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由于本症属于多发病、常见病,而西药又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近年来国内大量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症,方法各异,取得了很大进展。疗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内治法,即内服汤药、丸药、散剂、酒剂等;另一类属于外治法,即膏贴、酒类外搽剂、熏洗、外敷等法。不论内治、外治都有一定疗效,但见效较慢,需要一定时间。以上一些方法,不妨可以试一试。
针灸: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但对骨质增生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按摩与牵引: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牵引可减轻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效果。
猪血瘦肉豆腐汤
猪血250克,猪瘦肉、豆腐、胡萝卜、山药各100克,调料适量。
将猪瘦肉洗净、切丝、勾芡;猪血、豆腐切块,胡萝卜及山药切片。同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姜末、食盐等,待熟后调入葱花、味精、猪油适量,稍煮即成。可健脾补肾、益气养血。
黄豆核桃鸡
鸡肉750克,黄豆、核桃各50克,调料适量。将鸡肉洗净、切块;黄豆泡软;核桃取仁。同放气锅中,加葱白、姜末、食盐、料酒等,后加水至八成满,文火蒸约2小时取出,加胡椒粉适量服食。可补肾益精。
当归羊肉汤
当归30克,生姜15克,羊肉200克加水适量,共煮至羊肉熟烂。喝汤吃肉,每日1剂。功能温阳补肾、温经通络。主治脾肾阳虚、寒凝经脉型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并且大多数见于老年人
但是现在随着 科技 的不断发展,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年轻人活动以及锻炼越来越少,并且很少会晒太阳,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骨质疏松也就越来越年轻化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骨质疏松呢? 1、中药内服 中医上把骨质疏松分为很多种证型,大部分证型都与肾虚有关系,因此药物中大多用到补肾的药物
药物的选择也要根据患者的脉象以及舌象、身体整体状况来选择
2、中药熏蒸 将中药材的药力与热力结合起来,这样药物可以更好的渗透到皮骨,可以很好地活血化淤,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药物的选择大多数以散寒化淤止痛的药物为主
3、中药贴敷 中药贴敷是将药物制作成贴片,将中药制剂贴片贴在患病局部,这样可以使药物的成分缓慢的渗透到患病部位,从而缓解疼痛感
有些骨质疏松还会引起痉挛,采用药物敷贴也可以缓解
4、补肾壮骨 中医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最主要原因与肾虚有关系
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补肾为主,补肾壮骨,这样才可以保持肾精充足,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在这期间服用对症的汤药,并且根据自身状况,随时进行药物的调整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物治疗分为中药外用和中药内服两种
因人而宜,辨证施治
一,中药外用: 1,中药熏蒸:中药熏蒸将药力与热力结合,可透皮触骨,直达病灶,起活血化淤,疏通腠理,调气活血,通络镇痛的功效,药物多以活血化淤,散寒止疼和祛风除湿为主;研究表明温度可影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可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温度;推荐使用威灵仙1号方行熏蒸治疗
2,中药贴敷:外用中药制剂贴敷于局部或穴位,在不断地刺激中缓解骨质疏松引发的疼痛和痉挛,提高骨密度,改善人体平衡功能
推荐威灵仙2号贴敷
二,中药内服: 1,肾阳虚型: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温煦失职,骨髓生化无源,宜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为主
补肾壮阳类中药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刺激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成熟的作用
推荐右归丸,补肾保元汤,骨质疏松汤加减;中成药:续断壮骨胶囊,生骨胶囊,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等
2,脾肾阳虚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虚不健,气血生化无源,则精亏随空,骨髓失养,四肢痿废,宜补益脾肾,强筋壮骨
研究表明,补肾兼顾健脾以温补养气血,有助于增强脏腑功能,增加肠道钙,磷吸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整体改善骨代谢
推荐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骨汤加减;中成药金匮肾气丸,骨疏康胶囊,生骨胶囊,仙灵骨葆,金天格胶囊等
3,肝肾阳虚型: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不足则精失所养肝肾精亏,宜滋补肝肾,填精壮骨
研究表明,补益肝肾类中药有助于维持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
推荐十二味地黄汤,生骨汤加减;中成药:恒古骨伤愈合剂,生骨胶囊,金天格胶囊等
4,血瘀气滞型:年老体衰或外伤闪挫,致气血运行不畅,骨失血养,宜理气活血,化淤止痛
研究表明,活血化淤类中药可改善骨组织的血流状态,促进骨骼代谢和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减轻疼痛等不适
推荐身痛逐瘀汤,参芪生骨汤加减
中成药:生骨胶囊,恒古骨伤愈合剂,断续壮骨胶囊等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中西医结合,因人而宜,辨证施治,个体化,差异化治疗,只要坚持长期的,规范化的治疗,就一定会收到较好的疗效,我们治疗的目标是终身不发生骨折或不发生第二次骨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