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少吃真的能增寿

时间: 2023-02-28 07:42:44

少吃真的能增寿

广州百岁老人廖富辉每餐只吃0.5〜1两(25〜50克)米饭,一天3两左右(约120克)。

北京百岁寿星陈冰清老太太曾说:“饭不能吃多,吃六成饱就行了。”

上海百岁寿星苏祖斐教授每天主食不到100克,她说:“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食愈少,寿愈长。”这正符合古人“少吃增寿”的理论。

有人做过试验:用两组年龄和体质情况相同的小白鼠对照观察,一组限制食量;—组不加限制。结果不加限制组全部死亡,限制组多数存活。

另有学者用大鼠进行营养对寿命、疾病影响的实验,结果也是限食组比不限食组的寿命要长,而且限食组大鼠患肾病、肿瘤者比不限食组少,发生疾病的时间也晚些。

实验还发现,少年期限食,最能延年益寿;老年期限食,可以改善过去因过量饮食所带来的损害。

有科学家断言,把食物发热量减少到维持人体正常体重所要求的1/3,但保留全部必需的营养物,就可大大延长人的寿命。他们据动物实验推断,靠少消耗饮食量(即少吃),人能够延长生命40年。美国7万名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节食少吃”。他们控制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也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0%。

美国科学家还提出,迄今所做的防止衰老的全部试验中,饮食限制对防止老化最有效。实验证实,幼龄大鼠断奶以后,把膳食分虽减少40%,大白鼠的寿命就可提高1倍。其他动物经过限制饮食,不论是生理指标还是精神状态,都要比每顿饱食的动物要好,而且寿命也大大延长。专家们一致认为,少吃有利于清除机体里的各种废物和毒素。这些废物和毒素堆积在体内就影响寿命,所以少吃可以增寿。

专家们特为中年人制定了一种食谱

每天吃80~100克瘦肉,400克水果,300克蔬菜,饮用2~3杯矿泉水。如果严格遵守,就可延长寿命10〜15年。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世界自然医学会确认为“世界第五长寿乡”。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了69名百岁老人和172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他们长期养成了吃七八成饱的习惯,无一位肥胖寿星。

联合国科学考察队曾在乍得北部撒哈拉大沙漠发现图布族一日三餐异常菲薄:早餐仅喝一种青草的浸液;午餐吃一把蘸有棕油的黍子(玉蜀黍子)和几粒枣子;晚上则以捣碎的甘薯(番薯)充饥。他们吃喝得少,排出的粪便和汗液也少。科学队员曾驱车对图布族入进行现场测试,结果是以车代步的队员已感到筋疲力尽时,图布族人仍健步如飞。他们在高速公路行走40千米后,脉搏和呼吸与平时一样。他们吃得少,身体壮,还不乏寿星。真是"少吃增寿"的典型。

少吃多餐可以增寿吗?

宋代长寿大诗人陆游曾诗云:“多寿只缘餐饭少”。我国民间有大量谚语强调少食的益处,如“少吃多味,多吃坏脾胃”,“饮食日带三分饥,全身轻松不觉疲”,“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等等,这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保健之经典。

一个人如食欲良好,又能注意节食,确有益于健康。节食养生历来为养生学家倡导。

强调节食养生,究竟对人体有何功效?概括起来有二:一是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正常发挥;二是可以防治某些慢性病。人的胃肠功能,祖国医学认为以“通降为顺”。意思是讲胃肠道的功能是以能向下、通畅为正常;反之,便属病态,如呕吐、便秘等。所以在祖国医学中有“六腑”以通为补的论点。胃肠是六腑中的重要脏器。节食,能有效地保持它的通畅,使每次摄入的食物,在胃里能充分地搅拌,良好地消化,营养充分地得到吸收。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同时,进入老年期后,体力活动减少,所消耗的热能也相应减少。因此,对老年人的供给的热能也应相应减少。如果人到老年而食量不减,以致过量过剩,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每餐贪多过饱,会使血液集中于胃肠,势必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容易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胆囊炎等。另外,饮食过量会引起肥胖,而肥胖又能引发多种疾病。研究资料表明,饮食过度和肥胖病人在中年死于肿瘤者比正常人要多。国外的很多研究资料表明,绝大多数长寿老人体重正常或偏轻。

世界上长寿研究人员多认为,以节制饮食的方法来减慢生理性衰老速度,是维护健康长寿的好方法。我国古代的养生学家也主张老人宜“食少”。《老老恒言》中指出:“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寿世保元》则更明确地概括为:“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古人提倡节制饮食能长寿

中医对多食性肥胖有精辟的论述:“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不饱真为却病方”。
节制饮食增寿之说,古代不少养生学家就把节制饮食作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并曾有过这方面的论述。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提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千金翼方》中有:“一人之忌者暮无饱食……夜饱损一日之寿。”《东谷赘言》中有:“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寿世保元》强调指出:“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管子》中说:“起居时,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晋代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说:“所食愈少,心开逾益;所食愈多,心逾淤塞,年逾损焉”。曾子说:“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益;饮食无节,则形累而寿损。”我国民间很早就流传着这方面大量的谚语,如“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脾胃”;“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每餐八成饱,保你身体好”;“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一般来说,饥饿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气血津液化生无源;而过饱则能加重脏腑的负担,损伤其正常的功能。特别是过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引起的过饱,容易造成食物积聚,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首先使胃壁突然扩张而难以进行疋常蠕动,非但不能止常消化,而且难以运转下行,以致造成腹胀、嗳气、反酸;长时间作用将导致肥胖症、内分泌功能紊乱或降低。因此,养生学家均提出每餐吃七八成饱,对健康最为有益。自古我国就流传:“每餐只吃八分饱,无病无灾活到老。”

节制饮食并不是让人们“饿肚子”,节制饮食是相对于“暴食”、“饱食”、“贪食”而言。为保证人体功能正常发挥、有益身体健康而节制饮食,是科学饮食的一个方面。

中国古代对节制饮食有深刻的见解,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养生学的发展来说,仍有着现实意义。《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吕氏春秋》说:“凡食之道,无饥无饱。”苏东坡说:“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太上老君养生诀》说:“体欲常劳,食欲半饱。”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