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推拿>常见病症按摩

胃痛常见症状以及按摩手法

发布时间:2022-11-26 10:02:06 作者:脩身堂 点击:76 【 字体:

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处,俗称心窝部。其疼痛的性质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灼痛、闷痛、绞痛等,常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异,其中尤以胀痛、隐痛、刺痛常见。本病证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0581d8daa0f825af23bb5d0acb0c23d0.jpeg

胃痛症状

1.寒凝气滞

症状:寒凝气滞和脾胃虚寒性胃痛。可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等症。

机理:寒属阴邪,其性凝滞收引。寒邪由口吸入,或贪食寒凉,或脘腹受凉,造成寒邪直中于胃,致使寒凝气滞,胃气阻滞不通则出现胃痛。此为中医所讲“不通则痛”。多表现为胃痛暴作。寒属阴邪,故患者会表现出恶(讨厌)寒喜暖,得温则痛减,遇寒会加重等症状。

2.食滞胃脘

症状:饮食停滞胃脘所致胃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

机理: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降为顺(胃排空入小肠,小肠排入大肠),故胃痛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关系最为密切。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致使胃气失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多伴有胃部胀满,拒按(拒绝按压),嗳腐吞酸等症状。

3.肝气犯胃

症状:木郁乘土所致胃痛,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呃逆等症。

机理: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的疏泄配合。此就是中医所讲“土得木而达”。当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木横逆犯胃土(木克土),以致胃气失和,胃气阻滞,可发为胃痛。伴有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呃逆等症。由于肝循经于两肋部,导致两肋疼痛。肝主疏泄,调畅情致,所以情志抑郁痛则加剧。

4.脾胃虚寒

症状:脾胃虚寒性胃痛。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便溏等症。

机理:若先天不足,或饮食所伤,或过服寒凉药物,或久病脾胃受损,导致脾胃阳气虚弱,虚寒内生,致使胃失温养,而发生胃痛。常伴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便溏等症。

穴位按摩

  1. 胃俞穴

  2. 1.jpg

取穴: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是胃的背俞穴,刺激它可对胃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刺激时力度可稍重,以能忍受为度。

如果你吃饭不香,或消化不好,或胃脘痛,或是患有慢性胃炎,可在饭前或饭后按按胃俞穴。坚持一段时间,可得到改善。

注意:配合脾腧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一起按更好,可达到健脾和胃、助消化之效。

2.中脘穴

2.jpg

取穴:中脘穴在前正中线,脐上4寸。

按压中脘穴时,力度要柔和而渗透;按压时间,在辅助治疗胃痛时以疼痛缓解为度,日常保健可以配合关元穴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3次。

3.内关穴

3.png


取穴:内关穴在腕横纹中央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既能理气止痛,又能和胃止呕,对胃痛伴有恶心呕吐者最为适宜。

注意:按压内关穴,在治疗胃痛时以疼痛缓解为度,在日常保健时,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按压3次。配合公孙穴效果更佳

4.足三里穴

4.jpg

取穴:站立位,足掌放平,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四指并拢自然下垂,中指尖所指即为此穴。


慢性泄泻多见于脾胃虚弱者和老年人,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为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而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因此,按压足三里穴可辅助治疗慢性泄泻。

此外,艾灸足三里,也能起到健脾益胃、温肾固涩止泻的作用。该法也可应用于居家自疗。

5.大陵穴

5.jpg

取穴:位于手掌和手臂交界处,当弯曲手腕时,在腕部会出现横纹,第2条完整横纹的中点,两肌腱之间便是此穴。

大陵穴为心包经腧穴和原穴。心包经“历络三焦”,大陵穴本性属土,因此,大陵穴可以泻脾胃之热,辅助治疗心脾之火上攻所致的口臭。

操作方法: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其强度应以个人能耐受为度。

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每侧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小结:

本病病因,初则多由外邪、饮食、情志不遂所致,病因多单一,病机也单纯,常见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等证候,表现为实证;久则常见由实转虚,如寒邪日久损伤脾阳,热邪日久耗伤胃阴,多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证候,则属虚证。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皆可形成虚实并见证。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