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海金砂腊面茶——利尿通淋(每天认识一味药【海金沙】)

时间: 2023-05-02 10:48:31

海金砂腊面茶——利尿通淋

利尿通淋茶相信了解的朋友并不多,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朋友常常会出现“憋尿”的情况,起因大多数是由于自己忙到没时间上厕所。但是等到我们有时间的时候,似乎排尿就已经非常困难了,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与尴尬,我们一起来看看帮您快速缓解尴尬 利尿通淋茶的详细介绍。

帮您快速缓解尴尬 利尿通淋茶

茶叶具有较强的利尿和增强肾脏排泄的功能, 临床上可以减除因小便不利而引起的多种病痛, 因此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好处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您由于长期憋尿或者无尿的情况导致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建议您不妨可以试试利尿通淋茶里面的金沙腊面茶,对于我们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所需食材:

海金砂30克、 腊面茶15克。

制作方法:

加入生姜2片、甘草5克煎汤调服。

主要功效:

选择茶叶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学问,茶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上述方法不仅结合了茶叶解毒的功效,同样还具有一定的帮助消化的左永宁。因此这一味茶不仅能能够清热通淋, 利尿消胀,对于长时间处于小便不畅情况的朋友多饮用这一味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身体解毒,同样还有助于我们排尿,治疗小便不畅以及多种淋症。

以上就是有关“帮您快速缓解尴尬 利尿通淋茶”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及时引起您的重视,生活中我们应该多注意喝水。但是也切记长时间的“憋尿”,这对于我们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如果您有这种习惯,也发现身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建议您应该立即就医。

每天认识一味药【海金沙】

每天认识一味药:海金沙

一、海金沙的功效与作用

海金沙,又名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它的功效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治诸淋:与海金沙、石苇、滑石、猪苓、泽泻、赤苓、肉桂、白术、芍药、甘草配伍。(《证治准绳》)

2.治脾胃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同自术、甘草、牵牛为末服。(《本草纲目》)

3.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二、海金沙怎么吃

(1)海金沙茶

(2)金钱草海金沙瘦肉汤

三、禁忌人群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

1、海金沙的禁忌人群: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如果您已经怀孕、计划怀孕或是在哺乳期,请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是否可用中药治疗。

(2)儿童:儿童用药须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进行。

2、肾阴亏虚者慎用。注意事项:

(1)服用过量,会出现舌麻、恶心、头痛畏寒、尿频等严重不适反应。

(2)忌用铜、铁器煎药。

(3)用药期间需注意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忌食肥甘厚腻、酸甜食物,忌烟酒。

(4)不宜同食碳酸氢钠、碳酸钙、酸甜类食物。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这是海金沙草,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m。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

海金沙草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cm,宽10-16cm,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温齿或不规则分裂,穗长2-4mm,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

什么是芒果藤?

海金沙,中药名。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中文学名
海金沙
别称
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蕨纲
快速
导航
性 味

归 经

功 效

主 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禁 忌

炮制方法

生理特性

产 地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孢子,植物的藤也可入药。
性 味
味甘、咸,性寒。
归 经
归膀胱、小肠经。
功 效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主 治
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相关配伍
1、治诸淋:与海金沙、石苇、滑石、猪苓、泽泻、赤苓、肉桂、白术、芍药、甘草配伍。(《证治准绳》)
2、治脾胃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同白术、甘草、牵牛为末服。(《本草纲目》)
3、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用法用量
6~15g,包煎。
禁 忌
肾阴亏虚者慎用。
炮制方法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1~5m。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营养叶尖三角形,长、宽各10~300px,二回羽状,小羽片掌壮或3裂,宽3~8mm,边缘有不整齐的细钝锯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宽各10~500px,多收缩而呈深撕裂状。夏末,小羽片下面边缘生流苏状的孢子囊穗,穗长2~5mm,黑褐色,孢子表面有小疣。
产 地
主产广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福建、陕西等地亦产。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瓦斯。[1]
2、《嘉祐本草》: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蓬沙,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