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火麻仁的适宜人群和保健功效

时间: 2023-04-27 14:53:00

火麻仁的适宜人群和保健功效

说起火麻仁大家都不是很陌生的吧,很多人都知道它有润肠通便的效果,而且油脂比较多,可以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你知道除了这样的效果以外,还有怎样的功效吗,下面就来介绍火麻仁的适宜人群以及保健的作用和功效吧、

适宜人群:适宜患有脚气肿痛;体虚早衰;心阴不足,心悸不安,血虚津伤,月经不调,肠燥便秘等症状的人群食用。更适用于老人、产后和热性病后血亏津液少的肠燥、大便秘结等症。

通便:纤维素可以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可以润滑肠道,刺激排便。保持肠内粪便湿润,以利通便。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火麻仁可以有缓解便秘的作用,对于有润肠的作用,对于经常出现的便秘的问题有改善的作用和效果。

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养阴补虚: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用于肺肾阴虚。适宜虚劳的补益。

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小便不利等。火麻仁可以利尿消肿,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对于促进新陈代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火麻仁的适宜人群以及保健的效果,小编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火麻仁的好处有很多,可以有滋阴补虚的作用,对于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有好处,还可以起到预防便秘润燥的作用,大家可以适当食用、火麻仁的适宜人群要知道,以免不适合对健康不利。

《本草精荟》:润肠通便:火麻仁的功效与应用

火麻仁又叫 麻子仁 ,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实。其油脂含量多,故善润肠通便。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后,晒干入药。常生用。

一、火麻仁的功效:

火麻仁味甘,平。归脾、大肠经。功效能 润肠通便 。其特点润肠而不伤正,尤适合老人、产妇及体虚人群。

常用于 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补中益气,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药品化义》:“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者皆治。”

《长沙药解》:“麻仁滑泽通利,润大肠而滋经脉,隧路梗涩之病宜之。”

《本草备要》:“脾胃大肠之药,缓脾润燥。治阳明病,胃热、汗多而便难。破积血,利小便,通乳催生。”

二、火麻仁的配伍应用:

1.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者由于津血亏虚所致的肠燥便秘。麻子仁含油脂较多,尤善润燥滑肠通便。治体虚肠燥便秘,常配伍当归、熟地、杏仁等,即 益血润肠丸

若治热邪伤阴或素体火旺,大便秘结及痔疮便秘、习惯性便秘等证,常配伍大黄、厚朴、枳实、白芍、杏仁等,即 麻子仁丸

《伤寒论》:“趺阳脉浮而涩,浮为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王好古言:“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湿而亡津液,故曰脾约,约者,约束之义,《本经》谓燥者润之,故仲景以麻仁润足太阴之燥及通肠也。”

成无己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

黄元御言:“治阳明病,脾约便难。以脾气约结,糟粕不能顺下,大肠以燥金主令,敛涩不泄,日久消缩,约而为丸。燥结不下,是以便难。麻仁、杏仁润燥而滑肠,芍药、大黄清风而泻热,厚朴、枳实行滞而开结也。”

2.其他配伍应用。

治习惯性便秘,火麻仁常与郁李仁配伍,二仁合用,气血双调,通便泻下之力更强。

若治阴血不足,心脉失养,脉结代,心悸动者,常配伍炙甘草、生地、阿胶、麦冬等,即 炙甘草汤 ,以其养血而润燥。

若脚气浮肿,风水腹大,可单用本品,或与赤小豆同煮汁服。

若治烫火伤,可配伍栀子、黄柏,共研细末,以猪油调涂患处,有很好疗效。

三、火麻仁的用法用量:

火麻仁常入煎剂,也适合做丸剂。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

黄元御言:“去壳,炒,研用。”

四、火麻仁的应用注意:

火麻仁含油脂较多,大剂量应用不但有滑肠之弊,还容易引起中毒,故 脾肾不足之便溏、阳痿、遗精、带下者慎服

此外,火麻仁过伏天容易生虫,需细心储藏。

~

——中医实战笔记20.9.15下午

#中医实战笔记#

火麻仁对老人有什么好处!

老年人适当服用火麻仁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但是要注意适量服用,烹饪方法最好选择煲汤或熬粥,时间不宜过长,可以将火麻仁捣碎再进行烹饪,方便牙口不好的老人食用,如果老人牙齿较好,也可以像吃瓜子一样磕上几粒!火麻品种很多,大家挑选时尽量选择云南产的云麻一号,火麻仁营养和口感均比其他品种更胜一筹!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