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健忘已成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国有近3亿人受到失眠的困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失眠健忘虽然不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危及生命,但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关注、认识和改善失眠健忘症已不容忽视。
失眠和健忘都是由于劳伤心脾、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卧”,后世的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都属于失眠。《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其中的《四十六难》中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也就是说,中老年人的失眠症状是气血渐衰引发的症状,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中易醒、醒后再难入睡、睡眠质量低、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等。
在短暂性失眠或失眠症早期,一般没有健忘症状出现,如果长期失眠,或失眠症状严重,使脑功能活动受到影响,便可出现健忘的情形。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容易把前边的事情忘掉,因此又称为“善忘”“好忘”“多忘”。中医认为健忘多由心肾不足,气血不畅,使脑髓失去荣养所致,主要表现为近期或远期记忆力减退、容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重者可能连自己的家门都找不到。健忘患者经常会伴有程度不同的失眠,如果能够改善睡眠,则其健忘症也会相应地得到改善。
失眠和健忘虽然是不同的两种病证,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密切颇为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两者的关系:失眠可导致或加重健忘,健忘也会间接地加重失眠。
如果出现失眠健忘,有时候并不是信奉只有吃药才能管用,由于治疗失眠的药物大多有副作用,所以能找到药物替代品的话,就最好不要吃药。像葡萄、香蕉、苹果对改善失眠就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大枣具有补脾安神的作用,晚饭后用大枣加水煎汁服用或与百合煮粥食用,能够加快入睡时间。桂圆肉能补心脾、益气血、安神,可以加上白糖蒸熟,用开水冲服。
还可以用栗子10枚,桂圆肉15克,粳米50克,将栗子去壳切碎,与桂圆肉、粳米同煮,熟烂后加上白糖,每次一剂,早晚温热食用。或者用莲子30克,百合15克,冰糖适量,将莲子、百合同煮成汤,加冰糖调味,临睡前服用,每日2次。
在这里特别介绍一种甩手功,每天练5分钟,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对失眠健忘症状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
具体方法是:蹲马步,脚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臀,舌抵上腭,缓缓上抬手臂到与肩平行,再自然地瓜落到身后。1次5〜10分钟,1日2〜3次。
还有,在每晚睡觉前,可用一只手的手心贴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相同的圈数,直至手掌心感到发热,然后再换另外一只手按摩。在按摩的同时配合深呼吸。这种按摩方法也可以促进入眠,提高睡眠质
保养气血的重点是调整心态,人的心态平和了,气血就会通畅,所以在出现失眠时也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不安,越可能适得其反。由于担心所导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所谓先睡心,再睡眠,要学会自我调节,试着分散注意力,听听轻松的音乐,或者睡前到户外散一会步,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用热水泡泡脚,这些对顺利入眠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失眠健忘的老年人还要多锻炼身体以预防脑供血不足,每天要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或快步走等。在早晨醒来时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微活动儿次上肢,再下床活动。
清代的养生家曹慈山在《睡诀》中指出“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右侧卧位反是。”可见,选择一个适宜的睡眠姿势,对于顺利入眠也比较重要。像曹慈山先生提倡的这种侧卧方式,就有利于全身放松,睡得更加安稳。
良好的睡眠能够帮助机体消除疲劳、保证精力充沛、增强免疫力等。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在遭受着失眠的困扰,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两个小时睡不着,经常早上三四点就醒来,且再也无法入睡,结果白天浑身无力、头晕眼花。
睡不着,在中医称为“不寐”。 中医认为,气运行于脉中,与血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依存,营养着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如果气血不足,心神得不到滋养,人的神智难以安定下来,出现睡不着、多梦等表现。除了年老体弱的人,用脑过度、缺乏休息、身体疲劳透支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血气衰”,进而影响睡眠。由此可见,老年人要想改善失眠,就要从调养气血入手。具体方法包括——
穴位按摩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位,是心经的气血物质对外输出通达之处,有“神门一开气血通”之说法。经常刺激按摩该穴,能够补心气、养气血,具有舒畅情场、安神养心之功,是中医调理失眠症的要穴。可于每晚睡前用点按的方式对神门穴施加刺激,力度以穴位处感到酸胀感为宜,每次15 20分钟即可。
也可按摩印堂、神庭、太阳及风池、肩井这些穴位,前3个穴位位于头面部,能帮助调理脑络、安神利眠,后两个穴位属于胆经,胆经巡行经过头面,能帮助疏通脑部气血,安神助眠。
具体方法是:睡前从印堂开始,向上至神庭推揉5 6次,从印堂向两侧至太阳往返推揉5 6次,再按揉眼眶周围往返3 4次;最后,从头顶开始拿捏至枕部到风池穴,再拿捏肩井放松肩部。
中成药
按摩无效者,可请专业中医师辨证处以中成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朱砂安神丸 由朱砂、黄连、当归、生地黄、炙甘草组成,具有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的功效,常用于心神不宁、烦乱怔忡、胸中烦闷、失眠多梦、精神抑郁、神志恍惚等症。本品有3种口服剂型,大蜜丸每次服用1丸,小蜜丸每次服用9克,水蜜丸每次服用6克,每天服用2次,温开水送服。
柏子养心丸 由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肉桂、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组成,可补气、养血、安神,常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盗汗、身体乏力等症。此药有3种口服剂型,大蜜丸一次1丸,小蜜丸一次9克,水蜜丸一次6克,每天2次,禁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养血清脑颗粒 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决明子、珍珠母、鸡血藤、延胡索、细辛、夏枯草等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食疗
人的气血由水谷所化生,要想活血补气,饮食调理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推荐以下几款食疗方:
栗枣白菜煲 板栗100克,红枣30克,白菜300克。将生栗子去壳,与红枣一起,用鸭汤适量煨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加盐、味精调味后即可食用。
甘麦大枣汤 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10克。将三药用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共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每日2次,早、晚温服,喝汤食枣。
莲桂枣仁汤 桂圆10克,莲子20克,酸枣仁5克,大枣10枚,易汗出加五味子5克,体质虚弱明显加灵芝10克,虚烦不宁加百合10克,脾虚明显加山药30克,同煮汤服食。
作者:四川省江油市中医医院 左都明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生活压力的增大,让我们很多朋友处于长期失眠的困扰中,在我们的中医上讲,失眠和气血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中医的专家建议我们,如果你处于长期的失眠状况下,不如先从调气血入手。一起看看这是为什么吧。
中医认为,气运行于脉中,与血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依存,营养着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如果气血不足,心神得不到滋养,人的神智难以安定下来,出现睡不着、多梦等表现,所以经常失眠的人应该调一调气血。
躺在被窝里却怎么也睡不着觉,可真是一种折磨。如今,失眠几乎成为一种常见病,困扰着众多老年人和职场人士。
中医把失眠叫做“不寐”,扁鹊在《难经·四十六难》一书中将其描述为“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这里的“寤”是睡醒的意思,与“寐”睡着的意思相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文也做了解释:“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概括来说,也就是血气衰的人容易失眠。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分析得更为透彻:“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中医认为,气运行于脉中,与血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依存,营养着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如果气血不足,心神得不到滋养,人的神智难以安定下来,出现睡不着、多梦等表现。除了年老体弱的人,用脑过度、缺乏休息、身体疲劳透支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血气衰”,进而影响睡眠。
寻根溯源,人的气血由水谷所化生,要想活血补气,饮食调理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不妨试试“栗枣白菜煲”:取板栗100克、红枣30克、白菜300克。将生栗子去壳,与红枣一起,用鸭汤适量煨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加盐、味精调味后即可食用。其中,板栗能补气健脾,红枣能调和营卫,白菜营养丰富,可通过补气来补营血。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生活作息规律,加强体育锻炼,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可服用黄芪、白芍等有益气作用的中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