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这种药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所以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山茱萸是比较熟悉的,当然了,山茱萸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哦,对于我们人体的许多症状都是有着非常不错的治疗作用了,那么山茱萸的治病疗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补眼明目
药方:龙眼肉、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桑椹子10克。用法:放入碗中,加入鸡腿一只,水适量,隔火炖熟服用,这样对于我们视力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本方具有很不错的补眼明目、增强视力的功效哦。
治遗精健忘方
处方:人参、芡实、麦冬、生枣仁、当归、山萸各3两,莲须2两、熟地5两、山药4两、柏子仁去油1两,远志、菖蒲、五味子各1两。用法:研末蜜丸,制成药丸,每日5钱,白水送下,本方虽然味道非常苦涩,但是对于我们记忆力的好处是非常多的,还能够起到健脑的作用哦。
肾阴亏损型
症状:小便清沥圴热,咽干心烦,手足心热,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苔,脉象细数。治法:滋补肾阴。药方:六味地黄汤合猪苓汤加减。药材:熟地8钱、怀山药4钱、山萸肉4钱、白茯苓3钱、泽泻3钱、牡丹皮3钱、大猪苓4钱、飞滑石3钱、阿胶珠3钱,只要我们将本方按时的服用,那么用不了几天就可以见效的哦,但是大家记住服用期间不要食用辛辣食物哦。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山茱萸的治病疗方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了,山茱萸对于治疗不同的症状服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哦,所以我们可以将上面的这些关于山茱萸的治病疗方记住哦,这样就可以做到对症下药了。
山茱萸入药的时间需要去掉里面的果核,以其皮肉入药。成熟的时间果实鲜红诱人,不知道的人往往会误认为它是“山枣”,所以在有些地方人们也会称山茱萸为枣皮。
然而在中医里面山茱萸可是一味非常有用的良药,《药性论》之中曾说到山茱萸有助人“固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等良效,可见其在助人养生方面是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的。
《名医别录》之中也曾说山茱萸有助人“固精,安五脏,通九窍,明目强力”等功效,可见古人对于山茱萸滋补的药用价值还是比较认可的。
当然古人之言论也会有失偏颇,毕竟以古人的研究条件,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每一味药材。但是从数千年的经验总结以及现代的医学研究表明,山茱萸确实有极好的收敛固涩之效,入药可以说是专能助人“益肝固肾”,加上山茱萸的价格也相对亲民,也比较符合大众人群的需求。
山茱萸入药的时间需要去核晾干,优质的山茱萸颜色红艳、油润肥厚,看起来犹如蔓越莓干一般,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而事实山茱萸的味道也是比较符合人们的口感的。
山茱萸的味道带有一种水果的酸味,微微有涩感,其性微温,故而有一定的温固收涩之功。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之中,无论是男女,服之皆有一定的益肝固神之效。
比如男士朋友因为体质原因出现肝肾不足之症,常常还兼有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精气不足等情况,以山茱萸同杜仲、枸杞、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角片等配伍使用,对于肝肾之精、气、血皆有很好的滋养之效。
而对于一些女士朋友因为肝血亏虚、肾气不固等引起的经血缺失、周期不固定、体质虚弱等情况,山茱萸入药也是可以起到良效的。
中医里面在缓解此类女科常见疾病的时间,就常用山茱萸同熟地黄、白芍、当归、黄芪、白术、海螵蛸等配伍使用,有帮助女士朋友益肝固肾、调养气血的作用。
虽然山茱萸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经常出现,但其实很多人都曾接触过此物。因为在中医里面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方“六味地黄汤”,正是以山茱萸配伍山药、熟地、茯苓、泽泻、牡丹皮等几味中药组成,其有着很好的益肝固肾之效,相信不少的朋友也有所耳闻。
自古以来山茱萸入药皆需去核,乃是因为山茱萸入药用的是其固涩之力,而果实的核仁一般具有滑脱之功,二者同用的话有冲突之弊,所以山茱萸入药单用其皮肉入药效果更佳。
山茱萸其实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山野之中的野果来食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健康并无妨碍。不过山茱萸收涩之性较重,故而不宜多用,中医里面用其入药的话大多也在10-15g左右。
淮山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了,更是很重要的中药药材哦,淮山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了,对于我们人体的很多的病症都是有着极好的治疗作用哦,那么淮山的治病疗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吧。
《本草衍义》淮山入药,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剐去皮,于屋檐下风径处,盛竹筛中,不得见日色。一夕干五分,俟全干收之,惟风紧则干速。
《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本草纲目》以为,淮山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外相。
《新修本草》说淮山日干捣细,食之大美,久服轻身,不饥延年。
《药性本草》则以为,淮山能补五劳七伤,有去凉风,镇心神,安灵魂,补心气缺少,开达心孔,多记事的功效与作用。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2、治湿热虚泄:淮山、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噤口痢:干淮山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只要坚持服用三四天,那么就能够帮助我们治疗噤口痢的症状哦。
4、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淮山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普济方))
5、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淮山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6、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我们可以将淮山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等这些药材搭配服用,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淮山的治病疗方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淮山的治病疗方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吧,我们可以知道了,淮山对于治疗不同的病症,服用的方法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哦,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关于淮山的治病疗方记住哦。
或许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山茱萸,其实山茱萸是一种我们常见的中药,有着极大的功效和作用。在日常的应用中叶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Zucc.)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叶对生,纸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叶柄细圆柱形,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总苞片卵形,带紫色;总花梗粗壮,微被灰色短柔毛;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阔三角形,无毛;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向外反卷;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花盘无毛;花梗纤细。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种栽培。该种(包括川鄂山茱萸)的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
药用价值
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果药入药,为收敛性补血剂及强壮剂;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神经及心脏衰弱等症。其性味酸涩、入肝、肾经。酸涩收敛,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眩晕耳鸣之症。
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
经济价值
以山茱萸为原料的绿色保健食品开发,可加工成饮料、果酱、蜜饯及罐头等多种食品。
观赏价值
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秋季红果累累,绯红欲滴,艳丽悦目,为秋冬季观果佳品,应用于园林绿化很受欢迎,可在庭园、花坛内单植或片植,景观效果十分美丽。盆栽观果可达3个月之久,在花卉市场十分畅销。
功效
补虚固脱
近代医家张锡纯云:“茱萸救脱之功,较参、芪、术更胜哉!”又说:“救脱之药,当以萸肉第一”。山萸肉善补肝,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其善治阴阳两虚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泻等危重证候。临症常以山萸肉50~100克煎浓汤服。
滋阴敛汗
肝为厥阴,其虚极之时,可见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或又热又汗之危候。因肝胆相为表里,厥阴肝经之忽热忽汗之症,尤如少阳胆经之寒热往来之候,治疗需补肝滋阴以除寒热。《神农本草经》谓山萸肉主寒热,其实为肝经虚极之寒热,因山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故用于肝经虚极、元气欲脱之寒热往来、大汗淋漓之症有效。
补肝舒肝
《内经》云:“过怒则伤肝”,肝藏血、主筋。肝伤,气血虚,则筋失所养而筋脉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胆中藏相火,肝虚则疏泄失职,相火难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痛。治疗宜补肝舒肝并举,补血活血同施。《神农本草经》云:“山萸肉主温中,逐寒湿痹。”山萸肉不仅能补肝,且能舒肝通利气血,故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虚所致腿痛,有补肝行痹之功。
收敛固涩
山萸肉具有收敛之功,又兼开通之力,可补肺络及胃中血络,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气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虚火旺损伤胃络之吐血患者,临床常用山萸肉加龙骨、牡蛎,或加三七粉冲服,常可起到意外之疗效。
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萸肉有强心作用,山萸肉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萸肉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萸肉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萸肉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萸肉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抗炎、抗菌
山萸肉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萸肉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萸肉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萸肉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其他作用
山萸肉在体外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亦有抗实验性肝损害的作用.对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萸肉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食用方法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应用: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
注意事项:3~5天为1疗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间断食用一段时期,以巩固疗效。发热及小便淋涩者不宜食用。
山茱萸汤膳
北芪山萸─固脾益阴
药方:北黄芪 4钱、山萸肉 2钱。
用法:两碗半水,煎取一碗,饭后温服。如试用过三几次身体适应得来,则每天服一次亦无所谓。但有伤风感冒,仍须暂停服用。脾虚而胃肠又有消化不良问题之人,欲求根治,用药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天天煲药感到麻烦,不妨将北芪、山芪肉这两味药,依照上述配量,加重若干倍,煎用浓汁,藏在冰箱里,分作若干日服用,每日早、午、晚服一次,每次用三、四汤羹药汁,调开水服用乃可。这个方法,不但对脾虚多汗之人适用,就是肾气不足,中气虚弱之人不妨试用。
理论:北黄芪─健脾胃、旺气血,不但功效好,体弱者的胃肠又容易适应受纳。北芪对于晚上多汗,而属于「脾弱阴虚」所引起者,有固脾止汗之效。儿童老弱亦可用之。但儿童服用,分量不宜太多,每次用二、三钱足矣。
1.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此外还有生津止渴,用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遗jing滑精,遗尿尿频...
2.
对血糖的作用 山茱萸有抗糖尿病的作用, 山茱萸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和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3.
抗菌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山茱萸果实煎剂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但对大肠杆菌则无效...
4.
对失血性休克、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 山茱萸注射液静脉注射,有迅速明显升高血压的作用。
食用方法
1/11
山茱萸治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10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2/11
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3/11
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4/11
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5/11
山茱萸治肾虚腰痛,阳wei遗jing: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壮腰,固精止遗之功。
6/11
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豆剂。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
7/11
山茱萸治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8/11
山茱萸治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9/11
糖尿病:山茱萸15克,乌梅10克,五味子1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生津止渴之功。
10/11
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11/11
山茱萸治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