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百岁寿星—名中医多长寿

时间: 2023-02-28 06:26:30

百岁寿星—名中医多长寿

宋元明清时期,由于中医养生学发展己趋成熟,所以中医学家中百岁寿星特多。

宋代成都名医谭仁显108岁,当时人们问他长寿之法,他回答说:"淡名轻财,导养得理,可获天年。”。

元代名医贾铭106岁,明初还健在,当朱元璋问他长寿经验时,他将自己著的《饮食须知》一书献给了这位开国皇帝。

相传明代养生学家冷谦150岁,著有《修龄要旨》,是专门介绍养生长寿术的。现在日本流传的“养生十六宜”就见于此书。

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针灸学家杨继洲、药物学家兰茂、内科学家孙一奎等,皆年近百岁。

清代四川的百岁中医居全国之冠,据《四川医林人物》记载:雅安的牟太医120岁,武胜名医梁栋、郫县名医陶世尧、隆昌名医曾继昭及其兄曾继旺、合川名医蔡元和、温江名医陈怀斗、三台名医林荣安、南川名医周贵喜、达县名医康道人以及由山东来川行医的管清一、河南来川行医的余来龙等,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好养生术,所以皆享百龄,尽天年。

如此众多的百岁中医,说明沿着中医养生之道确实可以通向百岁寿星之乡,难怪有人说“名中医多长寿"。

百岁寿星—名中医多长寿

宋元明清时期,由于中医养生学发展己趋成熟,所以中医学家中百岁寿星特多。

宋代成都名医谭仁显108岁,当时人们问他长寿之法,他回答说:"淡名轻财,导养得理,可获天年。”。

元代名医贾铭106岁,明初还健在,当朱元璋问他长寿经验时,他将自己著的《饮食须知》一书献给了这位开国皇帝。

相传明代养生学家冷谦150岁,著有《修龄要旨》,是专门介绍养生长寿术的。现在日本流传的“养生十六宜”就见于此书。

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针灸学家杨继洲、药物学家兰茂、内科学家孙一奎等,皆年近百岁。

清代四川的百岁中医居全国之冠,据《四川医林人物》记载:雅安的牟太医120岁,武胜名医梁栋、郫县名医陶世尧、隆昌名医曾继昭及其兄曾继旺、合川名医蔡元和、温江名医陈怀斗、三台名医林荣安、南川名医周贵喜、达县名医康道人以及由山东来川行医的管清一、河南来川行医的余来龙等,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好养生术,所以皆享百龄,尽天年。

如此众多的百岁中医,说明沿着中医养生之道确实可以通向百岁寿星之乡,难怪有人说“名中医多长寿"。

百岁寿星——上古时期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相传就是一位百岁寿星。黄帝之所以年逾百岁,可能与他重视医学有关。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理论巨著,就是托名黄帝所著,而名《黄帝内经》。这本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被日本、美国及德国等译成10多种文字出版,国外学者誉之为“宇宙医学”。《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就揭示了上古百岁寿星之长寿秘诀:“法于阴阳(适应自然变化),和于术数(适当进行锻炼),食饮有节(讲究饮食科学),起居有常(遵守作息制度),不妄作劳(节制性生活,劳逸适度)”,“以括愉为务(开朗乐观)”等。当时名医岐伯指出,做到这些,就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即既有强健的身体,又有饱满的精神,愉悦的心情,便可活到100多岁(“天年“,指人的自然寿命极限,即100~120岁)。由于上古百岁寿星长寿之秘诀,首载于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中,所以称为“中医养生之道”。黄帝正是实践了中医养生之道,才活到百岁的。
相传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也好养生之道而寿至百岁。少昊之孙帝喾高辛氏积极养生,活到105岁。高辛氏之子尧,不但善于养生,而且善于治国。由于尧德高望重,又能做到“起居有常”,自食其力,所以他享年118岁。当时击壌(一种很古老的游戏)老人的歌,可以说是对他长寿之谜的揭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尧帝以后是舜帝。舜帝突出实践了“以恬愉为务"的养生之道。他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常与老百姓一起在月光下唱歌跳舞,共庆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正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又具有乐观精神,所以他也获享遐龄,至110岁而终。

舜帝的接班人是禹,史称夏禹王。他奔走天下,疏通九河,治理洪水,勤劳一生。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指出"劳其形者长年”,“夏禹走天下,……治百川,可谓劳其形矣”。

此后,商代的成汤、周代的文王、武王、穆王、召公等都获享高龄,“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见《礼记•文王世子》)。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他所著《论衡》一书中分析了上古英明君主长寿的原因,认为“太平之世,多长寿人”,说明中国古代学者已认识到长寿与社会因素的密切关系。
传说周代以前还有一位寿命最长的老寿星,名叫锾铿,人称彭祖。尧帝时他就以讲究营养、善于烹调著称。历经夏、商,到殷朝末年,相传活了800多岁不知去向(见汉代刘向《列仙传》、晋代葛洪《神仙传》)。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