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小蓟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时间: 2023-04-28 04:11:45

小蓟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我们大部分朋友都是没有听说过小蓟的,其实小蓟是一种药材哦,当然了,小蓟也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有些朋友们可能在生活中吃过小蓟,也是比较美味的,小蓟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蓟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吧。

刺儿菜,又称小蓟、青青草、蓟蓟草、刺狗牙、刺蓟、枪刀菜、小恶鸡婆、萋萋菜、刀枪菜、刺萝卜等。

刺儿菜适应性很强,任何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主要生长在荒山、路旁、田间、杂草地等处,为极常见的农田杂草之一,广布我国各地。

刺儿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B2、尼克酸和维生素C等成分。此外,还含有生物碱、胆碱、皂甙等。这样的一种食材可以有很好的促进食欲的作用,当然了,多吃一些小蓟也是可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超级高。

刺儿菜味甘、微苦、性凉,具有凉血祛淤止血的功效,适用于吐血、尿血、便血、急性传染性肝炎、疔疮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刺儿菜含有结构相似的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可治疗尿血、吐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小蓟菜可以有很好的止血的作用,并且经常食用小蓟也是可以起到不错的利尿消肿的作用哦。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小蓟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我们可以知道,小蓟中的营养物质也是非常的丰富的哦,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食用一些小蓟是可以很好的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的。

小蓟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小蓟的别名7小蓟的处方用名8小蓟的来源9小蓟的产地10小蓟的原植物形态11小蓟的生境12小蓟的采收与初加工13小蓟的生药性状14小蓟的炮制 14.1小蓟的炮制方法 14.1.1小蓟14.1.2小蓟炭 14.2成品性状14.3炮制作用14.4炮制研究14.5贮存方法 15小蓟的性味归经16小蓟的功能主治17小蓟的化学成分18小蓟的药理作用19小蓟的药典标准 19.1品名19.2来源19.3性状19.4鉴别19.5检查 19.5.1杂质19.5.2水分19.5.3酸不溶性灰分 19.6浸出物19.7含量测定 19.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19.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9.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9.7.4测定法 19.8小蓟饮片 19.8.1炮制 19.8.1.1小蓟 19.8.1.1.1浸出物19.8.1.1.2含量测定 19.8.1.2小蓟炭 19.8.2性味与归经19.8.3功能与主治19.8.4用法与用量19.8.5贮藏 19.9出处 20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小蓟的方剂2用到中药小蓟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小蓟 1拼音 xiǎo jì

2英文参考 herba cepbalanoplosis segeti [朗道汉英字典]

cephalanopli,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irsii,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ield thistle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Cirs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ield thistle her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小蓟

小蓟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2][3]。小蓟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土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小蓟炭形如小蓟段,外表黑褐色,内黄褐色[2]。质松脆[2]。具焦香气,味苦[2]。

小蓟味甘、苦,性凉[2][3]。归心、肝经[2][3]。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3]。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3]。小蓟生品和小蓟炭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Herba Cirs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field thistle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6小蓟的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

猫蓟、刺蓟菜、刺儿菜[1]。

7小蓟的处方用名 小蓟、小蓟炭[2]。

8小蓟的来源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2][3]。

小蓟为菊科植物小蓟Cirsium setosum (Willd.)MB.的全草[1]。

9小蓟的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1]。

10小蓟的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头状花序顶生,雌雄异株;总苞钟状,总苞片5~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花管状,淡紫色,雄花花冠长1.7~2cm,雌花冠长约2.6cm。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具纵棱,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11小蓟的生境 生于荒地、路旁或田间。

12小蓟的采收与初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2]。

13小蓟的生药性状 小蓟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土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4小蓟的炮制 唐代有捣汁(《备急千金药方》)、酒渍(《外台秘要》)、细切(《千金翼方》)[2]。

宋代有“切研”(《全生指迷方》)[2]。

元代有“烧存性,为灰”(《十药神书》)的方法[2]。

清代则有童便拌微焙(《握灵本草》)和童便拌微炒、酒洗(《本草汇》)等炮制方法,并有“消肿捣汁用,止血烧灰存性用”(《本草述钩元》)的论述[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4.1小蓟的炮制方法

14.1.1小蓟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2]。

14.1.2小蓟炭 取小蓟段,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2]。

14.2成品性状

小蓟为不规则小段,叶、茎、花混合[2]。茎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带紫色[2]。叶多皱缩或破碎,具针刺[2]。花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钟状,黄绿色,花紫色[2]。气微,味微苦[2]。

小蓟炭形如小蓟段,外表黑褐色,内黄褐色[2]。质松脆[2]。具焦香气,味苦[2]。

14.3炮制作用

小蓟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的功能[2]。

小蓟生品和炒炭品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2]。

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4]。如用鲜大蓟根洗净捣汁,加热水炖1小时,饭前服,治热结血淋(《福建民间草药》);治心热吐血及衄血、崩中下血,均可用本品捣后绞取汁内服(《太平圣惠方》)[4]。

大蓟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4]。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4]。如十灰散(《十药神书》)[4]。

14.4炮制研究

小蓟主含生物堿、皂苷等成分[2]。

动物实验证明,小蓟炭确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2]。以止血作用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小蓟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了优选[2]。结果表明,小蓟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是温度210℃,炒制5分钟,在此条件下炮制的小蓟炭具有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2]。同时发现鞣质含量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一结果表明,小蓟止血作用与鞣质含量似无直接关系[2]。小蓟炭炮制过程中应注意劳动保护,防止在炒制过程中小蓟花絮因质地轻松而飘散污染环境[2]。

14.5贮存方法

置干燥容器内[2]。小蓟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15小蓟的性味归经 小蓟味甘、苦,性凉[2][3]。归心、肝经[2][3]。

甘、微苦,凉,入肝、脾经[1]。

16小蓟的功能主治 小蓟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3]。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3]。

小蓟具有凉血,祛瘀,止血的功效[1]。

1.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肝炎,煎服:9~15g(鲜品30~60g)[1]。

2.治创伤出血,痈疖肿毒,捣敷[1]。

小蓟生品和小蓟炭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2]:

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4]。如用鲜大蓟根洗净捣汁,加热水炖1小时,饭前服,治热结血淋(《福建民间草药》);治心热吐血及衄血、崩中下血,均可用本品捣后绞取汁内服(《太平圣惠方》)[4]。

大蓟炭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4]。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4]。如十灰散(《十药神书》)[4]。

17小蓟的化学成分 小蓟含芸香苷、刺槐素、原儿茶酸、刺槐苷、绿原酸、咖啡酸。还含生物堿、皂苷[1]。

小蓟主含生物堿、皂苷等成分[2]。

18小蓟的药理作用 药理实验小蓟对小鼠有止血作用[1]。

动物实验证明,小蓟炭确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2]。

在体外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白喉、大肠、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醇浸剂能抑制结核杆菌[1]。

小蓟所含儿茶酚胺类物质,注射时能升高血压,口服则无[1]。

小蓟有某些消炎、镇静作用[1]。

19小蓟的药典标准

19.1品名

小蓟

Xiaoji

CIRSII HERBA

19.2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19.3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土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19.4鉴别

(1)本品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角质纹理明显;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非腺毛。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3~10余细胞,顶端细胞细长呈鞭状,皱缩扭曲。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多呈针簇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小蓟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蒙花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l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一丁酮一乙醇一水(1:3:3: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9.5检查

19.5.1杂质 不得过2%(附录ⅨA)。

19.5.2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19.5.3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9.6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9.0%。

19.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9.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 5%醋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理论板数按蒙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19.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蒙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19.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l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1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9.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蒙花苷(C28H32014)不得少于0.70%。

19.8小蓟饮片

19.8.1炮制19.8.1.1小蓟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圆柱形,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和白色柔毛。切面中空。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叶齿尖具针刺;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花紫红色。气微,味苦。

19.8.1.1.1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4.0%。

19.8.1.1.2含量测定 同药材。

19.8.1.2小蓟炭 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黑褐色。

本品形如小蓟段。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

19.8.2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

19.8.3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19.8.4用法与用量 5~12g。

19.8.5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9.9出处

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

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

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想必大家都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平时我们也可以将它泡水喝,身体寒凉的人要尽量少吃,养生就看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

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1 (1)共同性

大蓟与小蓟,由于其性状、功效有其相似之处,故往往混称大小蓟。二者均味苦甘,性凉,入血分,均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之功效,都擅长凉血泄热以止血,凡血证由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皆可应用。同时,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均可治疗热毒疮痈。

(2)个异性

大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地上部分即为“大蓟草”,地下根茎即为“大蓟根”。用武火炒至其草或根为焦黑色即为“大蓟炭”。根块和茎叶功效相似,但用于降压则以其块功效为佳;经炒炭后,功专收敛止血。

本品性凉,功能凉血止血,凡属血热妄行之各种血证、咯血、衄血、以及妇人红崩下血、白带不止、热结血淋等,皆有效。

大蓟甘苦性寒,既能凉血解毒,又可散瘀消肿,无论内外痈疸、水火烫伤、痈疮皆可用之,其散瘀消肿之力较小蓟为强。

大蓟鲜品凉血止血、消痈解毒之功,较干者为佳。经炒炭后,其凉性大除,宜于收敛止血。

大蓟配伍栀子、小蓟、大黄、生地、姜汁,用治吐血呕血。

大蓟配伍地榆、牛膝、金银花,用治肠痈及内痈诸证。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地上部分,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即为“小蓟炭”。

本品性味甘凉,入血分,对火热亢盛、热伤络脉所致的吐衄咯血等证,功擅凉血泄热以止血;又能利尿通淋,善治下焦热结所致尿涩刺痛,血淋尿血及痔血便血;又能消散痈肿,用以治疗热毒疮痈,擅治血淋、尿血之功,小蓟较大蓟为胜。

凉血解毒,凉血止血,降低血压宜用生小蓟;炒炭小蓟只用于止血。

脾骨虚寒而无瘀滞者慎用,不宜久煎。

小蓟配伍大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用治热伤胃络所致吐鲜血或紫暗色血者。

小蓟配伍生地、滑石、通草、蒲黄、淡竹叶,用治下焦结热所致尿涩、尿痛、尿血。

小蓟配伍生地、白术,用治崩血不止。

小蓟配伍益母草,用治胎坠出血。

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2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等。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相区别,不应混用。

青青菜是什么 青青菜功效有哪些

1、对于青青菜来说,实际上也叫做小蓟,刺儿菜、野红花、千针草等,这是属于一种野菜,当然也是有人工种植的存在,因为青青菜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特别是在青青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存在,再加上青青菜是含有多种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的存在,其中还含有多种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存在。

2、青青菜是可以起到提供营养、强身健体的功效,因为青青菜属于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最丰富的一种蔬菜了,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如果我们可以每天都去吃500克的青菜,这样就可以满足我们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胡萝卜素、钙、铁等,可以保证我们身体生理需要,还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效果。

3、青青菜对于保持血管弹性也有好处,因为在青青菜中是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存在,在进入到我们人体中,和脂肪相互结合之后,可以有效的防止血浆胆固醇的形成,这时候就可以促使胆固醇代谢物胆酸能够排出我们体外,这对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有好处,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

4、青青菜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润泽皮肤、延缓衰老的效果,因为青青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存在,维生素C的含量也比较丰富,所以说在进入到我们人体之后,就可以有效的促进皮肤细胞代谢,从而骐达防止皮肤粗糙以及色素沉着的问题,可以让皮肤亮洁。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