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来医(小儿营养不良有哪些表现?)

时间: 2022-12-28 22:04:58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来医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儿童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毛发干涩、弹性小,面色焦黄,精神不振,活动减少,肌肉无力。

轻度营养不良对孩子的早期身高没有影响,长期尤其重度营养不良则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迟缓。

引起小儿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喂养不当或小儿挑食、偏食。

喂养不当主要是“太过”和“不及”。“太过”是指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饥饱无规律,过分食用肥腻的食物,过多地吃冷食,导致食积内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喂养不足;人工喂养调配不当,如牛奶或奶粉浓度太低,或以谷物(米粉、麦乳精)为主食,从而因长期蛋白质和脂肪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

小儿断奶后或哺乳期间未能及时增加辅食;以及兔唇、腭裂、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征等;急慢性传染病;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产、早产、双胎等都可引起疳症。

小儿营养不良的食疗方

山楂山药汤:山楂9克,山药15克,白糖25克,煎汤代茶,每日一剂,连服1周。本方适用于脾虚疳积之症。

参芪鸽肉汤:乳鸽1只,去杂毛及内脏,将党参10克,黄芪15克,白术9克打为粗末,布包后塞入鸽腹,隔水炖至烂熟,饮汤吃肉。3天炖服一剂,连服4-6剂。本方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石榴皮汤:取石榴皮30克,水煎,加糖适量调匀,代茶饮。

小儿营养不良有哪些表现?

营养不良是指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和吸收,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从而消耗体内一些组织,导致体重减轻,或该增加体重时不增加,使体内脂肪逐渐减少、肌肉萎缩,并使发育停滞、免疫功能降低、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常

营养不良给其他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临床上可分为:主要由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及因热能供应不足所致的热能营养不良两者之间也有相关之处,即缺乏蛋白质时,也会有热能的缺少

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对人体的胚胎发育、器官和组织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是各种细胞和体液的主要成分,约占人体重的20%

蛋白质也是人体热能的来源

动物性蛋白如人乳、牛乳、鱼、肉等因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故又称优质蛋白

植物性蛋白如米、麦、谷类、豆类等营养价值不如动物蛋白

小儿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因腹泻、肠结核等引起吸收障碍,或因慢性疾病如结核病致蛋白质消耗增加等原因,使血浆白蛋白减少而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即低蛋白血症,其表现有面色苍黄,消瘦,皮肤干凉、无弹性,毛发枯黄易落、少光泽

水肿往往先在下肢出现,继而波及腹部、腰部,这种水肿往往是可凹性,即用指按压可出现一个凹陷区

患儿还有精神不振、眼神呆滞,这种小儿又极易合并出现维生素A缺乏、贫血、呼吸道感染等

患营养不良性水肿的病儿应少活动,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水肿加重

同时补充蛋白质饮食,婴幼儿应食用牛奶、鸡蛋、豆制品、代乳品,较大儿童要多吃肉类、鱼类、肝脏、牛奶、鸡蛋等,同时加用菜泥或新鲜蔬菜、水果等

水肿严重者应少吃食盐

若患儿无其他合并症,经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后,一般2~3周水肿消失,症状可获缓解

进食困难的患儿,可口服水解蛋白或静脉滴入多种氨基酸溶液

中医辨证施治,以补气、健脾、利水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蛋白质营养不良应早诊断、早治疗,病程过长、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肝、肾功能紊乱,使病情复杂,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热能营养不良即泛指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病原因是由于长期人工喂养淀粉(如玉米粥等)为主的食物,缺少乳类、蛋类及鱼肉、豆制品等,辅食添加不及时或消化系统有疾病吸收障碍

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Ⅲ度

Ⅰ度较轻,体重较该患儿同年龄正常平均体重减少15%~25%,皮下脂肪层较少,肌肉不坚实

Ⅱ度患儿体重较同龄儿减少25%~40%,腹部皮下脂肪几乎消失,面部脂肪减少,肌张力下降,运动功能发育延迟

Ⅲ度患儿体重较同龄儿减少40%以上,面部、臀部脂肪消失,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皮肤干燥无弹性,患儿外貌似老人,精神易激惹或淡漠,应迅速治疗,否则可招致感染,预后严重

对于I、Ⅱ度营养不良的患儿要护理与治疗相结合

根据消化能力的不同,适度增加营养,要注意患儿的消化能力,循序渐进,切忌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太快、太多

同时,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称营养不良为疳积,一般用些健脾补气、理中化积的方剂,经辨证施治效果显著

严重者可静脉滴入多种氨基酸、血浆等,重要的是加强对热能营养不良的防治,采用正确的喂养方法,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幼儿期要注意添加牛奶、豆浆、食用鱼粉等

如条件所限,缺乏动物蛋白,可将米、麦和豆类食品混合喂养,比单一食品要好得多

另外,适时增加辅食,如果汁、蔬菜汁等,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

足够量的营养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活动消耗、维持体温及代谢、排泄等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要素同是1克的情况下,其产热比是4:9:4,即脂肪产热最多,脂肪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人体必需的参与代谢过程的不饱和脂肪酸

食入的脂肪进入人体后经过代谢转变为皮下脂肪储存起来,人体需要时再分解后提供能量

严重营养不良儿皮下脂肪减少,即入不敷出

脂肪代谢有赖于碳水合物的代谢,蛋白质的代谢也与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所以3大要素要均衡摄入

人乳喂养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蛋白质2.0克,牛乳喂养者需蛋白质2.5克

人乳含不饱和脂肪酸比牛乳多也是母乳喂养的一个优点

小儿每日每公斤需碳水化合物12克

碳水化合物过多、蛋白质不足可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

此外,还需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水及植物纤维等

任何一种营养素不可过多,亦不可过少

长期偏食及喜吃甜食,或习惯性忌口如不吃鸡蛋都会造成热能供给不足、营养缺乏

中医巧治小儿营养不良

祖国医学中的“疳症”说的就是这类

这里的“疳”有两层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是指无节制地吃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症,说明它的因;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说明它的症状

一般症状 儿童不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毛发干涩、弹性小,面色焦黄,精神不振,活动减少,肌肉无力

轻度不良对孩子的早期身高没有影响,长期尤其重度不良则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迟缓

营养不良是怎样形成的? 引起疳症的是父母喂养不当或小儿挑食、偏食

喂养不当主要是“太过”和“不及”

“太过”是指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饥饱无规律,过分食用肥腻的食物,过多地吃冷食,导致食积内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不足;人工喂养调配不当,如牛奶或奶粉浓度太低,或以谷物(米粉、麦乳精)为主食,从而因长期蛋白质和脂肪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

小儿断奶后或哺乳期间未能及时增加辅食;以及兔唇、颚裂、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征等;急慢性传染;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产、早产、双胎等都可引起疳症

当然如今家庭条件改善,这种病的病因多为“太过”

小儿疳症的家庭预防 因为疳症主要是喂养不当或挑食、偏食引起的,所以减少疳症的发生主要靠家庭预防,年轻父母应做到以下4点: 1.定期健康检测:定期检查孩子各项指标,如身高、体重、乳牙数目等,早期发现小儿在上的偏离,尽早加以矫治

2.合理喂养:提倡,尤其对早产和低体重儿更为必要

不能母乳喂养要尽量采用牛奶及乳制品,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优质蛋白质及脂肪

不应单独依靠淀粉类为主食,因为它们缺乏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

按时添加辅食,保证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热能

3.积极防治:积极预防治疗各种传染病及感染性急病,特别是肺炎、腹泻,保证胃肠道正常功能,腹泻时不应该过分禁食或减少进食

腹泻好转即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4.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挑食、偏食,不要过多地吃零食

经常带小儿到屋外,利用天然条件,呼吸,多晒太阳,常开展户外活动及,

家庭自我治疗 发现自己的孩子得了疳症后,除了上医院进行治疗外,为了帮助您的孩子快速康复,家庭长期自我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这里介绍几种疗效显著的

推拿疗法——捏脊法:两手沿着孩子的脊柱两侧由下而上连续捏提肌肤,从尾骨下端开始,直至低头时颈后隆起最高处下方

孩子的肌肤娇嫩,家长可预先在手上抹一些凡士林

每次捏脊3~6遍,每天或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可休息一周后再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食物疗法:1.山楂山药汤:山楂9克,山药15克,白糖25克,煎汤代茶,每日一剂,连服1周

本方适用于脾虚疳积之症

2.参芪鸽肉汤:乳鸽1只,去杂毛及内脏,将党参10克,黄芪15克,白术9克打为粗末,布包后塞入鸽腹,隔水炖至烂熟,饮汤吃肉

3天炖服一剂,连服4~6剂

本方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3.石榴皮汤:取石榴皮30克,水煎,加糖适量调匀,代茶饮

佩药法——消疳香袋:中药六月雪30克,研成细末,装入布袋,经常佩在小儿胸腹部

1个月为一疗程

握药法——取大黄9克、牵牛子2克、莱菔子10克

共研成粗末,用纱布包好后握在手中,婴幼儿可用绷带固定,15天一疗程,每天2次,每次

家庭护理 1.保证居室空气流通清洁,湿度温度适宜

2.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哺乳定时定量,饮食应易于消化,营养丰富,添加辅食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合理喂养

3.定时测量并记录体重和身长,以检验治疗效果

每周测量2次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