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大闸蟹孕妇、老年人、胆道伤风不能吃

时间: 2023-04-26 11:40:18

大闸蟹孕妇、老年人、胆道伤风不能吃

很多人都喜欢吃海鲜的食物,其实海鲜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不同的人群选择的海鲜的种类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个人不同的口味需求。但是这样的美食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食用的,我们来看看哪些人不能吃。

孕妇宜少吃或不吃螃蟹

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对孕妇不利。孕妇需要均衡的营养,但是螃蟹是属于寒冷的食物,对于孕妇的身体会有影响,所以还是不要吃的比较好。

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

因老年人消化系统脏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食蟹应以品尝为主,不宜多食。而幼儿因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所以也不宜多食螃蟹。在吃螃蟹的时候要用姜醋进行调味,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而且还可以有杀菌抑菌的作用。

有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蟹

伤风感冒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难愈或使病情加重。因为伤风感冒的人吃了大闸蟹以后会使疾病更加的严重,而且还不容易消化和吸收,对于疾病的恢复不利。

患有胆道疾病的如胆囊炎、胆结石症的人不宜螃蟹

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转重。这样的人群抵抗力比较低,而且胆囊疾病直接影响消化和吸收,对于胆固醇的代谢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样的人群最好不要吃。

关于哪些人不能吃螃蟹的这个问题,上面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可以看出的是不能吃螃蟹的人群还是有很多的,根据自己的疾病的病情或者是人群来综合的评判,希望如果你是以上的这些人群之一的话最好不要轻易的吃大闸蟹。

吃大闸蟹时应注意什么?哪里不能吃?

你好!
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就是蟹黄和蟹肉,其它的地方就不要吃了。
吃大闸蟹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蟹黄和蟹膏,胆固醇高:
大闸蟹营养丰富,主要是蟹黄蟹膏,但是其胆固醇含量也最高,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
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胆固醇466毫克,每100克蟹肉含有胆固醇65毫克。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膳食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过高,会使血液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结果提升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
建议,人体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依此看来,一只大闸蟹的胆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荐摄入量,吃蟹一定要节制。我们建议,吃蟹每次不超过1只,一周最多吃2至3次;如果一次吃了2至3只蟹,那么下次吃蟹须间隔一周。
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人,吃蟹频率还应减少,最好选择性地只吃蟹肉,少吃或不吃蟹黄蟹膏。为了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与胆固醇,建议吃蟹时应减少其他肉类、内脏、蛋类的摄入量,同时多吃蔬菜水果,降低脂肪与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代谢。
二: 吃蟹的“三不”:
不吃死蟹蟹死后体内糖元分解乳酸增多,僵硬期和自溶期缩短,蟹体内的寄生细菌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也就越大。即使死蟹煮熟煮透,这种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面颊潮红、心跳加速等。
不吃生蟹、醉蟹大闸蟹生长在江、河、湖底的泥沟里,并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物,因此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很高,这种囊蚴的抵抗力很强,一般要在55℃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或浓度为20%的盐水浸泡48小时才能杀死。生蟹、醉蟹虽味道鲜美,但极易诱发肺吸虫病,刺激或破坏肺组织引起咳嗽咯血;一旦侵入脑部,还会引起瘫痪。因此,吃蟹建议高温蒸煮20至30分钟,这样才会把蟹内的病菌和寄生虫杀死。
不与浓茶、柿子同食浓茶、柿子、刺梨、山楂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不宜与大闸蟹同时食用,否则会与蛋白质结合,凝聚形成“胃柿石症”,继而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吃蟹最理想的佐料是醋、姜、葱等调味料,蒸煮时放一些紫苏、黄酒以及少量盐,可起到辛温解表,增加鲜味、杀菌助消化的作用。
三: 蟹的哪些地方不能吃,必须去除:
蟹的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至于蟹黄蟹膏,含大量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丰富。
吃蟹前必须做到四清除。
一清除蟹胃,蟹胃俗称“蟹和尚”,即在背壳前缘中央一块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沙;
二清除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
三清除蟹心,蟹心极寒,呈六角形,又叫“六角肉”,它在蟹的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食用时可拿一只蟹脚尖挑出;
四清除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同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东西,又称“蟹百叶”。上述部位既脏又无食用价值,切勿乱嚼一气,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四:哪些人须吃蟹要多注意:

大闸蟹属于高敏食物,也即民间说的“发物”。蟹肉中含有异性蛋白质,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肠壁进入人体,会诱发并加剧过敏反应,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各种皮疹、哮喘、严重者更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以下五类人群,吃蟹时须谨慎:
1. 对吃蟹有过敏史,或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的人,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儿童、老人与孕妇,最好不要吃蟹。
2. 胆囊炎、胆石症、肝炎、急慢性胰腺炎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蟹,更不能以酒伴蟹开怀畅饮,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上述疾病的急性发作。
3.腹泻、胃痛、感冒、发烧或本身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蟹,因为大闸蟹属寒性食物,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不宜消化吸收,同时会加速脾胃不适,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4. 体质寒凉虚弱的孕妇,不适合吃寒湿的大闸蟹,会有引起流产的可能。
5.婴幼儿不宜吃大闸蟹,以免高蛋白加重肝肾脏负担;学龄儿童每次吃蟹,以半只为宜。
谢谢!!

螃蟹很鲜美,哪些人是不能吃螃蟹的?

对海鲜有过敏史、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不吃为好,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老人、孕妇最好不要吃蟹。螃蟹是杂食动物,它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充满细菌和污泥,甚至还可能有寄生虫。因此,患有腹泻、胃痛、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不适合吃螃蟹,可能会加重病情。

螃蟹属于高档食材,常见的有大闸蟹、梭子蟹等,大多数品种生活在海里或靠海的区域,也有一些在淡水或陆地;螃蟹肉质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蟹肉性寒,以下几类人不适合吃螃蟹:决定及有助钙留存於骨质并可减少血栓形成。蟹黄、虾黄和纳豆激酶(黄豆发酵-水豆鼓、豆鼔、腐乳等均同属)均为消血栓的有益食品可以多吃一点。我是年已经七十岁仍在正常上班的旅美药厂研究人员。

“发育”阶段,螃蟹属于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很容易增加肝脏、肾脏的代谢负担,婴幼儿的肝脏功能本身不强,并不适合食用;另外婴幼儿的消化能力较弱,螃蟹又是一种本身寒凉的食物,不宜食用。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过多吃螃蟹。这类人群过多食用螃蟹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另外,存在胃肠道疾病、腹泻的人群,在疾病急性期,也不宜吃螃蟹,有可能会加重病情。螃蟹性寒,易留有寄生虫,有些是用催生素喂大的,其中有激素成份,虾和螃蟹的蛋白质成分与人类不完全相同,孕妇吃虾蟹容易影响到胎儿神经,特别是胎儿并未完形时影响是有些的,但是少量吃点没问题的同时患有胆道疾病的如胆囊炎、胆结石症的人不宜食螃蟹。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转重。

阳澄湖大闸蟹怎么食用,吃蟹有哪些常识?

苏澄牌的大闸蟹非常不错,去年朋友就送我一个礼盒,我相当满意哦,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
关于大闸蟹怎么食用的常识,我可以给您以下建议:
食用方法: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以蒸煮剥食为主,
先将蟹体清水洗刷干净,然后用线把蟹紧紧绑住,放入锅内隔水蒸煮,蒸煮前先将锅内的水煮开,尔后放入蟹蒸煮十二至十五分钟,直至蟹壳变红,即可剥食。食用时,以酸醋、食糖、姜丝、酱油等拌匀,作为佐料。讲究的人家,还有一套吃蟹的专门工具,包括精巧的剪刀、榔头、钳子、夹子、铁刺等等---人称“蟹八件”。蟹肉味美,但其性寒,因而食蟹时,除了佐以姜、醋外,还应在就餐时喝一杯黄酒,以达驱寒之功。食蟹后,口、手往往留有余腥,可在手中倒上少许白酒涤擦,腥味即去,如腥味尚存,可采几片菊花叶,在手中揉搓,并用菊茶漱口,其腥自消。
吃蟹常识:
买蟹要多看,吃蟹要注意安全,如果要放心食用,最好经高温煮熟煮透20至30分钟。专家指出,蟹不宜与茶水和柿子同吃。肝炎患者、心血管病人、伤风感冒、发热、脾胃虚寒者、有过敏体质的、患有胆道疾病的、胆囊炎、胆结石症的、孕妇、老年人等应禁食或少食螃蟹。

大闸蟹怎么吃才降 吃大闸蟹禁忌

(1)不宜吃生蟹、死蟹与久置熟蟹。
(2)大闸蟹不宜与梨、柿子、泥鳅、香瓜、花生、冷饮、茶水同事食用。
(3)多种病人不宜食大闸蟹,肝炎患者、心血管疾病、脾胃虚寒、过敏体质、胆道疾病和伤风感冒的病人都不宜食大闸蟹。
(4)孕妇、老人宜少吃或不吃大闸蟹。故吃大闸蟹应以品尝为主,欲:健康吃蟹之且吃且珍惜。
巴仙阳澄湖大闸蟹销售人员会在销售时适时告诉您吃蟹的禁忌,为您的健康负责到底。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