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中医经络穴位的养生法(人体经络穴位养生)

时间: 2022-12-27 21:46:45

中医经络穴位的养生法

点按风府穴:

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

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

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

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自我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脊、肾俞、命门。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

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叩齿咬牙

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弹鸣天鼓

双掌掩耳,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后枕轻轻摩擦,耳中闻擂鼓之声约1分钟,继用无名指弹滑36次。

搅海咽津

舌尖先左后右在口腔内颊慢慢搅动10次,古称“赤龙搅海”,至唾液满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颈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按摩腹肋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

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

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鼻)。

摩掌熨目

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

人体经络穴位养生

医学们认为,经常对人体五大保健区进行刺激,能有效地防治,健身强体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经络穴位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经络穴位养生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

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

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

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酿成事故

但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方法加以介绍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

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

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

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

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

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人体养生重要穴位 1、命门穴:位于腰背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生命的门户,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命门蕴藏先天之气,集中体现肾的功能,故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

肾脏是“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命门火衰的人,会出现四肢清冷,五更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虚寒现象

经常温补命门,可以补充先天阳气火力,滋阴肾水

命门穴灸通后,会整个腹部温热

2、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举阳固脱,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提升皮肤和五脏六腑的功能起者重要的作用

可调理: 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疾病

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等

百会穴灸通后,头部会有淋浴般向下洒的感觉,浑身都感觉温暖

3、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统帅全身的阳气,循督脉上传头颈,两侧传两手臂、向后传到后背督脉,益气壮阳,防治感冒,调理落枕及颈肩不适,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灸通后,上通大脑,旁达两手臂,下达整个背部温暖

4、膀胱经:全身最长,穴位最多的阳经,人体的重要排毒通道,五脏六腑的在体表的反射区

本经腧穴可调理全身五脏六腑,排出体内多余水湿、痰,淤堵等毒素

灸通后,可以从背部热到腿部

5、印堂:有名“命宫”

这是看人相的最重要的部分

是一个人精气元神聚集的地方

从印堂的宽窄程度、色泽、颜色,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运气的好坏,祸福吉凶

印堂饱满,光明如镜是吉利之相

人逢好运此部位有光泽、带红润

运气不好时,印堂晦涩,失去光泽

经常艾灸印堂,可以调理头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散郁等

灸后,会感觉眼前一亮,两目清凉,神清气爽

6、中脘: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可调理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灸通后,整个胃部暖暖的

7、神阙: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

经常对艾灸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并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灸通后,整个腹部温暖

8、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经常艾灸可以补充元气,多泌尿、生殖系统,男性、妇科等疾患均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灸通后整个下腹部温暖

9、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艾灸该穴,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灸通后,热量贯穿整个腹部,腿部

10、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井穴,人体的下水道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可以调理: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怕冷症等

灸通后,沿着腿部向上温热全身

经络养生的方法?

身体经络不通就容易出现身体疼痛、失眠、耳鸣、怕冷等症状,那么,是什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压手指 首先需要我们左右两手相对,五指对应五指,然后用尽自己的力量向手心压去,同时手指头也用力

然后恢复原始状态,共做三十次

这个动作能够有效的疏通手指经络,锻炼手部的筋骨以及灵活度

2、拔手指 手法一:用右手依次紧紧抓住左手的各手指,左手指用力拔出,每个指头拔10次;拔完左手,换右手

手法二:用右手依次紧紧抓住左手的各手指,然后转动手指,每个指头转动10次;转完左手,换右手

可以任选一个手法

作用是疏通手指经络

3、掐指甲 用右手大拇指指甲掐压左手各手指指甲根部,也就是白色小太阳的位置,每个指甲根掐压三下,分别掐在小太阳的左、中、右位置

然后换手进行

掐压时要有点痛的感觉,而且能看到血液回流进指甲的红颜色为效果最好

作用是促进血液在手指的回圈

4、拍手背 需要用左手手掌去击打右手手背大约三十次,然后两只手相互调换进行 ***

这个动作能够有效的促进手背血液流通,对手部经络也有疏通效果

5、转手腕 用右手虎口抓住左手手腕,转动左手手腕,30次

然后换手进行

作用是疏通手腕部的6个穴位

6、敲手臂 用右手手掌靠小指侧敲打左手臂内侧与手掌在同一个侧面和上侧与大拇指在同一个侧面,然后用右手手掌靠食指侧敲打左手外侧与手背在同一个方向和下侧与小指在同一个方向

然后换手进行

每一侧敲两个来回,敲的落点密度相隔2厘米

作用是疏通手臂经络

经络不通得到解决方法 1、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溼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 *** 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溼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

这时针灸、推拿、 *** 等治疗方法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复发率非常高

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同时学会为身体升温、排寒溼的技巧,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2、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中医认为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储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 *** 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3、梳头促进血回圈 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

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 *** ,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4、针灸 *** 针灸 *** 可帮助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

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 *** 、 *** 、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5、莲花坐活动韧带 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

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6、5字调息通五脏 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气,嘴呼气,默念:嘘、呵、口四、吹、呼字,不要出声

每个字音对应一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心,口四对肺,吹对肾,呼对脾

这是利用调节呼吸来调匀气息,疏通五脏

如果常念“嘘”可以养肝明目,常念“呵”可以泄心火等,长久坚持,会有一定作用

?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