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食物,它就是面包放入烤听中烤制所形成的,其中所富含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而且作为一道主食,但是根据生活常识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些食物可能不可以和某些食物在一起搭配,比如说牛奶和蜂蜜,那么吐司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呢?
其实吐司作为一种主食来说和它不能搭配的食物很少,而且它作为一种面包就是经过面制品所制成的,所以说我们在吃吐司时没有什么禁忌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在吃吐司时可能会添加一些奶酪或者黄油,但是添加完这些辅料之后就不要将它和肉类食物在一起吃,因为可能会对我们的肠胃消化造成负担,从而导致消化不良的现象,如果是单单吃吐司的话,他和很多食物都是可以在一起搭配的,比如说火腿肠,蔬菜类食物等可以起到补充营养均衡食物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吐司作为一种主食,它是经过烤制膨化的食品,所以说也是不可以多吃的,吃多的话还是可能会引发上火的症,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吃吐司的话,既可以将它当做主食来食用,也可以当做零食来吃,在早上吃一个吐司面包,在喝一些牛奶和吃一个鸡蛋,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补充所需要的一些营养成分,并且还可以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吐司作为一种主食,它就是经过小麦面粉或者全麦粉所制作而成的,吃起来是非常健康的,如果自己制作的话还不必担心商家可能会添加添加剂,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吐司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吐司作为一种主食类的食物,和我们平时所吃的馒头米饭非常相似,所以说和他不能在一起吃的食物非常少。
新手做吐司必须注意的九大问题
食材
中种面团材料:高粉280克、冰水168克、燕子即发干酵母4克
主面团材料:高粉120克、细砂糖32克、盐5克、炼奶80克、冰水10-20克、安佳黄油32克、蛋液15克、杏仁片15克、面包机
中种面团和面:15分钟、中种面团发酵:90分钟、主面团和面:45分钟、主面团整形加松弛:20分钟、主面团发酵:50分钟、主面团烘烤:50分钟(加锡纸)(以上的时间仅供参考,必须根据你的条件来调整)
方法/步骤
1将冰水倒入面包机里。
2再倒入高筋面粉。
3在粉上凹个窝倒入酵母。
4启动面包机7的和面程序,简单和成面团即可(15分钟)。
5把面团放到盆里,盖上保鲜膜。
6室温发酵至3-4倍大。(也可以在面包机里直接发酵)
7将发酵好的中种面团揪成块放入面包机里。
8倒入冰水。
9再倒入炼乳。(炼乳可以最后倒,可防止高粉搅拌的时候飞溅)。
10对角依次倒入糖和盐。
11最后倒入高筋面粉。
12启动面包机的和面程序。(夏天和面的时候不要盖盖子,防止机器在和面时温度过高影响面团。)15分钟后已和成较为光滑的面团。
13取一块面团用手慢慢抻开,这时面团不容易抻薄,抻得稍微薄就会扯出裂洞,并且裂洞边缘是毛糙的,面团这样的状态就可以加入黄油。
14加入软化的黄油粒。
15再次启动面包机7的和面程序,30分钟黄油已经被吸收。
16取一块面团,用双手拉开面团两边,顺着筋性轻轻延展,呈现大片坚韧透明的薄膜,用手指捅破,破洞边缘光滑,这时面团制作出细致并富于筋性的成品,适合制作体积大的吐司类面包。
17将面团分成六等分,排气后滚圆,用保鲜膜盖上松弛15分钟。(忘了拍保鲜膜)
18将松弛好的面团放入面包桶中,盖上保鲜膜和面包机盖,启动面包机6的酸奶程序进行最后发酵,发酵时间为50分钟左右。(事先取出搅拌刀)
19待面团发酵至两倍大,用手沾面粉压入面包不会回弹并感觉面团有张力即可。
20面包桶的外层包上一层锡纸,将发酵好的面团表面刷上蛋液,撒上杏仁片,启动面包机12的烘烤程序,调至50分钟。
2150分钟后,打开面包机盖将锡纸取出。
22将吐司倒出,晾凉后放入保鲜袋储存。
23撒上杏仁片来装饰,瞬间美貌指数上升,就算是送人也不失面子。
注意事项
烘焙不象中菜可以随意增减,必须严格按照配方制作,这样成功的机率才会高。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新手用面包机做土司必须注意的九大问题:
1温度:夏季温度较高,面团在机器里搅拌因摩擦生热温度会升高,从而影响面团质量。用冰水(冰牛奶)就可以调整面团的温度。(如果没用冰水(冰牛奶),在搅拌中途发现面团温度高了,可以拿出来立即在大理石案板上摊成大片可令面团迅速降温)。
2水量:环境(温度、湿度)及高筋面粉吸水性的不同,不要一次性把配方中的水量全部加入,最好留20%,根据面团的吸水性适量增减。如果面团始终不能裹在面包刀上搅拌,说明水量不够,过硬的面团不易搅拌出薄膜,要适当逐渐的加入水量。
3面粉:做面包要用高筋面粉,推荐使用“金像面包粉”、“红牡丹特高筋粉”,比较容易出筋,拉出薄膜。
4酵母:冰水不能直接接触酵母,这样会减弱酵母发酵能力,导致面团无法发酵。要先在桶内先加冰水,面粉盖过水,最后加酵母;酵母也不能接触到盐,盐会杀死酵母,影响面团的发酵。
5搅拌:面团由湿粘、粗糙慢慢的变的光滑、紧实,用手可以拉开小片不易捅破的薄膜,这时就OK了。搅拌的时间要控制好,搅拌过度造成面包膨胀力太好,做出来的面包容易爆裂。搅到合适的面团刚好不是很粘手,搅过度的面团很粘手,可以拉出很长的面筋,拉出的薄膜很容易破裂,非常的柔软,整成球形会下塌。
6发酵:面团正常的发酵:一般的面团第一次发酵是发酵到2-2.5倍大,温度是28-30度发酵40-60分钟。如果温度低发酵时间要延长(第一次发酵好的面团放冷冻室冷冻半小时再操作,这样不会粘手,也不用担心面团在整形时发酵了);中间发酵(松弛)10-15分钟,视面团的筋性及造形要求而定;最后发酵温度是40度发酵20-40分钟,视面团的种类及及造形要求而定。实心包发酵至2-2.5倍大,包馅面包发酵至1.5倍大,因为外面只有一层薄薄的皮。发酵不足是造成面包不够松软的一大原因,可以在最后发酵时略发久一点,也不要太久,时间太久出来的面包马上塌不成形,而且内部组织粗糙。
7整形:对于新手来说,整形是一大难道。可以在刷好蛋液的吐司上撒上些杏仁片、杏仁粒、酥松粒、芝麻、麦片等来装饰,瞬间美貌指数上升,就算是送人也不失面子。
8烘烤:面包机空间小,采用的是侧面加热,烤出来的面包四周和底部上色会比较深,表皮又比较厚。在烤面包前,可在面包机的四周裹上了一层锡纸。这样烤了来的面包色泽金黄,四周和底部也不会颜色过深,表皮也不会过厚。
9保存:刚出炉的面包不要吃,因为面团发酵的过程中,内部会产生一定量的乳酸菌与醋酸菌,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而胃病。正确的吃法是将面包放置于空气中,使之冷却并挥发掉内部的乳酸与醋酸后再吃。面包放凉后马上用胶袋包装密封起来,夏天放室温可以放2天;不要放冷藏室保存,容易脱水、发霉,吸附冰箱异味,老化也比较快;多余的面包可以放冰箱冷冻,可以保存一个月,要吃时取出回温,再用烤箱烤熟即可。
这款土司我做了两次,第一次是在35度的高温下用冰水做的,在配方上我少加了10克的水,组织很细腻,但家人和朋友都说口感干了些;于是第二次我加足了10克的水,但由于这段时间阴雨绵绵,气温较低,且空气湿度较大,我感觉水份又多了些,组织稍有点粗,不过口感反而比第一次好。还得继续摸索,做出更好的面包。
通过这两次的制作,使我明白一些道理,面团会随着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产生不同的反应,制作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在揉面时间、发酵时间、烘烤时间与温度上要注意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新手来说,在制作面包之前,可以通过网络多看看烘焙达人的烘焙日志及视频,或是买一些烘焙书籍,对制作面包的流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避免自操时的手忙脚乱。同时也要认真看面包机说明书,对面包机的运用要有一定的认知。现在慢慢觉得做面包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面包做得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熟练程度。时间长了,凭着经验和感觉,就能赋予面包生命力。
总结九大问题主要是留给自己,避免以后再犯错误。欢迎新手和我一块学习,高手给予帮助和指点。
吐司干货直接法做吐司注意事项
1、准备食材
材料都可提前冷藏
面粉:品质不同吸水性不同
液体量:面团总水量要占面粉总量65%—70% (新手可70%更不易失败 但会偏黏 操作需耐心)
其他液体含水量:鸡蛋60% 牛奶90%淡奶油60%(自己可换算)
酵母:糖15g以下用普通高活性就行,但最好温(35度手温)液体中融化后使用。耐高糖酵母对糖量无要求也不用融化。尽量不与盐糖直接接触。
糖:无糖油配方2g糖促进发酵,都会被分解。20g以下都不太甜。喜甜加至30-60g。可用代糖(但建议一次发酵法)
2、和面
方法:
1、手揉:都可用“按压法”。黏可戴手套撒干面粉辅助。揉面不要太大力,可摔打和折叠法辅助
2、面机更省力
3、一发
方法:
1、温暖处自然发酵(1-2小时),室温低可隔温水发酵
2、烤箱/厨师机38度(半-1小时,放水保持湿度),新手建议35度防发过。
3、冷藏一夜(6-12小时)
发酵要盖保鲜膜或放密封盒
发酵成功标准:手指蘸面粉戳洞不回缩❗
(主看状态,时间为辅)
3、整形
发酵或松弛后按压排气(松弛能让面团更好擀开)
黏可撒干粉辅助
擀面揉面力度要适中,不要太大力
4、二发
常温烤箱38度
发酵成功标准:模具八九分满,轻轻按压缓慢回弹❗️
(主看状态,时间为辅)
5、烘烤
预热:预热时就可放入
时间:中下层上下管170度30-40分钟(根据烤箱调整,我用的长帝大白鲸很好用哦 也可直接选择吐司模式)
吐司盒:低糖吐司盒比普通的省时,30分钟左右
不盖盖子:上色满意后盖锡纸,约15-20分钟
出炉后要迅速取出,晾凉后再切
6、储存
晾凉后放密封盒袋子
室温3-5天冷冻一个月左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