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阴虚证
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液成痰,量少质黏。肺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咽干口燥,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肺络受灼,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2.心阴虚证
心阴虚是指心阴亏虚,不能濡养本脏,以致心主血脉、神明等功能减退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久病耗损阴血,或失血过多,或阴血生成不足,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导致全身阴血不足,心阴虚损。
3.胃阴虚证
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4.脾阴虚证
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5.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6.肾阴虚证
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阴虚体质的人能艾灸吗? 阴虚的病人可不可以艾灸?关于这个问题,古人历来就有争议
部分理论认为,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这两种阴虚体质的朋友不适合艾灸,因为艾灸是补充人体内的阳气,而阴虚体质的朋友如果艾灸的话会产生副作用,不过也有权威专家表示,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另外,从大量的临床上观察来看,阴虚的人也是可以艾灸的
因为从中医的理论来看,阴阳是互根互用的,可以相互转化的
无阳则阴无所附
阴虚的病人也伴有阳虚
艾灸的适应症是“陷下则灸之”
大凡虚损性的,功能低下的都可以选择艾灸的方法
《医学入门》上说:“寒热虚实,均可灸之”
可见其适应证很广,不能以虚实寒热截然分开
如《伤寒论》上说:“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逆冷,烦躁,灸厥阴
无脉者,灸之”
以上3例都是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阳气虚脱的危重病人,均可用艾灸的方法治疗
无论阴虚阳虚,用艾灸都会提高人体的元阴元阳,都会治疗诸虚百损
艾灸具有防病治病的双重作用,《灵枢经》经文中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俱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说明灸法在很早之前就在民间流传的很广泛了
我们的先人已经用这个方法治疗过若干阴阳俱虚的人
由此可见阴虚体质是可以艾灸的,但是阴虚体质的朋友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对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
阴虚是中气虚弱,上焦的火下不来,导致阴虚,艾灸可以补中气,打通中间的阻碍,引火下行,调和阴阳,现代研究表明,艾灸是可以双向调整的,即可调阳也会帮助改善阴虚的状态,就是这艾灸的阴阳平衡调节
艾灸并非人人适合,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
现在很多人过于迷信艾灸,不管大病小痛都想通过艾灸调理,甚至一些急症也有部分灸友不去就医,而是选择在家或者艾灸馆艾灸,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
艾灸对于以下体质效果较为理想
1、虚性体质 盛世多阳虚,现代人大多是虚性体质
当然,这个虚有很多方面,就气血而言,有气虚和血虚
就脏腑而言,每个脏腑也分虚实
就阴阳而言,也有阴虚和阳虚,不过阴虚艾灸的话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在穴位上也需要格外注意
不管什么虚,都有一些统一的相似表现:精神不佳,有气无力,记忆力不好,容易疲乏,抵抗力低下等
当然,具体到哪个脏腑症状也会多出来一些不同的症状
2、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重点在于寒,为什么寒?也是因为阳虚
寒性体质主要就是喜温怕冷,手脚冰凉,舌苔白,面色白,吃凉的容易拉肚子等
因为艾灸属于补阳的所以对于寒症而言,立竿见影
3、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也很多,和虚寒体质也是分不开的
脾虚容易生湿生痰,痰湿的人起床后湿重如裹,感觉有什么东西绑着自己一样施展不开的感觉
并且痰湿的人容易有慢性咽炎,容易出现各种皮肤问题,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容易长胖
痰湿体质的人艾灸效果也很好,但是最好还是配合上用艾叶泡澡
那些体质要慎灸? 艾灸对于有热象的体质要慎重,并不是不能灸,而是要慎灸,找专业的人士艾灸,不提倡自己盲目在家艾灸
艾灸本身就是以补阳为主,阳属于热,如果不懂得如何以热引热的艾灸方法,很可能就是火上浇油
所以对一些热象的人不要盲目艾灸
另外,补充一下,对于大病重病以及急症,大家第一时间应该是去就医,而不是在家艾灸,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