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调查了300多位百岁老人,没有一位“愁寿星”。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身处逆境,仍豁达大度,开朗乐观。如著名的北京大学教授马寅初,四川著名的百岁中医罗明山,“十年浩劫”他们几乎是在被批斗中度过,但却真正做到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逍逍遥遥活过了百岁。
上海百岁寿星、文史馆馆员汤静逸,原是黄埔军校教官,曾被误判入狱。在狱中先后患肺痨、骨痨、脓胸,历经磨难依然长寿,得益于他平时爱吟诗诵词,面对磨难,摆脱困境,始终保持舒畅的心态。认为“烦躁如病毒,舒畅是大补”。
广州荔湾区百岁寿星谢瑞秋老人,一生爱笑。认为“一天没有笑,就算白过了”。笑声成了老人抗衰益寿的最佳武器。
天津静海市子牙镇百岁寿星田李氏,腰板直,动作利索,抢着干家务活。问她长寿秘诀时,田老太太笑着说:“没有别的,就是遇事看得开,永远都不要着急。”真是着急易伤身,从容有余年。
人在顺利时容易保持乐观,处逆境则难以乐观。百岁寿星之所以能活到百岁,就在于他们在逆境中仍有乐观的心态。大连市百岁寿星、革命前辈唐韵超,1950年受到不公正待遇,从原东北人民政府的劳动部长降到一个砖瓦厂的总务主任。虽然他地位一落千丈,一生三次坐牢,但都能坦然面对,真正做到了“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更高”。
乐天派的人,天大的自然灾害也能抗住。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青城山处在震中地带,顷刻间地动山摇,房屋垮塌。103岁的罗玉芬老人正在午睡,梦中醒来,从容不迫地穿好衣服才走出屋外,毫不惊慌失措。她说她这一辈子就是处变不惊,遇险不怕,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啊!
这些方法是有利于身体 健康 ,促进 人体长寿 的,通过调查发现,有一个特点是 健康 长寿的人共有的,科学家针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应的结论。
长寿人群的拥有的共同点 不是平日里人们所说的运动和饮食, 科学家们花了 两三年 的时间,去探访了 一千多位年过百岁的长寿老人 。
来调查研究这些老年人长寿的秘密,在调查中发现老人们平时的 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 ,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还有一些老人有着很不 健康 的生活习惯。
但是他们都有着非常 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是他们的一个共性,我国的人均寿命大概为77岁, 青岛人 的平均寿命最长,达到 81.43岁 ,比其他城市要高很多。
通过对长寿老人进行研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乐观的心态 是他们长寿的秘籍。他们对于生活有着非常乐观的态度, 热爱生活 ,是乐天派的一群人。
这些长寿老人在平时生活中 笑容满面 ,为人处世总是 以和为贵 ,遇到难事也会积极乐观的面对,整天乐乐呵呵的。这种 良好的心态 保持也是非常有难度的。
乐观积极的心态 是这些长寿老人们的共同特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人们寿命的长短有非常大的影响,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他们总是喜欢用 正能量 去面对。
时刻保持冷静乐观的心态去思考解决问题,生活中比较 消极的人 ,看待事情和问题往往都是 负面的 ,他们的情绪不容易控制,常常 有嫉妒心 。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悲观暴躁,久而久之会对身体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1、知足常乐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 学会知足 ,凡事 不能要求得太高 ,尤其是对别人的要求。不让别人一旦达不到你的要求 你就会非常失望 。这样往往容易让自己不高兴,生气、情绪低落。
如果我们能有一个 良好的心态 ,不过高的要求别人,凡事很容易满足,那么心情就会开心很多, 不要嫉妒,不要攀比 ,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知足才能常乐。
2、对生活要充满目标
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的目标,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强烈的目标感对人的身体 健康 是非常有益的。有目标有动力, 心态积极人 的心理生理才会 健康 发展。
很多人退休后 失去了目标 ,不知道能干什么, 精神状态和身体的 健康 状况都会严重受到影响。
反而是 有目标的时候 ,脑力和体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全身都是活跃的 ,反而身体更加 健康 。
3、做一些有益的活动
在闲暇之余多做一些 有益的休闲活动 ,出去 旅游 ,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看一些有价值的电视电影, 多看看书 等。
使自己不断得到提升,也会让自己感到更加充实,不仅 陶冶自己的情操 ,还能修养自己的心性。
4、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喜欢的事情 不管充满着多少困难和挑战,我们都会 有信心 去解决它,并且能够 充满热情,充满希望 。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快乐。
所以在生活中多和自己喜欢的人相处,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利于我们时常保持 乐观积极 的心态。
结语: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 勇敢的面对 ,时刻保持 乐观向上 的心态,就一定能够跨过重重阻碍活出自己, 越来越好 。
来源 健康 时报
长寿是每个人的向往!但是,遗传等内在因素,以及不 健康 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外界因素,让许多疾病越来越年轻化。那么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真的只能“听天由命”吗?
2020年1月,斯坦福大学儿科、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前斯坦福医学院院长Philip Pizzo博士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分享了他对21世纪长寿之道的思考。①
Philip Pizzo博士指出, 过早死亡只有很少一部分可归因于遗传,而 社会 环境以及行为和生活方式等,都是死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且,非常多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都可以通过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
基于个人的观察与经验,Philip Pizzo博士提出了与长寿相关的建议: 有目标感,参与社交以及采取积极、 健康 的生活方式。 从临床角度而言,这些建议也应当成为 健康 评估的一部分,可以由医生帮助患者制定相关计划。
因此,想要长寿,其实有迹可循。
01
保持良好心态
中国老年学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基因占15%、 社会 因素占10%、医疗条件改善占8%、气候条件占7%,其余60%则取决于老人自己,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心态。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对7万多名志愿者进行了最长30年的追踪随访,他们发现,最乐观的一部分男性平均寿命延长了11%,女性延长了15%,即使调整了年龄、教育程度、慢性疾病和 健康 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平均寿命的延长有一点下降,但它与乐观的关联性仍然是显著的。 最乐观组男性活到85岁以上的可能性增加了70%,女性增加了50% ,第二乐观的一组男性和女性也分别增加了50%和20%。②
这种理论也在长寿老人身上得以体现。2017年12月,由山东省老龄办、山东省老年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山东省百岁寿星排行榜发布,这些老寿星的长寿秘诀共同点,排在首位的,就是“性情开朗,心胸开阔”。
四川成都市老龄委曾对全市720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百岁老人中89.17%都是乐天派,心态好是他们的显著共性。
02
健康 的生活习惯
在追求长寿的路上,很多人最大的阻碍就是各种慢性疾病。当下,造成死亡最多的前两位就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每年导致全球超过26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近50%。③
而我们都知道,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疾病高发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所以说,想要延长寿命, 健康 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2018年,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丙长(Frank B. Hu)教授带领团队在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循环》上发表研究指出,坚持 不吸烟、维持 健康 体重(BMI在18.5-24.9 kg /m2范围内)、坚持运动(平均每天≥30分钟的中度或剧烈活动,包括快走)、 健康 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长链ω-3脂肪酸;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甜饮料、反式脂肪酸和钠) 等 健康 生活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将50岁后的预期寿命延长超过10年!其中女性能够延长14.0年,而男性则可延长12.2年。④
2019年7月,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显示,无论遗传风险高低,坚持烟酒不沾、 健康 饮食、保持运动等 健康 的生活方式都与降低痴呆症风险有关。比如, 同样作为高遗传风险人群,与生活方式不 健康 的人群相比,保持 健康 生活方式人群的发病风险仍然低了32%。 ⑤
03
教育程度、经济水平
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水平也是寿命长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论文指出,即使是在福利国家的代表挪威, 收入最高和最低的1%之间,男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相差13.8年和8.4年。 ⑥
2019年9月,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对全球21个国家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显示,75%的死亡与12个危险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程度低(12.5%)。⑦
而且教育程度低、经济水平差的人,往往 社会 保障低,饮食质量低,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多,以及自我约束力更差等,因此,会影响寿命。这项分析的首席研究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Salim Yusuf教授指出,“一直以来,教育的影响对于死亡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 教育程度是 社会 经济地位的标志,但同时也可能反映了自我 健康 管理、获取医疗服务的能力。 ”
04
参与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也对寿命的长短起到一定的作用。
社交活动会减少我们的孤独感,同时还会增加被认同感,降低患抑郁、老年痴呆的风险。
2019年,一项由华中 科技 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美国佐治亚大学共同参与发表在《 社会 科学与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参与社交活动对中老年人的心理 健康 很有好处,能够降低他们抑郁的风险。还有同类研究显示, 积极的社交关系与生存率提高50%相关,社交孤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9%,中风风险增加32%。 ⑧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成年人, 体育 运动、社交俱乐部以及朋友聚会等各类的社交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老年人,则更需要多参与社交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杨娜在 健康 时报2017年12月15日老人版刊文表示,社交类活动不仅使得老人接受刺激,保持心智活跃,还能给予老人 情感 慰藉和 社会 支持,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积极情绪。比如:上老年大学;参加手工班;多和年轻人聊天,交流,接触新的事物、文化和语言,都可增进身心 健康 。⑨
05
生活要有目标
此外,生活中具有更强的目标感,也与降低死亡率呈相关性。
一项对40~90岁的人群追踪调查的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与有明确生活目标相比,病死或自杀的人数高一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2015年5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是有根据的。 想要 健康 就要实现心理 健康 ,其中学会追求至关重要。 因为有一个追求的目标,一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那么周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为然了,不良的情绪也更容易控制。如缺少生活目标所导致的忧虑、惧怕、怯懦、嫉妒和憎恨等不良情绪若长期持续,对身体危害很大。
而所谓的有目标,并不需要很大,可以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比如多久读完一本书、比如老人要带大孙子… …只要积极寻找有意义的目标,并不断调整、为自己寻找新的精神目标。
在人生各个阶段,这5点都对延长寿命、减少患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想要实现并不难, 比如让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吸烟酗酒、不熬夜、给自己设置个小目标... ... 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自己活得更久一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