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很常见的疾病,在生活中,患上肺结核的人群非常的多。肺结核和我们平时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患上肺结核要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治疗肺结核-大蓟,大蓟治疗肺结核效果很好,而且副作用比较小。
[药物]干大蓟根100克,猪瘦肉30—60克(或猪肺30克)。
[用法]水煎,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连服3个月为1疗程。有效而未愈者可继续服第2个疗程,2个疗程未愈者停药。
[疗效]此法治疗肺结核26例,其中痊愈4例,好转17例,无效5例。
听老中医讲述肺结核的治疗秘方
目前在临床上对肺结核的治疗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肺结核属于虚症,一般是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如果患上肺结核的话,很容易多汗,夜里面容易出现盗汗。肺结核人群还容易咳血,如果经常咳嗽的话,就会咳出血来,所以患上肺结核要注意。咳嗽过久也要注意,以免加重肺结核的疾病。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结核病人往往会出现多汗、夜间盗汗、久咳咯血等症状。
治疗过程中如能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滋阴补气的中药,能明显改善上述症状,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好转。
以太子参和冬虫夏草为君药的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是滋阴补气,治疗虚症的最佳选择。
它同时入肺、脾、肾三经,综合调整,有利于患者脏腑平衡的建立。
从上述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大蓟治疗肺结核是非常的有效果的,最主要的就是大蓟比药品的副作用更小,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也是更少。大蓟的煎制方法并不是很难,如果家里有人患上肺结核的话,可以根据上述的方法食用大蓟治疗。
【别称】白花络、石藤、爬墙虎、络石。
【形态特征】常绿缠绕性藤本。嫩枝被灰褐色柔毛,老枝上有气生根。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契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短毛;有短叶柄。四~六月开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5深裂,反卷,外面被白色柔毛;花冠白色,高脚蝶状,花冠筒中部膨大;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管中部;雌蕊有2个分离心皮,子房上位,基部有5裂的花盘,与子房等长;花柱单一。九~十月结瞢荚果,圆柱形,叉生,褐色,无毛,种子多数,顶端有白色光亮的种毛。秋末冬初未落叶时采割,晒干备用或鲜用。
【生长环境】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主要生长于山坡、路边、沟边的杂林中,常攀援于树上、石上。
【性味功效】味甘苦,性微寒。平肝熄风,祛风止痉,活血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络石藤、川牛膝各12克,威灵仙、木瓜各9克,薏苡仁15克,独活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痹痛。第二方:络石藤30克,兰花参20克,地念25克,大蓟根20克,猪肺120克。
用法:加水共炖烂,喝汤吃肺(猪肺可加佐料吃,也可不吃)。
主治:肺结核。第三方:络石藤30克。
用法:煎水当茶服。
主治:咽喉肿痛。第四方:络石藤叶30克,荠芋、乌韭各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吐血。第五方:络石藤30克,土牛膝10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黄酒适量,分2次服。
主治:跌打损伤。第六方:络石藤5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将络石藤切碎,浸泡于酒中,密封半月,每次服10~30毫升。
主治:筋骨酸痛。第七方:络石藤、瓜蒌、皂角刺、制乳没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痈肿疮毒。第八方:络石藤适量。
用法:晒干,研细末,瓶装备用,临用时取适量,干掺伤口,加压止血。也可临时取鲜叶,洗净,捣烂,外敷伤口。
主治:外伤出血。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大蓟的别名7大蓟的处方用名8大蓟的来源9大蓟的产地10大蓟的原植物形态11大蓟的采收与初加工12大蓟的生药性状13大蓟的炮制 13.1大蓟的炮制方法 13.1.1大蓟13.1.2大蓟炭 13.2成品性状13.3炮制作用13.4炮制研究13.5贮存方法 14大蓟的性味归经15大蓟的功效与主治16大蓟的化学成分17大蓟的药理作用18大蓟的药典标准 18.1品名18.2来源18.3性状18.4鉴别18.5检查 18.5.1杂质18.5.2水分18.5.3酸不溶性灰分 18.6浸出物18.7含量测定 18.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18.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8.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8.7.4测定法 18.8大蓟饮片 18.8.1炮制18.8.2鉴别、含量测定18.8.3性味与归经18.8.4功能与主治18.8.5用法与用量18.8.6贮藏 18.9出处 19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大蓟的方剂2用到中药大蓟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大蓟 1拼音 dà jì
2英文参考 Cirsium japonicum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nicus japonicus [朗道汉英字典]
Japanese thistle herb or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IRSII JAPONICI HERB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Herba seu Radix Cirsii Japonici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apanese thistle her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apanese thistle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大蓟
大蓟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2]。大蓟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大蓟炭形如大蓟段或片,表面焦黑色,质松脆,具焦香气,味苦[2]。
大蓟味甘、苦,性凉[2][3]。归心、肝经[2][3]。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的功能[1][3][2]。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3]。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2]。大蓟炭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2]。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Herba seu Radix Cirsii Japonici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Japanese thistle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Japanese thistle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大蓟的别名 马蓟、虎蓟、野红花、牛刺芳菜、鸡姆刺、大刺儿菜[1]。
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 。
7大蓟的处方用名 大蓟、大蓟炭[2]。
8大蓟的来源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2]。
大蓟的根亦入药,功效同地上部分。
9大蓟的产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1]。
10大蓟的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我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生于山野、路旁、荒地。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11大蓟的采收与初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2]。
12大蓟的生药性状 大蓟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大蓟的炮制 唐代有切制(《千金翼方》)、“捣取自然汁”(《食疗本草》)、酒渍(《外台秘要》)的方法[2]。
宋代有焙法(《圣济总录》)[2]。
元代有烧灰存性(《十药神书》)[2]。
明代有碎(《本草品汇精要》)、童便浸后曝干(《奇效良方》)之法,并有“消肿捣汁,止血烧灰存性”(《炮炙大法》)的记述[2]。
清代有酒洗后童便拌炒(《本草汇》)以及捣汁入童便和酒饮(《得配本草》)等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3.1.2大蓟炭 取大蓟段或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2]。
大蓟炭形如大蓟段或片,表面焦黑色[2]。质松脆,具焦香气,味苦[2]。
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2]。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2]。如十灰散(《十药神书》)[2]。
动物实验表明,大蓟炭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2]。有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大蓟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大蓟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20℃,炒制10分钟[2]。
14大蓟的性味归经 大蓟味甘、苦,性凉[2][3]。归心、肝经[2][3]。
甘、微苦,凉。入肝、肾经[1]。
15大蓟的功效与主治 大蓟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的功能[1][3][2]。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3]。
1.治衄血,吐血,咯血,尿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乳痈,肠痈,高血压,肺结核。煎服:9~15g(鲜品30~60g)。止血炒炭用[1]。
2.鲜品捣敷痈疖肿毒,外伤出血[1]。
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2]。如用鲜大蓟根洗净捣汁,加热水炖1小时,饭前服,治热结血淋(《福建民间草药》);治心热吐血及衄血、崩中下血,均可用本品捣后绞取汁内服(《太平圣惠方》)[2]。
大蓟炭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2]。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2]。如十灰散(《十药神书》)[2]。
16大蓟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堿、挥发油[1]。根含生物堿、乙酸蒲公英甾醇酯、α香树脂醇和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等[1]。鲜叶含柳穿鱼苷、柳穿鱼素等黄酮类[1]。
大蓟主含生物堿、挥发油等成分[2]。
17大蓟的药理作用 水或醇浸剂对猫、狗、兔有降低血压作用。大蓟尚可止血,有效成分为柳穿鱼苷[1]。
动物实验表明,大蓟炭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2]。
18大蓟的药典标准
Daji
CIRSII JAPONICI HERBA
(2)取本品粉末lg,加甲醇lO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蓟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一丁酮一乙醇一水(1:3:3: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测。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18.5.2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第一法)。
18.5.3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K)。
18.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21:7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柳穿鱼叶昔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8.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柳穿鱼叶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55μg的溶液,即得。
18.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0.5g,精密祢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l0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8.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l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柳穿鱼叶苷(C28H34015)不得少于0.20%。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短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切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多破碎。气微,味淡。
18.8.2鉴别、含量测定 同药材。
18.8.3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
18.8.4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18.8.5用法与用量 9~15g。
18.8.6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大小蓟茶。
2、[原料组成]大蓟、小蓟鲜草各60克。
3、[制法]将鲜草洗净捣烂,绞取药汁,以温开水和服。
4、[服法]每日2剂。
5、[功用]清热解毒,护肝退黄.适用于传染性肝炎症见恶寒发热,全身皮肤、虹膜黄染,纳差,厌油,肝脾肿大,小便色黄,肝功能异常等。
6、[注意]低血压患者慎用。
盘龙参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润肺、解毒消疮、补气壮阳。
盘龙参,中药名。为兰科盘龙参属植物绶草的根或全草。产于全国各省区。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补气壮阳之功效。
常用于病后虚弱,神经衰弱,阴虚内热,咳嗽吐血,肺结核咳血,头痛,腰痛酸软,小儿夏季热,小儿急惊风,糖尿病,遗精,白带,淋浊带下,脚气,带状疱疹。外用治毒蛇咬伤,烫火伤,疮疡痈肿。多年生草本。
根茎短,有簇生、粗厚的纤维根。茎高15~45厘米。叶数枚生于茎的基部,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度和宽度变化大,最长的可达15厘米,先端钝尖,全缘,基部微抱茎,上部的叶退化而为鞘状苞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