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不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药材了,更是很不错的食材哦,吴茱萸的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许多的朋友们对于吴茱萸的食用方法不是非常的了解了,其实吴茱萸的食用方法也是非常多的哦,那么吴茱萸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吧。
山药四神糊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山药四神糊具有温肾健脾止泻的功效,并且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经常食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补充营养,还能够治疗和预防腹泻等这些症状哦。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经常食用一些羊肉葱姜汤对于我们人体的脾胃健康也是非常的有好处的哦。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另外,吴茱萸酒还有很不错的缓解疼痛的作用哦,并且还能够帮助我们进补。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吴茱萸的食用方法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了,山药四神糊,羊肉葱姜汤以及吴茱萸酒等等这些美味的食物不仅好吃哦,保健功效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经常做着食用的哦。
目录1拼音2《太平圣惠方》卷四:吴茱萸散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5摘录 3《圣济总录》卷二十:吴茱萸散 3.1处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5摘录 4《圣惠》卷七十八:吴茱萸散 4.1处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4.5摘录 5《圣惠》卷四十三 5.1组成5.2主治5.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5.4制备方法 6《圣惠》卷五 6.1组成6.2主治6.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6.4制备方法 7方出《百一》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八 7.1组成7.2主治7.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8《圣惠》卷四十七 8.1组成8.2主治8.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8.4制备方法 9《圣惠》卷八十一 9.1组成9.2主治9.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9.4制备方法 10《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10.1组成10.2主治10.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0.4制备方法 11《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11.1组成11.2主治11.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1.4制备方法 12《疡科选粹》卷一 12.1组成12.2功效12.3主治12.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3《圣惠》卷三十 13.1组成13.2主治13.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3.4制备方法 14《圣惠》卷五十 14.1组成14.2主治14.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4.4制备方法 15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四 15.1组成15.2主治15.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6《普济方》卷三○六 16.1组成16.2主治16.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7《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 17.1组成17.2主治17.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7.4制备方法 18《圣惠》卷五十八 18.1组成18.2主治18.3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8.4制备方法 19《千金翼》卷十六 19.1方名19.2组成19.3主治19.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9.5制备方法 20《圣惠》卷六 20.1方名20.2组成20.3主治20.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0.5制备方法 21《圣惠》卷四十九 21.1方名21.2组成21.3主治21.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1.5制备方法 22《圣惠》卷四十二 22.1方名22.2组成22.3主治22.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2.5制备方法 23《圣惠》卷五十九 23.1方名23.2组成23.3主治23.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3.5制备方法 24《圣惠》卷九十 24.1方名24.2组成24.3主治24.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4.5制备方法 25《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5.1方名25.2组成25.3主治25.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5.5制备方法 26《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26.1方名26.2组成26.3主治26.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6.5制备方法 27《圣惠》卷十一 27.1方名27.2组成27.3功效27.4主治27.5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7.6制备方法 28《鸡峰》卷二十二 28.1方名28.2组成28.3主治28.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8.5制备方法 29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明医指掌》卷八 29.1方名29.2组成29.3主治29.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9.5制备方法29.6用药禁忌 30《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30.1方名30.2组成30.3主治30.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0.5制备方法 31《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31.1方名31.2组成31.3主治31.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1.5制备方法 32《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32.1方名32.2组成32.3主治32.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2.5制备方法 33《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33.1方名33.2组成33.3主治33.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3.5制备方法 34《婴童百问》卷四 34.1方名34.2吴茱萸散的别名34.3组成34.4主治34.5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5《圣惠》卷四十八 35.1方名35.2组成35.3主治35.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5.5制备方法 36《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36.1方名36.2组成36.3主治36.4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6.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吴茱萸散 1拼音 wú zhū yú sǎn
2《太平圣惠方》卷四:吴茱萸散
3《圣济总录》卷二十:吴茱萸散
4《圣惠》卷七十八:吴茱萸散
5《圣惠》卷四十三
6《圣惠》卷五
7方出《百一》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八
8《圣惠》卷四十七
9《圣惠》卷八十一
10《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11《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12《疡科选粹》卷一
13《圣惠》卷三十
14《圣惠》卷五十
15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四
16《普济方》卷三○六
17《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
18《圣惠》卷五十八
19《千金翼》卷十六
20《圣惠》卷六
21《圣惠》卷四十九
22《圣惠》卷四十二
23《圣惠》卷五十九
24《圣惠》卷九十
25《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6《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27《圣惠》卷十一
28《鸡峰》卷二十二
29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明医指掌》卷八
30《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31《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32《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33《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34《婴童百问》卷四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5《圣惠》卷四十八
36《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古籍中的吴茱萸散 《明医指掌》:[卷八外科]疮疡疥癣证十 气因而亏损,以致羸者多矣。疥疮干疥,开郁为主,吴茱萸散敷,或黄连、大黄末猪胆调敷。湿疥,一上散。沙疮...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治脾胃气虚冷水谷不化诸方 。水谷不化。心腹疼痛。四肢无力。少思饮食。宜服吴茱萸散方。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煨(炒)〕当归(...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治大肠虚冷诸方 前稍热服。治大肠虚冷。肠鸣腹痛。食不消化。宜服吴茱萸散方。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陈橘皮(一两...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一]治阴毒伤寒诸方 稍热服。如人行十里未汗。再服。治阴毒伤寒。回阳吴茱萸散方。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浓朴(二两去...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二]治胸痹噎塞诸方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吴茱萸的别名7来源8原植物形态9产地10采收与初加工11生药性状12性味归经13功效及主治14化学成分15吴茱萸的药理作用16吴茱萸中毒 16.1不良反应机制16.2临床表现16.3治疗 17吴茱萸的药典标准 17.1品名17.2来源17.3性状17.4鉴别17.5检查 17.5.1杂质17.5.2水分17.5.3总灰分 17.6浸出物17.7含量测定 17.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17.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7.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7.7.4测定法 17.8吴茱萸饮片 17.8.1炮制 17.8.1.1吴茱萸17.8.1.2制吴茱萸 17.8.1.2.1含量测定17.8.1.2.2浸出物17.8.2性味与归经17.8.3功能与主治17.8.4用法与用量17.8.5贮藏 17.9出处 18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吴茱萸的方剂2用到中药吴茱萸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吴茱萸 1拼音 wú zhū yú
2英文参考 Evodia rutaecarpa Benth. [朗道汉英字典]
fructus evodiae [朗道汉英字典]
evodi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Evod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edicinal evodia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吴茱萸
吴茱萸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Fructus Evod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medicinal evodia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吴茱萸的别名 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
吴萸、茶辣[2]。
吴萸、树辣子、茶辣、气辣子、溴泡子、曲药子、伏辣广、左力[3]。
7来源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及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Dode) Huang将近成熟的果实[2]。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实。
8原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骨突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
9产地 吴茱萸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陜西、浙江、四川[2]。
吴茱萸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陜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10采收与初加工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
11生药性状 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12性味归经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入肝、胃经[2]。
13功效及主治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燥湿,杀虫的功效[2]。
治肝胃不和,脘腹冷痛,呕逆吞酸,食积泻利,胁痛,厥阴头痛,疝痛,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痛经,蛲虫病[2]。煎服:1.5~4.5g[2]。
研末醋调敷两足心(涌泉穴)治高血压及口腔溃疡;调成软膏涂治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2]。
吴茱萸为眼科常用温里药,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肝经虚寒所致风轮起翳、翳膜灰白,或脾胃虚寒;饮邪上逆所引起的绿风内障,症见眼珠胀痛、瞳散神昏、干呕吐涎等。常与人参、生姜配伍,如吴茱萸汤。
14化学成分 吴茱萸含吴茱萸堿、吴茱萸次堿、吴茱萸卡品堿(Evocarpine)、羟基吴茱萸堿等生物堿。还含挥发油,内有吴茱萸烯(Evodene)、吴茱萸内酯醇(Evodol)、柠檬苦素等[2]。种子含脂肪酸,内有吴茱萸酸(Goshuynicacid)[2]。石虎还含吴茱萸内酯,石虎甲素等[2]。
吴茱萸含吴茱萸堿(evodiamine)、吴茱萸次堿(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堿(hydroxy evodiamine)、 柠檬内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吴茱萸烯(evodente)等。
15药理作用 吴茱萸有驱除肠胃气体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的作用[2]。
吴茱萸的乙醚提取物对猪蛔虫及水蛭有一定的抑制与杀灭作用[2]。
吴茱萸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2]。
吴茱萸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2]。某些成分有镇痛作用[2]。
吴茱萸注射剂对麻醉兔、犬及肾型高血压犬均有降压作用[2]。
吴茱萸堿有镇痛、升高体温,可作利尿剂及发汗剂,其盐酸盐能收缩子宫,吴茱萸中还发现有肾上腺素类物质辛内弗林,可抗休克[2]。
16吴茱萸中毒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届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3]。其主要成分有吴茱萸堿、吴茱萸隶、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及吴茱萸苦京等[3]。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3]。
本品内服煎剂常用量1.5~6g。[3]
对症处理。
17吴茱萸的药典标准
Wuzhuyu
EUODIAE FRUCTUS
(2)取本品粉末0.4g,加乙醇10ml,静置30分钟,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吴茱萸次堿对照品、吴茱萸堿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0.2mg和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三乙胺(7: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7.5.2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7.5.3总灰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7.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一四氢呋喃一冰醋酸(41:59:1: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理论板教按柠檬苦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7.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吴茱萸堿对照品、吴茱萸次堿对照品、柠檬苦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吴茱萸堿0.15mg[4]、吴茱萸次堿0.1mg、柠檬苦素0.7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7.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乙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7.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吴茱萸堿(C19H17N3O)和吴茱萸次堿(C18H13N30)的总量不得少于0.15%,柠檬苦素(C26H3008)不得少于1.0%。
同药材。
17.8.1.2制吴茱萸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
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本品形如吴茱萸,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17.8.1.2.1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吴茱萸堿(C19H17N3O)和吴茱萸次堿(C18H13N30)的总量不得少于0.15%,含柠檬苦素(C26H3008)不得少于0.90%。
17.8.1.2.2浸出物 同药材。
17.8.2性味与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17.8.3功能与主治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t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17.8.4用法与用量 2~5g。外用适量。
17.8.5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