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百岁寿星——上古时期

时间: 2023-03-01 21:29:47

百岁寿星——上古时期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相传就是一位百岁寿星。黄帝之所以年逾百岁,可能与他重视医学有关。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理论巨著,就是托名黄帝所著,而名《黄帝内经》。这本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被日本、美国及德国等译成10多种文字出版,国外学者誉之为“宇宙医学”。《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就揭示了上古百岁寿星之长寿秘诀:“法于阴阳(适应自然变化),和于术数(适当进行锻炼),食饮有节(讲究饮食科学),起居有常(遵守作息制度),不妄作劳(节制性生活,劳逸适度)”,“以括愉为务(开朗乐观)”等。当时名医岐伯指出,做到这些,就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即既有强健的身体,又有饱满的精神,愉悦的心情,便可活到100多岁(“天年",指人的自然寿命极限,即100~120岁)。由于上古百岁寿星长寿之秘诀,首载于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中,所以称为“中医养生之道"。黄帝正是实践了中医养生之道,才活到百岁的。

相传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也好养生之道而寿至百岁。少昊之孙帝喾高辛氏积极养生,活到105岁。高辛氏之子尧,不但善于养生,而且善于治国。由于尧德高望重,又能做到"起居有常",自食其力,所以他享年118岁。当时击壌(一种很古老的游戏)老人的歌,可以说是对他长寿之谜的揭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尧帝以后是舜帝。舜帝突出实践了“以恬愉为务"的养生之道。他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常与老百姓一起在月光下唱歌跳舞,共庆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正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又具有乐观精神,所以他也获享遐龄,至110岁而终。

舜帝的接班人是禹,史称夏禹王。他奔走天下,疏通九河,治理洪水,勤劳一生。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指出"劳其形者长年”,“夏禹走天下,……治百川,可谓劳其形矣”。

此后,商代的成汤、周代的文王、武王、穆王、召公等都获享高龄,“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见《礼记•文王世子》)。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他所著《论衡》一书中分析了上古英明君主长寿的原因,认为“太平之世,多长寿人”,说明中国古代学者已认识到长寿与社会因素的密切关系。

传说周代以前还有一位寿命最长的老寿星,名叫锾铿,人称彭祖。尧帝时他就以讲究营养、善于烹调著称。历经夏、商,到殷朝末年,相传活了800多岁不知去向(见汉代刘向《列仙传》、晋代葛洪《神仙传》)。

百岁寿星——上古时期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相传就是一位百岁寿星。黄帝之所以年逾百岁,可能与他重视医学有关。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理论巨著,就是托名黄帝所著,而名《黄帝内经》。这本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被日本、美国及德国等译成10多种文字出版,国外学者誉之为“宇宙医学”。《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就揭示了上古百岁寿星之长寿秘诀:“法于阴阳(适应自然变化),和于术数(适当进行锻炼),食饮有节(讲究饮食科学),起居有常(遵守作息制度),不妄作劳(节制性生活,劳逸适度)”,“以括愉为务(开朗乐观)”等。当时名医岐伯指出,做到这些,就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即既有强健的身体,又有饱满的精神,愉悦的心情,便可活到100多岁(“天年“,指人的自然寿命极限,即100~120岁)。由于上古百岁寿星长寿之秘诀,首载于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中,所以称为“中医养生之道”。黄帝正是实践了中医养生之道,才活到百岁的。
相传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也好养生之道而寿至百岁。少昊之孙帝喾高辛氏积极养生,活到105岁。高辛氏之子尧,不但善于养生,而且善于治国。由于尧德高望重,又能做到“起居有常”,自食其力,所以他享年118岁。当时击壌(一种很古老的游戏)老人的歌,可以说是对他长寿之谜的揭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尧帝以后是舜帝。舜帝突出实践了“以恬愉为务"的养生之道。他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常与老百姓一起在月光下唱歌跳舞,共庆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正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又具有乐观精神,所以他也获享遐龄,至110岁而终。

舜帝的接班人是禹,史称夏禹王。他奔走天下,疏通九河,治理洪水,勤劳一生。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指出"劳其形者长年”,“夏禹走天下,……治百川,可谓劳其形矣”。

此后,商代的成汤、周代的文王、武王、穆王、召公等都获享高龄,“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见《礼记•文王世子》)。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他所著《论衡》一书中分析了上古英明君主长寿的原因,认为“太平之世,多长寿人”,说明中国古代学者已认识到长寿与社会因素的密切关系。
传说周代以前还有一位寿命最长的老寿星,名叫锾铿,人称彭祖。尧帝时他就以讲究营养、善于烹调著称。历经夏、商,到殷朝末年,相传活了800多岁不知去向(见汉代刘向《列仙传》、晋代葛洪《神仙传》)。

历史上活的最长的人是谁?

我国古代的寿星中,享年逾百岁,甚至几百岁的老老寿星不少:
黄 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现在地球上的中国人,无论生活在什麼国度,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龙的传人。
相传,黄帝是一位百岁寿星。他之所以能年逾百岁,是因为有一套长寿秘诀。
彭 祖
彭祖是中国传说中寿命最长的老寿星,相传他活了800多岁后,仙化而去。彭祖名筏铿,历尧、舜、禹、夏、商、周多代,以讲究营养、善於烹调著称於世。他做的饭菜,色香味形俱佳,强身健体延年,不但世人喜欢,连上帝都喜欢得不得了。
吴 普
汉朝吴普(三国时医家),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人。为名医华佗之弟子。精於医术,且专长於本草学及养生。吴普向华佗学练“五禽之戏”,坚持锻炼,年九十余而尚牙齿完坚、耳目聪明,活了200多岁。吴普且辑有本草书《吴普本草》,原书早佚,为后代某些本草及其他著作引用。近现代尚有人辑出铅印本。另又编集《华佗方》,一作《华佗药方》,已佚。
慧 昭
我国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刘慧昭,著名高僧,公元526年生,816年卒,是我国最长寿的人,活了290岁。
陈 俊
世界历史纪录最长寿者,唐朝陈俊,享年444岁。翻阅福建省永泰县志,有一个惊人发现,世界历史上最长寿者,居然是在福建省永泰县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镇汤埕村)。翻开民国版县志杂录,栏下赫然写著:陈俊,生於唐僖宗中和辛丑年间,卒於元泰定甲子。这是有历史纪录在案可查的,至今发现的,最长寿的老寿星。
孙思邈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兼营养学家,享年101岁,百岁时还精力充沛,著书立说,写成了不朽经典《千金翼方》。
孙思邈之所以能享如此高龄,除了他本人知医识药外,讲究饮食科学是主要原因。他尤其注重饮食的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作用,并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写有“食治”专篇,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物的治疗保健作用放在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首位。用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安身之本,必资於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这便是孙思邈的长寿秘方。由此可见,要想长寿,绝不是吃饱喝足即能达到目的。什麼样的身体应吃什麼样的饮食,哪些食物可防治哪些疾病,这是有讲究的。当你把这些讲究都烂熟於心并用它指导你的饮食生活时,长寿也就在向你招手了。
贾 铬
元朝时一代名医,享年106岁,明朝初年还健在。他的长寿秘诀,是十分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饮食的保健作用。
朱元璋得到贾铭真传后,十分注意饮食保健,活到古稀之年,成为历代皇帝中比较长寿的帝王之一。
冷 谦
明朝养生学家冷谦,享年150岁。一生注重养生,所著《修龄要旨》一类书,提出“十六宜”,第一就是“发宜常梳”。明代学者焦竑“焦氏类林”写道:冬至子夜时,梳头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为“神仙梳头法”。清朝慈禧太后。每日叫太监梳头,年过七旬,仍青丝满头。
李清云
世界最长寿的人——李清云!活了256岁
我国的一位老中医,李清云先生,就活了256岁,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李清云出生於1677年,死於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 煮水当茶饮。
汤云山
汤云山,我国清代乾隆50年,湖南江夏汤云山寿星活了141岁。乾隆御赐“再阅古稀”匾额,同时在“乾清官”行“千叟宴”,席间乾隆与纪晓岚就141岁寿星为题对句,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谢启祚
中国科举史上年龄最大的举人——98岁才中举的谢启祚,享年120岁。
清代,广东省有个名叫谢启祚的读书人,自少年时代起就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够从科举走上仕途。然而,天不遂人愿,他参加了许多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但是,他对科举考试十分执著,比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所叙述的范进还要痴迷,坚持继续参加考试。到了98岁高龄的时候,才时来运转。那年,他参加省城乡试,终於考中了举人。
谢启祚后来还就真做了许多年的官。直到120岁才去世。他一生娶过三个老婆,两个小老婆,有13个儿子,12个女儿,29个孙子,38个曾孙,2个玄孙。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科举场上混过去的,应该算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奇迹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