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选择服用射干非常不错,这是特别好的一种中药材,大家早上的生活中就可以选择服用射干来促进健康,特别是可以帮助我们治疗多种疾病的不适情况,那么具体我们服用射干有哪些功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射干的情况。
治感冒
治疗风热感冒是射干的功效与作用中最为熟悉的,不过我们服用射干只能够对风热的感冒起到作用,这一点需要我们清楚。而且因为射干本身是一种寒性的药物,如果是风寒感冒,身体内本身就已经是集聚了寒气,而且我们用寒性药草去治疗只能是雪上加霜的事情,所以说需要小心对待,不过风热感冒却正是相反,连带的一系列感冒并发症,如咽喉肿痛、流涕、咳嗽等都可以治疗,所以在这时候就不妨试试服用射干,效果非常不错。
止咳化痰
我们服用射干不仅可以治疗感冒,而且还可以选择服用射干来止咳化痰,这对我们的健康来说同样非常有帮助,现在很多人在支气管或者是肺部有了分泌物的时候都会不停地咳嗽,这时候我们将射干同麻黄、款冬等中药一起熬药服下,就会将肺部淤积的异物化解,这样就能够起到不错的养肺效果。而且实际上感冒引起的咳嗽和肺部疾病引起的哮喘都可以用其来治疗,效果非常的不错,因此在平时出现这样的不适情况,那么就完全可以服用射干改善。
射干是非常不错的一种中药材,大家在平时选择服用射干能很好的促进健康,首先对于感冒的问题来说,大家可以通过服用射干来治疗,而且还能够通过服用射干来止咳化痰,这对我们的健康有非常大帮助,在平时就不要错过射干。
射干属于我们现在厂家的一种中药材,很多人都会用射干来促进健康,而且射干的治病效果也是非常强的,所以在平时很多人都会用到射干来治病,不过在选择用射干的时候也要学会方式和方法才行,特别是徐汇搭配射干的用法,对健康有帮助,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吧。
配麻黄:我们在选择服用射干的时候,首先就推荐大家把射干来搭配麻黄进行服用了,大家都知道射干是苦寒,降火消痰,利咽平喘;麻黄辛温,温肺散寒,开宣肺气。如果我们能够搭配在一起服用,这样首先是可以平和药性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射干来促进肺部健康,所以说如果肺部不适,那么就可以试试这样用射干。
配黄芩:服用射干的时候,还可以选择搭配黄芩了,这种中药材性味苦寒,清热泻火,善走上焦,入肺经,清肺热,泄肺火;而对射干来说,性味同样也是苦寒的,但除具清热解毒之功外,j尚有化痰利咽之长。如果选择把两种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服用,首先就能帮助我们宣泻肺火,通利咽喉,治肺痈咽喉不利、声音嘶哑等问题都是有好处的,可以很好的保护肺部健康。
配桔梗:除了上面推荐的搭配用法,在服用射干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搭配的就是桔梗了,桔梗作为常见中药材的一种,桔梗的味辛、苦,气平和,辛散苦泄,开宣肺气而利胸膈咽喉;射干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二药合用,清利咽喉之效更捷,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喉肿痛,效果是很不错的,是解决痰多咳嗽问题的好选择。
射干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服用,这是能帮助我们很好的促进肺部健康,清热解毒的好选择,但是在服用射干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才行,上面介绍的射干搭配用法,对我们健康是有帮助的,学会射干的用法就能更好的促进我们身体健康。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一种药材叫射干,是一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药材,帮助我们很好的调理身体,但是也是有一些人在服用后是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状况,所以射干也是有一些副作用的,下面就是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副作用吧。
射干副作用一:导致滑胎
我们都知道孕妇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在怀孕的前6个月是非常容易遇到滑胎的状况,而射干是属于一种非常强性的药物,我们食用过多的话就是会刺激到子宫,加上射干本身又具有活血的功效,因此,孕妇服用一点儿也会引起极大的反应,很有可能腹中的宝宝就保不住了。这是射干的副作用之一。
射干副作用二:导致呕吐
很多人是喜欢什么时候中药熬好什么时候喝,其实这是会使得我们自己反胃,因为我们在空腹服药之后,是会使得射干强烈的药性使得自己的胃部无法消受,而药性就是会四处的扩散寻找泄口,就是会使得我们出现呕吐的状况,这是射干的副作用之二。
射干副作用三:导致中毒
射干也是有一定的毒性,我们很多时候按照医生的叮嘱用药,我们的身体一般情况下都是会使得射干的毒性免疫掉。但是有一些人偏偏喜欢将这种看起来功效比较强或者广泛的药加大服用量,这样一来,身体的免疫力无法将毒性全部免疫掉,只能是中毒。一般中毒会出现面部红斑和瘙痒,有时候也会出现浮肿情况。这是射干的副作用之三。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射干的一些副作用了,我们大家在服用药的时候一定是要很好的按照医生的叮嘱来进行,而且是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如果不注意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的大。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原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一般认为外寒内饮,寒饮伏肺是本方证病机所在。《方函口诀》云:「此方用于后世所谓哮喘,水鸡声,形容哮喘之呼吸也。」因此咳嗽气逆喘促,喉中痰声辘辘是方证识别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与小青龙汤同为主治咳喘病外寒内饮证的方剂,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异同比较分析。根据方证对应的药证原则可知,前者主要含有射干、紫菀、款冬花,因此肺气上逆证症状较为突出,如咳喘气逆,喉中痰鸣等;后者含有麻黄、桂枝、白芍等,因此风寒束表证症状较为突出,如恶寒,鼻塞,流清涕,头痛,后背疼痛僵硬等。两者均含有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这四味药,因此两者都有「寒咳」症状,如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量多,背部寒冷如手掌大等。曹颖甫在《经方实验录》中对两者之间的鉴别关键作了点评,「以上自小青龙汤至泽泻汤凡五证,皆治痰饮。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苓桂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此其大较也」。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将小青龙汤的典型指征归纳概括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即清涕滂沱,咳痰清稀量多。笔者也发现,只要能在两者之间准确鉴别,治疗寒饮伏肺证的咳喘往往收效迅速。
兹举射干麻黄汤治疗多年顽咳医案一则。
仇某,女,56岁。2010年2月18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冬季出现咳嗽,咳白黏痰,之后每年冬季发作,油烟 *** 后加重,严重时呼吸困难,喉间痰声辘辘,曾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予解痉、祛痰等治疗(药用氨茶碱、盐酸氨溴索)后咳喘痰鸣缓解不理想,寒冷、油烟 *** 后频繁复发。近2月来因咳喘加重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胸闷憋气,咳喘气急,咳白黏痰,咳声重浊憋闷,吸冷气、油烟,进食呛咳后明显加重,喉间痰鸣音较重,咳甚时头胀头痛,胃口、睡眠尚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脉沉。
因患者无鼻塞清涕、后背僵硬不适,故考虑头胀头痛为咳嗽剧烈所致,并非风寒束表证,从而排除小青龙汤证。患者呼吸困难,喉间痰声辘辘,咳嗽,咳白黏痰,冬季发作,油烟 *** 后加重,这是典型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因此断定为射干麻黄汤证。中医诊断:喘证(寒饮伏肺,肺气不降)。治以温肺散寒,化饮止咳。拟射干麻黄汤原方。处方:射干10克,生麻黄6克,半夏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细辛6克,五味子6克,生姜小鸡蛋大,红枣5枚(切开)。5剂,水煎服,日1剂。
2月21日二诊:患者服上方1剂后咳喘明显减轻,3剂服完咳喘、闷憋、痰鸣、头痛诸症悉除,疗效之迅速大出患者意料,遂停药。嘱咐患者自备数剂汤药于家中,病情复发后随即服用。之后寒冷、油烟 *** 后也未再发,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
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亚州甲型AR8)有抑制作用,用挥发油给鼠作治疗流感实验,平均存活期显著增加,平均肺损伤显著减低,有一定治疗效能。水煎剂和麻黄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有治疗作用。
解热、发汗
麻黄挥发油对兔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以萜松醇的降温作用更为明显。
麻黄生物碱不能诱发出汗。麻黄汤对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引起汗腺分泌而发汗。证实了古人的观察,单用麻黄并不发汗,麻黄与桂枝同用才能发汗。 麻杏石甘汤对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实验证明,对于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但麻黄挥发油对于皮肤的粘膜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麻黄所含的麻黄碱的结构和药理作用均与肾上腺素有相似之处,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率增加,心率加快,甚至心律紊乱。
降压作用
麻黄主要生物碱能引起血压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能上升。麻黄次碱和挥发油有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对血管的作用
麻黄碱能使心、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使肺、肾、脾等内脏和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而血流量减少;并能使肺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因此麻黄对哮喘病人肺动脉高压者是不利的。
利尿作用
伪麻黄碱较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用水,盐水及尿素(Urea)后,更进一步增加尿量排出,但对麻醉狗则尿量反而减少,对轻症实验性肾小管性肾炎之犬仍然产生利尿反应,严重者则无利尿作用。
对平滑肌的影响
扩张支气管麻黄多种生物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挥发油之中的烯醇类和吡嗪类衍生物也有平喘作用。
抑制蠕动麻黄碱有松弛胃肠道平滑肌而抑制其蠕动的作用,能延缓胃肠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因而麻黄能影响食欲。
抑制子宫平滑肌麻黄对人的子宫平滑肌可起到抑制作用,因而能缓解痛经。而对动物的子宫平滑肌能增加张力。 麻黄碱对输精管有收缩作用。
增强膀胱括约肌麻黄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张力增加,排尿次数减少,因而能治疗儿童遗尿症。
麻黄碱还能使肛尾肌收缩。
兴奋中枢作用
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质下中枢。其兴奋作用较肾上腺素为强。因而能引起失眠、神经过敏、烦躁不安、震颤等症状。
兴奋呼吸作用
麻黄碱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加每分钟呼吸量。麻黄碱和麻黄水提物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
麻黄挥发油有平喘、祛痰功效,但无镇咳作用。
兴奋肌肉作用
麻黄碱能增加肌肉的紧张度,使疲劳的肌肉恢复张力。因而麻黄被列为肌肉兴奋剂,而为运动员所禁止使用。
抗肾衰
麻黄于浸膏能使肾衰大鼠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下降,血钙上升。是由于抑制了肌酐和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明显地抑制甲基胍的形成,从而改善了肾功能。 伪麻黄碱对狗有利尿作用。
减肥
麻黄碱能促进脂肪分解,有减肥功效。
抑制血小板聚集
麻黄提取物能抑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A3的生成。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利胆
麻黄提取物对兔有利胆功效。
抗肿瘤
麻黄白飞燕草苷对小鼠有抗肿瘤功效。
麻黄的配伍应用
配桂枝
宣卫气,解肌发表;通血脉,温经散寒。《本草思辨录》曰:“桂枝者,所以补麻黄之不足也。麻黄世荣卫之邪,桂枝调荣卫之气;桂枝得麻黄,不至羁汗;麻黄得佳枝,即能节汗;二者合而正不伤受,此麻桂并用之方皆然。”
配杏仁
能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药品化义》曰:‘若四时感冒风寒,闭塞肺气,咳嗽声哑,或鼻塞胸满.或喘急痰多,用入三拗汤以发散肺邪,奏功甚捷,若小孩疹子,当能散热邪,以此同杏仁,发表清肺,大有功效。。
配白术
麻黄宣通肺气,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白术键脾燥湿,以土制水,助运中焦,输布水湿。二药合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伤寒论》越婢加术汤,即以麻黄配白术,治“湿家身烦疼”。
配石膏
麻黄石膏互伍,麻黄辛温,石膏大寒,重用石膏,轻用麻黄,寒热对消,麻黄只用其辛,而不用其温,合为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治。这与麻黄配桂枝,麻黄杏仁治风寒咳嗽者,则有寒热之不同。《本草经疏》曰: ‘麻黄得石膏,则发散不猛。”
配附子
治素体阳虚,复外伤风寒,仅用麻黄开腠,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有大汗亡阳之虞,唯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本草纲目》曰:“少阴病发热脉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乃赵嗣真所谓热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
配细辛
治太阳少阴两感证。用麻黄发太阳之表热,细辛散少阴之浮热,相须为用,一汗而解。《本草思辨录》曰:“细辛佐麻黄而在行,是为一专一普。麻黄驱阴邪,发阳气,不仅入少阴而用甚普细辛则色黑入肾,赤入心(或云赤黑,或云深紫,紫即赤黑相兼之色也),一茎直上,气味辛烈,故其破少阴之寒凝,锐而能专。”
配熟地
熟地滋肾,温补营血,麻黄辛温,善于发表。熟地与麻黄同用,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熟地与麻黄相伍,则麻黄随熟地而走,麻黄之辛,辛能通滞麻黄之温,温能散寒。主治阴疽寒凝之证。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眼风等,一以温补营血不足;一以解散阴凝寒痰,使其阴破阳回,寒消痰化。《王化医存》曰:“麻黄少同熟地多,但开腠理而不滞不汗。”
麻黄致病验方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150克(去节),桂枝100克(去皮),甘草50克(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喂粥。(《伤寒论》麻黄汤)
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100克(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250克(去根节了,秤),桂心100克。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150克,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治病疮疱倒者:麻黄(剪去节)25克,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 本草衍义》)[3]
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发汗散寒、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麻黄方剂制剂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用治因感受风寒之邪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脉浮紧的伤寒表实。《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杏仁、甘草。用治感受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
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三方用于外受风寒之邪,内有郁热的表寒里热证。证见: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伤寒论》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本方治风寒束表,水饮内停的表寒里饮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伤寒论》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本方用治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火,壅遏于肺的喘咳症。证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烦渴,面赤唇红,有汗或无汗,舌苔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伤寒论》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
麻黄、杏仁、薏茹仁、甘草。本方用治风湿在表的风寒湿证。证见:身痛,脉浮者。《金匮要略》曰:“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太枣。本方用治寒饮郁肺的哮喘病。证见:咳嗽、哮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吐涎沫,不得平卧。《金匮要略》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
麻黄、附子、甘草。本方用治素体阳虚,感受风寒的表里俱寒证,或水肿,小便不利的虚寒证。证见: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小。《伤寒论》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阳和汤(《外科全集》)
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本方主治阳虚阴寒的阴疽证。证见:患处漫肿无头,疼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的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眼风等证。近代有用治淋巴结核,腹膜结核,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见阳虚之象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本方用治伤寒表邪未解、兼有湿热黄疸者。证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面目发黄,尿黄赤等。《伤寒论》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召赤小豆汤主之。”
通宣理肺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加减)
紫苏叶、葛根、麻黄、前胡、杏仁、枳壳、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桔梗、黄芩。剂型:蜜丸,每丸重 9克:每服一丸;每片重0.55克:每服四片。淡姜汤或温开水送下。均日服二次。功效主治散寒解表,宣脯止咳。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气促,咽痒,痰稀,肢酸身倦,舌苔白润,脉浮滑等证。
冲和丹(发汗解热丸《六科准绳》)
麻黄、羌活、防风、荆芥穗、薄荷、细辛、川芎、白芷、苍术、当归。剂型:蜜丸。每丸重6克。服法用量:每服二丸,日服二次,淡姜汤或温开水送下。功效主治:辛温解表,发汗解热。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颈项强直,骨节疼痛,鼻流清涕,鼻塞身重,咳嗽气促。
麻黄的副作用
毒副作用
给小鼠腹腔注射麻黄水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为650mg/kg,麻黄挥发油的半数致死量为1.35ml/kg;给小鼠口服麻黄碱的半数致死量为400mg/kg,麻黄挥发油的半数致死量为2.79ml/kg。
麻黄碱毒性较强,伪麻黄碱毒性较弱,后者在体内的代谢也甚慢。麻黄碱常用于发汗平喘,服用过量时,常发生烦躁、失眠等中枢兴奋症状以及血压升高等副作用。麻黄碱用于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有时可引起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
成人内服麻黄,其中毒量为30~45g。麻黄中毒的机制主要是:麻黄碱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化学传导物质的破坏减慢,从而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的影响尤为显著。
麻黄中毒,最初表现为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头痛头晕、耳鸣失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口渴出汗、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严重者排尿困难、视物不清、休克、昏迷、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衰竭、心室纤颤而死亡。长期服用本品可成瘾。
宜忌配伍
厚朴为之使,恶辛荑,石苇。
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咽喉干燥者,气喘属虚者,皆当忌用。
及离体兔肠的蠕动。
一定剂量的麻黄碱能对抗麻黄油乳剂引起的小鼠镇静作用及兔全身肌肉瘫痪现象,对蟾蜍心脏,麻黄油乳剂只表现抑制作用,麻黄碱并不能拮抗此作用。麻黄油乳剂在不影响肌紧张的剂量时,对兔呼吸运动呈先兴奋后抑制,麻黄挥发油乳剂Vl服安全度很大,注射于家兔腹部或耳部皮下组织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上一页全文完(共 22384 字)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