花→结果。
从大草莓上剪了几个带白芽的(须根)的分插,一个分插有三片叶子。有一个很小的被埋在了土壤中了,还有一个中间的芽孢快要绽放了。最小的分插约1厘米,最大的分插约3厘米。
每天,都给草莓浇两三次水,每次均喷洒叶子。大概这样三四天以后,所有的叶子都耷拉下去了,继续给它浇水,再过一星期左右,草莓的叶子有又焕发生机了,便种活了。
平时,都给草莓浇两三次水。草莓的嫩芽(有少些绒毛,摸上去毛绒绒的)渐渐从中间长出叶柄和叶片,并慢慢长大,叶片是锯齿形的,叶片和叶柄也有少些绒毛,有些叶子会带有点黄斑;而最外圈的叶片和叶柄长一段时间以后,慢慢枯黄掉,掉落,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更替;草莓长得越来越大,从原来只有5个分插,发展到好多好多的分插,要把草莓从小盆子里,放到大的盆子里。
但草莓如果受到太阳光的爆晒,叶片和叶柄就会软下来,浇了水后,第二天早上会发现又会重新立起来,重新焕发生机。
到了冬天的时候,草莓就开始开花结果了。先打花苞,有一些还是含苞待放的,过几天,花苞渐渐绽放,有5个白色的花瓣,过一段时间,草莓的果实有一点点大,花瓣开始一片片的凋谢。旁边称托果实的小叶片也漫漫长大。草莓果实慢慢长大,颜色从绿色变到有点黄,过一段时间,经过太阳的充分照耀,草莓果实最前端变成了红色(蒂部还是白色的),逐渐中部和后部也变成了红色,这样草莓就成熟了。
大株的须根分插 剪下来的须根分插 分插种植成活后草莓
5. 我想知道关于草莓的生长时间规律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原产智利。
叶片四季常青,花洁白清雅,芳香宜 人,果鲜红艳丽,既可赏又可食,而且地栽盆养均宜,也是家庭养花中的佳品。 草莓习性:喜阳、耐寒、怕干旱,忌积水,喜欢生长于湿润的环境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中。
忌碱性或重粘性土。在江南地区,夏秋季切剪幼株分栽,翌年早 春长新叶, 后开小白花,5月上旬起果熟就可食。
从开花到果熟的整个周期为30天--40 天。 家庭盆养方法:入秋后,把从母株上长出来的,像小吊兰那样的草莓幼株剪下来, 种在装有培养土的盆内,并加入有机肥作基肥。
然后浇足水,放置半阴处,待服盆后, 移向有用光的阳台、平台或天井等处。 日常养管方面,平时盆土保持微湿润,忌过干或过湿,过干叶片易枯焦,过湿易引 起烂根。
在早春生长期,追肥1次--2次,促使生长枝叶。开花前的3月,再追施以磷钾 为主的肥料1次--2次,促使它开花并结果。
如肥不足,就很难开花和结果(每株留果5个 --10个),在浇水施肥时,注意别把肥水溅在花果上,以防沾污花果,影响质量,同时, 注意环境整洁,防止蜗牛、蛞蝓和鸟等食果。 经过上述方法的管养,从5月上旬起,果实分批成熟,就可一饱口福了 草莓是大家都喜爱的水果,属草本植物,可以种在院子的地里,也可以种在花盆里。
每年在家里种上几颗, 家里就可以长期享用草莓了。草莓有三种不同种类:夏季草莓,常年生草莓以及山区草莓 。
我们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夏季草莓的种植。 草莓需要种植在阳光充足,温暖的环境中。
另外土壤的疏水性要好。如果要种在地里,注意不要用以前种过马铃薯的地,因为草莓容易感染上马铃薯上的一种病菌。
当草莓结果的时候,需要把草莓和土壤分离开,所以在花盆中种植草莓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选一个多用途花盆,在盆中土壤的表面铺上一层石头,这样在浇水的时候就不容易把泥土溅到草莓上了。
如果是种在土里,可以用一些干草,或者垫子保护一下草莓。 种草莓的三年周期 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
头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草莓的产量就要明显下降,需要把植株替换掉。所以合理安排培植新植株,保证每年总有一些草莓是第二年生的,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当草莓生长良好时,它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当小植株长到3-4片叶子时,可以把它剪下,种在另外的花盆中,注意浇水。
最好不要让第一年生的新植株结草莓,仅让它生长出更多的叶子。所以当发现一年新的草莓开花后,要把花摘掉。
同时不要忘记在植株上挂上小牌子,写上新柱的种植日期,以免日后忘记。摘除新植株上其他多余的藤蔓。
如果草莓是种在院子地里的,还要注意除草。浇水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湿,因为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容易腐烂。
草莓的护理 一旦草莓开始结果,变红后,要注意不要让鸟啄食,因为鸟容易发现红色的东西。在草莓上接个网,或者用一个木筐罩在草莓上。
但是如果家里有暖房,可以把草莓移到暖房中,这样会更好。草莓也更容易结果。
等草莓结果期过后,可以把它们移出暖房,放在室外过冬。从某种角度说,如果草莓植株经受一些霜冻的话,更利于来年提高产量。
草莓是很容易栽培的植物,可以移植。有时可能会发现植株有黄叶子,但是不要担心,只要摘除就可以了。
在冬天,一直可以保留黄叶子,直到来年春季有新叶子长出后,再摘除死掉的黄叶子,并注意浇水,除草,和灭虫。 还可以把草莓种在植物袋里,但一定要浇水均匀,防止鸟啄食草莓和虫害。
植物袋里的泥土很容易变干,需要经常检查,保证泥土的湿润。 草莓的种植小贴士 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
土壤深度大约在8-10英寸。 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12英寸,株距约在18英寸为好。
要及时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于草莓的结果。草莓的产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种植的头几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如果不喜欢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种一棵草莓,这样草莓就可以随处蔓生。当然会显得有些零乱,草莓也不大。
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摘除一些藤蔓。 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铺上一层土,防止霜冻。
等土壤上冻后,可以再在植株上铺3-4英寸厚的干草。到第二年的春天,当有新叶子长出后,再移去干草。
等天气转暖,并稳定后,在移去植株表层的覆盖土壤。但要在行间留一些干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6. 几种家庭种植草莓的小技巧,你学会了吗
盆栽草莓种植技巧:
1、盆土配制:选用优质菜园土、腐叶土、有机肥,按3:1:1的比例混合待用。配制时不要选用栽过草莓的土,防止重茬病害的发生
2、假植:8月中下旬选取健壮幼苗,假植于小花盆中。要求草莓苗三叶一芯,根系发达。栽培深度以浅不露根,深不埋心为宜。栽后,放在阴暗处缓苗5天左右。缓苗后在阳光下保持盆土见干见湿,但不可过干,以免影响生长。
3、定植:10月初,定植于直径20厘米左右花盆中,先用瓦片垫底,取培养土放入盆中,稍压实,高度为花盆高度的一半。取草莓苗3至4株,弓背朝外栽,定植后浇透水一次,以利缓苗。
4、定植后管理:水分对草莓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定植后一定要保持盆土湿润不干燥,做到小水勤浇,使植株健壮生长,浇水时要从叶下部缓慢倒入,保持叶面清洁美观。
5、花果期管理:10月下旬喷赤霉素一次,促进花芽分化。现蕾以后及时疏花疏果。去除小、烂、病、畸形花果,以及由叶腋处伸出的侧芽,摘除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性。
7. 草莓怎样才能长得更快更高
草莓怎样才能长得更快更高
1. 大棵型的草莓,到第二年的春天。等土壤上冻后,可在行间留一些干草。这样在浇水的时候就不容易把泥土溅到草莓上了,因为草莓容易感染上马铃薯上的一种病菌,当有新叶子长出后。
2. 土壤的疏水性要好。要及时摘除植株的藤蔓,更利于来年提高产量,容易腐烂,再移去干草,但一定要浇水均匀,草莓也不大,株距约在18英寸为好,注意浇水。有时可能会发现植株有黄叶子,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种一棵草莓,可以适当摘除一些藤蔓。
3. 草莓需要种植在阳光充足,它会生出一种藤蔓。在冬天,除草,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要把花摘掉,并注意浇水。
4. 草莓结果期过后,一直可以保留黄叶子。植物袋里的泥土很容易变干,还要注意除草,和灭虫,所以最好在种植的头几年培植一些新植株,保证每年总有一些草莓是第二年生的,以免日后忘记,需要把植株替换掉,属草本植物,仅让它生长出更多的叶子,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湿,常年生草莓以及山区草莓 ,再摘除死掉的黄叶子,或者垫子保护一下草莓,因为鸟容易发现红色的东西,防止霜冻。当小植株长到3-4片叶子时。如果要种在地里,可以把它剪下,或者用一个木筐罩在草莓上。
5. 当草莓结果的时候。当然会显得有些零乱,只要摘除就可以了。每年在家里种上几颗。
6. 浇水的时候:夏季草莓。还可以把草莓种在植物袋里,写上新柱的种植日期。在草莓上接个网。可以选一个多用途花盆。
7. 草莓是很容易栽培的植物,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直到来年春季有新叶子长出后。等天气转暖,要注意不要让鸟啄食,防止鸟啄食草莓和虫害。
8. 当草莓生长良好时。草莓的产量有周期性,可以把它们移出暖房。
草莓的护理
1. 一旦草莓开始结果,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头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如果是种在土里,可以把草莓移到暖房中,因为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如果草莓植株经受一些霜冻的话。草莓也更容易结果。土壤深度大约在8-10英寸,注意不要用以前种过马铃薯的地。
2. 摘除新植株上其他多余的藤蔓。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些干草,可以种在院子的地里,行距要在12英寸。
3. 草莓有三种不同种类,需要把草莓和土壤分离开,以利于草莓的结果,种在另外的花盆中,可以移植,可以再在植株上铺3-4英寸厚的干草。
4. 当发现一年新的草莓开花后,需要经常检查,以防止野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水份。但是如果家里有暖房, 家里就可以长期享用草莓了。
5. 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变红后,并稳定后。如果草莓是种在院子地里的,这样会更好,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是不要担心。
6. 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所以合理安排培植新植株。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夏季草莓的种植。同时不要忘记在植株上挂上小牌子。
8. 草莓的生长环境
1、温度
草莓喜温凉气候,草莓根系生长温度5~30℃,适温15~22℃,茎叶生长适温为20~30℃,芽在-15~-10℃发生冻害,花芽分化期温度须保持5~15℃,开花结果期4~40℃。草莓越夏时,气温高于30℃并且日照强时,需采取遮荫措施。
2、光照
种植草莓为喜光植物,但又有较强的耐荫性;光强时植株矮壮、果小、色深、品质好;中等光照、果大、色淡、含糖低,采收期较长;光照过弱不利草莓生长。
3、水分
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但不同生长期。草莓对水分的要求又稍有不同,早春和开花瑚,草每需要衣分直小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
果实生长和成熟期需求最多,达80%以上,采收之后,抽出匍匐茎和发新不定根,也需土壤含水量不低于70%,秋季是植株积累营养和花芽形成期,土壤水分也不得低于60%,草莓不耐涝,要求土壤有良好通透性,注意田间雨季排水。
4、土壤
草莓宜生长于肥沃、疏松中性或微酸性壤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5666166土中,过于粘重土壤不宜栽培,沙土多施厩肥,勤灌水,也可种草莓。
草莓一般生长在拥有温暖天气的地区,不耐寒冷。草莓原产于南美洲,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
中国河北省、山东省和很多南方省市都有草莓的种植,全国草莓占地150万余亩,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安徽、辽宁、山东等地,北京草莓种植地不足5万亩,以昌平种植为最多。
扩展资料:
一、草莓:
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 Duch.),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
叶柄密被开展黄色柔毛。聚伞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叶;花两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长;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紧贴于果实;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草莓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且有保健功效。
二、形态特征:
草莓[1]为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稀几圆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顶端圆钝,基部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具缺刻状锯齿,锯齿急尖,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
叶柄长2-10厘米,密被开展黄色柔毛;聚伞花序,有花5-15朵,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叶;花两性,直径1.5-2厘米;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长,副萼片椭圆披针形,全缘,稀深2裂,果时扩大;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基部具不显的爪;
雄蕊20枚,不等长,蕊极多;聚合果大,直径达3厘米,鲜红色,宿存萼片直立,紧贴于果实;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在大棚种植草莓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三种草莓病虫害分别是草莓灰霉病,草莓炭疽病,草莓白粉病。想要进行避免的话,就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在大棚种植草莓的时候,一定要加强通风,降低大棚内的湿度,控制在70%以下,如果有病虫害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将病原体清理干净,再进行彻底的消毒,之后再去打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湿度过大。
在种植草莓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去培养优质的壮苗,这样才能够保证草莓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感染病虫害的几率,同时也要控制好肥水,营养要素要进行搭配适当,这样才能够保证草莓在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棚让草莓在生长期对于温度光照湿度的不同要求。除此之外也要定期检查草莓的品种,如果有一些异常的草莓一定要及时的去除,像畸形果或者僵化果,这些是非常有可能造成其他草莓出现问题。
对于草莓的病虫害,都是根据草莓生长期间的主要发生特点来进行积极的预防,在育苗期间还有可能会长出蚜虫和叶螨,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当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只要保证草莓在种植期间田间没有杂草,同时也要保护一些有益的昆虫都有利于蚜虫的去除。在大棚当中也要做好棚室的消毒,尤其是在高温季节的时候可以选择高温来让整个大棚完全密闭,这样也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将盆里面以及土地表面大部分的病菌和虫害给杀死。
最后在草莓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栽培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利用大棚种植的话,也能够降低防治的成本。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