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鸡蛋黄粉的营养价值蛋黄粉的功效与作用蛋黄粉的做法大全鸡蛋黄粉的食用方法性温、味甘功效有滋阴、宁心安神的作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鸡蛋大家都是吃过的,但是大家知道鸡蛋黄粉吗,它属于鸡蛋制品,是将鸡蛋经过清洗、消毒、打蛋、分离、过滤等一系列的工艺而制成的,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于平时不怎么喜欢吃鸡蛋的人来说,在食物里面添加一些鸡蛋黄粉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蛋白质、卵磷脂等营养成分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鸡蛋黄粉到底有什么营养价值吧。
鸡蛋黄粉的营养价值
鸡蛋黄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卵磷脂、胆固醇等;也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同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是高生物价的蛋白质;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最多。
蛋黄粉的功效与作用
鸡蛋黄粉性温、味甘,有滋阴、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阴虚引起的心烦不寐、胃逆呕吐等症。
1、增强记忆力
鸡蛋黄粉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以释放出胆碱,胆碱通过血液到达大脑,可以避免智力衰退,增强记忆力,是老年性痴呆的克星。
2、增强免疫力
鸡蛋黄粉中的卵磷脂促进肝细胞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的含量,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蛋黄粉的做法大全
1、简式饼干
材料:
面粉100克、鸡蛋1个、鸡蛋黄粉适量,白糖少许
做法:
(1)称好面粉以及鸡蛋黄粉;
(2)将面粉和鸡蛋黄粉、蛋黄混合,搅拌均匀成面糊;
(3)用勺子挖少许的面糊到盘中,烤箱170度上下火15分钟即可。
2、双色鸡丸汤
材料:
鸡肉300克、鸡蛋黄粉20克、番茄80克、油菜50克,食盐、味精、胡椒粉少许
做法:
(1)将番茄用开水烫一下,去皮、籽、蒂,切成片,油菜洗净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漂凉;
(2)器皿加清水1500克,取一半鸡肉末保持本色,挤成直径2厘米长的丸子,用高火将丸子煮熟,另一半鸡肉末中加入蛋黄粉搅匀,也用高火煮熟;
(3)器皿内掺清汤,加精盐、胡椒粉、高火6分钟,烧开待用;
(4)番茄、油菜放入另一沸器皿内,烫熟捞入碗内垫底,把鸡丸盛在上面,汤内加味精,然后舀在鸡丸碗内即成。
鸡蛋黄粉的食用方法
鸡蛋黄粉一般和普通的面粉放在一起制作点心。鸡蛋黄粉不能与白糖、豆浆、兔肉同食。
是以新鲜鸡蛋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粉质,是新鲜鸡蛋的最为理想的替代品。蛋黄粉具有较好的乳化性,是饼干、鸡精、蛋黄派、方便面、冰淇淋、膨化小食品和高档饲料等产品的理想原料,较鸡蛋有更加优质的特性。
简介:
蛋黄粉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同时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蛋黄粉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原料及医药业提取卵磷脂,在食品工业中烘焙食品、冷饮(冰淇淋、雪糕)及全价营养配方食品等。蛋黄粉的乳化性主要是脂蛋白质(尤其是占总蛋白质65%的低密度脂蛋白)及其组分卵磷脂(约占磷脂的75%)的作用,蛋白质对乳化作用的贡献比磷脂更大。对于蛋制品而言,巴氏杀菌是提高制品微生物指标不可缺少的一步。然而,蛋黄在65℃前后开始凝固,其乳化能力大为下降,尤其对于油含量很高的制品,如蛋黄酱(油含量达到70%-80%的o/w的体系),其对蛋黄的乳化要求很高,巴氏杀菌很容易影响产品性能。因为杀菌强度太低,会不利于产品的货架期;杀菌强度太高则导致产品分层,严重影响感官品质。
蛋黄可能是很多宝宝的第一道辅食了吧,主要是因为它制作方便,蛋黄可以满足婴儿期的宝宝对铁质的需要,同时因为宝宝容易对蛋白产生过敏,所以一般都把鸡蛋的蛋白部分去掉,把蛋黄做成泥给宝宝食用。下面一起看看宝宝辅食蛋黄的做法吧。
主料
新鲜的土鸡蛋
2枚
清水
半锅
制作步骤
1. 选择新鲜的土鸡蛋一枚,最好是农村散养的鸡下的蛋,养鸡场里的鸡一般都用激素,这样的蛋给宝宝吃肯定不放心了。

2. 锅里加上清水,放入鸡蛋,开火煮约5分钟左右,根据自己家灶具的不同把握好火候,既不要煮的太老,也不要没有煮熟,没熟透的鸡蛋可能会含有细菌,而煮的太老的鸡蛋就把蛋黄中的铁元素煮出来了,失去了吃蛋黄的意义。

3. 煮好的鸡蛋捞出来后立即放凉水里泡一下,这样剥起来比较方便。剥去蛋壳,去掉蛋白。

4. 取出蛋黄,用汤匙压碎,加少量开水,调成泥状。

5. 美味的蛋黄泥就做好了,宝宝第一次不要吃的太多,大概四分之一个就够了,吃过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如果消化正常,无过敏现象,就可以逐渐加量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