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虚火的产生,是由于脏腑阴阳气血亏损,脏腑组织受损而表现出虚火证候群,一般情况下,又有阴虚与阳虚之分。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表现,对证用药。
就阴虚而言,若出现阴虚火旺,即伴有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证,可服用知柏地黄丸。若患者出现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可能是肺肾阴亏,可服麦味地黄丸。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的人,可能是肝肾阴亏,则可用杞菊地黄丸进行调理。
但是,虚寒性病证患者(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等),感冒发热者不宜服这类药物。服药期间别吃不易消化的食物。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病患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此外,阳虚患者常会出现发热或自觉发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咽痛而不红肿、便秘而便质不燥、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舌淡、苔白等证。轻者可服金匮肾气丸,重者可以用通脉四逆汤。但金匮肾气丸孕妇忌服。
实火多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情绪波动过大、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缺少睡眠等亦可引起。若出现心火,即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是小便赤涩刺痛,可选用导赤散。
肝胆实火者,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
若肝火犯胃,见胁部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胃脘部饱胀、嗳气,可选用左金丸。肺热的人会出现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可服用泻白散。如果出现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口气热臭、口舌干燥,则可能是胃热,这时可用清胃散来缓解。
脾胃有热的患者常会伴有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等,这时可选用泻黄散。
但需注意的是,去实火的药,性味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禁用、孕妇忌服。且不宜同时服用温补中成药。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就医。
夏季炎热,由于工作压力或贪吃辛辣,不少人会上火,嘴巴里会长起了疮
很多人直接去药房买清热解毒类药品
但用药要分清虚火实火,不可盲目服用清热解毒类药品的
中医建议,上火不要随便服药,得先弄清火虚火实
湿热是夏天的主气,加上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美食,上火、口腔溃疡、牙龈疼痛让都市的人们吃了不少苦头
于是,药店中价廉物美的牛黄解毒片、牛黄清火丸、牛黄上清丸、牙痛安胶囊便成其良药
中医师告诫夏季「 ”上火”的朋友,吃药得先分清上火的原因,上的火是虚火还是实火
中医治疗上火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所以,治疗前必须分清上火的原因
按中医分析,症状为燥热、盗汗、口热干燥不欲饮、心烦、失眠、耳鸣、头晕为虚火;有牙龈疼痛、喉痛、口腔内生疮、口渴欲饮、内热、大便干结症状的是为实火
上的是虚火,应该服用养阴清热的药物,或者平时多吃梨或西洋参补补阴;实火才能服用清热泻火的药
而牛黄类药物是清热泻火药,针对实火,如果虚火患者服用牛黄类药物来降火,反而会使阴虚更虚,甚至伤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约君说 虽然还没到炎夏,春季的湿热已让不少人有这样的症状:频繁觉得口干、喉咙痛,还时不时口腔溃疡、牙龈肿痛…… 这个时候,家中老妈十有八九会告诉你: 春夏时节,除了“祛湿”,“清火”也是爱好 养生 的妈妈们的必修课,比如 煲清火汤、泻火凉茶、为家人买能下火的水果 …… 但为何有的人吃了有效,有的人却吃了个“寂寞”?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热气”,还真不是随便一碗清火汤就能打发的
中医师介绍,这得从“火”的分型说起
清“火”要辨清虚实 老广喝凉茶等“泻火”的习惯,其实与岭南地域特色密切相关
岭南秋冬短,春夏长,炎热、潮湿、多雨的时间特别长,形成湿热的气候特征
因此,岭南人因而易上火、湿困
不过“上火”并非同因同症,还要分清“虚火”和“实火”两大类
“实火”: 大多来源于火热体质,或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者过食炽热食物、喝烈酒、抽烟,或者长期服用人参、鹿茸、黄芪等燥热之品等
这类人通常体质较壮实、声音洪亮,容易口舌干燥、口渴多饮、大便秘结、急躁易怒、脾气暴躁等
“虚火”: 指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等出现的阴虚内热
“虚火”的人一般体型偏瘦, 多表现为口干而不欲饮,手足心发热发烫,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
平素体质比较弱,脾胃虚寒的人,一些“上火”表现也实质上是“虚火”上浮而已
“虚火”无火,当然就不宜喝凉茶来清火,建议针对性改善生活作息,养胃调和,更为妥当
另外,上火的类型还可分成五类
五脏因各自原因导致的“上火”,可分为胃火、心火、肾火、肝火、肺火
例如春天最常见的 肝火旺 ,会急躁易怒,脾气暴躁,可喝点夏枯草茶、菊花茶; 而 心火旺 ,会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可喝淡竹叶茶、栀子花茶; 肺火旺 ,会口干鼻燥,容易感冒,可饮用板蓝根茶、蒲公英茶; 胃火旺 ,会口干渴饮,牙龈肿痛,大便干燥,可用白茅根茶、莲子心茶; 肾火旺 ,会失眠、耳鸣、多梦等,可用知母、黄柏煮水代茶饮
要特别提醒的是,临床上经常有“虚火”“实火”夹杂的情况,个体的情况差异较大,这个“火”该怎么去,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口舌生疮 清热泻火药一定见效吗? 一般来说,口腔溃疡与心和小肠之火上蒸以及脾胃湿热有关
这里的“心火”是从何来的呢? 中医师认为这跟压力大、吸烟多、喝水少、常熬夜、过度劳累等有关,不良习惯都可导致免疫力下降,是临床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常见诱因
而脾胃湿热可能源于对刺激性食物的喜爱,比如经常吃火锅、麻辣烫、辣条、各种煎炸油腻的食物,或者常爱喝点酒,爱吃榴莲等水果有关
这种没有节制的大快朵颐后的口舌生疮,多见是“实火”
这时,如果适当吃点清热解毒的泻火凉茶,或者牛黄解毒片、上清丸等中成药,确实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不过,平时体弱或久病的人群,比如一些老年人平时睡眠不好、胃口不佳且容易疲劳、心情差,这类人多有“虚火”
此时,如果长了口腔溃疡,用清热泻火的药就没什么效果,而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有健脾养心、固本养阴功用的药
又如不少上班族,平时熬夜多,耗伤肝肾阴血,饮食上又喜寒凉、冰冷,易伤到脾胃阳气,导致中下焦不固,加上熬夜,“虚火”也就慢慢燃起
因此吃清热类药物只能缓一时之急,不能除根,导致“上火”反复发作
对症食疗有助“灭火” 日常饮食中,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吃走“火气”?不妨根据自己的症状判断上火的“虚实”,再对症选择合适的食方
咸骨粳米粥 材料:脊骨300~500克,莲子20克,芡实20克,小米50克,大米100克
做法:脊骨焯水后用食盐腌制,放入冰箱备用,使用前用清水冲洗掉多余的盐分
所有食材放入电饭锅中,加适量清水,煲75~90分钟,调味即可食用
点评:脊骨腌制,因咸味入肾,有顺气降火之功效,搭配养脾胃的大米、小米和健脾祛湿的莲子、芡实,能降虚火、养脾胃、祛湿浊,有益于缓解心烦失眠、便溏粘滞、腰酸骨痛等不适
芦根甘蔗饮 原料:芦根15克,白茅根10克,炒麦芽10克,甘蔗50克
做法:将芦根、白茅根、炒麦芽和甘蔗放一起与水同煮15分钟,晾凉频服,此饮品甘淡、微甜
分次代茶喝,避免睡前服用
点评:芦根性甘寒,归肺胃经,能清热生津、利尿;白茅根性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麦芽消食和中;甘蔗性润燥下气,解毒
诸物合用,能清泻胃火,生津润燥,利尿解毒,消食和中
适用平时喜食甜腻、肉食等,舌苔厚,特别适合口干喜冷饮,大便干,容易饿,口舌生疮的小朋友
清火猪肺汤 材料:猪肺1个,南北杏各50克,淮山、马蹄各500克,罗汉果半个,蜜枣3颗,瘦肉500克
做法:马蹄、淮山去皮;瘦肉洗净,南北杏捣烂,罗汉果捏碎
上述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水一起煲
猪肺洗净切片后焯水捞起,放入锅中加姜炒干水,放入汤煲中煲1小时,调味即可
点评:适宜“实火”人群
胡萝卜菊花粥 材料:大米50克,胡萝卜100克,菊花10克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粒
大米洗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水煮开
加入胡萝卜,大火煮开后小火熬15分钟;加入菊花,煮5分钟,调味即可
点评:适宜“虚火”人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