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此外,捶背还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睛。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男人多对肠胃进行按摩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除外,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胸部、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上面介绍的7种养生小技巧都是古人从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不过养生这种事贵在坚持,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一个好的毅力,这样才到能到真正的养生效果。
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随着时代日益发展和进步,中医开始越来越令人信服,很多人开始追求中医的养生技巧,试图用中医养生技巧来保持或者恢复健康,下面就来学习一下,一些普遍的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1 一、捏脊 (1)位置: 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 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
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
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
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
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 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
二、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1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 1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3)四神聪穴 1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中医养生技巧2 一、中医养生粥 1、草芪龙苓粥 材料: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生脉粥 材料: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嬲旖亍茫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3、参粉归芪粥 材料:高丽参粉5克,当归、黄芪、大枣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靳陂偃蟛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高丽参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益气养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等
4、三七三子粥 材料: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5、参附桂枝粥 材料:红参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待熟时调入红参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温肾通阳,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等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 1、补气 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
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
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2、补血 补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在过节,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
3、补津液 补津液,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对于那些学播音等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说话,声带很容易受损,所以,生活处处有知识,要在平时多加注意
中 医 养 生 养生 之论 是通过各种方法颐 养生 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 养生 重 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所谓治未病,是指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 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 合性的强身益寿 活动
说 情 志 其中有代表性的七种正常情志活动喜、怒、忧、思、悲、惊、恐称为“七情”,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
同样,人的情绪、 情感 的变化,亦有利有弊
人想要 健康 长寿,必须要学会清志调畅,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陶弘景在《 养生 延寿录》中提出: “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换一句话来说,人生时时刻刻都要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方能长寿
戒 私 欲 养生 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当然,改变心态是最关键的,不要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太着魔执着追求,不要贪图声色犬马
摆正心态,才能排除自己的私欲杂念,才能真正做到 养生 ,拥有 健康 人生
远 房 室 性生活要有节制
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
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欲,倘贪恋美色,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节 饮 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
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劳,则可强身延寿,安享天年
反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妄于劳作,则可加速早衰,使人夭折损寿
若饮食搭配不当、过度过量食用等,均有可能损伤脾胃以及食物中毒,若能饮食有节,对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多 运 动 西方有句古话说: 西方有句古话说:人类最好的医生就是空气、阳光和运动,它治疗的不止有身体,还有内心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
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
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如果你不早运动、多运动、常运动,早晚还是得生病,不论是将来还是未来,运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顺性情 顺时节 养生 就是顺天时!过好每一天, 健康 一辈子
健康 养生 ,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
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适时 养生 、择时 养生 、顺时 养生
除此之外,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看了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获益匪浅?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了,中医 养生 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关于更多 养生 干货尽在公众号: 成都青羊御生堂中医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