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听到菜菔子这个名字可能是陌生的,菜菔子在我民间又被称为萝卜和罗孚,菜菔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菜菔子的食用方法在我国有很多,可以生吃当水果,也是可以炒菜或者是泡菜,而且菜菔子是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疗效。
菜菔子可以当泡菜吃
在我国山东地区冬天一般实行吃菜菔子的泡菜,也就是传统的泡萝卜,把菜菔子切成丝或者条放在大缸中,加入酱油醋盐等泡一个冬天,等夏天再起开的时候就是一缸很好吃的咸菜,既可以生津止渴,又可以当做开胃小菜。
菜菔子也可以生吃
在夏季,有很多的地区的人们都是喜欢把菜菔子当水果吃,这是因为菜菔子是有很多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而且它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是一点也不比水果差的,菜菔子生吃的味道是非常的鲜美的,还有一丝淡淡的甜味儿。
菜菔子可以入药
菜菔子也是可以作为一味中药,有专家证实菜菔子的根和叶都可以入药,我们食用菜菔子是能够很好的生津止渴,也可以很好的消渴,是可以很好治疗消渴病或者是人体水分流失,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服用菜菔子的根可以达到很好的保护身体的疗效。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莱菔子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过量服用会出现胃痛或者说对消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如果服用莱菔子不当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比方说如果服用莱菔子的同时服用人参的话,则有可能会因为食物相克而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菜菔子的食用方法,除了上面为大家介绍的这几种方法外,还是有很多的,像菜菔子还能够和蜜糖搅在一起直接生吃,菜菔子的汁液是可以很好的治疗口臭溃疡,把捣碎的菜菔子放在袜子内是可以很好的治疗脚气。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莱菔子是常见的中药,具有提升气血的功效,同时也能消食化痰,促进身体的吸收,味道轻微苦涩,有些辛辣,有油性,但是没有臭味,所以在平时很多人会用来泡水喝,用来泡水可以缓解饭后出现的腹部饱胀,身体的气血瘀堵,缓解大便便秘,治疗腹泻腹胀,同时可以改善我们的消化道系统。
建议意见: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一般煎服,6-10g,冲服尽量不要超过此剂量。但不可久服。因为莱菔子辛散耗气,所以气虚、无食积、无痰滞者慎用。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健康!
莱菔子临床上多炒用,也有生用的,“生升熟降”,用时需捣碎,炒莱菔子,要炒黄。莱菔子性味辛、苦,无毒。为健胃、祛痰剂。功能:下气、化痰、消食。主治胃炎、支气管炎、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等。
降压:血随气动,莱菔子降气的同时并能降压。用莱菔子、决明子各15克,泡水代茶频频饮服,服药3天,症状便可减轻。
理气:气积郁结在肝,尤其是生气之后,导致肝气郁结,肚子两肋下胀痛,则需疏肝,可用生莱菔子把气顺开。将炒黄莱菔子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另取10克研为细末,糊成药饼贴脐部,包扎好,一天换药一次,用药两天后即可减轻。
排尿:取莱菔子10克,炒熟一次服,治疗排尿困难,服药后约20分钟小便便自排而愈。
便秘:如小儿便秘,莱菔子适量,文火炒熟(以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研成极细末,贮于瓶中,严盖。每次取5~10克,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泡,待温度适合,频频喂服。亦可拌奶粉或稀饭食用,每日2次,连用3~4日。对婴幼儿便秘有佳效。老年习惯性便秘,用炒莱菔子30克煎服,每日一剂。
退乳:将莱菔子30克打碎,水煎,分上、下午两次温服,此为一日量,效果不明显时可重复应用。
崩漏:历来认为其药理没有止血作用,从其性味归经来看,辛主发散、行气,甘味滋补润养,和中,脾主升清、主运化;脾气健则统摄血液使之循行于经脉之中而不外溢。若脾虚衰、失其统摄功能,则出现各种出血病症。根据这一原理,用莱菔子120克~150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血止后改服归脾丸巩固疗效。用药3~5剂即可止,归脾丸巩固治疗二周即可。
湿疹:莱菔子放在熟砂锅拌炒30分钟,冷却后研末,用棉籽油调成糊状,敷在患处,可治急性湿疹。
胸肋膜炎:大枣有滋养补血之效,莱菔子有健胃消食、顺气止咳化痰、利尿清热解毒功能。二者合用,治胸肋膜炎有效。大枣15克(去核)莱菔子5克,焙干后分别研成细面。服法:用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约一汤匙。平时也可食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