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中药材藜芦的药用功效,这些要知道(藜芦简介)

时间: 2023-04-29 04:17:31

中药材藜芦的药用功效,这些要知道

很多的中药材都有着养生保健的作用和效果呢,大家要知道应该如何利用起来。很多中药材不仅可以治疗疾病,也是可以食用的哦,今天介绍中药材藜芦的药用功效,什么是中药材藜芦?它是一种可以有祛痰杀虫作用的中药材哦,来看看吧、

藜芦味苦辛有毒,但是其药用价值也是比较高的,可用于催吐,祛痰,而且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也用于治疗中风痰壅、风痫阗疾、黄疸、疟疾、头痛等这些问题,改善低血压呕吐的症状。中药材藜芦可以有治疗头痛的作用,对于缓解恶心呕吐有好处,而且也可以有治疗中风的作用呢。

1、藜芦其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肝、肺、胃经。药用最早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有:“主蛊毒,咳逆,泄,头疡,疥癣,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本草纲目》谓其“哕逆用吐药。反胃亦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头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中药材藜芦可以有治疗呕吐作用的一种中药材哦,而且也可以起到止吐的作用,对于解毒去火有好处。

2、由于藜芦有催吐、祛痰、杀虫的作用,主治中风痰壅、风痫阗疾、黄疸、疟疾、头痛、喉痹等,外用治疥癣、恶疮、灭蝇蛆等有较好的疗效。由于催吐作用较强,作为急救,可取藜芦、防风、瓜蒂三味,研细末,取少量,温水送服。中药材藜芦可以有催吐的作用,对于祛痰啊还有出现的头痛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治疗皮肤疾病的功效。

中药材藜芦的药用功效以及它的保健功效,你都知道了吧,中药材藜芦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治疗疾病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呢,可以清热解毒,也可以祛痰杀虫,对于止吐缓解呕吐有一定的好处呢,这些大家都要去了解哦。

藜芦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饮食禁忌5藜芦中毒 5.1不良反应机制5.2临床表现5.3治疗 6《全国中草药汇编》:藜芦 6.1拼音名6.2藜芦的别名6.3来源6.4性味6.5功能主治6.6藜芦的用法用量6.7注意6.8摘录 7《中华本草》:藜芦 7.1出处7.2拼音名7.3英文名7.4藜芦的别名7.5来源7.6原形态7.7生境分布7.8性状7.9化学成份7.10藜芦的药理作用7.11毒性7.12鉴别7.13炮制7.14性味7.15归经7.16功能主治7.17藜芦的用法用量7.18注意7.19附方7.20各家论述7.21藜芦的临床应用7.22摘录 8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藜芦的方剂2用到中药藜芦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藜芦 1拼音 lí lú

2英文参考 herba veratri nigri [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veratri [朗道汉英字典]

Eranthis hyemal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llebor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eratri nigri,rhizoma et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lack falsehellebor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藜芦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旱葱、毒药草、七厘丹。为百合科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或毛穗藜芦V. maackii Regel 等的根及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苦、辛,寒,有大毒。人肺、胃经。吐风痰,杀虫。1.治中风痰壅,癫痫,喉痹。内服:研末,0.3~0.6g,温水送服以催吐。2.治疥癣,恶疮,研末加生油调成软膏外涂。内服过量易中毒,轻者眩晕、剧吐,重者便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震颤、痉挛、失明、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孕妇忌服。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本品含介芬胺、玉红介芬胺(Rubijervine)及藜芦酰棋盘花堿(Veratroyl  Zygadenine)等多种生物堿。总堿有明显而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但必须静脉注射,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粉剂对口、鼻、眼黏膜有 *** 作用。水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4饮食禁忌 服用藜芦忌吃貍肉和生菜[2]。

5藜芦中毒 藜芦又名人头发、山葱、丰芦、山苞米、钮葱、葱葵等,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含有藜芦堿及其他生物堿如介芬脂、假介芬胺、计明胺堿等。主要药理作用有降压催吐,抗真菌,杀虫作用等。[3]

5.1不良反应机制

藜芦全株有毒,以根的毒性最大,致毒成分为天目藜芦堿、绿藜芦堿等。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 *** 作用,还可以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使之先兴奋后麻痹而致各种心律失常、呼吸循环衰竭等。[3]

5.2临床表现

潜伏期10min~2h,大量服用后出现口周麻木,咽喉及舌有针刺感,上腹部及胃肠有灼热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流涎、出汗、视物不清、视黄、视蒙,甚至失明。严重时心慌、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胃胀、便血、抽搐、痉挛、嗜睡、意识丧失、瘫痪,最后可致呼吸心跳停止。外用致皮肤黏膜肿痛、糜烂。[3]

5.3治疗

藜芦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促进毒物排出: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1%鞣酸溶液洗胃,用硫酸镁导泻,口服2%~3%药用炭混悬液或口服通用解毒剂。静脉输注5%的葡萄糖盐水注射液。

2.对症治疗: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5~1mg,根据中毒情况可每隔15~30min注射一次,直至心率增加,血压上升为止;心脏被抑制者可给予洋地黄类药物,血钾低者补钾,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6《全国中草药汇编》:藜芦

6.1拼音名

Lí Lú

6.2藜芦的别名

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

6.3来源

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以根部或带根全草入药。5~6月末抽花茎前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6.4性味

辛、苦,寒。有毒。

6.5功能主治

祛痰,催吐,杀虫。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疟疾,骨折;外用治疥癣,灭蝇蛆。

6.6藜芦的用法用量

0.5~1钱;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6.7注意

内服宜慎,孕妇忌服。不宜与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同用。

6.8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7《中华本草》:藜芦

7.1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1. 陶弘景:藜芦近道处处有。根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

2.《蜀本草》:《图经》云,葬芦,叶似郁金、秦充、蔑荷等,根著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雕估。今所在山谷皆有。八月采根,阴干。

3.《本草图经》:黎芦,今陜西、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三月生苗,叶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褒茎,似棕皮,其花肉红色,根似马肠根,

7.2拼音名

Lí Lú

7.3英文名

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

7.4藜芦的别名

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葱苒、葱炎、藜卢、鹿白藜芦、鹿葱、憨葱、葱芦、葱管藜芦、旱葱、人头发、毒药草、七厘丹

7.5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牯岭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及毛叶藜芦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eratrum nigrum L. 2.Veratrum schindleri Loes.f. [V.cavaleriei Loes.f.;V.maximowiczii auct. Non Baker]. 3.Veratrum maackii Regel [V. mandschuricum Loes.f.]. 4.Veratrum dahuricum(Turcz.)Loes.f.[V.album L. var. dahuricum Turcz.]. 5.Veratrum grandiflorum (Maxim.)Loes.f.[V.puberulum Loes.f.]

采收和储藏:56月未抽花葶前采挖,除去叶,晒干或烘干。

7.6原形态

1.藜芦,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植株粗壮,基部的鞘枯死后残留为有网眼的黑色纤维网。叶互生;无叶柄或茎上部叶具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宽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50cm,侧生总状花序常具雄花,顶生总状花序常较偶生花序长2倍以上,几乎全部为两性化,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绵状毛;花被片6,开展或略反折,长圆形,长58mm,宽约3mm,全缘,黑紫色;雄蕊6,花药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卵形,3室,无毛,花柱3。蒴果卵圆形,具三钝棱,长1.52cm,宽11.3cm。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 2.牯岭藜芦 多年生草本,高约1m。植株基部具棕褐色带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510cm;叶片宽椭圆形,有时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而扩展,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总轴和枝轴具灰色白绵状毛,侧生花序的花梗长68mm;花被片6,淡黄绿色、绿白色或褐色,伸展或折反;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近肾形,汇合成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610月。 3.毛穗藜芦 植株高60160cm。茎较纤细,基部稍粗,中鞘直径约1cm,被棕褐色有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达10cm;叶片折扇状,长圆状披针形室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2550cm,常疏生较短的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生绵状毛;花梗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长可达1cm或更长,侧生花序上花梗明显短于主轴上花梗;花多数,疏生;花被片6,开展或反折,黑紫色;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 4.兴安藜芦 植株高70150cm。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无柄,抱茎,背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圆锥花序近纺锤形,长2060cm,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顶端总状花序近等长于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短绵状毛;花被片6,近直立或稍开展,基部具柄,边缘啮状,背面具短毛;花被片淡黄绿色带苞,白色边缘;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期68月。 5.毛叶藜芦 植株高大。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宽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产抱茎,无柄,背面密被褐色或淡灰色短柔毛。圆锥花序塔状,长2050cm,顶生总状花序较偶生总状花序长约1倍;花大,密集,花被片6,绿白色,基部略具柄,边缘具啮蚀状牙齿,外花被片背面密生短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密被短柔毛,3室,花柱3。蒴果。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8月。

7.7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藜芦生于海拔12003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2.牯岭藜芦生于山坡林下荫湿处。 3.毛穗藜芦生于海拔4001700m的山地林下或高山草甸。 4.兴安藜芦生于草甸和山坡湿草地。 5.生于海拔2600400m的山坡林下或湿生草丛中。

资源分布:1.藜芦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陜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2.牯岭藜芦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 3.毛穗藜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等地。 4.兴安藜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5.毛叶藜芦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

7.8性状

性状鉴别 (1)藜芦 根茎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4cm,直径0.51.5cm;表面棕黄色或土黄色,顶端残留叶基及黑色纤维,形如蓑衣,有的可见斜方形的网眼,下部着生1030条细根。根细长略弯曲,长1020cm,直径0.10.4cm;黄白色或黄褐色,具细密的横皱纹;体轻,质坚脆,断面类白色,中心有淡黄色细木心,与皮部分离。气微,味苦、辛,有刺喉感;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 (2)牯岭藜芦 根茎呈圆柱形,长11.7cm,表面棕黄色,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黑色纤维;下部着生1020条细圆柱形根;长短不等,直径约0.2cm,微弯曲,表面暗褐色,并现皱缩条纹,质地坚脆,断面黄白色。味苦涩。 (3)毛重穗藜芦 根茎呈圆柱形,黄棕色,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黑色纤维,下部密生2030条。根细柱状,直径约0.2cm,长短不等,微弯曲,棕黄色,质脆,断面灰白色,叶苦涩。 (4)兴安藜芦 形似藜芦。根茎长11.5cm,直径12cm。根长58cm,直径12cm。 (5)毛叶藜芦 形似藜芦。根茎长12cm,直径0.81.3cm。根长412cm,直径13cm。 显微鉴别 (1)藜芦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外壁稍厚,下皮为23列类圆形细胞,无细胞间隙。皮层占根绝大部分,外侧有大型切向裂隙,薄壁细胞含针晶束及淀粉粒。内皮层明显,内壁及侧壁增厚,胞腔成“V”字或“U”字形,通过细胞位于木质部束外方。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木质部发达,由木薄壁细胞和导管组成。导管类圆形,壁较厚,黄色微木化,原生导管较小,后生导管较大。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束弧角间,714原型,细胞较小。 根茎横切面:最外为黑褐色的后生皮层,约34列细胞;皮层约占半径的1/3,有周木型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中柱有多数维管束散在,近皮层处密,多为外韧型,内部者多为周木型,尚可见自中柱鞘发生的根迹组织。 (2)牯岭藜芦 根横切面 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腔隙约占皮层宽度的1/31/4,针晶束较少;中柱甚小,初生木质部1417原型。 (3)兴安藜芦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腔隙约占皮层宽度的1/22/3,含草酸钲针晶束;中柱小,初生木质部812原型。

7.9化学成份

1.藜芦 根茎含去乙酰基原藜芦堿(deacetylprotoveratrine)A,计默任堿(germerine),原藜芦堿(protoveratrine)A,藜芦马林堿(veramarine),计米定堿(germidine),双去乙酰基原藜芦堿(didesacetyl protoveratrine)A,藜芦嗪(verazine),新计布定堿(neogermbudine),芥芬胺(iervine),藜芦酰棋盘花堿(veratroylzygadenine),玉红芥芬胺(rubijervine),异玉红芥芬胺(isorubijervine),藜芦胺(veramine),藜芦堿胺(veratrumalkamine)A、B、C、D,藜芦甾二烯胺(veratramine),藜芦米宁(veramiline),3,15二当归酰基计明胺(3,15diangeloylgermine),茄咪啶(solamid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硬脂酸酯(βsitosterylstearate),胡萝卜甙(daucosterol),蜡酸(cero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 2.毛叶藜芦 根、根茎含棋盘花辛堿(zygacine),芥芬胺,藜芦甾二烯胺,藜芦嗪(verzine),茄啶(solanidine)。毛叶藜芦定堿(hakurirodine)及玉红芥芬堿(rubijervine)等。 3.兴安藜芦 地下部分含:伪芥芬胺(pseudojervng)藜芦堿甙(veratrosine),藜芦甾二烯胺,芥芬胺,藜芦定(verdine),玉红芥芬胺,藜芦马林堿(veramarine),藜芦酰棋盘花胺,异玉红芥芬胺,藜芦嗪,藜芦胺。4.毛穗藜芦 根茎含藜芦嗪,当归酰棋盘花胺(angeloylaygadenine),毛穗藜芦堿(maackinine),计马尼春堿(germanitrine),棋盘花堿(zygadenine),藜芦嗪宁(verazinine)。 5.天目藜芦 根及根茎含天目藜芦堿(tiemulilumine),天目藜芦宁堿(tiemuliluminine)。 6.光脉藜芦 根含藜芦堿甙,23OβD吡喃葡萄糖基20异藜芦甾二烯胺(23OβDglucopyranosyl20isoveratramine),(22S,23R,25S)23OβD吡员葡萄糖基5,11,13藜芦甾三烯胺3β,23二醇[(22S,23R,25S)23OβDglucopyranosyl5,11,13veratratrienine3β,23diol]。

7.10藜芦的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藜芦乙醇提取物0.050.15g/kg给麻醉狗静脉注射,能使血压降低,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抑制。藜芦降压作用是反射性的,即药物作用于心、肺和颈动脉窦的感受区,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地引起血压下降。本品对慢性高血压狗口服用12.5g/kg,连服14天,亦有降压作用。藜芦所含总生物堿有反射性降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其中红藜芦堿(卢比介文胺)猫静脉注射的降压剂量为0.03mg/kg;计末林堿510μg/kg猫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70% ,维持数小时之久;藜芦堿(介文胺)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9.3mg/kg。天目藜芦堿甲、乙均有降压作用。天目藜芦堿乙作用较强,猫静脉注射0.450.6mg/kg引起反射性降压32%75% ,维持1560分钟,无块速耐受性。

2.杀虫:藜芦1%5%水浸液对蚊、蝇、蚤、虱有强烈的毒杀作用。

3.其它作用:藜芦所含总生物堿具强烈局部 *** 作用,口服能催吐祛痰。

4.毒性:成人口服藜芦须根70mg即发生中毒。藜芦中毒,出现恶心,呕吐,抑制心肌的兴奋传导,可出现传导阻滞。藜芦煎剂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78g/kg。天目藜芦堿乙给小鼠皮下及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6、3.2mg/kg。

7.11毒性

毒性:天目黎芦毒性甚大,其半数致死量与萱草根相似,但无蓄积中毒现象黑黎芦浸出液的半数致死量为1.78±0.38g/kg。兴安黎芦根的粉剂对口、鼻、眼脑膜有 *** 作用,其中所含之黎芦定堿(Veratridine)中毒时主要影响横纹肌,动物死于呼吸停止国外产绿藜芦V.Viride (美国及加拿大),白藜芦V.Album (欧洲)根茎中的原藜芦堿 Protoveratrine A和 B等均有降压作用,并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藜芦定堿(作用与原藜芦堿不完全相同)静脉注射于狗,可引起血压突然下降,在迷走神经切除后,更大剂量可释放肾上腺索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在原藜芦堿降压的基础上,蔡芦定堿可引起明显的升压作用。藜芦一类生物堿的降压原理系通过左心室、肺选走神经纤维反射性引起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小剂量反射性抑制呼吸,大剂量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口服量为肌肉注射量的520倍,黎芦堿的治疗量与中毒量距离很小,最常见者为恶心、呕吐,有的引起心律不齐,低血压,用阿托品及麻黄堿可纠正之,小量黎芦和其他降压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降低毒性。

7.12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3%稀盐酸5ml,水浴上加热5min,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2滴,有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12滴。显淡黄色沉淀。

7.13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7.14性味

苦;辛;寒;有毒

7.15归经

肺;胃;肝经

7.16功能主治

涌叶风痰;杀虫。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

7.17藜芦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30.6g。外用:适量,研末,油或水调涂。

7.18注意

体虚气弱及孕妇忌服。

1.《本草经集注》:黄连为之使;反细李、芍药、五参,恶大黄。

2.《本草纲目》: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钦葱汤即止。

3.《本草从新》:服之令人烦闷吐逆,大损津液,虚者慎。

7.19附方

①治诸风痰饮: 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各服探吐。(《经验方》)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 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③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 *** ,捣罗为散,八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④治头痛鼻塞脑闷:黎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⑤治黄疸: 藜芦著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⑥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九,未发时一九,临发时又一丸,匆饮食。(《补缺肘后方》)⑦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⑧治诸疯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纲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自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太平圣惠方》藜芦菜散)⑨治鼻中肉渐大,气息不通:藜声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散,用纸拈干,展药,点于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太平圣惠方》)⑩治牙疼:纳菱芦末于牙子L中,匆咽汁。(喀千金翼方》)(11)治自秃:末蓉芦,以腊月猪密和涂之,先用盐汤没,乃敷。(名补缺肘后方》)(12)治头生肌虱:葫芦末掺之。(《亿斋直招方》)⑩治疥癣:蓉芦,细捣为末,以生油调敷之。(《斗门方》)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7.20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

2.《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脯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淹,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脑中有痰次,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匆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律液也。

3.《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游,头疡,疥瘤,恶疮,杀谐虫毒,去死肌。

4.《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5.《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6.《本草图经》:大吐上隔风涎,暗风痫病,小儿助。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

7.《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7.21藜芦的临床应用

1.治疗疟疾:取天目藜芦3根(1寸长),插入鸡蛋(l个)内烧熟。去药吃蛋。于发作前 12小时服。忌鱼腥;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治疗现症病人120例,痊愈10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休止期患者36例,痊愈33例,无效3例。

2.治疗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尤以股骨干骨折最为突出,平均临床愈合日期为37天。但愈合时间长短与骨折类型及手法复位技术有明显关系。据认为,应用蔡芦治疗,需在骨折两断端血运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用法:将黑蓉芦根须统净、晒干、研粉,加等量黄连索制成含量10mg之片剂内服。成人每次30mg,曰服3次,用凉开水送下。用药时间依据临床愈合情况而定,一般约为24周。同时按常规予以复位及固定。服药后多数病例脉搏偏快,全身和局部有发热感;3例发现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堿性磷酸酶均有所增高。

7.22摘录

藜芦是什么东西

藜芦是中药材。

藜芦是一种中药,性味苦、寒。

在临床当中是一种涌吐剂,也就是说可以非常迅速而猛烈地把人体当中过多的痰涎催吐出来。性质非常皲裂,而且在使用当中,要严格地掌握适应证,因为副作用也比较明显。

藜芦怎么保存不坏:

1、吸湿剂干燥法:在可密闭的缸、筒、盒的底部放适量的干燥剂,如生石灰、木炭等,再将人参用纸包好放入,加盖密闭。

2、低温保存法:这是较理想的方法。藜芦在收藏前要晒干,最佳的暴晒时间以上午9时到下午4时之间,但藜芦不宜长时间暴晒,同时供药用的藜芦已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一般只需将藜芦在午后翻晒1~2小时即可。待其冷却后,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藜芦是什么?

为什么参不能和藜芦同用?藜芦是什么东西? 40分
藜芦毒性强烈,内服入口即吐,而人参的功能是通过内服后才实现的。两药合用,大补元气的人参不能进入口腔以下发挥作用而被涌吐出来,还会增强毒性而大伤元气。

何为藜芦?

藜芦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或天目藜芦的干燥根及根茎,商品呈簇生须根,圆柱形,长10~18厘米,直径0.3~0.5厘米,表面黄白色,根细长而弯曲,断面类白色,中心有淡黄色中柱,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苦、辛、麻舌,有刺喉感,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 藜芦内服能催吐、祛痰,服之吐不止,饮葱汤可解。它的外形极似野葱,不注意区别,很容易弄混,俗语“三叶藜芦四叶葱”,就是说藜芦是三个叶儿,据此可与野葱分辨。

人参为何反藜芦?
中医认为人参反芦,简单说,就是吃参类时(包括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不宜同时服用藜芦。其中人参、党参属补益药,合用会降低疗效;藜芦与苦参、玄参、沙参配伍则会增强毒性。

人参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其作用特点与强心甙相似,在中西医结合救治休克时应用人参有助于稳定血压而逐渐撤用升压药。而藜芦属涌吐药,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两药药性相反,故不宜配伍同用。

藜芦毒性强烈,内服入口即吐,而人参的功能是通过内服后才实现的。两药合用,大补元气的人参不能进入口腔以下发挥作用而被涌吐出来,还会增强毒性而大伤元气。
中医中的“反藜芦”是什么意思?
藜芦是中药,催吐用的。中药有十八反,其中有一句叫“诸参辛芍反藜芦",意思是人参、沙参、党参、丹参、玄参、等参类,细辛、白芍、赤芍和藜芦不能同用,是相反的,同用可能会产生毒素及丧失药效。
中药藜芦与白藜芦醇是一样吗?
两者是不一样的,藜芦是一种植物药材,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物质。

藜芦是百合科藜芦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厚;茎具叶,花绿白色或暗紫色,两性或杂性,果为一膜裂的蒴果,3裂,每室有种子数颗。祛痰,催吐,杀虫。用于治疗中风痰壅、癫痫、淋巴管炎、疟疾、乳腺炎、骨折、跌打损伤、头癣、疥疮等症,还可用于灭蛆、蝇等。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一种生物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较其他类是最近几年的科技新发现,抗氧化性也更好一些。又称为芪三酚,是肿瘤的化学预防剂,也是对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有一款美国引进的倍力优 白藜芦醇是经过葡萄、蓝莓、山竹、阿萨伊果等植物天然提取的,保留了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每天舌下滴服两毫升,高纯度、好吸收,最关键的一点,是安全,靠谱,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佳选。
白藜芦醇和藜芦是一类的吗?
藜芦:百合科藜芦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厚;茎具叶,基部常有残存叶鞘裂成纤维状;叶通常阔,抱茎。有强脉而具折;花绿白色或暗紫色,两性或杂性,具短柄,排成顶生的大圆锥花序;花被片6,宿存;雄蕊6,与花被片对生,花丝丝状,花药心形,药室贯连;子房上位,3室;花柱3,宿存;蒴果长1.5-2厘米,宽1-1.3厘米。花果期7-9月。

该种具医药功能,根及根状茎具辛、苦,寒。有毒。涌吐风痰,杀虫疗疮。祛痰,催吐,杀虫。用于治疗中风痰壅、癫痫、淋巴管炎、虐疾、乳腺炎、骨折、跌打损伤、头癣、疥疮等症,还可用于灭蛆、蝇等。

加拿大celex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红葡萄酒)、虎杖、花生、桑椹等植物。白藜芦醇是一种生物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又称为芪三酚,是肿瘤的化学预防剂,也是对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美国农业部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红衣与仁中也含有相当多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的实验研究已经证实具有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有益作用。
藜芦碱的介绍
藜芦碱主要化学成分是瑟瓦定和藜芦定。扁平针状结晶。藜芦生物碱存在于百合科藜芦属和喷嚏草属植物中,作为杀虫剂的植物原料主要是喷嚏草的种子和白藜芦的根茎。将植物原料经乙醇萃取制得。植物源杀虫剂,对昆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用于防治家蝇、蜚蠊、蝨等卫生害虫,也可用于防治菜青虫、蚜虫、叶蝉、蓟马和蝽象等农业害虫。

藜芦是什么中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藜芦 【拼音名】 Lí Lú【别名】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来源】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以根部或带根全草入药。5~6月末抽花茎前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性味】辛、苦,寒。有毒。【功能主治】祛痰,催吐,杀虫。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疟疾,骨折;外用治疥癣,灭蝇蛆。【用法用量】 0.5~1钱;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注意】内服宜慎,孕妇忌服。不宜与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同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辞典》:藜芦 【出处】《本经》【拼音名】 Lí Lú【别名】葱苒(《本经》),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吴普本草》),梨卢(《本草经集注》),葱菼(《别录》),葱白藜芦、鹿葱(《本草图经》),憨葱(《儒门事亲》),旱葱(《山东中药》),山棕榈(《农药植物手册》),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辽宁经济植物志》),人头发、毒药草(《四川中药志》),七厘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5~6月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内或灌木丛间。分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性状】干燥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叶基及棕色毛状的维管束。须根多数,簇生于根茎四周,长12~20厘米,粗约3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有细密的横皱,下端多纵皱。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中心有一淡黄色纤细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味苦辛。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天目藜芦之总碱及天目藜芦宁碱,贵州产黑藜芦根的初提液,辽宁乌苏里藜芦混合碱,云南产小藜芦的提取成分,毛穗藜芦之总碱,毛叶藜芦之总碱,兴安藜芦根浸膏的水溶液及精制品的醇溶液,经过多种麻醉动物实验均证明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无急速耐受现象,在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抑制或暂停(即Bezold-Jarisch效应)。天目藜芦的初提液乙较上海市中药行购得之藜芦(经鉴定为百合科藜芦属)的初提液甲降压作用强2~3倍,于麻醉猫的降压实验中,毛穗藜芦总碱较毛叶藜芦总碱作用强,天目藜芦总碱较前两者弱,肌肉注射量需大于静脉注射量10倍以上方有降压作用,可维持较长时间,口服需大于静注量15倍以上方有效,此时已有个别动物表现中毒症状(恶心、呕吐),甚至死亡,故肌肉注射与口服给药不太安全;预先应用氯丙嗪可防止发生恶心、呕吐。上海市中药行购得之藜芦的初提液甲对慢性肾型高血压犬(灌胃)表现降压作用,贵州产黑藜芦初提液对肾型高血压兔亦有降压作用。关于藜芦生物碱一类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由于颈动脉窦及心肺感受区经窦神经及迷走传入纤维反射性地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血压下降。离体兔耳及猫后肢灌流无直接扩张血管作用。毛穗藜芦碱的降压作用中,脑和肾血管舒张起一定的作用,但作用短暂。日本产蒜藜芦提取物亦有降压作用,并谓与绿藜芦相似。②其他作用天目藜芦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无明显治疗作用。兴安藜芦对妊娠毒血症有良好的效果。黑藜芦对家蝇有强大的毒杀效力。【毒性】天目藜芦毒性甚大,其半数致死量与萱草根相似,但无蓄积中毒现象,黑藜芦浸出液的半数致死量为1.78±0.38克/公斤。兴安藜芦根的粉剂对口、鼻、眼粘膜有刺激作用,其中所含之藜芦定碱中毒时主要影响横纹肌,动物死于呼吸停止。国外产绿藜芦(美国及加拿大),白藜芦(欧洲)根茎中的原藜芦碱A和B等均有降压作用,并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藜芦定碱(作用与原藜芦碱不完全相同)静脉注射于狗,可引起血压突然下降,在迷走神经切除后,更大剂量可释放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在原藜芦碱降压的基础上,藜芦定碱可引起明显的升压作用。藜芦一类生物碱的降压原理系通过左心室、肺迷走神经纤维反射性引起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小剂量反射性抑制呼吸,大剂量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口服量为肌肉注射量的5~20倍,藜芦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距离很小,最常见者为恶心、呕吐,有时引起心律不齐,低血压,用阿托品及麻黄碱可纠正之,小量藜芦和其他降压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降低毒性。【性味】苦辛,寒,有毒。①《本经》:"味辛,寒。"②《别录》:"苦,微寒,有毒。"【归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②《本草再新》:"入肝经。"【功能主治】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症见痰涎涌盛。用于疥癣秃疮。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渗,有灭虱功效。又近用以杀灭蚊蝇及其幼虫,也作农药杀虫剂及兽医作催吐药使用。①《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②《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③《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④《本草图经》:"大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鰕齁;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分;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搐鼻或调敷。【注意】体虚气弱及孕妇忌服。①《本草经集注》:"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五参,恶大黄。"②《纲目》:"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饮葱汤即止。"③《本草从新》:"服之令人烦闷吐逆,大损津液,虚者慎之。"【附方】 ①治诸风痰饮: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③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④治头痛鼻塞脑闷:藜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搐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⑤治黄疸: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⑥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一丸,勿次食。(《补缺肘后方》)⑦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虀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⑧治诸瘑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细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藜芦散)⑨治鼻中息肉渐大,气息不通:藜芦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敢,用纸拈子,展药,点于息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⑩治牙疼:纳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千金翼方》)⑾治白秃:末藜芦,以腊月猪膏和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⑿治头生虮虱:藜芦末掺之。(《仁斋直指方》)⒀治疥癣:藜芦,细捣为末,以生油调敷之。(《斗门方》)⒁中风,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为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下。以吐风涎为效,末吐再服。⒂误吞水蛭。用藜芦炒过。研为末,水送服一钱将水蛭吐出。【各家论述】 ①《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②《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膈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疮,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胸中有痰饮,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勿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津液也。"附:藜芦和常山都是驱痰药,但作用不同。李时珍说:"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取天目藜芦3根(1寸长),插入鸡蛋(1个)内烧熟。去药吃蛋。于发作前1~2小时服。忌鱼腥;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治疗现【摘录】《*辞典》《中华本草》:藜芦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 陶弘景:藜芦近道处处有。根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2.《蜀本草》:《图经》云,葬芦,叶似郁金、秦充、蔑荷等,根着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雕估。今所在山谷皆有。八月采根,阴干。3.《本草图经》:黎芦,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三月生苗,叶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褒茎,似棕皮,其花肉红色,根似马肠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海.藜芦生于拔1200-3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2.牯岭藜芦生于山坡林下荫湿处。 3.毛穗藜芦生于海拔400-1700m的山地林下或高山草甸。 4.兴安藜芦生于草甸和山坡湿草地。 5.生于海拔2600-400m的山坡林下或湿生草丛中。资源分布:1.藜芦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2.牯岭藜芦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 3.毛穗藜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等地。 4.兴安藜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5.毛叶藜芦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藜芦乙醇提取物0.05-0.15g/kg给麻醉狗静脉注射,能使血压降低,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抑制。藜芦降压作用是反射性的,即药物作用于心、肺和颈动脉窦的感受区,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地引起血压下降。本品对慢性高血压狗口服用1-2.5g/kg,连服14天,亦有降压作用。藜芦所含总生物碱有反射性降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其中红藜芦碱(卢比介文胺)猫静脉注射的降压剂量为0.03mg/kg;计末林碱5-10μg/kg猫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70% ,维持数小时之久;藜芦碱(介文胺)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9.3mg/kg。天目藜芦碱甲、乙均有降压作用。天目藜芦碱乙作用较强,猫静脉注射0.45-0.6mg/kg引起反射性降压32%-75% ,维持15-60分钟,无块速耐受性。2.杀虫:藜芦1%-5%水浸液对蚊、蝇、蚤、虱有强烈的毒杀作用。3.其它作用:藜芦所含总生物碱具强烈局部刺激作用,口服能催吐祛痰。【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3%稀盐酸5ml,水浴上加热5min,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2滴,有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1-2滴。显淡黄色沉淀。【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性味】苦;辛;寒;有毒【归经】肺;胃;肝经【功能主治】涌叶风痰;杀虫。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3-0.6g。外用:适量,研末,油或水调涂。【注意】体虚气弱及孕妇忌服。1.《本草经集注》:黄连为之使;反细李、芍药、五参,恶大黄。2.《纲目》: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钦葱汤即止。3.《本草从新》:服之令人烦闷吐逆,大损津液,虚者慎。【附方】 ①治诸风痰饮: 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各服探吐。(《经验方》)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 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③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八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④治头痛鼻塞脑闷:黎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⑤治黄疸: 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⑥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九,未发时一九,临发时又一丸,匆饮食。(《补缺肘后方》)⑦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⑧治诸疯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纲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自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藜芦菜散)⑨治鼻中肉渐大,气息不通:藜声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散,用纸拈干,展药,点于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⑩治牙疼:纳菱芦末于牙子L中,匆咽汁。(喀千金翼方》)(11)治自秃:末蓉芦,以腊月猪密和涂之,先用盐汤没,乃敷。(名补缺肘后方》)(12)治头生肌虱:葫芦末掺之。(《亿斋直招方》)⑩治疥癣:蓉芦,细捣为末,以生油调敷之。(《斗门方》)【各家论述】 1.《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2.《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脯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淹,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脑中有痰次,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匆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律液也。3.《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游,头疡,疥瘤,恶疮,杀谐虫毒,去死肌。4.《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5.《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6.《本草图经》:大吐上隔风涎,暗风痫病,小儿助。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7.《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临床应用】 1.治疗疟疾:取天目藜芦3根(1寸长),插入鸡蛋(l个)内烧熟。去药吃蛋。于发作前 1-2小时服。忌鱼腥;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治疗现症病人120例,痊愈10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休止期患者36例,痊愈33例,无效3例。2.治疗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尤以股骨干骨折最为突出,平均临床愈合日期为37天。但愈合时间长短与骨折类型及手法复位技术有明显关系。据认为,应用蔡芦治疗,需在骨折两断端血运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用法:将黑蓉芦根须统净、晒干、研粉,加等量黄连索制成含量10mg之片剂内服。成人每次30mg,曰服3次,用凉开水送下。用药时间依据临床愈合情况而定,一般约为2-4周。同时按常规予以复位及固定。服药后多数病例脉搏偏快,全身和局部有发热感;3例发现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有所增高。【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