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淫羊藿枸杞羊肉汤——补肾养血调节经期(大姨妈量少怎么回事?)

时间: 2023-05-01 08:10:01

淫羊藿枸杞羊肉汤——补肾养血调节经期

羊肉是我们都熟悉的食物,吃起来的味道是不错的,特别是滋补的效果是很强的,而且羊肉在吃的时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吃法,淫羊藿枸杞羊肉汤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吃法,不仅吃起来味道好,同时养生效果也很强,那么具体我们要如何进行烹饪,一起看看吧。

淫羊藿枸杞羊肉汤的材料

羊肉600克,老姜1大段,枸杞8克,淫羊藿10克,盐2小匙,醋、料酒各1/2碗,油2大匙。

淫羊藿枸杞羊肉汤的做法

首先我们将买来的羊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然后清洗干净,倒入烧开了水的锅中,可以往锅中倒点醋,稍微烫一下去掉羊肉的腥味后捞出来,再用清水洗一下。将枸杞、淫羊藿用清水洗去表面的灰尘。炒锅内放入适量的食用油烧热,先将生姜放入,然后将羊肉块倒入锅中快速翻炒至羊肉块变色之后,倒入适量的水、料酒大火煮开,这个时候将淫羊藿和枸杞一起放入锅中,调成小火继续煮。等到羊肉熟烂了之后,我们稍微加些食盐调下味就可以了。

淫羊藿枸杞羊肉汤的食用功效

淫羊藿枸杞羊肉汤是大家常吃的一种食物,吃起来对我们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能很好的起到保护肠胃健康的作用,同时对于我们的肾脏健康也是有帮助的,能很好的补肾益精,是很适合给男性朋友们去服用的一种食物,同时吃淫羊藿枸杞羊肉汤还能很好的改善肠胃不适,所以在平时我们就应该去吃淫羊藿枸杞羊肉汤,对女性来说也很适合吃,能帮助调节经期的不适问题,大家不能错过。

淫羊藿枸杞羊肉汤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不会陌生的,在平时很多人都会爱吃这种食物,吃起来的养生效果很不错,同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会有意义的,男性朋友们吃淫羊藿枸杞羊肉汤可以保护肾脏健康,女性吃还可以调节经期,大家不能错过。

大姨妈量少怎么回事?

月经量少怎么办 5分
您好, 月经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每次行经天数短于3天,经血量每次不超过20ml。经血量色淡或深。 引起月经过少的原因:一、脑垂体功能低下,导致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增生不够;二、子宫本身的病变,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以及粗暴刮宫损伤了子宫内膜;三、个体差异,进行性月经过少可引起闭经,对怀孕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您到医院做个详细诊疗。

祝您健康!
月经量很少怎么办
1、充足的睡眠。“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养肝血对女人来说至关重要。肝血不足,月经量容易变少,皮肤容易粗糙、发暗、长斑、长痘痘。很多女性都想知道吃什么最养肝血,其实最养肝血的不是食物,而是睡眠。最迟也要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才能使肝血得到滋养。

2、调整心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些时候,心理上的压力会导致月经异常。精神上受挫折、压力大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月经异常,所以女性朋友必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必要。
3、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多吃乌骨鸡、羊肉、鱼子、青虾、对虾、猪羊肾脏、淡菜、黑豆、海参、胡桃仁等滋补性的食物。

4、不要太劳累。月经来最好不要让自己太劳累了。身体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同时会影响新陈代谢。女性朋友月经期间,最好保持休闲的生活,放松身心上的劳累。

求最佳答案
来月经量少怎么回事
月经量少多因为血虚、气血、血淤等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月经经期缩短或者是月经天数不到两天、月经量稀少都可以视为月经量少。

这里分享我的一个改善月经量少、补气补血的食疗

三红赤沙粉

材料:红枣、红米、红豆、核桃、赤砂糖 做法:磨成粉,冲泡食用,每天早上吃较佳。
身上月经量少怎么回事
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一般月经量少,一两天就干净了,甚至点滴即止,还有的是周期延长,好几个月来一次,经色淡红,质稀。还可能出现一些伴发症状,如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粗糙无光泽,面色萎黄,舌头和指甲颜色淡,舌苔薄,脉细无力。因为营血衰少,冲任气血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不日即净,甚至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质稀;气血亏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眼花;气血不足不能养心,故心悸失眠;气血虚不荣肌肤,故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无光泽。

调理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量少,主要原则是补血益气调经。方用世纪本草阿胶地黄口服液。
月经量越来越少怎么办?
这是一些女性朋友在月经来时,发现自己的月经量很少,一天就完了时询问多的一个问题,她们听说月经量少时不正常的,对此她们很担心,为什么月经量会少呢,导致月经量少的原因导致是什么呢? 妇科专家说,月经量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也就是说在用卫生巾时一包都用不完。另外月经量少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月经量过少可与周期异常并见,如经期量少或后期量少。一般来说,月经量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子宫颈内膜或子宫内膜在人流刮宫时受损,术后发生粘连。如宫颈管粘连,则经血难以排出,这些病人往往有每月一次的周期性腹痛。如子宫粘连,则因程度而有不同的表现,粘连范围大可致闭经,范围小可使人工流产后月经量少。 2、 卵巢发育不良,精神因素,全身疾病或长期的激素类避孕药物应用等诸多因素抑制了卵巢的正常功能,致使卵巢分泌激素水平下降或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内膜较薄,于是脱落时出血量较少,而导致月经量少。 3、某些妇科病症:引起严重的子宫内膜受损,破坏了部分或全部子宫内膜而导致月经量少甚或闭经。 4、少数因为刮宫不彻底有胎盘等组织残留而致闭经或人工流产后月经量少,经再次刮宫清除后可恢复正常月经。 5、药物原因:有些药物可引起月经过少,如避孕药、治疗精神病药、抗肿瘤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类药物如他莫昔芬、丹哪唑、内美通等。 6、排卵原因:无排卵型功血单纯月经过少的情况比较少见,有时是无排卵闭经的先兆。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见月经过少,常伴月经后期,体重增加,继而闭经。卵巢早衰者也是先表现月经过少,继而闭经。 7、人流刮宫过度或多次人流,致使子宫内膜多次受损,整个宫腔内膜缺损或呈白色疤痕,失去了周期性内膜剥脱形成的人工流产后月经量少。 8、卵巢先天发育不好或后天过度抑制,终将导致卵巢排卵功能障碍和内分泌水平不足以及子宫内膜增生不足而致月经量少。 以上就是对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女性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例假量少怎么回事? 20分
您好

月经总是有周期,到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它就需要翻新一次,那么子宫内膜就剥脱了,如果雌激素量不足,孕激素的量也不足的话,那么子宫内膜没有培养充分,所以月经量就少一些。

月经的来潮其实是一个子宫内膜剥脱的表现,那么这个子宫内膜首先它有没有足够的得到外界营养的滋润,比如说这个卵巢雌激素够不够。 卵巢分泌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而言它起著一个滋润的作用,让它养基础,长得肥沃一些,适合受精卵的种植。那么卵巢还分泌另外一个激素就是孕激素,它是对怀孕有帮助的激素。孕激素会让子宫内膜变得很结实,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就像我们要在沙土上长出一个参天大树很难,因为它无法扎根,那么这个孕激素会让肥沃的子宫内膜变得很结实。

女生月经量少是怎么回事?

月经总是有周期,到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它就需要翻新一次,那么子宫内膜就剥脱了,如果雌激素量不足,孕激素的量也不足的话,那么子宫内膜没有培养充分,所以月经量就少一些。

如果在青春期的时候月经量少就提示它在进行一埂内部的调节,不用过多顾虑它。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很好的中西结合的办法,比如说传统的祖国医学,有一些中药可以起到调整月经的作用,如果月经量太少的话,或者是月经量颜色比较黑,可以用一些中药,比如说乌鸡白凤丸、当归丸这些中药也可来对月经量过少进行调理。

素便宜建议您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如有疑问请继续追问。
为什么月经来量很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月经不调中的月经稀少。 月经过少诊断要点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也有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为本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 月经过少可与月经周期异常并见,如月经先期量少或月经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 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如一贯月经正常,突然月经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 *** 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月经过少辨证分析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匮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也有气血来源不足或久病大病失血,以致血海空虚,经血乏源而月经过少者。实者或因血瘀,或因痰溼,邪阻胞脉胞络,血行不畅,以致经量减少。 月经过少应从月经的色、质及有无腹痛等辨其虚实。一般经色淡、质稀、腹无胀痛者,为虚;经色紫黯、夹血块、腹痛者,为血瘀;经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者,为痰溼。属于先天不足者,经水素少;后天损伤者,则经水逐渐减少。骤然经量减少者,则多为实证。亦有突然大病亡血,而致血枯经少、甚至经闭者。 本病虚证多,实证少。故治疗重在滋肾养血,充养天癸,使任通冲盛,血海满溢。即使是瘀滞或痰溼,慎不可过用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 月经过少辨证论治 肾虚型 【证见】 经量素少,或病后或反复流产后经量明显减少,经色淡黯质薄。腰酸膝软或足跟痛,或头晕耳鸣,或少寐多梦,或阴中干涩。眼眶黯,或面斑多。舌黯红少苔,脉细弱或沉细尺弱。 【治法】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归肾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菟丝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何首乌20克,紫河车15克。水煎服。 若偏于肾阴虚者,选加二至丸、生地黄、玄参。若偏于肾阳虚者,选加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 2.中成药 (1)滋肾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偏肾阳虚或肾阴阳俱虚。 (2)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虚。 血虚型 【证见】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是两天,经量涩少。经色淡无块,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 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滋血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北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养血当归精,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养血补肾汤(刘熙政《湖北中医杂志》1982.6) 处方:当归、鸡血藤、丹参、炙黄芪、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黄各10克,木香6克。 (2)化裁四物汤(张作超《广西中医药》1986.9) 处方:当归9克,川芎4克,熟地黄15克,仙茅根15克,淫羊藿12克,鹿角胶10克(烊化),香附子12克,紫河车15克,益母草12克,鸡血藤15克,巴戟天15克,北黄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肾虚、血虚两证型虽不相同,但由于肾虚,精不足以化血,血虚不足以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因此,临床上......

月经量少每次5天但量少卫生巾3片就够了有何药方谢谢了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月经不调中的月经稀少。
--------------------------------------------------------------------------------
月经过少诊断要点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也有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为本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
月经过少可与月经周期异常并见,如月经先期量少或月经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
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如一贯月经正常,突然月经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
月经过少辨证分析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匮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也有气血来源不足或久病大病失血,以致血海空虚,经血乏源而月经过少者。实者或因血瘀,或因痰湿,邪阻胞脉胞络,血行不畅,以致经量减少。
月经过少应从月经的色、质及有无腹痛等辨其虚实。一般经色淡、质稀、腹无胀痛者,为虚;经色紫黯、夹血块、腹痛者,为血瘀;经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者,为痰湿。属于先天不足者,经水素少;后天损伤者,则经水逐渐减少。骤然经量减少者,则多为实证。亦有突然大病亡血,而致血枯经少、甚至经闭者。
本病虚证多,实证少。故治疗重在滋肾养血,充养天癸,使任通冲盛,血海满溢。即使是瘀滞或痰湿,慎不可过用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
--------------------------------------------------------------------------------
月经过少辨证论治
肾虚型
【证见】 经量素少,或病后或反复流产后经量明显减少,经色淡黯质薄。腰酸膝软或足跟痛,或头晕耳鸣,或少寐多梦,或阴中干涩。眼眶黯,或面斑多。舌黯红少苔,脉细弱或沉细尺弱。
【治法】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归肾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菟丝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何首乌20克,紫河车15克。水煎服。
若偏于肾阴虚者,选加二至丸、生地黄、玄参。若偏于肾阳虚者,选加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
2.中成药
(1)滋肾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偏肾阳虚或肾阴阳俱虚。
(2)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虚。
血虚型
【证见】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是两天,经量涩少。经色淡无块,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 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滋血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北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养血当归精,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养血补肾汤(刘熙政《湖北中医杂志》1982.6)
处方:当归、鸡血藤、丹参、炙黄芪、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黄各10克,木香6克。
(2)化裁四物汤(张作超《广西中医药》1986.9)
处方:当归9克,川芎4克,熟地黄15克,仙茅根15克,淫羊藿12克,鹿角胶10克(烊化),香附子12克,紫河车15克,益母草12克,鸡血藤15克,巴戟天15克,北黄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肾虚、血虚两证型虽不相同,但由于肾虚,精不足以化血,血虚不足以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因此,临床上常在补肾中佐以养血,或在养血中又佐以滋肾,使精充血足,经源充盛,而经水自调。
血瘀型
【证见】 经行涩少,经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小瘀点,脉细或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1.主方桃红四物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熟地黄20克,桃仁15克,红花6克,益母草30克,鸡内金12克,香附子12克,丹参20克,枳壳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益母调经丸,每次10丸,每日3次。
(2)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痰湿型
【证见】 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月经常后期或稀发。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沉细。
【治法】 化痰燥湿,温肾健脾。
【方药】
主方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加减
处方:茯苓20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苍术10克,香附子12克,枳壳15克,神曲15克,制南星9克,党参20克,破故纸15克,淫羊藿10克,当归15克。水煎服。

这样子月经量少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月经不调中的月经稀少。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也有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为本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
月经过少可与月经周期异常并见,如月经先期量少或月经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
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如一贯月经正常,突然月经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经期血量过少应警惕
正常情况下,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60毫升左右,低于30毫升为过少,超过80毫升为过多。怎样知道自己的月经量是否正常呢?卫生巾可以帮我们的忙。一般来说,每个周期的用量不超过两包(10片/包),如果超过三包,且每片都是湿透的,就属月经过多;如果每次一包都用不到,而且每片的血量很少,就属月经过少,这两种情况都属异常。
一般来说,经血量少,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的增生变厚,为受孕做准备。如果未受孕,增生的内膜会脱落出血形成月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得不够厚,月经时出血少,这种情况日后是会影响受孕的。
但初潮后不久的少女,体内雌激素分泌还没有达到平衡稳定状态,因此一般经血量都不多,而且月经有时提前有时错后来,都是正常的。即使在形成规律的月经周期,或出血量也较稳定后,但遇上情绪紧张,环境改变,或心理压力加大,或突然变故的刺激等,都有可能导致内分泌的暂时性紊乱,使雌激素分泌增减,使经血量增多或减少,只要以上暂时性因素消失,月经又可恢复正常。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有些女孩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身体瘦弱;还有的人为了减肥而刻意减少食物摄取量,导致营养供给不够。但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较大的活动量要消耗较多能量,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热量,如果吸收的养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身体产生防御性反应,也可能引起经血量过少,甚至闭经。这种情况不仅引起子宫等生殖系统发育不良,为未来患不育症埋下隐患,而且会引起全身免疫功能的下降,为疾病的侵蚀创造条件。青春期少女应多学习一些保健方面的知识,切不可因无知而损害自己的身体。
如果月经周期稳定后经血量持续过少,又不是因为营养缺乏造成的,同时发现身体发育不理想,如乳房、臀部隆起不明显,就要引起警惕,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检查雌激素水平。发现雌激素偏低还要寻找偏低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所引起。找出病因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雌激素,是能够改变月经状况的。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月经不调中的月经稀少。
--------------------------------------------------------------------------------
月经过少诊断要点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也有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为本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
月经过少可与月经周期异常并见,如月经先期量少或月经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
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如一贯月经正常,突然月经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
月经过少辨证分析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匮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也有气血来源不足或久病大病失血,以致血海空虚,经血乏源而月经过少者。实者或因血瘀,或因痰湿,邪阻胞脉胞络,血行不畅,以致经量减少。
月经过少应从月经的色、质及有无腹痛等辨其虚实。一般经色淡、质稀、腹无胀痛者,为虚;经色紫黯、夹血块、腹痛者,为血瘀;经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者,为痰湿。属于先天不足者,经水素少;后天损伤者,则经水逐渐减少。骤然经量减少者,则多为实证。亦有突然大病亡血,而致血枯经少、甚至经闭者。
本病虚证多,实证少。故治疗重在滋肾养血,充养天癸,使任通冲盛,血海满溢。即使是瘀滞或痰湿,慎不可过用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
--------------------------------------------------------------------------------
月经过少辨证论治
肾虚型
【证见】 经量素少,或病后或反复流产后经量明显减少,经色淡黯质薄。腰酸膝软或足跟痛,或头晕耳鸣,或少寐多梦,或阴中干涩。眼眶黯,或面斑多。舌黯红少苔,脉细弱或沉细尺弱。
【治法】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归肾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菟丝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何首乌20克,紫河车15克。水煎服。
若偏于肾阴虚者,选加二至丸、生地黄、玄参。若偏于肾阳虚者,选加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
2.中成药
(1)滋肾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偏肾阳虚或肾阴阳俱虚。
(2)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虚。
血虚型
【证见】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是两天,经量涩少。经色淡无块,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 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滋血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北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养血当归精,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养血补肾汤(刘熙政《湖北中医杂志》1982.6)
处方:当归、鸡血藤、丹参、炙黄芪、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黄各10克,木香6克。
(2)化裁四物汤(张作超《广西中医药》1986.9)
处方:当归9克,川芎4克,熟地黄15克,仙茅根15克,淫羊藿12克,鹿角胶10克(烊化),香附子12克,紫河车15克,益母草12克,鸡血藤15克,巴戟天15克,北黄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肾虚、血虚两证型虽不相同,但由于肾虚,精不足以化血,血虚不足以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因此,临床上常在补肾中佐以养血,或在养血中又佐以滋肾,使精充血足,经源充盛,而经水自调。
血瘀型
【证见】 经行涩少,经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小瘀点,脉细或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1.主方桃红四物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熟地黄20克,桃仁15克,红花6克,益母草30克,鸡内金12克,香附子12克,丹参20克,枳壳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益母调经丸,每次10丸,每日3次。
(2)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痰湿型
【证见】 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月经常后期或稀发。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沉细。
【治法】 化痰燥湿,温肾健脾。
【方药】
主方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加减
处方:茯苓20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苍术10克,香附子12克,枳壳15克,神曲15克,制南星9克,党参20克,破故纸15克,淫羊藿10克,当归15克。水煎服。

月经忽然变少,急!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月经不调中的月经稀少。
--------------------------------------------------------------------------------
月经过少诊断要点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也有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为本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
月经过少可与月经周期异常并见,如月经先期量少或月经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
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如一贯月经正常,突然月经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
月经过少辨证分析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匮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也有气血来源不足或久病大病失血,以致血海空虚,经血乏源而月经过少者。实者或因血瘀,或因痰湿,邪阻胞脉胞络,血行不畅,以致经量减少。
月经过少应从月经的色、质及有无腹痛等辨其虚实。一般经色淡、质稀、腹无胀痛者,为虚;经色紫黯、夹血块、腹痛者,为血瘀;经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者,为痰湿。属于先天不足者,经水素少;后天损伤者,则经水逐渐减少。骤然经量减少者,则多为实证。亦有突然大病亡血,而致血枯经少、甚至经闭者。
本病虚证多,实证少。故治疗重在滋肾养血,充养天癸,使任通冲盛,血海满溢。即使是瘀滞或痰湿,慎不可过用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
--------------------------------------------------------------------------------
月经过少辨证论治
肾虚型
【证见】 经量素少,或病后或反复流产后经量明显减少,经色淡黯质薄。腰酸膝软或足跟痛,或头晕耳鸣,或少寐多梦,或阴中干涩。眼眶黯,或面斑多。舌黯红少苔,脉细弱或沉细尺弱。
【治法】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归肾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菟丝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何首乌20克,紫河车15克。水煎服。
若偏于肾阴虚者,选加二至丸、生地黄、玄参。若偏于肾阳虚者,选加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
2.中成药
(1)滋肾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偏肾阳虚或肾阴阳俱虚。
(2)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虚。
血虚型
【证见】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是两天,经量涩少。经色淡无块,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 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滋血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北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养血当归精,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养血补肾汤(刘熙政《湖北中医杂志》1982.6)
处方:当归、鸡血藤、丹参、炙黄芪、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黄各10克,木香6克。
(2)化裁四物汤(张作超《广西中医药》1986.9)
处方:当归9克,川芎4克,熟地黄15克,仙茅根15克,淫羊藿12克,鹿角胶10克(烊化),香附子12克,紫河车15克,益母草12克,鸡血藤15克,巴戟天15克,北黄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肾虚、血虚两证型虽不相同,但由于肾虚,精不足以化血,血虚不足以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因此,临床上常在补肾中佐以养血,或在养血中又佐以滋肾,使精充血足,经源充盛,而经水自调。
血瘀型
【证见】 经行涩少,经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小瘀点,脉细或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1.主方桃红四物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熟地黄20克,桃仁15克,红花6克,益母草30克,鸡内金12克,香附子12克,丹参20克,枳壳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益母调经丸,每次10丸,每日3次。
(2)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痰湿型
【证见】 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月经常后期或稀发。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沉细。
【治法】 化痰燥湿,温肾健脾。
【方药】
主方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加减
处方:茯苓20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苍术10克,香附子12克,枳壳15克,神曲15克,制南星9克,党参20克,破故纸15克,淫羊藿10克,当归15克。水煎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