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医拔罐的常见反应与护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至十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
中医拔罐的常见反应与护理方法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病人心理反应过度。
(2)罐子吸力过大。
(3)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
(4)所涂药物的刺激过强。
(5)罐口边缘过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状样凸起或凹缝、凸痕,或病人皮肤干枯松弛(如老年人),加上医者上罐时可能旋转了手腕(旋罐),使皮肤出现皱褶。
(6)吸罐时间过长,局部瘀血形成过多,隆起明显。
(7)拔罐的局部有浅在的较大动脉分布(如腹肌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吸力的作用,局部软组织紧张,动脉受压而使血运受到影响,于是远端的组织出现缺血,故出现发麻、发冷、疼痛等反应,甚至还会出现组织坏死。
中医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非医疗包括哪些项目,问题最有资格解答的莫过于一些老中医,养生也养了一辈子,他们的人生经验对于我们来说便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宝典,下面分享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1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中医养生的来源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切性而言,中国养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时代
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中可以发现,殷商时的人们在生病时、分娩时都祈祷祖宗神灵佑助;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健康状况也不时卜问,进而举行各种形式祭祀活动以清除不祥
此外,甲骨文中还出现了有关个人卫生(如沐、浴)和集体卫生(如大扫除称:“寇帚”)之类的记载
逮至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
周代还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并有了专职主管环境卫生的职官,如“庶氏掌除毒蛊”;“翦氏掌除蠧物、、、、、、以莽草熏之”;“壶涿氏掌除水虫”,使水清洁
生命所必须的食物;温补食物能温阳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症状,从而增强体质,如阴虚内热的体质,多食则加重阳热升火,出现咽干、齿痛、牙龈出血、便秘等症状;清补食物偏凉可以清火,如阳虚偏寒体质,多食反而使体寒更甚,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
因此,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身体虚有许多种类,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和食物,药证不符,不但无效无益,反而有副作用
误区四:无虚盲目“求补”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
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
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
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
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
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中医冬季养生攻略 如果您有手、脚、耳朵、小腿等感觉特别寒冷的苦恼,不妨试试专家推荐的几款能帮您抗击寒冷的冬季“暖身餐”
中医养生保健2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有情志养生、节气养生、体质养生、食药养生、运动导引养生、经络穴位养生等诸多方面
最近程凯教授在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适宜技术》,这也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供中医养生学等专业使用,从操作技术角度整理总结了针法调养技术(包括毫针、耳针、皮肤针、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等)、灸法调养技术(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推拿调养技术(成人推拿和小儿儿推拿)、导引调养技术(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和其他调养技术(拔罐、刮痧、砭石、贴敷、熏洗等),并针对脏腑、气血津液、四肢脊柱、特殊人群、女性、儿童常见问题,详细介绍了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
为什么要综合运用?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亦有其禁忌症,有优必有劣: 艾灸胜在体表刺激,面积大,温热舒适,可促循经感传; 穴位刺血胜在针对某条经络,或某个部位,清热快速; 刮痧胜在大面积透发,清热活血祛瘀; 拔罐胜在走罐留罐闲罐抖罐排罐,罐罐不同,各有其效; 耳穴胜在全息对应,迷走神经刺激; 推拿胜在手法众多,点面线,天人地,渗透可调; 小儿推拿胜在特殊人群的特殊应用; 导引胜在自我调节与锻炼融为一体
这些方面协同使用,发挥其长,而避其短,临床效果更稳定,副作用更少
中医养生保健3 中医养生知识 一、肝与胆: 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
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肝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滞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
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 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 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思考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
容光焕发,心气虚的人心悸,二目无光,兴致索然,重则厌食
(1)心气足面有光华,心气足者脸色白里透红,皮肤光滑柔软,细嫩;心气虚者面色无光,毛孔粗大,因其锁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阳
(2)心气足声圆音亮,心气足的人声如响铃,乐于言表,喜形于色;心气虚者声音低沉,常吁短叹,少言寡语,抑郁不欢,心气虚者病因各异;或劳累过度,或心情抑郁而暗耗心阴;或受刺激郁郁不欢;或步入中年气虚;或大病初愈气已伤矣
调心也有阴阳之分;心阳不足,耗阴生热;心阴不足,欠热伤气,阳虚或阴虚的.特点分别如下:A、“舌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为阳虚,舌瘦而苔躁红者为阴虚
B、舌尖有溃疡者,舌白为阳虚,舌红为阴虚
C、长吁短叹自汗者为阳虚,面红燥热自汗者为阴虚
D、心区憋闷,透不过气,心里怯懦者为阳虚,心区燥热,烦闷易发火者为阴虚
三、肺与大肠: 肺位胸中上走气道,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之所,“肺朝血脉”肺吸进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生化为元气,维持人的生命,肺与心同为上焦,相互依存,肺主气,心主血,气离血死,血离气枯
1、肺气是精力旺盛,肺气是人的血液中含氧充足,必然精力旺盛,健康的年轻女性皮肤白嫩,与肺气足有关
2、肺主皮毛,肺气足,皮肤层面气血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皮肤柔嫩,光滑,毛孔细,肺气虚,皮肤抵抗力弱,皮肤容易出现下列症状:皮下红疹、皮癣、面有红斑、粉刺,面部毛孔显粗,皮肤过敏
3、肺气足鼻子精巧:肺开窍于鼻,肺气足,鼻子发亮,精巧,肺气虚,鼻子毛孔渐粗,或鼻翼变红,重则为“酒糟鼻”
4、肺气足不虚胖,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调节人体水分,需要脾、肾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引起体内水液代谢不利,形成虚胖,重则浮肿
肺气足鼻不生炎症,嗅觉灵敏
肺气虚,易患鼻咽,容易过敏,有时不辨香臭,“肺主忧”肺气足,人常欢笑,肺气虚,人多忧愁
肺有阴虚,阳虚之分,不同症状如下:肺阳虚时咳喘无力,流清鼻涕,甚则喘促或呼吸困难,痰多清稀,疲倦,懒语,声低,怕冷,自汗,脸色青色,舌胖淡嫩
肺阴虚时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喑哑,舌红干燥,苔少
四、脾与胃: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和精微输布全身,供应人体多方面的需求,维持内脏功能正常的运行,食物入口皆由脾而散,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所以,人白天的身体状况健康与否,与脾有重要关系
1、脾气足肌肉丰活,“脾主肌肉”脾气足,肌肉丰润、鲜活,面部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的人长相不漂亮,但仍然可人,这就是民间讲的脸上长着“爱人肉” 2、脾气足脸不臃肿,女性面部白里透红的胖是正常的胖,可谓“富贵之美”,除此外的胖,多数为肿胖
脾主运化水湿,输布体内水份,脾虚湿滞,则导致水肿,肾虚引起的水肿在腿脚,脾虚引起的水肿在脸部及全身
引起脾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吃;二是思,多吃冰冷食物,贪吃水果,暴饮暴食都能伤脾,思虑过多,也可能伤脾
3、“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足能知五谷”脾气足着嘴唇丰盈红润,呼出的气无异味,吃五谷杂粮可品出其中的香味,脾气弱者唇白而粗糙,若寒凝脾中则唇紫或黑,呼出的气息异味浓得令他人躲闪,且饮食无味
4、“脾统血,使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顺畅不致外溢”脾气虚而无力统血时,血溢出脉管之外称为“血不循经”,有人会皮下出血形成瘀斑,严重的人流出的汗为红色,有的女性会经血不止
脾和胃相表里,脾相当于车间,二者缺一不可,相互配合,但是他们的习性却不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气上升,人中气足,胃气下降,人才能顺利完成消化吸收,脾和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其症状分别如下: 1、脾气虚时唇偏白,重则无血色,胃火上行,唇干,重则有裂纹
2、脾气虚得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久了,下牙龈萎缩
3、脾气虚弱便溏稀,重则泻肚,胃火上行大便干硬
4、脾气虚时四肢不温,胃火旺时人燥热
5、胃阳不足,胃脘胀痛,呕吐清涎
五、肾与膀胱: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旺,人耳聪目明,精力充沛,颈直肤亮,可延缓衰老数十年之多;肾气虚,人易恐惧,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疾病
1、“肾主水”肾气时可调节体内水分并将多余水分及时排出体外,女性肾气衰时,体内该排掉的水份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腰以下部位虚胖甚至浮肿,若脸也肿胖时表明已相当严重了,而补充肾气,人的腰围即可减小,但体重可能不减,这是因为“肾主骨”,人的肾气足了,骨质密度便随之增加,体重也会增加
2、“肾主毛发”,肾气足,头发浓密而黑亮,肾气不足时则头发脱落,发质枯干,所以治理脱发的根本是调养肾
肾气足颈项直挺,牙齿坚固,因为肾主骨,而牙是骨之余,肾气虚是颈椎无力挺直,重则骨质增生,因此当人到中年出现骨质增生或出现牙齿松动时,不要急于动手术,应从调肾入手,这样既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患,又可保住牙齿
3、“肾纳肺气,肺主皮毛”,肾气足可接纳肺气,肺朝百脉可养皮肤,肾气虚时令肺的肃降功能受阻,面部易生斑等,而有的人会因肾虚不纳肺气引起脸上长粉刺
4、肾气足夫妻生活和谐,“肾下开窍于二阴,上开窍于耳”,肾气足,听力好,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肝肾足者耳聪目 明,肾虚易导致听力差,或耳鸣,眩晕,甚者耳聋
补肾,首先要确定肾阳虚还是阴虚,阳虚补阳,阴虚滋阴,调反了非但达不到补肾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肾阳虚或肾阴虚的特点分别如下:阳虚:怕冷,手或脚易凉
阴虚:怕热,手心、脚心及其内心燥热,即“五心烦热”
1、舌虚舌嫩胖,苔白;阴虚舌瘦,舌红,苔少而燥
2、阴虚易瘦,阳虚易胖
3、阳虚精神疲惫,阴虚燥热不安
4、阳虚面色青白无光,阴虚颧红,脸呈绛色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宝藏,很多优秀的老中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中医养生的真谛
那么,你知道中医崇尚的养生 方法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关于中医养生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崇尚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养生方法1. 规律作息 生活简单、作息规律,是五位国宝中医奉行多年不渝的养生圭臬
清晨5点半或6点起床运动,然后看诊、阅读、写字,晚上11点以前一定会就寝
每天写书打电脑,88岁的中医师易权衡以“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适当运动”的三八原则,维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时钟被打乱,影响健康甚钜
新近日本的动物研究发现,生理时钟错乱,会影响身体荷尔蒙分泌,引发多种疾病,甚至让血压飙升,严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
国宝中医们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时,因为睡眠是补气养生根本
《黄帝内经》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
”以中医观点来看,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中医的肝胆系统,此时身体获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复肝功能、恢复体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龄中医师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或者耗费脑力的事情,睡不着不用勉强,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来,慢慢将呼吸下沉,静坐10分钟放空脑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觉
或者可准备一盆温热水泡脚,易权衡医师说,“脚温热较好睡,”利用泡脚或按压摩擦脚底中间的涌泉穴,脚丫子暖了,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中医养生方法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浓浓的龙井绿茶,是百岁中医师姜通唤醒身心的良方
“是那种苦到脸会变色的茶,”负责照顾父亲饮食的姜家女儿笑说
但近几年因饮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较淡的龙井茶,怕伤到肠胃
“来,来喝茶,”易权衡医师喜欢喝茶,采访当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着巴掌大的不锈钢壶走来走去,一遍遍专注地冲茶、倒茶,无论是访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热呼呼的茶,格外温暖
茶含有多种抗氧化物,对健康的功效早为人所知
以中医观点,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热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适合长期用脑用眼的人,前市立中医医院营养师许云卿提到
但要特别注意: ◎ 冲泡水温80℃:水温太高会破坏绿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冲泡后要把叶子捞出来,茶叶不可在水里泡超过8小时,以免产生大量单宁酸,损伤胃壁
◎ 饭后不要喝浓茶:茶叶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后,会让肠胃蠕动变慢,反而更不利消化
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经衰弱、产妇、失眠或胃溃疡的人不建议饮用
中医养生方法3. 书写 写书法、 日记 或做诗词绘画,则能抒发心情,维持内心平静
美国的研究发现,写日记能够纾缓内心痛苦,加强体内免疫系统,改善身体状况,甚至可预防或缓解忧郁症
性格淡薄宁静的中医师马光亚,有“从容老人”封号,他认为养生首重心情放宽,不要急、慢慢来,练毛笔字正是锻炼心性的好方法
马光亚年幼时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笔字书写,受到兄长赞美后启发兴趣,从此爱上书法艺术,不但用毛笔抄写医书药方,也把平日所见所闻、以诗词方式记录下来
后来他也爱用毛笔画画,无论是家乡田园、竹子、花鸟或鸽子,都有朴拙的趣味
爱妻情深的中医师巫水生,则习惯用毛笔写日记,30年从未间断,迄今将近200本
年轻时中医启蒙老师薛位珍让巫水生学写毛笔字,一方面是让他静下心来,二来则是训练他把脉时的手腕稳定度
有趣的是,写日记的好习惯,也帮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纠纷
有次巫水生碰上别人借他土地不还闹上法院,幸好他有写日记习惯,借土地的过程也详细记载在日记里,当他出示日记给法官看时,法官一度怀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记,才让法官相信不是编造,最后平安化解这场官司
中医养生方法4. 睡午觉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复体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浓浓的八字眉、看来有点严肃的中医师巫水生,年过七旬却能每天从早上10点看诊到晚上8点,他的好体力,让许多年轻医师自叹不如
原来他午餐吃得简单,吃完一碗麦片后必定中场喊卡,休息小睡一会,补充下半场元气
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超过半小时,才不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状况
中医养生方法5. 静心 信仰,是支持国宝中医的静心力量
美国针对100位百岁人瑞所做的调查发现,信仰是超越饮食和运动的长寿原因
走进马光亚医师家里,厅堂中央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观世音图,是他心绪平静的依靠
马光亚生前信奉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每日虔诚念经拜拜,“神明有帮助我,”他曾这样告诉女儿说
巫水生是虔诚__,每个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礼拜,行医遇上困惑、内心不安时,他总会合掌祷告
说也奇怪,有时祷告完后心情豁然开朗,自然会发现合适患者的药方
中医养生方法6. 菜多肉少 国宝中医们饮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则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现两道青菜搭配一小块猪肉、鸡肉或蒸鱼,“一碗白饭吃完就算了,”饮食适量,白饭配菜,是易权衡医师维持体态均衡的原因
他举出历代养生医家主张素食多蔬,而现代医学也证明,蔬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纤维质,多吃对身体有益
巫水生医师因家族遗传血压偏高,所以饮食中特别注意摄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点,必定补充一杯现打综合蔬果汁
只有到外头餐厅用餐时,他才会“破例”吃点肉,“但经常一个月还吃不到一次,”他说
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医里偏凉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饮用,以免影响肠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会做菜的董延龄,因年轻时历经战乱逃难,受过饥荒所苦,肠胃功能较差,因此多选择平或温性的叶菜类及豆类,如包心菜、四季豆等
他并自己腌渍香椿酱,香椿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对胃不好的人有帮助
中医养生方法7. 和缓运动+按摩 打一套八段锦就能让全身细胞活跃起来;按摩则可让筋络畅通,加强气血流动
“你看我这把年纪了,还有肌肉喔,”76岁的中医师董延龄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结实的二头肌,这是他持续运动50年的成果
他结合各家养生功法,自创“延龄操”,每天拍打转动全身筋骨关节;此外,他并搭配按摩小腿经络,促进下肢循环,他深信“变老,从脚开始
”除了松弛全身筋肉关节,并可加上按摩筋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脏腑功能
92高龄辞世的马光亚教授,生前没有任何慢性病,他视力极佳,可看到月历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气色红润,一点都不显老
他自述保持年轻的秘诀是,每天做穴道按摩
早上起床后先将手心搓热按摩全脸,按摩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会按压脚底中间的涌泉穴,有滋补肾经的青春功效
中医养生方法8. 好学不倦 多样化兴趣,让国宝中医保持头脑灵活、心情开朗,每天生活充实、新鲜而有趣
研究也发现,活到老、学到老,可让人变得更聪明
大量广泛的阅读、手不释卷,是每位国宝中医师的习惯
百岁人瑞中医师姜通,具有西医资格,他精通英、日语,每日除阅读国内报章杂志外,也翻阅国外期刊资讯,随时更新医疗资讯
平时他最爱窝在西门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写稿、阅读,享受没人打扰的悠闲午后
“啊,那家 蛋糕 是自己做的,特别好吃,”提到爱吃的甜食,姜通还会露出孩子般开心而满足的笑容
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姜通的另一兴趣是跳舞,而且持续到八十多岁还在跳,他年过百岁仍脚步轻盈、动作敏捷优雅,不是没有原因
他从大学时代开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来也拉太太一块去跳,夫妻俩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乐趣
一席长袍执笔挥毫,儒雅斯文的马光亚教授,私底下则喜欢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无论国台语歌都认真学唱,也唱得有模有样
女儿马育台回忆说,父亲的拿手歌曲是“采槟榔”,在告别式上他们还特别播放一段父亲的歌声,让众人怀念不已
持续活动、好学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国宝中医为养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中医养生方法相关 文章 : 1.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2. 中医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是怎样 3. 中医养生的方法 4. 中医养生保健的5种方法 5.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6. 中医话养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