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枣泥粥是一款非常适合人们补血的粥,花生枣泥粥用的是花生米、枣泥、粳米和白糖这些食材制作的粥。花生枣泥粥喝起来非常香甜。我们煮制花生枣泥粥的花生具有抗氧化、止血、凝血的功效,红枣泥具有补血、保肝护肝、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我们煮花生枣泥粥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花生枣泥粥怎么煮 花生枣泥粥的食疗功效
花生枣泥粥是一款药膳食疗粥,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花生枣泥粥是补血粥,花生中钙含量极高,有抗老化,防早衰的作用,花生衣可以凝血止血。而红枣营养丰富,红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可以保护肝脏。常吃花生红枣对身体有益。
花生的食疗功效
花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多见的食物,有煮花生、炒花生、凉拌花生、花生粥等,花生的吃法非常多,营养也十分丰富。儿童吃花生能促进生长发育,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花生能健脑益智。其能促进细胞发育,从而提高智力。
而且花生蛋白中含十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不仅可够提高儿童的智力,也能增强其大脑的记忆能力。花生能延缓衰老。花生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抗老化的作用,赖氨酸也是防止过早衰老的重要成分。花生还具有润肺止咳、止血、降低胆固醇、养血通乳、防癌等功效。
枣泥的食疗功效
枣泥是用红枣去核制作成的食物,经常吃红枣对人体有非常多的好处。不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还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红枣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效,还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枣泥还是人们保肝护肝的食物,能提高体内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有保护肝脏、增强体力的作用,尤其是红枣中的维生素C,能减轻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并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血清总蛋白含量的作用。红枣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其对防治骨质疏松产贫血有重要作用。
花生枣泥粥
配方:花生米20粒,红枣10枚,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花生米下锅加水煮六成熟,红枣煮烂,取出红枣去皮、核,与花生均碾成泥,与煮好的粳米粥调合,加入白糖略煮即可。
功效:益气摄血。用法:作早晚餐食用,或作点心食用。
花生枣泥粥的做法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准备好制作花生枣泥粥的食材,就可以直接加入水中煮了。如果我们的家里有气血不足的人们,作为家庭主妇,可以给孩子煮花生枣泥粥喝,帮助促进身体发育、提高免疫力、预防贫血,老年人气血不足喝花生枣泥粥也是非常好的,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癌防癌、延缓衰老的功效,花生枣泥粥是一款全家人都适合的粥。
红枣,皮薄肉厚,甘甜适中,营养丰富,为秋冬进补之佳品。干红枣产热量极高,每百克红枣可产热量约1200-1300千焦,接近于葡萄干,而且蛋白质、钙、磷、核黄素、尼克酸的含量又高于葡萄干。所以,人们历来就把红枣视为极佳的滋补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枣对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具有疗效。
花生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锌,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花生含有的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花生还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花生与大枣同用,更增强其健脑益智作用。尤适宜于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者食用。
花生红枣汤的功效与作用
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能;花生具有健脾和胃、利肾去水之效。本汤可用于气血不足、各种失血病、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者食用。
此粥可增强免疫力、补虚养脾胃。红枣是补气养血的圣品,同时又物美价廉;花生味归经:甘、平,入脾、肺。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
扩展资料:
大米红枣花生粥的做法:
准备材料:花生40g、大米50g、小米15g、玉米渣15g、红枣适量、清水15g
制作步骤:
1、准备好原材料;
2、花生用刀切碎,或者拍扁也可以;
3、大米、小米、玉米渣洗净,放在电饭煲里,加水,把切碎的花生和掰碎去核的红枣一起放进去;
4、电饭煲通电,煮粥模具,共用时90分钟;
5、时间到,粥煮好了;
6、米和花生软烂,粥香甜,口感刚刚好;
7、盛出即可食用。
—红枣花生粥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