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艾灸温通经络(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时间: 2022-12-28 22:18:41

艾灸温通经络

艾灸后的5种不良反应

1、 失眠

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2、 艾灸后的精神反应

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3、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

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4、 艾灸的上火现象

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5、 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

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如果此时皮肤表现严重,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还有委中穴放血,给病邪以出处。

所以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艾灸的好处有哪些?随着现在人们越来越接受中医治疗,中医疗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中医治疗除了常见的针灸,就是艾灸疗法了

那么艾灸到底有哪些好处和功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艾灸的好处有哪些1 艾灸可以治输卵管粘连吗 对于输卵管粘连,轻者可以进行治疗,会起到一些效果,但如果严重的话,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在做治疗

艾灸的好处与坏处 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的好处有哪些2 1、治疗疾病 艾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所以它是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的,可以用于急性发作疾病、危重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也可以用于慢性疾病的调理,应用的领域也非常的广泛,像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等,都有应用到艾灸治疗地方

2、局部刺激作用 艾灸时对人体局部有温热的刺激作用,这种刺激可以让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使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从而改善血肿、炎症等产物的'消散

另外,艾灸时的温热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利用

3、祛湿散寒 在施行艾灸操作时,艾灸的热力能够透过肌层,向下行气,所以艾灸又具有祛湿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对于那些风湿、胃脘痛、痛经、闭经等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健脾益胃 人体的穴位众多,都与各个重要器官相关联,让胃部不舒服不消化的时候,可以在中脘穴、足三里处施灸,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提高肠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5、防病保健 艾灸讲究的就是中医的阴阳平衡,它能使人气血通畅,所以艾灸还有个很大作用就是能改善人体平衡,日常可以通过艾灸来达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我国的艾灸医学很神奇,据研究证明,艾灸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保健效果奇佳

以上是艾灸的五大好处与功效,除了西医药物治疗,不妨也试试我们中医的艾灸

艾灸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艾灸的功效 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 方法

艾灸的作用 一、具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因此,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七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气血流通的不畅而逐渐形成的,因此通常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都是以理气行血为宗旨

所以采用温灸施治的方法对经脉和腧穴进行治疗,可直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确有针药所不及之功效

二、具温通经脉,疏风散寒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内因是由于七情六欲的干扰,外因是由于虚邪贼风的侵入

虚邪贼风侵入的初期,病邪多滞留于体表或经脉,由于温灸具有温通经脉,疏风散寒的作用,因此,采用温灸施治的方法对皮肤和经脉进行治疗,可将滞留于体表的虚邪贼风疏泄出去,从而达到经脉通畅的效果

三、提高人体免役能力,益寿延年 《万寿仙书》中讲:“夫长生者,无不假灵草、木液、针砭、艾焫

其中所说的“艾焫”,就是使用艾火烧灼的手段

因此,古人将艾灸作为一种常用养生方法

《千金方》中讲:“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疾、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由此可见,古代吴蜀之地的人们普遍把艾灸作为一种提高人体免役能力、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方法,并把三里穴作为重点穴来使用

四、扶正祛邪,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中讲“脉中之血,凝而留之,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因此,运用施灸的方法能使人体气机通畅,瘀结自散,起到防癌作用

此外,《扁鹊心书》中讲:“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 因此,运用施灸的方法,能对癌症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的禁忌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