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2.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3.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4.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5.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6.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7.误服误用中药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8.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
9.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
10.用药时间过长,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
11.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就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
12.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13.年龄、性别与体质差异,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14.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
结语:民间常有私自用中药的习惯,有些中药古方流传已久,会用真的能治病,但是抓药之前一定要了解以上15个要点。知道这些,能确保用药更安全。
怎样看待是药三分毒这句话? 常听说是药三分毒,但是这个有毒我们常泛泛理解为吃药既会治病,也会伤身
可你知道中医理解的是药三分毒是什么意思吗?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
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
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
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来说,越是有毒的药,往往越有效
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安全剂量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吃药不可能一点风险都没有
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在所有上市批准的药品中,找不到一种百分之百安全的药
中药量效关系更加复杂
从成分来说,中药是复方的,不像化学药成分明确
从处方来说,用量涉及处方总剂量、单味药剂量、药物之间的配伍量等,牵一发而动全身
是药三分毒,因此中药应该在医生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遵医嘱服用
在用所谓验方秘方的时候,应该先去正规的医院请中医师把关,看看适不适合自己的病情,能不能服用
是药就有几分的偏性,而这个偏性对证,就不是毒,不对证就是毒(偏性产生的伤害)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
”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
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当今不少的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毒副作用
其实不然,如果任意滥用,乱役药石,同样亦会发生毒副作用
扩展资料: 最初解释 是药就有几分的偏性
而这个偏性对证,就不是毒,不对证就是毒(偏性产生的伤害)
据文献记载,已发现能致死的中草药就达20多种,如有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椅子,有毒的息风止痉的中药蜈蚣等
在中草药中有一些药物不仅具有毒性,甚至是剧毒,如:水银、斑蟊、红砒石、白砒石等
有的生药的毒性还是较大的,如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马豆、生南星等
这些药物经过炮制后,虽然毒性可大为减低,但若滥用或药量过大,仍然会发生毒副作用,或出现中毒甚至死亡
所以在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
据报道,曾经有位“专家”用附子治疗风湿病,因用药量(增加一倍),结果病人呜呼矣哉
有毒性的中、草药用时虽应注意,但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也仍然要讲究剂量,若药量过大
同样也会导致副作用
如甘草,药性平和,能调和诸药有健胃之功,具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和药性,和中缓急之效
但若无故而久服,就能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黄药子用量过大,可导致肝脏损害和黄疽;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肾脏损伤
“是药三分毒”出处,据资料显示,说这句话的人是刘纯,明代医家,原文出自《药治通法补遗》
从年代上看,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西药,应该是指中草药
这句话全文是“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
《黄帝内经》把中草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有“无毒”之说
《神农本草经》,收录了365种中草药,其中上品120种,明确记载“无毒”、“延年”
讲到这里我们发现,“是药三分毒”的“是”,不是“凡是”的“是”
“药”也不是“所有的药”
“三分”,一些医家认为是“三分治,七分养”的意思
再看“毒”这个字,古今词义有差异,现代汉语的“毒”是“有害”的意思
古时的“毒”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有害”,另一个是“偏性”的意思,内经时代的古医籍,多数情况指“偏性”
古人认为,只要药物偏寒偏热,就算是有毒性,中医学者多遵古,刘纯也是沿用了“偏性”之意
其实人们生病,就是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本身出现了偏颇,医生用热药驱您的寒,用寒药清您的热,正是利用药物的偏颇来对抗您身体的偏颇,让您的阴阳重新达到平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是药三分毒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