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中药材都是可以有利用的价值的,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健康问题了,所以很多的中药材也被人们认可和利用。比如说中药材白茅根吧,它是一种药材,同时也是可以食用的哦,来看看中药材白茅根的食疗方法吧,看看它有怎样的功效。
白茅根瘦肉汤
材料:猪肉(瘦)250克,白茅根60克,盐3克
制作过程
1.将白茅根洗净,切段;
2.猪瘦肉洗净,切块;
3.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一小时,调味即可。
小帖士
1.清热生津、利湿退黄;
2.急性黄疸型肝炎属淡热者,症见面目俱黄,色泽鲜明,小便不利,色如浓茶饮食减少,亦可用于泌尿系感染而属湿热下注者;中药材白茅根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出现的上火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有调理的作用。
3.白茅根如用鲜品,效力更佳;
4.鲜品的用量以90-120克为宜;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本汤
胡萝卜竹蔗茅根瘦肉汤
制作材料:胡萝卜250克,甘蔗150克,白茅根120克,猪肉(瘦)120克:盐3克
制作过程
1.胡萝卜去皮、蒂,切厚件,用水洗净。
2.竹蔗(甘蔗)去皮,斩段,劈开。
3.茅根,瘦猪肉用水洗干净。
4.将以上全部材料,放入已经煲滚了的水中。
5.用中火煲3小时。
6.以少许细盐调味,即可以饮用了。
小帖士
1.胡萝卜解毒,透疹,竹蔗又可以清热,润燥,茅根清热,凉血,利尿,加上营养丰富的瘦猪肉,此汤具有清热利尿,润燥解毒的作用。中药材白茅根和胡萝卜一起吃的话,可以有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润燥。
2.出水痘的小孩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也可用此汤给小孩子饮用作食疗。
中药材白茅根的食疗功效和方法,你都知道了吧,生活中可以自己制作哦,可以起到提高体质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滋阴的效果,这样的搭配方法,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营养的需求,也可以治疗疾病哦,所以不妨试试吧。
白茅根简称茅根,味甘,性寒。主要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的作用。白茅根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对衄血、咳血、吐血、尿血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常配合小蓟、藕节、芦根、黄柏、丹皮炭、生地等同用。白茅根治尿血的效果尤好,也是其特点之一。本品有清热利水的作用,对湿热淋、(泌尿系感染)、水肿等病,可配合车前子、木通、扁蓄、瞿麦、猪苓、茯苓、黄柏等同用。侧柏叶清血中的湿热,苦涩而止血。白茅根清血中的伏热,甘寒而止血。茅根炭偏用于止血;茅根偏用于清热利尿、凉血;鲜茅根清热凉血的效果更好。
茅针(茅根刚出的新尖)可用于外科,能溃脓破肿。茅花(白茅根的花)治吐血、衄血、上焦血热而出血的疾病优于茅根。白茅根治尿血优于茅花。芦根、茅根均能清热,但芦根偏于清气分的热,生津止渴。茅根偏于清血分的热,益胃止渴。据近代研究报导,白茅根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茅花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故有止血作用。用量一般二至六钱。鲜者可用一至二两。单味使用时可用至数两,甚或半斤。茅花、茅针一般为一至三钱。
核心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通淋、利湿退黄
简介
白矛根是对白茅根的误写,又名茅根、茅草、白茅草,为禾本科茅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材是干燥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通常长30~60厘米,直径约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浅棕黄色、微隆起的节,节距约3厘米。
功效与作用
1、凉血止血,白茅根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中药材,凉血止血是它的主要功效。它对因热毒过重或者血热损伤经脉导致的出血都有明显治疗作用,是临床上治疗吐血、大便带血或咳血等疾病的常用药。
2、清热通淋,白茅根能清热解毒,防止人体因热毒过重而出现疾病,而且它对热淋、膀胱湿热以及小便不利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另外,人们在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时,用白茅根煎水喝也能让症状减轻。
3、利湿退黄,白茅根还是一种能利湿退黄的中药材,对湿热黄疸有良好治疗功效。另外,它还能加快人体内湿毒代谢,抑制人体内风湿因子的活性。平时适量服用可以预防风湿骨痛和关节炎等疾病发生,也能让人类风湿骨痛的症状很快减轻。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寒性体质者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1、白茅根茶
准备白茅根30克、白糖15克,将白茅根洗净、捣碎,置于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泡焖15分钟,取汁加入白糖,代茶频饮即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