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牡蒿的配伍方法以及用法(蒿是什么植物)

时间: 2023-04-27 03:08:23

牡蒿的配伍方法以及用法

牡蒿是什么?它是一种植物,可以有入药作用的中药材种类之一。对于解毒是有好处的,你知道牡蒿应该如何利用吗,有很多的配伍的方法和用法是你还不太了解的,看了下面的这篇文章以后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了,来看看这些牡蒿的配伍方法吧。

牡蒿,中药名。为菊科蒿属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植物牡蒿,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牡蒿可以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清热解毒的同时也可以有凉血的效果,对于有便血啊还有肝炎的情况有改善的作用,还可以消炎止痛。

相关配伍

1、治夏季感冒头痛,齐头蒿30g。水煎服。

2、治肺结核潮热,低热不退,牡蒿、枸杞根各15g。水煎服。

3、治痨伤咳血,齐头蒿60g,石枣子30g。炖肉服。

4、治妇人血崩,①牡蒿30g,母鸡1只。炖熟后去滓,食鸡肉与汁。②牡蒿、侧柏叶各30g,鲜苎麻根90g。水煎服。

5、治白带,齐头蒿叶15g。研末,蒸绿壳鸭蛋服。

6、治黄疸型肝炎,牡蒿25-50g。煎水服。

7、治急性丹毒,先用韭菜适量。水煎洗后,再用鲜牡蒿30g,鲜地龙适量,捣烂敷患处。牡蒿可以治疗丹毒的作用,对于解毒有好处。

8、治喉蛾,鲜牡蒿30-60g,切碎,水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

牡蒿是什么,应该如何使用,上面的这些关于牡蒿的配伍方法以及用法,大家都知道了吧,牡蒿的好处有很多,可以治疗疾病,比如说出现的感冒头痛啊或者是发烧的情况有改善的作用,还可以治疗肝炎丹毒的效果,这些配伍方法大家要利用起来

蒿是什么植物

蒿是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
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药性寒,味苦、辛。归肝、胆经。青蒿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倍半萜、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挥发油、倍半萜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补充
功效与作用
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退黄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青蒿具有调节免疫、抗心律失常、抗寄生虫、抗炎等作用。
青蒿可以用于治疗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
目前,青蒿还被用于治疗登革热、慢性气管炎、盘形红斑狼疮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青蒿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青蒿。
脾胃虚弱、内寒作泻、饮食停滞泄泻者,禁止使用。
产后血虚者,请谨慎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使用青蒿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青蒿
青蒿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入丸剂或散剂服用,新鲜的青蒿还可以绞成汁饮用;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12克,后下;治疟疾时可用20~40克;如果使用新鲜的青蒿用量要加倍。
外用时,取适量青蒿研末调制后敷于患处,或者煎水洗患处;还可取新鲜的青蒿捣烂敷于患处。
青蒿可以泡酒使用。
青蒿酒:和糯米、酒曲等配伍泡酒,有清热凉血、解暑、退虚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夏日感冒、夜热早凉、鼻出血、胸痞呕恶、小便不利、骨蒸潮热、无汗等症。
酒煎饮方:和常山、炙鳖甲等药物配伍泡酒,有截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太阳疟、寒热互作、腰痛头重等。

青蒿素的发现者是谁

青蒿素
青蒿素(黄花蒿素)
通用名称:青蒿素
英文名称:Artemisinin
中文别名:黄花蒿素、黄蒿素
英文别名:Arteannuin、Artemisinine、Qinghaosu
【药理】
药效学
青篙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其次是核膜、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篙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篙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药动学
青篙素口服后由肠道迅速吸收,0.5~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4小时后下降一半,72小时血中仅含微量。它在红细胞内的浓度低于血浆中的浓度。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的含量较多。本品为脂溶性物质,故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体内代谢很快,代谢物的结构和性质还不清楚。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24小时可排出 84%,72小时仅少量残留。由于代谢与排泄均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不利于彻底杀灭疟原虫,故复发率较高。青篙素衍生物青篙酯,T1/2为0.5小时,故应反复给药。
【适应症】
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1)控制疟疾症状(包括间日疟与耐氯喹恶性疟),口服,首次1g,6- 8小时后 0.5g,第 2、3日各0.5g;直肠给药,首次0.6g,4小时后 0.6g,第 2、3日各0.4g。
(2)恶性脑型疟,肌内注射,首剂 0.6g,第 2、3日各肌注0.15g。
(3)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盘状红斑狼疮,第 1个月每次口服0.1g,一日 2次;第 2个月每次0.1g,每日 3次;第 3个月每次0.1g,每日 4次。
[制剂与规格]青蒿素片(1)50mg(2) 100mg
青蒿素栓(1) 400mg(2)600mg
青蒿素混悬注射液(1) 1ml:150mg(2) 2ml:300mg
肌肉注射,首次剂量0.2g,6-8小时以后给药0.1g,第二,第三日各肌肉注射0.1g,总量0.5g.重症第4日再给0.1g,或连用3日,每日0.3g,总量0.9g.小儿每公斤体重15mg,分3日肌肉注射.口服,首次剂量1g,6-8小时以后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三日一疗程,总量2.5g.小儿每公斤体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内服完.注射部位疼痛,硬块.
[用法及用量]成人常用量:①控制疟疾症状(包括间日疟与耐氯喹恶性疟),青蒿素片剂首次 1.0g,6~8h后0.5g,第 2、3日各0.5g。栓剂首次 600mg,4h后 600mg,第 2、3日各 400mg。②恶性脑型疟,青蒿素水混悬剂,首剂 600mg,肌注,第 2、3日各肌注 150mg。③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盘状红斑狼疮,第 1个月每次口服 0.1g,1日 2次,第 2个月每次0.1g,每日3次,第 3个月每次 0.1g,每日 4次。
口服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不及注射。栓剂亦优于口服,但采用栓剂时,如肛塞后 2h内排便,应补给 1次。
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盘状红斑狼疮均可获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初期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全身出现蚁走感,半个月后逐渐减轻,月余后一般情况改善。
[剂型与规格]片剂:50mg/片,100mg/片。栓剂:600mg/枚。水混悬剂:100mg/ml。
[用法]
(1)直肠给药: 1次 0.4—0.6g, 1日 0.8—1.2g。
(2)深部肌注:第1次 200mg, 6—8小时后再给100mg,第 2, 3日各肌注 100mg,总剂量 500mg(别重症第 4天再给 100mg)。连用 3日,每日肌注 300mg,总量 900mg。小儿 15mg/kg,按上述方法 3日内注完。
(3)口服:先服 1g,6,~8小时再服 0.5g,第 2, 3日各服 0.5g,疗程 3日,总量为 2.5g。小儿 15mg/kg,按上述方法 3日内服完。
[制剂]油注射液:每支 50mg(2ml); 100mg(2ml); 200mg(2ml); 300mg(2ml)。水混悬注射液:每支 300mg(2ml)。片剂:每片 50mg; 100mg。
【禁用慎用】
妊娠早期慎用。
【给药说明】
口服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不及注射。栓剂亦优于口服,但采用栓剂时,如肛塞后 2h内排便,应补给 1次。
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盘状红斑狼疮均可获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初期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全身出现蚁走感,半个月后逐渐减轻,月余后一般情况改善。
【不良反应】
青蒿素毒住低,使用安全,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不严重。水混悬剂对注射部位有轻度刺激。
个别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轻度皮疹.少数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可自行恢复.
青蒿素毒性低,使用安全,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不严重。水混悬剂对注射部位有轻度刺激。
【相互作用】
1.本品必须与伯氨喹合用根治间日疟。
2.与甲氧苄胺嘧啶合用有增效作用,并可减少近期复燃或复发。
【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一高效、速效抗疟药。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适用于间日疟及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均有良效。其退热时间及疟原虫转阴时间都较氯喹短。对氯喹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使用本品亦有效。
【剂量与用法】
口服,首次服1g,间隔6~8小时后再服0.5g,第二、三日各服0.5g。3日为1疗程。深部肌注,首次200mg,间隔6~8小时后再肌注100mg,第二、三日各肌注100mg,总量500mg;肌注300mg/日,连用3日,总量900mg。小儿15mg/kg,按上述方法3日内注完。
【副作用】
1 有轻度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加治疗能很快恢复正常。
2 注射部位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
3 个别病人,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及轻度皮疹。
4 妊娠早期妇女慎用。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世界抗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认为单方青蒿素的使用容易使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复方青蒿素的建议。
(注:目前,我国的生产的青蒿素全为单方青蒿素,复方青蒿素的专利已转让给瑞士诺华。)
【历史】
一.历史回放
自古以来,中国各地中医草医使用数种不同的蒿草以“青蒿”入药。但从
1593年出版李时珍《本草纲目》至1975年的近400年的历史中,青蒿( 又名香蒿,拉丁学名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一直被尊为正品,稳居‘太子’之位。其他均为赘品( 假药)。
在中医药千年的历史中,现今大名鼎鼎的黄花蒿( 又名臭蒿,拉丁学名Artemisia annua L.)连假药资格都没有,因为它的臭味较大,很难当成青蒿( 香蒿)来卖钱。老百姓只是用它来薰薰蚊子而已。时至公元1990年,黄花蒿忽然时来运转,摇身一变取代了青蒿的‘太子’的地位,一举成名天下知。
要说臭蒿“狸猫换太子”一事,就要追溯到20世纪下叶。1959年,越共中央
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颠覆。1961五
月,应南越吴廷琰政府要求,美国肯尼迪总统派遣了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标
志着越战的开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和中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全力以
赴地支持北越政府。越战逐步升级,越打越烈。
60年代中期,除了提供大批物质金钱支援越南北方政府以外,中国政府派遣
中国人民解放军6886部队秘密入越参战。身上没有任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
解放军战士身着越南人民军的黄绿色军装,头戴胡志明帽,在越南的丛林中周旋。
战士们纷纷感染疟疾,其中恶性疟疾死亡率极高,极大地影响战斗力。但是当时
抗疟特效药氯喹已经产生抗药性,医护人员对战斗人员大量减员一筹莫展,毛泽
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对此十分关注。与此同时,越共军队也因患疟疾大量减员,越
共中央胡志明主席请求中国政府代为研究寻找能替代氯喹治疗疟疾的新药。
1967年5月23日,毛泽东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研究工作,要寻找能够替代
氯喹治疗疟疾的新药。周恩来总理直接参与,国务院专门成立“5.23”办公室。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数十
家国家级和省市级的研究机构在各大军区所属的“5.23”办公室领导下,承担了
这项当时较为秘密和重大的科研工作。1967年5月至1972年底的五年中,各地承
担5?23项目的科研人员把中医药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瓶瓶罐罐翻了个底朝天,
检验了无数的中草药治疗疟疾的成方、单方、验方、秘方。花掉了以亿元计算的
人民币,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是一无所作获。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的发生,今人何以评说就不得而知了。
引用近年来见于报端文摘的关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报道,当年“5.23”工
程的盛况可窥一斑。
“根据全国“五二三”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云南省于1971年成立了
“昆明五二三领导小组”,以昆明军区后勤卫生部、省卫生厅、省科委等单位为
成员,部队和地方共有30多个科研机构参加,直接参与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前后
约320多人;全省涉及16个地州的30多个县,1400多个生产队,搜集民间抗疟疾
中草药单方、验方4300余个;其他省主要参与研制的单位有6个,主要协作单位
有39个。一场全国性协作、全国集团军式的“抗疟”战斗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 1)
“在大量查阅“本草”记载及其它医药典籍、资料的基础上,科班出身的科
研人员积极向民族、民间医生收集治疗“打摆子”单方、验方及驱蚊、灭蚊的方
法。在搜集、整理、采集、试验研究后,把注意力逐步集中到了中药“常山”及
马兜科植物“金不换”、“管兰香”上,这些药物虽具有明显的抗疟效果,但遗
憾的是又具有无法克服的毒性。” ( 2)
车到山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改写了中药青蒿的历
史。1972年底,云南“5.23”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傅良书,副主任周建波,李舒
从北京参加完全国“5.23”会议回来,向科研人员传达时提到,北京中医药研究
院中药研究所发现青蒿的粗提取物有边缘抗疟作用,但前景不看好,已停止了对
此研究,建议他们筛选一下本地的蒿属植物进行研究。
“1973年新年,罗泽渊到家住云南大学的朋友家玩,在云大校园里意外地发
现了许多苦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采了一大把抱回药物研究所。之后,她
制备了苦蒿不同溶剂的提取物,顺利地分得了数种结晶成份。当从事多年抗疟药
药效学筛选工作的黄衡看到编号为结晶体三的化合物过筛结果时,惊讶地发现,
原本被感染得呈“满天星”状的小鼠血片中,疟原虫竟全部消失了。“会不会只
是一个偶然”,黄衡惊喜之余冷静地提醒自己。但是,多次试验结果重现后,他
激动了,“这不是偶然,我们真的找到有效的抗疟成分了。”黄衡把这份意外之
喜告诉了组里的其它成员。一时间,全体人激动难抑,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总
算看到了一线希望之光。”( 2)
“经过进一步的经药效学、药理学研究,到三月底,课题小组成员们证明了
苦蒿结晶三确实具有高效、低毒抗鼠疟的特点。与此同时,罗开均将苦蒿的植物
标本送请著名分类专家吴征镒教授鉴定,定名为菊科蒿雪大头黄花蒿。因此,他
们将该结晶命名为黄花蒿素。”( 2)
“戚育芳告诉大家说四川的青蒿也是黄花蒿,开花期比云南晚,说不定四川
会有。没有耽搁,戚育芳和詹尔益马上打点行装赶赴重庆。得知重庆市医药公司
正准备处理一批不合格的青蒿药材。大喜过望之下,他们一口气买下了500公斤,
回到所里加工提取,发现这批蒿中的有效成份很多,可以从中提取大量的结晶。”
( 2)
黄花蒿素的发现为‘假青蒿’黄花蒿中若干年后“狸猫换太子”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二.真假青蒿
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全草。
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不含青蒿素。
黄花蒿:又名臭蒿,苦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的全
草。商品均以色青绿、干燥、质嫩、未开花、气味浓郁者为佳。含青蒿素。
牡蒿 :为菊科植物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在江苏、
上海、四川等地药材市场上作“青蒿”使用。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全草。东北
地区常作“青蒿”入药。不含青蒿素。
小花蒿:菊科植物小花蒿(Artemisia parviflora R.)的全草。以青蒿收载
入《滇南本草》,云南昆明亦称此为青蒿。
三.狸猫换太子
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蒿草中,只有黄花蒿( 臭蒿)含青蒿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文版中药书籍中的药用“青蒿”只有一种,
即青蒿( 香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也可见于外文资料( 3,4)。
在发现青蒿素以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版的中药书籍将入药“青蒿”
改为:“包括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和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两种均可入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1990年
版)时将药用“青蒿”定为:“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
燥地上部分”,不再提Artemisia apiacea Hance。从此中药的‘青蒿’ 变成了
‘黄花蒿’。上演了一出现代的“狸猫换太子”的轻喜剧。
但目前国内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黄花蒿外,中药依然沿用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入药。
四.青蒿素
分子式:C15H22O5
分子量:282.33
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
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156-157℃ ( 水煎后分解)
五.参考资料
1.
/drizzlycms/index.php?act=newsinfo&;amp;resourceid=506
2. 《青蒿素的故事》云南日报 熊燕, 2004-12-12。
3. 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Running Press ISBN 0-914294-92-X
4. Yeung.,Him-Che. Handbook of Chinese Herbs and Formulas.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Los Angeles 1985。

中医药宝库中的治病良方青蒿

导读: 医学发现,青蒿效果非常高,青蒿素是中的“法宝”,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青蒿的功效与作用,解析青蒿素与中药的关系。

宝库中的治青蒿

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件事与有点关联,将引起界的极大地亢奋, 究竟与药有多大关联呢?首先要知道,屠呦呦是19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在中医科学院任研究员。她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从一种被称为中药的植物----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倍半萜内酯,是西药,已经完全不是中药了。其与中医药存在的一丝关系于下: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项下,共有三十余方(丛 略),其中的一个 “青蒿一撮,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 明。李时珍《》,青蒿项下,“主治:疥瘙恶疮,杀虱,治留热在骨节间,明目,鬼气尸疰伏留,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汁服。亦 *** 为末,小便入酒和服。补中益气,轻身补劳,驻颜色,长毛发,令黑不老,兼去蒜发,杀风毒。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贴之。治疟疾寒热(时珍)。生捣傅金疮,止血止痛,良。烧灰隔纸淋汁,和石膏煎,治恶疮 息肉魇瘢。”共二十余种症

又在颂曰说:“青蒿治骨蒸热劳为最,古方单用之。” 又时珍曰:“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皆少阳,厥阴血分之也,按《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采青蒿悬于门厅内,可避邪气。阴干为末,冬至、元旦各服二钱亦良。观此,则青蒿之治鬼疰伏尸,盖亦有所服也。”

自从奎宁传入中国,大约有近百年没人用中药治过疟疾;在研究开始时,并 没有那位名中医提示出有效的中药。

《肘后备急方》所说寒热诸疟和《》所说,疟疾寒热,都是泛指发热的病,并不是指疟疾(malaria)。青蒿又是包括青蒿、黄花蒿、牡蒿、 蒿、小花蒿。

从《肘后备急方》“诸疟”字面上,也可以看出不是指一个病,所以在项 下有三十多个方子。病,虽不能确定,好在提供了一个单方。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要辨症论治,处方是论 君、臣、佐、使,出现单方的很少,这里提供单方,是给研究者开了一条捷径。而《本草纲目》中,青蒿可以治二十几种病,只说了“治疟疾寒热”五个字,实在很少参考价值。如果直接说“青蒿治疟疾”,那完 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屠呦呦是北京医学院毕业,有人说经过中西医结合,我想并没有这个阶段,应是毕业分配或调往当时的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院与中医学院分的也不是很清,她应是研究或前期教学人员,或两者兼作。不是临床医生,是无法进行中医培训的。她用现代科学方法,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这个青蒿素是西药,为西医的 治疟药中增添了一员。

这样说,是否是西医抢夺了中医药的果实呢?否,中医完全可以用这个药, 但你必需是辨症的疟,不可以到化验室查疟原虫。

中药是不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宝库,从中医的观点看,本来就是个宝库,不存在开不开发的问题。在科学的观点看,诊断的病和所用的药,没有相对的,两者互相滑动,随意(辨症)配对,这所谓的药,只能是它的本体,矿物和植物。 如果现在需要一种治伤寒(Typhoid fever)的药,在《伤寒论》所载数百成千 药物中,就可能找不出一种治伤寒(typhoid fever)的药。

在《本草纲目》中医典籍中,所载数千种药中,用科学手段,再发现几种有效的药,并不容易。如能在近期再发现几种,加以青蒿素、麻黄素,并且 仍归作为中药,这也无法改变中医的面貌。

青蒿素与中医中药的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是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的药物。中药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误导人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中医由于没有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不同种、不同属甚至不同科的植物在某方面长得相似,就常常被当作同一种药物使用。也许黄花蒿有时也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即便如此,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争论不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蒿素受热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青蒿。由于这个故事,人们会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葛洪也因此成了“东晋名医”。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的偏方,并没有用到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药,也有巫术。青蒿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灵。反而是那些荒诞不经的巫术,葛洪盛赞其“立愈”、“无不瘥”。例如:“禳一切疟。是日抱雄鸡,一时令作大声,无不瘥。”“破一大豆(去皮),书一片作‘日’字,一片作‘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吞之立愈。向日服之,勿令人知也。”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在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但是并不看重它,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余个。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它们无一有效。

的确,虽然偏方如此之多,在历史上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人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马未都以青蒿素的发现来说明“西医西药没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也活得好好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是,没有一种中药能够有效地治疗疟疾,这个史实很能证明这一点: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最后是靠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治好的。从金鸡纳提取的西药奎宁进入中国后,成了最受热捧的、最著名的药物之一。在京剧《沙家滨》里,新四军赖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而不是青蒿或别的中草药。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很偶然地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无数以讹传讹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效率非常低下,而且要靠运气。青蒿素发现之后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

青蒿素是好药但不能宣传过头

青蒿素是好药,这个没有疑问。现在又恰逢屠呦呦得奖,有些媒体在宣传报道时几乎将青蒿素拔高到了天下无双的地步,我想这个就有点过头了。

前天恰好看到广西一个名叫肖常青的博客,他曾经是一位支援非洲的中国医生,在非洲的尼日尔工作了两年。尼日尔是疟疾重灾区,肖医生身临抗疟第一线,发现当地医生在治疗疟疾时的首选药物是法国生产的强力奎宁,并不是某些媒体吹嘘的中国生产的青蒿素,因为青蒿素的疗效不如强力奎宁。甚至,中国援非人员回国时都要带上奎宁,以防染上了迟发型疟疾。

肖常青医生的原文如下:

每个国家的疾病谱与其经济、文化和科技、教育等的发达程度有密切关系,贫穷落后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作为地球村里最出名的贫困户之一,尼日尔的传染病可以说是肆虐横行,比比皆是。主要的常见病有疟疾、伤寒、痢疾、乙肝和肝硬化、肺结核、艾滋病等等,其中以疟疾为之最。当地的极差,蚊子猖獗,疟疾盛行,大部分人每年都会得1~2次疟疾,有些甚至得更多次,因恶性疟疾死去的人屡见不鲜。医院的门诊和病房每天都有大量的发烧患者,其中大部分都是疟疾引起的。

医务人员已经形成传统的经验,见到发烧者,除非有明显的其他原因可解释,否则都首先考虑为疟疾,给予抗疟治疗再说。法国人生产的一种抗疟药名为“强力奎宁”,对疟疾治疗效果非常确切,一般静脉用药一天就会退烧,连用三天血液中的疟原虫就会转阴。用药三天后体温仍未下降者,即基本可以排除疟疾的诊断,医生们这时才开始寻找其他的发烧原因。这种药疗效好,对任何类型的疟疾都管用,每年都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当地深受欢迎,但我们国家没有生产,青缟素的疗效还不能与之相比。所以,在非洲工作过的中国同胞们,回国时都愿意带上一盒“强力奎宁”,唯恐自己在非洲时染上迟发型疟疾,回国后发作找不到更好的救命药。

总结: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想大家都了解了青蒿的治病疗效是很多的,只是要记住青蒿素是好药,但不能宣传过头!

【中医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