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救必应的治病附方详细介绍

时间: 2023-04-28 02:08:38

救必应的治病附方详细介绍

救必应听起来好像非常的有意思,这是一种中药材,很多人对此可能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其实这种中药材是非常具有药理作用的,用这种药材可以做成很多的治病附方,有非常好的治病功效,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做出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对各位提供参考。

治癍痧、绞肠痧:准备二两救必应,一两山豆根,龙牙草二两,路边菊三两,水煎服,可以用于癍痧、绞肠痧的病症治疗,有显著的成效。

治外感风热头痛:准备救必应一两,水煎,日服三次。出现外感风热头痛的病症时,可用本方来进行治疗。

治喉痛:选用干救必应三钱,水煎作茶饮,本方能够消炎止痛,对于喉咙疼痛的病症疗效明显。

治跌打肿痛:选用救必应树皮二钱研粉,白糖一两,开水冲服,出现跌打肿痛的情况时,可用本方进行治疗。

治汤火伤:选用适量的干救必应研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日涂五至六次。本方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对于烫火伤有很好的疗效。

治胃炎:救必应三钱,鸡蛋壳五钱,绯红南五味子三钱,白及三钱,石菖蒲一钱。共研细粉,每次服五钱,每日二次,饭后服。胃炎患者可通过服用本方进行治疗。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准备二两救必应,海螵蛸四两,绯红南五味子二两,竹叶椒一两。共研为细粉,作成小颗粒,每服五分,每日三次。本方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治急慢性肝炎:救必应一两半,八角王五钱。二药均用树皮。刮去粗皮,切片。加水二碗,煎至半碗,每日一剂,分二次服。本方可以辅助治疗急慢性肝炎。

治神经性皮炎:选用二两救必应,熊胆木皮三两,煎水外洗局部。可以消炎抗菌,对于神经性皮炎很有疗效。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救必应的治病附方,把救必应做成这些治病附方来治疗病症的话,效果是非常突出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来选用这些药膳方。只要对症的进行使用,都能够收获比较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非常小,希望本文的讲解能给各位提供参考。

广西药用植物园

广西药用植物园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创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202公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属的从事药用动、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展示、科普教育;药用动、植物资源保存与利用、特色中药资源、民族药资源产品开发、中药材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起草以及检测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广西药用植物园是我国对外(国际)开放的二十一个大型植物园之一,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承担着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贾庆林、乔石、胡锦涛等曾先后亲临药园视察指导工作。

广西药用植物园致力于药用资源的收集保护,以活体保存、离体保存、种子保存、活性成分保存等多种保存方式实现立体化保存,2012年底,物种保存达到282科1773属7400种,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710种;种子保存4000份,离体保存252种,腊叶标本馆藏15万份。2011年,以物种保存数量最多和保存面积最大获得 “最大的药用植物园”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园内景区广西特产药物区

有许多植物既可药用又是园林绿化的好树种。如春末夏初满树红花、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中国无忧花;以花朵入药治疗痢疾、肠炎的英雄树——木棉;治痧良药、树冠呈伞状的铁冬青等。世界速生树种黄梁木,树叶及树皮具有杀虫消炎等功效;树干笔直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望天树;广西四大硬木——蚬木、格木、金丝李、铁力木;一年只生长一片叶子的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的珍贵药物青天葵;花如半朵莲花的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功效的半边莲;被称为"魔力食品,先花后叶、块根如盆的魔芋,具有低热量、高纤维素特点,可以调节或平衡体内盐份;香料植物水八角以及具有两种变态叶、具消炎解毒作用的刺芋等。

本草验方长廊

筛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古方、中国著名中药验方和常用中药验方、日本汉药验方、韩国东药验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植物药方和广西少数民族本草验方等,按照人体各系统发生疾病进行分区,展出验方200余方、药用植物300余种,普及和推广使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知识。

长廊展示的主要验方和植物包括:(1)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药物等疾病的银翘散、桑菊饮、六一散等验方的的大蒜、姜、薄荷、甘草、银花、金钱草等;(2)消化系统疾病,有吴茱萸、石斛、威灵仙、姜黄、虎杖、柴胡、益智等;(3)循环系统疾病,有黄芪、丹参、益母草、麦冬、何首乌、黄精等;(4)泌尿系统疾病,有穿心莲、半边莲、大青叶、瞿麦、蒲公英等;(5)神经系统疾病,有黄花菜、灯心草、石菖蒲、杭菊、小茴香、防风等;(6)运动系统疾病,有红鱼眼、三叶青藤、四方藤、六方藤、过江龙等;(7)生殖系统疾病,有霪羊藿、金樱子、巴戟天、蛇床子、五味子、仙茅等;(8)新陈代谢疾病,有冬瓜、南瓜、仙人掌等;(9)肿瘤科疾病,有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10)传染病,有茜草、红苋菜、玄参等。

展出的药物有一药多用或是一药一用,自然生长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俯首可拾,而有的品种则从深山老林、高山峡谷采回的,个别品种是由国外引种经精心栽培后在此间安家落户。

木本药物区

在这里,可以看到广西主产的中药材,其中有我区特有的驰名的苦丁茶;润肺止咳的木蝴蝶;可提取进口南药——血竭(具活血化瘀作用)的龙血树;有散瘀止痛的苏木;止痛辟邪的沉香;祛风除湿的中国无忧花;化痰止咳的桔红……

我区特产的药食两用的桄榔树,其巨型叶片长达五六米,在林中婆娑屹立;在野外难以寻觅,误食少许即可致命的海杧果、马钱子和见血封喉等剧毒植物向你揭开神秘面纱。国内难得一见,从国外引种成功的珍贵开窍药物——檀香,具有止血敛疮作用的印度儿茶等也在这里一一展示。

《本草纲目》草部展区

本区面积1.5公顷,利用我园引种驯化的科研成果,融合目前园林建设中先进的理念和技巧,将蜚声海内外的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进行空间再造,即用活生生的植物展示出来,并通过其它辅助的展示手法,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托起一部《本草纲目》,使人们在景区进行旅游活动时,犹如翻阅《本草纲目》,不仅得到美的享受,更受到祖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熏陶得到祖国传统养生的保健服务。

草部是《本草纲目》十六部中记载品种最多的一部,包含十二卷至二十一卷,共十卷,分为山草类、芳香类、隰草类、毒草类、蔓草类、水草类、石草类、苔草类、等8个小区,记载约400种药用植物,是《本草纲目》巨著的一大缩影。目前本区按照草部独特的药物分类法进行植物布局,种植约300种药用植物。

藤本药物区

木质藤本药物大多生长在深山老林中,以其庞大而美丽的藤蔓与阔叶林构成热带雨林景观。各具独特供销的四大“藤王”——能分泌红色汁液具有强壮补血作用、治疗腰膝酸痛和月经不调的广西特产药材鸡血藤;藤茎长达百米、左右旋转扭曲、能翻山过河的过江龙,是舒筋活络、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的良药;茎扁平形如扁担,治腰腿疼痛、关节风湿痛的扁藤;春季垂吊串串紫红色花序、具有清热止咳、治跌打肿痛的的黑血藤;还有提取消炎药黄连素的黄藤;茎粗如碗、世上罕见的金银花;治疗贫血和腰肌劳损的血风藤等。这些巨型藤本都有40余年的藤龄,也是药园发展的见证者。

许多藤本植物不但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叶是很好的观赏植物。如夏日盛开串串红花、治风湿关节炎的红花青藤,果实作清凉饮料原料的西番莲,治胃肠炎的凌霄,驱虫药使君子等,其花其果,其形其色十分迷人。碧绿的羽叶藤以其粗壮的茎节和强大的气根紧紧扎附于石壁或水泥柱上,显示其强劲的力量。具有祛痰效用的马兜铃,秋季成熟的果实尤如只只铃铛悬挂于棚架上。还有那托叶双双变异为钩状刺的、治疗感冒和高血压的大叶钩藤等,都令人流连忘返……

荫生药物区

貌似神仙皇冠、高高地生长在大树干上的皇冠蕨;寄生于多种木本植物、具有补肾强骨、止痛功效的骨碎补;可疏风散热、解毒的贯众;治疗痢疾、肠炎等多种疾患的秋海棠;可调血活经的小罗伞;具有止咳、祛痰、强壮止血功效的不出林;具有清热化痰、用于痰火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的龙脷叶;具有清热利肺的虎耳草;具有清热利咽功效的开口箭;具有生津止渴、镇痛消肿之功效的珍贵稀缺药材石斛;以根茎入药用于治疗哮喘、蛇伤的稀缺药材七叶一枝花;新近报道被证实具有防癌抗癌功效的茶族皇后——金花茶……

姜科药物区

本区占地面积0.5公顷,汇聚了姜科130多种药用植物,是目前国内收集保存姜科植物品种最多的园区。

这里展示的姜科植物许多是常用中药材,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的砂仁;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莪术;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益智;有温中燥湿、行气健脾的草豆蔻;是天然色素同时具有活血、行气、散瘀、舒肝、解郁、降血脂功效的姜黄;有燥湿、祛痰、抗疟等功效的草果;有发表、散寒、止呕、解毒的姜等常用中药。其中已经在广西进行规范化种植研究及推广示范的有广西莪术、姜、砂仁、姜黄、山奈等。

民族药物区

本区占地面积2.7公顷,分区种植广西11个少数民族防病治病所用的药用植物,如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的高大木本有毒植物见血封喉;有去湿止痢功效的花如焰火的无忧花;可解毒杀虫用于治各种皮肤癣及疣的牛角瓜;广西民间广为药食两用的清热利尿良药赤苍藤;清热利湿良药扭肚藤等。

本区的规划与布局,主要遵循保存品种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原则,以半敞开空间展示广西各种民族药物,反映了渊远流长的广西民族医药文化。

珍稀濒危药物区

叶子形似马褂的马褂木;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桫椤;成为全世界公认的重要植物药之一的抗癌良药——银杏;以含树脂的木材入药并已成功进行人工繁育和栽培、具有降气温中、暖肾纳气功效的珍贵药材——白木香;以及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需要投入保护的香港木兰、馨香木兰、越南灰木莲、海南大风子、泰国大风子等。

热带药物区

本区面积约5公顷,包括温室区和南药区。这里栽植的是从热带地区引种的药用植物,约500余种。温室作为引种热带地区药用植物重要的保存设施,种植有各式各样的药食两用的热带地区特有植物仙人掌多肉植物,是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具有抑制癌症、提高免疫力、排除体毒、防止肝脏疾病、调节肠胃功能等功效,还有世界知名植物药芦荟等。

南药区种植有世界上树干最直、长得最高的树种之一——望天树;治咽喉炎症的良药——诃子;还有叶鞘贮藏充足水分和糖、盐分,被誉为天然的饮水站的旅人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痛功效,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等症状,已被广泛开发出多种夏日凉茶的救必应;世界闻名的咖啡等。

药用动物区

该区展示有已成功开发的饲养型药用动物的保健产品如:具有益精、养血、壮阳保健功效的鹿血酒、鹿骨酒,以及可以生精补髓、益血助阳、强筋健骨、健脑安神的鹿茸片;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之保健功效的蛤蚧酒等。

药园地址南宁市长堽路189号

药园门票门票:65元/人

月票:120元/人

年票:480元/人

开放时间夏秋季 8:00-18:00

春冬季 8:00-17:30

乘车指南2号门公交:环城1线、20、42、43、90路(厢竹大道北站)

3号门公交:7路(药用植物园站),101路、102路、环城1线、20、42、43、90路(厢竹立交站)

足(人体结构)详细资料大全

足,即人身体腿部底部的可活动物体,由五个脚趾和脚掌和脚背组成。走路必要的器官。

基本介绍中文名 :足 外文名 :Foot 简介 :人身体腿部底部的可活动物体 誉为 :解剖学上的奇迹他义,足的结构,汉英互译,名源,形解,动态,副意,保养,疾病,扁平足,足癣,足部骨折,跟骨骨刺,塞佛病,跟腱后滑囊炎,跟腱前滑囊炎,胫后神经痛,跖球部痛,嵌趾甲,趾甲变色,他义

足的结构

足之结构,精堪绝伦,被生理学家称誉为:“解剖学上的奇迹”! 人的每只脚上具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20条大小不同的肌肉,并有114条坚强的韧带,以及无数灵敏的神经与丰富的血管。 人在胚胎期中的第3至4周,便有足的生成。产下几个月后,足即能直立。一年左右就可行走。 人的足底,存在着几乎所有体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足底连结着人体的12条经络中,最为重要的其中6条:即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肝经及胆经。故有:“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镜子”之说。足底处在人体末端,因远离心脏而供血不足,故反复 *** *** 足底则可促进血液流畅,加强人体心脏泵的作用。故此,足又被称之谓:人的“第二心脏”。 足的最终使命,乃是托负起人体与人生的重负。 据研究统计:现代人类一生之中,双足平均触地次数超越1000万次以上。双足具有惊人的承重能力。一个50千克体重的人,双足每日累积承受的总压力竟在几百吨上下。双足能够做出无数充斥惊险、挑战、传奇的动作。仅中国汉字与“足”关连的字就有:跃、跌、跖、踩、跑、跳、跪、跌、踌、踢、蹿、踯、踹、踊、跪、蹈、跷、蹲、蹭…等一百多个;且大多具备动势感及寓意。双足巨大的多功能性,又使它能造就出许多高难度水准,甚或人体极限的竞技运动,譬如:足球、跳高、跳远等等。有关足的连续行走的记录是:6天行走了357英里;而有关足的连续奔跑的记录是:5天跑完353英里…… 对于足之自然性功用,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医学研究专家都有专门研究。大量的例证表明:足是具有第五感官-触觉的器官之一;也是人体中富有性感、能传递性的信号的部位。在世界各地的神话、民俗及象征文化中,足与性观念有着一种紧密关连。在东欧,历来就有一种将足和人类生殖器官类比的传统及象征。德国心理学家艾格雷芒就认为:“ *** 的脚是性魅力的一种方式。脚和有关性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另一位性心理研究者哈伍洛克.埃里斯也指出:“脚也是身体中最有诱惑力的部位”。…… 在佛罗伦斯、土伦、亚历山大等地都矗立著罗马与埃及诸神的脚纪念碑,乃是对象征雄性器官及生育力的人足的一种供奉与颂扬。有关基督教教皇替社会低层人物洗脚并吻脚之谦卑行为,则被认为是用以抵消他崇高身份所具的浮华。迄今流传的洗足[中国古代人日‘濯足’]之习俗,除却医疗、养护作用外,其实亦具有一种净礼仪式或形式的含义。 足的底部,是汗腺分布最密集之处。身体负荷愈大,足下汗腺的分泌即愈多。这种特性表明:天足进化至今,尚未完全失去留下特殊的强烈的气味信号的能力。在澳洲的原始部落,仍依凭嗅闻足迹气味来寻找属于它的主人。汉英互译◎ 足 ample as mush as full sufficient foot名源(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foot〗 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解字》。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袁可立)足履虎不咥,身恃之长城。——明 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 折臂断足。——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清·魏学洢《核舟记》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支撑器物的脚〖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又如:鼎足。形解充实;完备;足够〖enough;complete;ample〗 足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足兵足食,节钺之绩烂焉。——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一钵足矣。——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纯的〖pure〗 如:十足(成色纯)。 富裕的〖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动态使满足〖satisfy〗 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刘基《卖柑者言》 重视〖attachimportanceto〗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止〖s〗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完成〖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副意值得〖beworth〗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足 岂足托乎。—— 《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保养坚持步行 步行,有助于肌肉放松,静脉血管的流速增强从而能减轻心脏的工作压力,确保血液循环畅通,将营养物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保证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 足部保暖 “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所以,经常保持双足的适当温度是预防疾病从脚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环。健康人脚部的正常温度:脚尖约为22℃左右,脚掌的温度约为28℃左右。脚尖发凉,一般多为头部疾病,如头痛、头胀、失眠、脑部供血不足等疾病;若是足跟部冰凉,多为肾虚症状;若全足冰凉,多属下肢循环欠佳,气血双虚的征兆。 勤洗脚 洗脚的好处大家都知道,首先是能保证脚部的清洁,还能保证脚的正常温度,最主要的是能帮助血液循环,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 经常 *** 在触摸到有结节、硬块且有疼痛的部位上采用各种手法适时地进行 *** *** ,使其结节逐步减轻或消除,经络就会逐步畅通无阻,阴阳就会相对趋于平衡,疾病隐患也就会自然消除。疾病足部的疾病有很多种,但最被人们重视的,除了感染疾病“足癣”,还有“扁平足”,拇外翻,拇囊炎,足鸡眼,大脚骨,等。

扁平足

扁平足概述:扁平足(骨科),平足症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又称为扁平足。 其病因主要有:(1)遗传因素;(2)先天性足骨畸形;(3)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4)足内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临床上分为姿势性平足症和痉挛性平足症。 临床表现主要为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站立时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处肿胀压痛,休息减轻,晚期发展为痉挛性平足,并可引起骨性关节炎并发症。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本症可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若为先天性者则多在10岁以后出现症状,常因各种损伤和劳累、肥胖而诱发,双侧多见。本症重在预防,一般行非手术疗法多能奏效,少数患者则需手术治疗,亦可获得较好疗效。疗效欠佳者多数是未经正规治疗或伴有合并症、并发症者。 症状表现:1、姿势性平足症:为初发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但行走和劳累后足感足疲劳和疼痛,小腿外侧踝部时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脚背可有肿胀,舟骨结节处肿胀及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可发红,足活动内翻轻度受限。站立时,足扁平,足外翻。经休息后,症状、体征可消失。 2、痉挛性平足症:好发于青壮年,部分由姿势性平足处理不当发展而来。主要为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严重,可呈八字脚步态。腓骨长肌呈强直性痉挛,足内、外翻和外展活动受限。足跟变宽,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突出。严重者,足部僵硬。固定于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动明显受限。即使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也难改善。部分病人可继发腰背痛及髋、膝关节疼痛。 诊断依据: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伤史。 2、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结节处肿胀和压痛,休息可减轻或消失。晚期为痉挛性平足,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亦难改善。 3、站立位X线足正侧位片可见舟骨结节完全塌陷,与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自跟骨结节底部至第一距骨头底部作连线,并从舟骨结节至此连线作垂直线,其长度多小于1cm。 治疗: 治疗原则1、预防措施:有遗传倾向或经常站立工作者,要常用足底外缘着地练习行走,避免足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防止疲劳。适当的跑跳动作有助于锻炼足部肌肉,减轻韧带负担。穿有跟的鞋或在鞋的中部加一个薄垫。 2、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姿势性平足症和大多数痉挛性平足症。可以理疗、 *** 、加强足内、外在肌锻炼,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平足鞋垫矫正。但应以加强肌力锻炼为主。对痉挛性平足症病人应注意休息,严重者可在麻醉下先行手法矫枉过正,而后用小腿石膏靴固定足于内翻内收位。症状消失后,再穿平足矫形鞋和鞋垫。 在这方面立行天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有一定程度的好评。 3、手术疗法:少数病人经各种非手术疗法不见效者,可行三关节固定术(即跟骰关节、距舟关节和距跟关节)。 用药原则1、对大多数病人,不需药物治疗,主要进行足内、外在肌功能锻炼为主; 2、对少数需行手术治疗者,术后要套用抗生素和支持对症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必要时输血或人体白蛋白。 预防常识 : 本症主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而引起足部疼痛。扁平足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形成足弓的结构发育不良及各种损伤和劳累所致。父母有平足者,其子女往往也有平足。有些人虽有平足,但并不感不适。只有那些感到疼痛,影响行走者才能称为病态。本症主要在于预防,有先天性平足或遗传倾向者,幼年起即应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强其肌力,同时减少负重过度或防止疲劳。穿用平足矫形鞋或鞋垫。

足癣

足癣是指发生在趾掌面的霉菌性皮肤病,足癣是皮肤真菌侵犯跖趾间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俗称“脚气”。依皮损特征可分为水疱型,擦烂型,鳞屑角化型。擦烂型常见于4-5或3-4间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的糜烂蜂窝状基底 发病原因是由于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趾。红色毛癣菌抵抗力强,不易控制,与卫气津液博结。聚而不散,导致皮肤干燥湿润所致。足癣是引角质层厚、皮脂缺乏、汗腺丰富、出汗较多、足部潮湿,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脚盆、毛巾时也易相互感染。 足癣的临床表现 : (1)分水疱性: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性: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汉者。 (3)鳞屑角化型: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趾缝间皮肤发生裂隙,夏季产生水疱,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并发脓包疮、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败血症等疾患。 足癣的辨证论治证见:可见有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之皮疹表现。因患者搔抓、摩擦或自行用针挑水疱,或治疗不当,而见局部红肿,或有脓疱,糜烂,渗液,灼热疼痛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 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本证即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继发感染者)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 :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合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萆薢、泽泻各15克,龙胆草、车前子、黄柏各12克,栀子、木通各9克,金银花、生薏苡仁、鱼腥草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2—15克(后下)。湿毒较重者加土茯苓30克。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鱼腥草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3)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足癣的外治法水疱型:可选用藿黄浸剂、醋泡方、鹅掌风浸泡方或白醋浸泡,并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搽,如宝岛癣水、复方土槿皮酊、普癣水等。 糜烂型:较轻者可用六一散加明矾粉外掺患处。较重者可选用二 足 矾汤、皮肤外洗二方或苏蒲洗方,水煎浸洗后,再外扑足癣粉。 鳞屑型:可选用5%.10%硫黄软膏、雄黄软膏或红油膏等外涂。 对糜烂型或水疱型而继发感染者,必须先控制感染。内治法见辨证论治方药,外治宜外洗或湿敷:可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救必应、金银花叶、九里明(单味各60~120克,复方则各15-30克),或用皮肤外洗二方,水煎外洗或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根据皮疹之表现,选用上述方法治疗。 民间治愈本病的绝招有:1、治脚癣 处方:鲜鸡蛋一个,第二次掏米水1000毫升。 用法:掏米水洗换脚10分钟,将蛋壳内薄膜取下,贴敷患处。 疗效:保留1---2小时。日一次。 2、治脚癣 处方:乌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苍术、黄柏、苦参各20克,丁香、吴茱萸各15克,乌头、冰片各10克 用法:先煎乌头、白芨、次加乌梅、苦参、1小时候再加丁香、吴茱萸。浓煎后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匀,用棉球沾药涂搽患脚,日2次。 疗效:用药1剂,有效率达94.5%。

足部骨折

足部几乎所有的骨都有可能发生骨折。大多数骨折无需手术,而少数骨折需手术治疗,目的是防止永久性的残疾。骨折部位常出现疼痛和肿胀,如果皮肤出现淤斑,疼痛和肿胀会延伸到骨折以外的部位。当踝关节内翻(内翻性踝扭伤)或外翻(外翻性踝扭伤)时常发生踝内和踝周的骨折,疼痛、肿胀和出血都会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类骨折的并发症是相当严重的。所有的踝关节骨折一般都必须用管型石膏固定,对于严重骨折造成骨折端明显分离或移位时需手术治疗。 足部骨骼跖骨(足中间的骨)的骨折也很常见。这种骨折常因行走过多或过度劳损造成,也可因突然、强大的暴力冲击所致。大多数病人只需穿硬底鞋,偶尔需用膝下石膏靴制动。如果骨折端明显分离,需通过手术复位骨折。?趾或小趾的跖骨骨折情况更复杂,一般需石膏靴或手术治疗。 籽骨(在大?趾跖骨末端的两小块圆形骨)也会发生骨折。跑步、长距离行走以及在硬质场地上的运动如篮球和网球均会引起籽骨骨折。鞋中放垫子或特殊结构的矫形器有助于缓解疼痛。如果疼痛持续存在,需手术摘除籽骨。 足趾的损伤,尤其是小趾损伤较常见,多因赤足行走造成。四个小趾的单纯骨折无需管型石膏。用胶带夹住足趾或将邻近的足趾绑在一起固定4~6周即可。穿硬底鞋或较宽松的鞋有助于缓解疼痛。如果穿平常的鞋走路加重疼痛的话,建议穿合脚的长筒靴。 大趾骨折一般较严重,可引起更广泛的疼痛、肿胀和皮下出血。直接撞击或重物下落砸伤均可造成?趾骨折。波及?趾关节的骨折需手术。

跟骨骨刺

因肌腱或筋膜过度牵拉,造成跟骨过度增生,产生跟骨骨刺。 骨刺可引起跟骨底部疼痛。扁平足(足弓和足底异常扁平)和使跟腱总是处于收缩状态的疾病会 造成筋膜张力过高,增加发生跟骨骨刺的危险。 骨刺产生后常引起疼痛,尤其在行走时。有时骨刺下产生滑囊并发炎,这种情况称为跟骨下滑囊炎,常在骨刺存在的情况下产生跳痛,没有骨刺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有时足对骨刺逐渐适应以至于骨刺长大时疼痛反而减轻。另一方面,无痛性骨刺又会因运动等因素造成的轻微损伤产生疼痛。在详细的体检后,跟骨骨刺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如果有骨刺存在,压迫跟骨的中央会产生疼痛。X光片可以帮助确诊但往往不能发现新生的骨刺。 足跟骨刺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激素和局麻药混合后可直接注射在疼痛部位。用垫将足弓抬高或穿矫形鞋可稳定跟骨、减轻筋膜的牵拉和缓解疼痛。大多数痛性跟骨骨刺无需手术。只有当持续性疼痛影响行走时,才需手术切除骨刺。但是,手术效果无法预测。有些病人在术后疼痛仍持续存在。

塞佛病

塞佛病是发生在儿童的因软骨损伤产生的跟骨疼痛性疾病。跟骨在8~16岁完全变硬之前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由软骨连线,剧烈运动或过度劳损使软骨遭到损伤,并沿跟骨边缘产生疼痛。 儿童在运动后产生沿跟骨边缘的疼痛应考虑塞佛病。跟骨周围可轻度肿胀,触之有轻微发热。X线一般不能发现软骨损伤,因此对诊断无任何帮助,但为了排除由骨折引起的疼痛,仍需拍X线片。 软骨损伤一般在数月后可愈合。鞋后跟放上垫子可减轻跟骨压力。有时短时间用石膏靴制动也有帮助。

跟腱后滑囊炎

本病又称为黑格隆德畸形,是足后跟皮肤与跟腱之间滑囊的炎症。跟腱是连线腓肠肌与跟骨之间的肌腱。 本病主要发生在青年女性,男性也可发病。行走时若穿硬底鞋会挤压跟骨下的软组织而加重本病。 一般先在跟骨后面出现一个微红、发硬、有压痛的区域。当发炎的滑囊肿大时,跟骨下的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如果炎症变成慢性,肿胀的区域会逐渐变硬。 治疗应针对减轻炎症和调节足在鞋中的位置,以减少对跟骨的压力。泡沫垫或毯垫可放在鞋的后部,这样可抬高足跟,减轻跟骨的压力。将鞋的后半部分加长或在炎性滑囊周围放垫子也很有用。一种特制的鞋也可用来消除足跟的异常活动。如果上述措施均无效,服用布洛芬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可暂时减轻疼痛和炎症,也可将激素和局麻药的混合液注射入炎性区域。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将部分跟骨切除。

跟腱前滑囊炎

跟腱前滑囊炎又称为艾伯特病,是位于跟骨和附着于跟腱前面滑囊的炎症。 任何在跟腱上造成过度劳损的因素均会引起本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造成跟骨损伤的疾病以及穿硬后帮鞋也会导致本病。 滑囊发炎时,症状常突然发生。如果炎症是由疾病引起,症状会逐渐出现,包括足跟肿胀和发热。 采用冷敷、热敷或激素与局麻药混合液注射入炎性区域均有助于缓解症状,减轻炎症。

胫后神经痛

本病是因支配足跟和足底的胫后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后造成踝、足和趾疼痛的疾病。

跖球部痛

跖球部痛是由分布于足趾之间或趾与足关节之间的神经损伤引起。

嵌趾甲

嵌趾甲是指趾甲长入周围的皮肤。 当畸形的趾甲错长入皮肤或趾甲周围的皮肤生长异常迅速覆盖部分趾甲时就造成了嵌趾甲。穿窄的、不合脚的鞋或将趾甲边缘修成锐角均会诱发本病。 嵌趾甲开始无症状,但到后来会出现疼痛,尤其在嵌甲部位受压时。该区域会发红、发热,如果不治疗,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如果发生感染,嵌甲周围会出现红肿、疼痛、并会出现甲沟炎和流脓。 轻度的嵌甲可修剪并将游离缘轻轻抬高,同时将消毒棉签放在甲下直到肿胀消退。如果嵌甲需要治疗,医生常采用局麻,切开并拔掉嵌甲部分,炎症便会逐渐消退。嵌甲一般不会复发。

趾甲变色

许多情况可改变趾甲的颜色和质地。比如重物下落砸在趾上,可引起趾甲下淤血,使趾甲变黑。如果整个趾甲受伤,可造成甲床分离并脱落。有时趾甲变黑应判别是否由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病)引起。损伤也可在趾甲上产生灰白斑点或条纹。长期使用强碱肥皂、化学物品或某些药物会使趾甲变成黑色、灰色、黄色或褐色。真菌感染也可造成趾甲变色。 治疗包括纠正引起趾甲变色的各种原因和等待健康的趾甲长出。在拔甲后,新甲一般能在12~18周后完全长好。

救必应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Jiu Bi Yinɡ
【别名】 白木香(《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的树皮或根皮。夏季采收。
【原形态】
铁冬青,又名:龙胆仔、白沉香、白银、白兰香、白银香、狗屎木、熊胆木、冬青仔、碎骨木、小风籐、白凡木、九层皮、过山风、红熊胆、冬青柴、山冬青、白皮冬青、大叶冬青、白山叶。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米。枝灰色,小枝多少有棱,红褐色。叶互生,卵圆形至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两端短尖,全缘,上面有光泽;侧脉8对,两面明显;纸质;叶柄长7~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排列为具梗的伞形花序;雄花序梗长2~8毫米,花柄长2~4毫米;萼长约1毫米;花瓣4~5,绿白色,卵状矩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4~5;雌花较小,花柄较粗壮,长3~5毫米;子房上位。核果球形至椭圆形,长4.5~6毫米,熟时红色,顶端有宿存柱头。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下疏林中或溪边。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树皮含黄酮甙、酚类、鞣质、三萜甙,并分离出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和硬脂酸。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三萜。种子含齐墩果酸、铁冬青酸。
同属植物果园冬青中,含冬青甙A、冬青甙B,两者均为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救必应乙素(三萜甙)在试管内能使凝血时间缩短,对狗股动脉切开,狗、兔肝叶部分切除,狗脾脏十字切口,兔耳及兔肠系膜静脉切开均能缩短止血时间。
2对平滑肌的影响
救必应乙素对离体兔耳血管灌流,证明对血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其黄酮甙部分,对豚鼠离体回肠有松弛作用,且能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
3抗菌作用
煎剂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弗氏)、伤寒、绿脓杆菌。
【性味】
苦,寒。
1《岭南采药录》:味苦。
2《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汤火伤。
1《岭南采药录》:清热毒。
2《南宁市药物志》:清凉解毒。治痧症,内热。熬膏可涂热疮。
3江西《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风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7钱。外用:捣敷或熬膏涂。
【附方】
1治斑痧、绞肠痧:救必应二两,山豆根一两,龙牙草二两,路边菊三两。水煎服。(广西)
2治外感风热头痛:救必应一两,水煎,日服三次。
3治喉痛:干救必应三钱,水煎作茶饮。
4治跌打肿痛:救必应树皮二钱研粉,白糖一两,开水冲服。
5治汤火伤:干救必应研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日涂五至六次。(2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6治一般胃癌:铁冬青三钱,鸡蛋壳五钱,绯红南五味子三钱,白及三钱,石菖蒲一钱。共研细粉,每次服五钱,每日二次,饭后服。(江西《草药手册》)
7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铁冬青二两,海螵蛸四两,绯红南五味子二两,竹叶椒一两。共研为细粉,作成小颗粒,每服五分,每日三次。(江西《草药手册》)
8治急慢性肝炎:救必应一两半,八角王五钱。二药均用树皮。刮去粗皮,切片。加水二碗,煎至半碗,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9治神经性皮炎:熊胆木皮三两,煎水外洗局部。(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临床应用】用于抗感染:制成注射剂、片剂和溶液应用。注射剂每次肌注2毫升,片剂每服4片,均每日3~4次;溶液供局部外用。适用于化脓性疾患(如皮肤疮疖、蜂窝织炎、深部脓肿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菌痢、烧伤感染及手术后预防感染等。临床治疗外科化脓性感染26例,治愈23例;用于手术后预防伤口感染9例,8例效果满意。此外,片剂还有止痛作用,可用于胃痛、腹痛、肾痰痛等。治程中一般无全身不良反应。
【摘录】《*辞典》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